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太子,严打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所有人都很好奇,崇祯皇帝现在还能整出什么妖蛾子来,毕竟这位爷不按常理出牌,啥时候要是不整点儿妖蛾子出来,本身就是最大的妖蛾子。
不怪乎群臣会这么想。
按照常理来说,皇帝一登基就开始给自己修建寝陵,这已经是几千年来的传统习惯了,有些甚至还没有等到自己的寝陵开工就先挂了,比如崇祯他爹……
有了自己亲爹的例子在前面,天启好歹是替自己折腾起了寝陵,人家挂了之后也有个地方可以埋,而崇祯皇帝呢?
这都登基二十五年了,还丝毫没有开始弄自己寝陵的意思。
这一点其实很蛋疼。
包括崇祯皇帝在内的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虽然嘴上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可是实际上也没有哪个皇帝能够真正的万岁,基本上都是几十年就玩完,倒霉的有几年的,甚至还有几个月或者连一个月都不到的……
为什么其他皇帝从登基那天就开始折腾着修寝陵?
一个是都知道自己不可能万岁万岁万万岁,早晚都有挂的那一天,为了挂掉之后也能享受到皇帝的待遇,自然要提前给自己准备个地方。
另一个就是为了规模,一个皇帝在位时间越多,寝陵的规模也就越大,也就代表着功绩越大,哪怕这个所谓的功绩是自欺欺人的。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花上几十年的时间去修,不至于在断时间内过度的消耗物力民力,也就会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官逼民反的可能性——毕竟还要替子孙后代多考虑考虑。
这位爷到好,到现在了都没有提出来,其他人想劝又不敢劝——怎么劝?
在皇帝登基的时候提一下也就罢了,皇帝说修也就顺势修了,如果皇帝说先不修,后边就没办法再劝了。
劝皇帝修寝陵,盼着皇帝不能万岁万岁万万岁是不是?其心可诛!
在群臣看来,就这么一位爷,多么不按常理出牌都是正常的,按常理出牌才是怪事儿……
果然,崇祯皇帝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就是四个二带两个王的天炸:“朕登基至今,也有二十五年了,最大的皇长子今天二十五岁,最小的刚刚学会走路。
太子,一国之本也,朕如今有意立下太子,故而要与众位爱卿商议一翻。”
朝堂上面的大臣们都快掉眼泪了!
温体仁那种老油条都熬死了,从他进入内阁到他累死在任上,都没有等到崇祯皇帝立太子的那一天!如今,自己终于等到了!
卢象升当下便出班拜道:“陛下英明!”
朝堂上面的其他大臣也一起拜道:“陛下英明!”
崇祯皇帝笑呵呵的摆了摆手,让朝堂上的大臣们都起来之后,才接着道:“皇次子朱慈烺心性纯良,朕有意立其为太子,诸位爱卿怎么看?”
卢象升再一次躬身道:“陛下英明!”
又是一大片的附合声之后,崇祯皇帝才道:“既然如此,皇次子朱慈烺即日起入主慈庆宫,内阁和吏部准备好太子府臣工的名单,由皇次子朱慈烺挑选,择日再举行太子册封大典。”
朱慈烺顿时出班拜道:“儿臣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让父皇失望!”
崇祯皇帝意有所指的道:“记住朕跟你说的话,也记住你对朕的承诺。”
……
大朝散去之后,刚刚回到后宫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周皇后就先过来了。
周皇后虽然脸上的喜色根本掩盖不住,却仍然对崇祯皇帝拜道:“陛下,现在就立慈烺为太子,是不是早了些?”
崇祯皇帝呵呵一笑,摇头道:“不早了。朕登基至今已有二十五年,年纪也已经到了不惑,是该立下太子了。不瞒皇后,如果慈烺争气,朕就扶他上马,带他走上一程。如果他不争气,朕也好早做决断!”
周皇后同样摇了摇头道:“陛下,有些话本不该妾身说,可是古语有云,一朝天子一朝臣,您将慈烺扶上马,再送一程,可是您……”
摆了摆手后,崇祯皇帝才道:“你不用再劝了。朕对这个皇位没那么大的眷恋,就算是做上八十年的皇帝,也不过是多受几年的辛劳而已。
朕这一生,对得起大明,对得起天下百姓,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们几个。等以后朕老了,就带着你们各处去游山玩水,好好怡养天年。”
都说老实人说起情话来才最肉麻,崇祯皇帝这种打落了牙和血吞的狠茬说起情话来,就更让人动容了。
然而还没等周皇后感动的投怀送抱,崇祯皇帝就大煞风景的道:“对了,告诉你娘家那边,慈烺虽然立为太子了,但是不要让他们起什么不该起的心思。
尤其是你父亲,他要是敢往东宫送歌女舞女,就别怪朕不讲情面!”
周皇后只能委屈巴巴的应了——说的就好像崇祯皇帝讲过情面一样!
周国丈的家是谁抄的?周皇后的哥哥是谁给赐死的?周国丈往宫里送了几个美人,不领情也就罢了,现在还吓唬一番?
原本的好心情急转直下,周皇后的眉毛几乎都快倒竖起来了。
崇祯皇帝一见大事不妙,顿时转移开了话题:“对了,慈烺入主东宫,朕不打算让他留在宫里面一直学习。
朕打算让他出去,自己开府建衙,一如强汉之时老刘家的那些太子一样,早早的培养起自己的班底。”
老刘家的太子,崇祯皇帝一直都觉得很牛逼,甚至于老刘家的诸侯王都很牛逼。
瞧瞧老刘家的那些太子,有在长安街头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的,有几岁就敢说自己要“金屋藏娇”的,还有的干脆跟自己的爹唱反调,再不行就干脆起兵造反。
那些诸侯王也一个鸟样——七王之乱就是老刘家的诸侯王在内乱,如果不是有一家诸侯王被国中丞相给看管起来,估计就变成了八王之乱。
大明朝自从朱老四那一辈之后,就再也没出过什么像样儿的太子和藩王——所谓的宁王之乱简直就是个笑话!
面对着这种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崇祯皇帝自然是大为不满。
而想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让太子早早的出去开府建衙,在其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先培养起自己的班底。
有自己班底就意味着,哪怕是老皇帝突然之间挂掉,太子也可以依靠自己的班底,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接管朝堂,结束动荡。
至于说因为崇祯皇帝不满而想废太子,太子想要起兵造反,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崇祯皇帝打算给太子军队,把太子六率这种制度重新捡起来,调拨足额的士卒给朱慈烺做为亲军。
但是说白了,太子六率还是由五军都督府调拨过去的大明士卒,只要崇祯皇帝还活着,在这些士卒的心里就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旨诏书就能让这些士卒老老实实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儿的底气,崇祯皇帝才打算以老刘家培养太子的模式为主,参考其他朝代培养太子的模式为辅,打造全新的太子培养模式。
最大的底气,还是崇祯皇帝的儿子够多,哪怕是练废了一个号,还能再换一个小号重新来过……
周皇后气哼哼的道:“您是天子,您是万岁爷,太子的事儿还不是您说了算?妾身一个妇道人家又懂得什么了?今天晚上您去林氏那里吧!”
……
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为实验品的朱慈烺心中满是激动——等了二十几年的太子大位,终于落到自己手里了!
朱慈烺本身就没有怨恨。
任何一个国家,太子大位空悬二十五年,下面的皇子们估计早就斗得你死我活了,而崇祯朝却不一样。
皇长子不是嫡子,母妃出身外族,天然的就失去了竞争太子宝座的可能。
老三的身份倒是够了,但是年龄又比自己小了太多,而且还被卖给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当女婿,也失去了竞争太子大位的资本。
至于往下的老四老五等等,哪怕是身份足够的,年龄上也没办法对朱慈烺造成威胁。
所以崇祯朝算是难得的出现了兄弟和睦的奇观。
最主要的,是朱慈烺也不敢怨恨——崇祯皇帝春秋鼎盛,立不立太子这种事情完全不鸟朝堂,就算再拖几年又能怎么样?
朱慈烺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项任命——负责管理东市。
京城的东市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里面用鱼龙混杂来形容完全不为过,最是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有意表现自己才能的朱慈烺很快就走马上任,只不过在一开始的时候,朱慈烺并没有作出任何的动作,只是在观察着东市的所有情况。
崇祯皇帝也在观察朱慈烺的言行举止,每天都会有锦衣卫和东厂将朱慈烺的一举一动汇总成册,然后报给崇祯皇帝。
由不得崇祯皇帝不小心,培养太子这种事情绝不是说说就完事儿的,其中牵扯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
崇祯二十五年的严打很快就开始了。
崇祯皇帝倒是对英雄好汉们没有太多的看法,毕竟像刘一航、王豪杰、孟繁星那些杀才也是英雄好汉们转职的,因为在边境抓劳工的巨大贡献,现在已经转职为五军都督府的编外马仔了。
但是那些青皮们就不同了,如果放任这些青皮不管,最大的可能就是大明变得跟后世的某火车站一样,连官差都不安全……
刚刚住进东宫还没有多长时间,朱慈烺就不得不带着太子六率的马仔,跟几个御史还有京营的杀才们组团了行动组,直接开始针对某此地区开始严打。
按照内阁和刑部弄出来的标准,这一次是彻底的清查——所有的活力组团全部在打击范围之内,只要被锦衣卫记录在册的,有一个算一个,统统抓起来扔进大牢里面,然后等待下一步的甄别。
除了够得上死刑的最终要发往京城进行复核,剩下的别管有多轻,哪怕是敲诈勒索和收保护费的小混混,都抓起来扔到铁道部去当苦力,量刑标准十年起步,无上限。
其实这个十年起步跟宣判死刑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因为铁道部最近又开始缺少劳工了,哪怕一直有新的劳工补充,可是补充的速度基本上与消耗的速度持平。
究其原因,还是崇祯皇帝要求太高,铁道部的心太大——在各种技术手段都不够成熟的时候就想把铁路的规模提上去,除了用人命填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么?
铁道部最开始修的铁路还好一些,后面的就越来越难修了,尤其是朵甘思和乌思藏,还有四川和云南那些地方。
甚至于,铁道部跟户部做的五年计划里面提到的再修十五万里的铁路,铁道部已经做好了拿人命去填的心理准备。
更往南一些的交趾和缅甸就更不用说了,在那些地方修铁路,基本上就没有多少大明人的影子,基本上都是在使用外族的“劳工”。
换言之,也就是准备拿银子去硬堆出十五万里的路,也要通过铁路将整个大明都给连接起来。
大明百姓的命拿去填铁路自然是不可能的,杨二陛下前车之鉴不远,崇祯皇帝再怎么傻也不会傻到征发民夫徭役来修铁路,除非崇祯皇帝不在乎江山社稷的安稳了。
而蛮子的消耗速度又太快,补充的还赶不上死的快,最后也就只能拿这些青皮们来填了,既解决了社会安定的隐患,又提高了铁路建设的速度,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现在这些大明的青皮也要被当成劳工,就算是铁道部给他们安排轻松一些的活计,再有意的照顾他们一番,只怕这些人也很难熬过十年。
至于跑路什么的是不用想了,天下虽大,然而哪里没有锦衣卫和官府的爪牙?哪里不是大明的地盘?
出海?往哪里去?跑到蛮子的地盘上去么?
就算是成功的躲过了官府搜查,也避过了海上的风浪和危险,然后呢?
长了一副大明人的脸,跑过去之后怕目标不够明显,锦衣卫不好暗中处理吗?
怕不是死的更快!
PS:把书友作品《恐怖杀机》拿来祭天!
所有人都很好奇,崇祯皇帝现在还能整出什么妖蛾子来,毕竟这位爷不按常理出牌,啥时候要是不整点儿妖蛾子出来,本身就是最大的妖蛾子。
不怪乎群臣会这么想。
按照常理来说,皇帝一登基就开始给自己修建寝陵,这已经是几千年来的传统习惯了,有些甚至还没有等到自己的寝陵开工就先挂了,比如崇祯他爹……
有了自己亲爹的例子在前面,天启好歹是替自己折腾起了寝陵,人家挂了之后也有个地方可以埋,而崇祯皇帝呢?
这都登基二十五年了,还丝毫没有开始弄自己寝陵的意思。
这一点其实很蛋疼。
包括崇祯皇帝在内的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虽然嘴上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可是实际上也没有哪个皇帝能够真正的万岁,基本上都是几十年就玩完,倒霉的有几年的,甚至还有几个月或者连一个月都不到的……
为什么其他皇帝从登基那天就开始折腾着修寝陵?
一个是都知道自己不可能万岁万岁万万岁,早晚都有挂的那一天,为了挂掉之后也能享受到皇帝的待遇,自然要提前给自己准备个地方。
另一个就是为了规模,一个皇帝在位时间越多,寝陵的规模也就越大,也就代表着功绩越大,哪怕这个所谓的功绩是自欺欺人的。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花上几十年的时间去修,不至于在断时间内过度的消耗物力民力,也就会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官逼民反的可能性——毕竟还要替子孙后代多考虑考虑。
这位爷到好,到现在了都没有提出来,其他人想劝又不敢劝——怎么劝?
在皇帝登基的时候提一下也就罢了,皇帝说修也就顺势修了,如果皇帝说先不修,后边就没办法再劝了。
劝皇帝修寝陵,盼着皇帝不能万岁万岁万万岁是不是?其心可诛!
在群臣看来,就这么一位爷,多么不按常理出牌都是正常的,按常理出牌才是怪事儿……
果然,崇祯皇帝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就是四个二带两个王的天炸:“朕登基至今,也有二十五年了,最大的皇长子今天二十五岁,最小的刚刚学会走路。
太子,一国之本也,朕如今有意立下太子,故而要与众位爱卿商议一翻。”
朝堂上面的大臣们都快掉眼泪了!
温体仁那种老油条都熬死了,从他进入内阁到他累死在任上,都没有等到崇祯皇帝立太子的那一天!如今,自己终于等到了!
卢象升当下便出班拜道:“陛下英明!”
朝堂上面的其他大臣也一起拜道:“陛下英明!”
崇祯皇帝笑呵呵的摆了摆手,让朝堂上的大臣们都起来之后,才接着道:“皇次子朱慈烺心性纯良,朕有意立其为太子,诸位爱卿怎么看?”
卢象升再一次躬身道:“陛下英明!”
又是一大片的附合声之后,崇祯皇帝才道:“既然如此,皇次子朱慈烺即日起入主慈庆宫,内阁和吏部准备好太子府臣工的名单,由皇次子朱慈烺挑选,择日再举行太子册封大典。”
朱慈烺顿时出班拜道:“儿臣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让父皇失望!”
崇祯皇帝意有所指的道:“记住朕跟你说的话,也记住你对朕的承诺。”
……
大朝散去之后,刚刚回到后宫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周皇后就先过来了。
周皇后虽然脸上的喜色根本掩盖不住,却仍然对崇祯皇帝拜道:“陛下,现在就立慈烺为太子,是不是早了些?”
崇祯皇帝呵呵一笑,摇头道:“不早了。朕登基至今已有二十五年,年纪也已经到了不惑,是该立下太子了。不瞒皇后,如果慈烺争气,朕就扶他上马,带他走上一程。如果他不争气,朕也好早做决断!”
周皇后同样摇了摇头道:“陛下,有些话本不该妾身说,可是古语有云,一朝天子一朝臣,您将慈烺扶上马,再送一程,可是您……”
摆了摆手后,崇祯皇帝才道:“你不用再劝了。朕对这个皇位没那么大的眷恋,就算是做上八十年的皇帝,也不过是多受几年的辛劳而已。
朕这一生,对得起大明,对得起天下百姓,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们几个。等以后朕老了,就带着你们各处去游山玩水,好好怡养天年。”
都说老实人说起情话来才最肉麻,崇祯皇帝这种打落了牙和血吞的狠茬说起情话来,就更让人动容了。
然而还没等周皇后感动的投怀送抱,崇祯皇帝就大煞风景的道:“对了,告诉你娘家那边,慈烺虽然立为太子了,但是不要让他们起什么不该起的心思。
尤其是你父亲,他要是敢往东宫送歌女舞女,就别怪朕不讲情面!”
周皇后只能委屈巴巴的应了——说的就好像崇祯皇帝讲过情面一样!
周国丈的家是谁抄的?周皇后的哥哥是谁给赐死的?周国丈往宫里送了几个美人,不领情也就罢了,现在还吓唬一番?
原本的好心情急转直下,周皇后的眉毛几乎都快倒竖起来了。
崇祯皇帝一见大事不妙,顿时转移开了话题:“对了,慈烺入主东宫,朕不打算让他留在宫里面一直学习。
朕打算让他出去,自己开府建衙,一如强汉之时老刘家的那些太子一样,早早的培养起自己的班底。”
老刘家的太子,崇祯皇帝一直都觉得很牛逼,甚至于老刘家的诸侯王都很牛逼。
瞧瞧老刘家的那些太子,有在长安街头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的,有几岁就敢说自己要“金屋藏娇”的,还有的干脆跟自己的爹唱反调,再不行就干脆起兵造反。
那些诸侯王也一个鸟样——七王之乱就是老刘家的诸侯王在内乱,如果不是有一家诸侯王被国中丞相给看管起来,估计就变成了八王之乱。
大明朝自从朱老四那一辈之后,就再也没出过什么像样儿的太子和藩王——所谓的宁王之乱简直就是个笑话!
面对着这种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崇祯皇帝自然是大为不满。
而想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让太子早早的出去开府建衙,在其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先培养起自己的班底。
有自己班底就意味着,哪怕是老皇帝突然之间挂掉,太子也可以依靠自己的班底,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接管朝堂,结束动荡。
至于说因为崇祯皇帝不满而想废太子,太子想要起兵造反,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崇祯皇帝打算给太子军队,把太子六率这种制度重新捡起来,调拨足额的士卒给朱慈烺做为亲军。
但是说白了,太子六率还是由五军都督府调拨过去的大明士卒,只要崇祯皇帝还活着,在这些士卒的心里就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旨诏书就能让这些士卒老老实实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儿的底气,崇祯皇帝才打算以老刘家培养太子的模式为主,参考其他朝代培养太子的模式为辅,打造全新的太子培养模式。
最大的底气,还是崇祯皇帝的儿子够多,哪怕是练废了一个号,还能再换一个小号重新来过……
周皇后气哼哼的道:“您是天子,您是万岁爷,太子的事儿还不是您说了算?妾身一个妇道人家又懂得什么了?今天晚上您去林氏那里吧!”
……
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为实验品的朱慈烺心中满是激动——等了二十几年的太子大位,终于落到自己手里了!
朱慈烺本身就没有怨恨。
任何一个国家,太子大位空悬二十五年,下面的皇子们估计早就斗得你死我活了,而崇祯朝却不一样。
皇长子不是嫡子,母妃出身外族,天然的就失去了竞争太子宝座的可能。
老三的身份倒是够了,但是年龄又比自己小了太多,而且还被卖给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当女婿,也失去了竞争太子大位的资本。
至于往下的老四老五等等,哪怕是身份足够的,年龄上也没办法对朱慈烺造成威胁。
所以崇祯朝算是难得的出现了兄弟和睦的奇观。
最主要的,是朱慈烺也不敢怨恨——崇祯皇帝春秋鼎盛,立不立太子这种事情完全不鸟朝堂,就算再拖几年又能怎么样?
朱慈烺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项任命——负责管理东市。
京城的东市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里面用鱼龙混杂来形容完全不为过,最是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有意表现自己才能的朱慈烺很快就走马上任,只不过在一开始的时候,朱慈烺并没有作出任何的动作,只是在观察着东市的所有情况。
崇祯皇帝也在观察朱慈烺的言行举止,每天都会有锦衣卫和东厂将朱慈烺的一举一动汇总成册,然后报给崇祯皇帝。
由不得崇祯皇帝不小心,培养太子这种事情绝不是说说就完事儿的,其中牵扯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
崇祯二十五年的严打很快就开始了。
崇祯皇帝倒是对英雄好汉们没有太多的看法,毕竟像刘一航、王豪杰、孟繁星那些杀才也是英雄好汉们转职的,因为在边境抓劳工的巨大贡献,现在已经转职为五军都督府的编外马仔了。
但是那些青皮们就不同了,如果放任这些青皮不管,最大的可能就是大明变得跟后世的某火车站一样,连官差都不安全……
刚刚住进东宫还没有多长时间,朱慈烺就不得不带着太子六率的马仔,跟几个御史还有京营的杀才们组团了行动组,直接开始针对某此地区开始严打。
按照内阁和刑部弄出来的标准,这一次是彻底的清查——所有的活力组团全部在打击范围之内,只要被锦衣卫记录在册的,有一个算一个,统统抓起来扔进大牢里面,然后等待下一步的甄别。
除了够得上死刑的最终要发往京城进行复核,剩下的别管有多轻,哪怕是敲诈勒索和收保护费的小混混,都抓起来扔到铁道部去当苦力,量刑标准十年起步,无上限。
其实这个十年起步跟宣判死刑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因为铁道部最近又开始缺少劳工了,哪怕一直有新的劳工补充,可是补充的速度基本上与消耗的速度持平。
究其原因,还是崇祯皇帝要求太高,铁道部的心太大——在各种技术手段都不够成熟的时候就想把铁路的规模提上去,除了用人命填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么?
铁道部最开始修的铁路还好一些,后面的就越来越难修了,尤其是朵甘思和乌思藏,还有四川和云南那些地方。
甚至于,铁道部跟户部做的五年计划里面提到的再修十五万里的铁路,铁道部已经做好了拿人命去填的心理准备。
更往南一些的交趾和缅甸就更不用说了,在那些地方修铁路,基本上就没有多少大明人的影子,基本上都是在使用外族的“劳工”。
换言之,也就是准备拿银子去硬堆出十五万里的路,也要通过铁路将整个大明都给连接起来。
大明百姓的命拿去填铁路自然是不可能的,杨二陛下前车之鉴不远,崇祯皇帝再怎么傻也不会傻到征发民夫徭役来修铁路,除非崇祯皇帝不在乎江山社稷的安稳了。
而蛮子的消耗速度又太快,补充的还赶不上死的快,最后也就只能拿这些青皮们来填了,既解决了社会安定的隐患,又提高了铁路建设的速度,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现在这些大明的青皮也要被当成劳工,就算是铁道部给他们安排轻松一些的活计,再有意的照顾他们一番,只怕这些人也很难熬过十年。
至于跑路什么的是不用想了,天下虽大,然而哪里没有锦衣卫和官府的爪牙?哪里不是大明的地盘?
出海?往哪里去?跑到蛮子的地盘上去么?
就算是成功的躲过了官府搜查,也避过了海上的风浪和危险,然后呢?
长了一副大明人的脸,跑过去之后怕目标不够明显,锦衣卫不好暗中处理吗?
怕不是死的更快!
PS:把书友作品《恐怖杀机》拿来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