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陈应的王道与霸道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二八章陈应的王道与霸道
七贯二钱的俸禄自然不多,不过七贯两百钱能买到的东西绝对不算少。如果全部购买粮食可以买到十四石又四斗,足够一家五口人吃上一年。
关键是,这却是唐军将士额外拿到的钱。
原本唐朝将士只享受着土地带来的收益,他们在渡过最初期的生存问题之后,慢慢开始变得惜命,变得安逸起来。毕竟,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在建安元年,曹操开始屯田,这些原本为青州黄巾军降卒,除了一条命,其他一无所有。
于是,因地制宜产生了官府出钱、种子、土地和耕具,流民出力进行屯田,如果使用官牛,收益的六成归官府,四成规个人。如果不用官牛,那么收益对半分。
其实,所谓的这个制度远比在美国农场给农场主打工收益要多,任何企业绝对不可能将收入的一般与职工平分。一般企业能拿出百分之三或者百分之五就算有良心的企业了。
然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在熬过了最初困难的时期,这些军屯和民屯就不愿意干了,他们认为是曹氏过度剥夺他们的权益与自由。
司马篡魏因此而产生,这与权谋无关,这与智慧无关。两汉时期,出现的娃娃皇帝很帝,就连霍光也被一纸诏书,抄家灭族。只要朝廷没有丢掉人心基础,其实阴谋注定不可能成功的。
李建成与陈应在一起的时候,陈应就曾反复叮咛李建成,大唐的府兵制必须改革,否则长此以往,朝廷会引起藩镇之祸害。
因为,大唐的府兵根本就没有办法调动,别说将领,就连士兵也不愿意轻意调动,就像江左的折冲府,那里雨水多,而且一年可以两熟。同样种植一百亩地,江南可以收入四百石或五百石粮食,而关中则有两百石左右,而河西则只有一百五十石左右,而且时常干旱。
土地有贫瘠与膏腴各有不同,人心自然不齐,短时间让他们打仗没有问题,部队调防过非常困难。
李建成是知兵的皇帝,自然知道,大唐军队调动不成问题,毕竟他外镇突厥,开拓西域,把吐蕃这个宿敌也干掉了,还没有哪个不开眼的人敢造反。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他是有足够的威望,绝对的威信,可是太子呢?
李承道如今年方十二岁,陈应身边历练。可是眼下大唐灭了东突厥,打服了西突厥,平了吐蕃,可以说近年来,根本就没有什么大规模战事爆发。李承道也没有历练的机会。
他将来可以降服得了这些骄兵悍将吗?
将土地与将士捆绑在一起,很容易形成以将领为首利益集团。虽然陈应没有明言,可是朝廷的军令,绝对没有陈应的将令好使。
现在固然他们君臣相知,可是以后呢?
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的。
如今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其实就是长安十二卫、安东军与安西军这三支军队,三支军队全部都拿着大唐最好的待遇,享受着最好福利。
当然,十二卫大军与安西军随时可以接受调动,将士们无牵无挂,他们有钱可以随意置田,但是却又不会被土地束缚着。
这样做的原因,用七贯二百钱的军饷,来弥补免税的损失。事实上,将士们绝对不会有怨言,大唐的税率极低,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服徭役二十天,闰年加二日,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如果全部折算成钱的话,相当于每年三贯左右。
用七贯二百钱换取三贯钱的免税特权,这相当于给将士增加了一倍多的利益。
其实李建成也算是一石两鸟。
世族门阀是李建成眼下最大的敌人,他要给世族门阀挖一个大坑,世族门阀把强盛极致的杨广完成了昏君,隋朝也烟消云散,一旦他们重复原来的办法,李建成就会成为杨广第二。
李建成先下旨,永不加赋,获得黎民百姓的好感。
再向军队发放俸禄,大唐如今钱钞使用越来越广,每年七百多万贯军饷的投入,最终也会流向市场,这样以来,大唐的物价绝对会慢慢膨胀,世族门阀的财富也会慢慢缩水。
不得不承认,这些世族门阀有的是聪明人。在得知李建成给军队放发俸禄的时候,而且这些军饷全部都是钱钞。
这些世族门阀就准备囤积大唐市面上流动的钱钞,只要抵达了一定的数量,就可以把钱钞的信用,挤兑破产。
一旦信用破产的钱钞,就如同废纸没有什么区别。
关键是随着一辆一辆运载着铜锭的马车抵达长安,这些世族门阀马上发现了内侍监铸币坊炉火日夜不熄,这些世族门阀马上放弃了这个打算。
这些铜钱已经超出了世族门阀的所有流动资金,特别是最富的太原王氏退出了这场游戏,这让其他六大家族产生了迟疑。
不得不承认,这些世族门阀有的是聪明人。当朝廷有恃无恐的开始开动印刷钱钞的机器时,市面上的钱钞数量一多,他们就想着吃下钱钞,已经力不从心了。
世族门阀的在目前的大唐来说是个问题,但是以后肯定就不会是问题。军队的事儿,在目前的大唐来说不是个问题,但是以后肯定就是个大问题。
根子还是出在大唐的人口基数上,与历史上不同。在历史上贞观四年大唐人口堪堪一千五百万,然而此时在这个时空,大唐的此时的人口是近三千万的,也就是说,大唐以后的人口单位要用亿来计算。
如果不在初唐处理好世族在地方垄断田亩的问题,以后就会出现大问题,这时候可没有杂交水稻那种逆天的玩意,亩产低的令人指。所谓的王朝轮替,就是因为地力不足以养活人口之时。
人口超出土地承载的极限,人均分配到的粮食不够吃,就必然会有人饿死。
不甘心等死怎么办?那就只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至于什么五行轮回,什么吏治,不过是表面现象,亲眼见识到繁荣富强的大隋朝轰然倒塌,李建成就知道,这些东西都是用来忽悠人罢了。
大唐眼下的最大问题,就是加强皇权,平衡朝廷与世族门阀的关系。其实世族门阀与皇权,就像是一对夫妻,双方有合作也有争执,要想半斤八两,肯定矛盾不断。除非一方强势,一方选择退让。
李建成思来想去,自己绝对不会是退让的一方。
……
在龟兹,陈应为了躲避如虎似虎的妻妾们,只好细心的教导孩子们读书,李嗣业、陈谦、太子李承道、苏定方的儿子苏庆节,张士贵的儿子张志龙、张志虎(根据旧《唐书》记载)做段志感的儿子段瓒、段瓘、郭孝恪的儿子郭待封、郭待诏等十几个少年在一起随着陈应学习。
这里面年龄最大的其实是张士贵的儿子张志龙,如今年轻已经二十二岁,年龄最小的其实是罗士信的儿子罗延庆,刚刚一岁。不过陈应绝对不会教导一个奶娃。
面对十数名安西军二代们,陈应也是做足了功课。
不过,陈应显然忽视了这个时代孩子们的早熟,若非陈应见多识广,还真招架不住。
李承道躬身道:“少傅,学生请问,陛下治国,何为霸道,何为王道?”
其实,这个李承道人少鬼大,对于何为霸道,何为王道的争论,在朝堂上魏征与封伦早已结论。
此事以魏征完胜,而封伦完败而告终。
李承道作为太子,他自然是看过这场开元有名的朝议记录。
李承道是想知道陈应到底是如何看待什么是王道,什么是霸道。
陈应岂会看不出李承道的用心?如果他看不出,这两世为人,他就全活到狗身上了。
陈应朗声道:“所谓的王道就是,东突厥自从武德初,就屡次犯边,屠戮我大唐军民百姓,毁我城池,劫我大唐粮草、财物,那就一定想方设法把他们灭掉。这就是王道,吐谷浑犯边、吐蕃犯边,我们大唐灭掉他们,这就是王道。所谓的霸道,就是不管他们有没有招惹大唐,都要灭掉。这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为了大唐的绝对安全,大唐周边绝对不允许有可以威胁大唐安全的势力或国家存在!”
陈应沉吟道:“至于君子之道,便是灭掉他们之前先告诉他们一声。所谓大唐之道,便是诸蛮夷自古以来便是注定被灭掉。”
对于这些少年的能不能理解陈应的话,陈应也不在意。
可是,年纪最大的张志龙听完陈应的话,不禁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张志龙压低声音道:“今天你们都管好嘴吧,不要把此事说出去!”
“为什么不说出去?”陈应不悦道:“本大将军是敢作敢为的人,难道要让本大将军当藏头露尾的小人吗?本大将军既然敢说,就不怕他们知道!”
第一二八章陈应的王道与霸道
七贯二钱的俸禄自然不多,不过七贯两百钱能买到的东西绝对不算少。如果全部购买粮食可以买到十四石又四斗,足够一家五口人吃上一年。
关键是,这却是唐军将士额外拿到的钱。
原本唐朝将士只享受着土地带来的收益,他们在渡过最初期的生存问题之后,慢慢开始变得惜命,变得安逸起来。毕竟,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在建安元年,曹操开始屯田,这些原本为青州黄巾军降卒,除了一条命,其他一无所有。
于是,因地制宜产生了官府出钱、种子、土地和耕具,流民出力进行屯田,如果使用官牛,收益的六成归官府,四成规个人。如果不用官牛,那么收益对半分。
其实,所谓的这个制度远比在美国农场给农场主打工收益要多,任何企业绝对不可能将收入的一般与职工平分。一般企业能拿出百分之三或者百分之五就算有良心的企业了。
然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在熬过了最初困难的时期,这些军屯和民屯就不愿意干了,他们认为是曹氏过度剥夺他们的权益与自由。
司马篡魏因此而产生,这与权谋无关,这与智慧无关。两汉时期,出现的娃娃皇帝很帝,就连霍光也被一纸诏书,抄家灭族。只要朝廷没有丢掉人心基础,其实阴谋注定不可能成功的。
李建成与陈应在一起的时候,陈应就曾反复叮咛李建成,大唐的府兵制必须改革,否则长此以往,朝廷会引起藩镇之祸害。
因为,大唐的府兵根本就没有办法调动,别说将领,就连士兵也不愿意轻意调动,就像江左的折冲府,那里雨水多,而且一年可以两熟。同样种植一百亩地,江南可以收入四百石或五百石粮食,而关中则有两百石左右,而河西则只有一百五十石左右,而且时常干旱。
土地有贫瘠与膏腴各有不同,人心自然不齐,短时间让他们打仗没有问题,部队调防过非常困难。
李建成是知兵的皇帝,自然知道,大唐军队调动不成问题,毕竟他外镇突厥,开拓西域,把吐蕃这个宿敌也干掉了,还没有哪个不开眼的人敢造反。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他是有足够的威望,绝对的威信,可是太子呢?
李承道如今年方十二岁,陈应身边历练。可是眼下大唐灭了东突厥,打服了西突厥,平了吐蕃,可以说近年来,根本就没有什么大规模战事爆发。李承道也没有历练的机会。
他将来可以降服得了这些骄兵悍将吗?
将土地与将士捆绑在一起,很容易形成以将领为首利益集团。虽然陈应没有明言,可是朝廷的军令,绝对没有陈应的将令好使。
现在固然他们君臣相知,可是以后呢?
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的。
如今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其实就是长安十二卫、安东军与安西军这三支军队,三支军队全部都拿着大唐最好的待遇,享受着最好福利。
当然,十二卫大军与安西军随时可以接受调动,将士们无牵无挂,他们有钱可以随意置田,但是却又不会被土地束缚着。
这样做的原因,用七贯二百钱的军饷,来弥补免税的损失。事实上,将士们绝对不会有怨言,大唐的税率极低,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服徭役二十天,闰年加二日,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如果全部折算成钱的话,相当于每年三贯左右。
用七贯二百钱换取三贯钱的免税特权,这相当于给将士增加了一倍多的利益。
其实李建成也算是一石两鸟。
世族门阀是李建成眼下最大的敌人,他要给世族门阀挖一个大坑,世族门阀把强盛极致的杨广完成了昏君,隋朝也烟消云散,一旦他们重复原来的办法,李建成就会成为杨广第二。
李建成先下旨,永不加赋,获得黎民百姓的好感。
再向军队发放俸禄,大唐如今钱钞使用越来越广,每年七百多万贯军饷的投入,最终也会流向市场,这样以来,大唐的物价绝对会慢慢膨胀,世族门阀的财富也会慢慢缩水。
不得不承认,这些世族门阀有的是聪明人。在得知李建成给军队放发俸禄的时候,而且这些军饷全部都是钱钞。
这些世族门阀就准备囤积大唐市面上流动的钱钞,只要抵达了一定的数量,就可以把钱钞的信用,挤兑破产。
一旦信用破产的钱钞,就如同废纸没有什么区别。
关键是随着一辆一辆运载着铜锭的马车抵达长安,这些世族门阀马上发现了内侍监铸币坊炉火日夜不熄,这些世族门阀马上放弃了这个打算。
这些铜钱已经超出了世族门阀的所有流动资金,特别是最富的太原王氏退出了这场游戏,这让其他六大家族产生了迟疑。
不得不承认,这些世族门阀有的是聪明人。当朝廷有恃无恐的开始开动印刷钱钞的机器时,市面上的钱钞数量一多,他们就想着吃下钱钞,已经力不从心了。
世族门阀的在目前的大唐来说是个问题,但是以后肯定就不会是问题。军队的事儿,在目前的大唐来说不是个问题,但是以后肯定就是个大问题。
根子还是出在大唐的人口基数上,与历史上不同。在历史上贞观四年大唐人口堪堪一千五百万,然而此时在这个时空,大唐的此时的人口是近三千万的,也就是说,大唐以后的人口单位要用亿来计算。
如果不在初唐处理好世族在地方垄断田亩的问题,以后就会出现大问题,这时候可没有杂交水稻那种逆天的玩意,亩产低的令人指。所谓的王朝轮替,就是因为地力不足以养活人口之时。
人口超出土地承载的极限,人均分配到的粮食不够吃,就必然会有人饿死。
不甘心等死怎么办?那就只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至于什么五行轮回,什么吏治,不过是表面现象,亲眼见识到繁荣富强的大隋朝轰然倒塌,李建成就知道,这些东西都是用来忽悠人罢了。
大唐眼下的最大问题,就是加强皇权,平衡朝廷与世族门阀的关系。其实世族门阀与皇权,就像是一对夫妻,双方有合作也有争执,要想半斤八两,肯定矛盾不断。除非一方强势,一方选择退让。
李建成思来想去,自己绝对不会是退让的一方。
……
在龟兹,陈应为了躲避如虎似虎的妻妾们,只好细心的教导孩子们读书,李嗣业、陈谦、太子李承道、苏定方的儿子苏庆节,张士贵的儿子张志龙、张志虎(根据旧《唐书》记载)做段志感的儿子段瓒、段瓘、郭孝恪的儿子郭待封、郭待诏等十几个少年在一起随着陈应学习。
这里面年龄最大的其实是张士贵的儿子张志龙,如今年轻已经二十二岁,年龄最小的其实是罗士信的儿子罗延庆,刚刚一岁。不过陈应绝对不会教导一个奶娃。
面对十数名安西军二代们,陈应也是做足了功课。
不过,陈应显然忽视了这个时代孩子们的早熟,若非陈应见多识广,还真招架不住。
李承道躬身道:“少傅,学生请问,陛下治国,何为霸道,何为王道?”
其实,这个李承道人少鬼大,对于何为霸道,何为王道的争论,在朝堂上魏征与封伦早已结论。
此事以魏征完胜,而封伦完败而告终。
李承道作为太子,他自然是看过这场开元有名的朝议记录。
李承道是想知道陈应到底是如何看待什么是王道,什么是霸道。
陈应岂会看不出李承道的用心?如果他看不出,这两世为人,他就全活到狗身上了。
陈应朗声道:“所谓的王道就是,东突厥自从武德初,就屡次犯边,屠戮我大唐军民百姓,毁我城池,劫我大唐粮草、财物,那就一定想方设法把他们灭掉。这就是王道,吐谷浑犯边、吐蕃犯边,我们大唐灭掉他们,这就是王道。所谓的霸道,就是不管他们有没有招惹大唐,都要灭掉。这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为了大唐的绝对安全,大唐周边绝对不允许有可以威胁大唐安全的势力或国家存在!”
陈应沉吟道:“至于君子之道,便是灭掉他们之前先告诉他们一声。所谓大唐之道,便是诸蛮夷自古以来便是注定被灭掉。”
对于这些少年的能不能理解陈应的话,陈应也不在意。
可是,年纪最大的张志龙听完陈应的话,不禁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张志龙压低声音道:“今天你们都管好嘴吧,不要把此事说出去!”
“为什么不说出去?”陈应不悦道:“本大将军是敢作敢为的人,难道要让本大将军当藏头露尾的小人吗?本大将军既然敢说,就不怕他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