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绝门剑宗 > 第三百九十九章 亦有读书人

第三百九十九章 亦有读书人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六千字大章)

    青州境内,有座书院,名为观山书院。

    书院不大,在傲土神洲境内算不上闻名,甚至在青州境内知晓的人也不算多。书院立于青州境内一座名为应凤山的不大的山头之上,距离海边不过数十里路程,除了周遭的村子百姓以及渔夫们,也就只有一些江湖游侠能够知晓此地了。

    书院不大,却也有些年头了,就连很多临近的村民都记不得这座书院是何时建造而成,只是知晓这座书院的书生大都和善,对于村子里的百姓家的孩子求学一事也都是来者不拒。至于学费,书院方面也都没有刻意的要求,很多时候只需一些简单的粮食蔬菜,便足以交够一年的学费了。

    如此一来,这座书院虽然寒酸,却也造福一方,让周遭村落的孩子们大都会读书识字,前些年还有人考取了不小的功名,一时间引来不少人的道贺,也让这座书院更加深入人心了。

    时值盛夏,周遭的村落也都进入到了一年之中最忙的时节,种地的农户都在忙着农田里的事情,而出海打渔的渔船也都整日劳作,繁忙充实。

    一名身穿青衫的老书生,出现在了海边的一座村落之中,步履缓慢,一路走走停停,偶尔驻足张望大海之上,也都是喃喃自语,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书生年纪看起来不算小了,可是身子骨却似乎很是硬朗,走路虽然缓慢,却总给人一种稳重端庄的姿态。

    老书生进入村落之中,在村子口的铁匠铺子里讨要了一口凉水喝下,便干脆坐在铁匠铺门口的大树之下乘凉。村子本就不大,而这间铁匠铺也是村子里唯一的一间铺子,平日里都是打制一些个农具而已,并不算出彩。

    经营铁匠铺子的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大抵是觉得这个讨水喝的老书生有些可怜,便放下了手中的活,从后院拿了些简单的吃食,然后走到了铺子门口的大树下,将吃食递给了老人。

    坐在大树下的老人见此一幕,不由得笑了笑,道了声谢之后便接过了吃食。

    中年铁匠也不急着离开,只是干脆坐在了老人的身边,笑道:“老先生,可是观山书院的教书先生?”

    那坐在大树下神态慈祥的老人摇了摇头,笑道:“自然不是,只不过是一路游历,途经此地而已。”

    铁匠愣了下,似乎是觉得新奇,便好奇道:“老先生独自游历?也没个弟子书童陪伴吗?听说如今外边很多地方都不安稳啊。”

    那青衫老人笑着摇头道:“不妨事的,老夫独来独往惯了,有个弟子在身边反而觉得别扭,再说了,一把年纪了,估计也没什么贼人会打我老头的主意。”

    听闻此话,那中年汉子似乎也能够理解,便笑着点头,道:“这么说来,也是这个道理,不过老先生独自出门在外,还是多一些心眼的好啊。”

    老人哈哈一笑,点头致谢,随即好奇道:“听闻这位小哥的说话,约莫是个读书人,怎么就在这里打起了铁呢?”

    铁匠汉子哈哈一笑,急忙摆手道:“算不得什么读书人,只是年幼的时候在那观山书院读过几年书,祖上一直都是在村子里打铁的,也没啥念想出去闯荡,在这里安安稳稳的也不是什么坏事。”

    老人愣了一下,便更加好奇了,问道:“这一路上经过的几个村子,都听说过这座观山书院,这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铁匠汉子笑道:“观山书院啊,就是那读书的地方啊。方圆几十里的村子,很多人家的孩子都在观山书院上读过些书,只要是愿意读书,书院都是乐意接收的,而且都不怎么收钱。老先生若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瞧瞧,那里的教书先生都很好啊。”

    老人眯了眯眼睛,笑着点头。

    似乎是提及这座书院,让这个铁匠汉子来了兴致,便干脆一屁股坐在了一边,笑眯眯道:“老先生有所不知,这座书院前些年可是出了一位举人,这可是十里八乡头一遭的,可把附近的人高兴坏了。最近几年,家家户户都吧孩子送到上山去读书,那座书院里头的教书先生,学问也都是很大。我家那个不成器的孩子,如今就在书院里头读书,不过离得有点远,就干脆住在了书院里头,十天半个月才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念上一段书,我虽然读过几年书,可是如今算起来都没我家那孩子学问大了,哈哈,我这个当爹的,是打心眼里高兴。”

    看着那壮汉神采奕奕的模样,老书生也咧嘴笑了起来,问道:“这是打算让你家孩子日后也去考取功名?”

    铁匠汉子急忙摆手,道:“这个就不强求了,我这个人就一大老粗,没啥大学问大道理,可也知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至于是不是要考取功名,这个就等他长大了之后自己决定好了。当然了,送他去读书,只是觉得读书识字,能够多明白一些个为人处世的道理,能够好好做人就够了。”

    “老先生,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老书生笑着点头,道:“是这么个道理!”

    听闻此话,那铁匠汉子更加开心了,又给那老书生拿了些吃食,让老人路上吃。老书生也不拒绝,只是道谢之后便都收了下来。

    闲聊了个把时辰,老书生便起身告辞,说要去观山书院看看。那铁匠汉子原本想要挽留,不过觉得老书生既然要去观山书院,约莫着晚上也能到,便给老人指了路,随后送老人离开。

    等到老人离开之后,那铁匠汉子才继续回到铺子里打铁,只不过打着打着铁,却猛地想起来,这老书生既然要去书院,为何不一起去,顺带能看看自家崽子,一举两得。只不过随后,铁匠便自顾自的笑了起来,如今去不去都无所谓了,自家崽子在那边,似乎挺开心的,这个就够了。

    只不过,几日过后,铁匠汉子的宝贝儿子从书院之中兴致冲冲返回,向铁匠汉子炫耀起来,说书院里前几日来了一位儒道宗师,可是顶天大的人物,给他们讲学了,还说日后的观山书院势必会成为闻名天下的书院之一,如此铁匠汉子才猛然想起来了那个在自己铺子门口讨水喝的老人,心中猜测,难不成就是这位老人?详细询问那儒道宗师的摸样之后,铁匠汉子才一脸震惊,原来那位看起来神态祥和的老人,当真是所谓的儒道宗师?

    ——

    离开了铁匠铺子的老书生,便按着那铁匠指引的方向,一路向着那应凤山而去。

    老书生走走停停,一路上也曾和遇到的路人攀谈,终于在临近傍晚时分抵达到了应凤山上,也终于见到了那座在方圆几十里地都闻名遐迩的观山书院。

    应凤山本就不算大,而这座伫立于山腰之处的书院,自然也大不到哪里去,远远望去,不过数十间书堂,还有三四座不算高的楼阁,大抵是藏书阁一类的地方,至于其他地方,便是如同那山下村落一般的普通房屋,有些已经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看起来略显破败。

    书院并无大门,只是立着一座牌匾,写有‘观山书院’四个大字。

    老书生便这么缓步走在那略显破败的土路之上,一边前行,一边打量着这座书院的四周,原本平静的神色之中,却多了一抹笑意。

    因为临近傍晚,所以很多孩童已经读完书,吃过饭便开始四处玩耍起来,四周便都是孩童们奔跑玩闹的身影,还传来一阵阵欢快的嬉笑声,宛若清脆的风铃。

    这个身穿青衫的老人,出现在了这座书院之中,自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很快,便有一位同样身穿青衫的年轻人快步出现,走到了老人身边,只不过这个年轻人虽然相貌不俗,可是穿着打扮却略显寒酸,那一袭青衫已经洗过太多遍,有些泛白。

    饶是如此,这名年轻人在看到缓步而来的老人之后,仍旧是不卑不亢,甚至嘴角挂着笑意,轻轻行礼道:“在下观山书院讲学李秀,不知这位先生何事到访?”

    那老书生同样作揖行礼,笑道:“老夫姓徐,只是游走江湖而已,听闻附近有做观山书院,故而前来拜访。”

    听闻此话,那自称是李秀的年轻书生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徐先生来者是客,只是书院有些寒酸,还望先生不要嫌弃。”

    那自称姓徐的老人笑着点头,看了一眼四周,道:“是够寒酸的。”

    此话一出,那年轻的书生脸色微微一变,却并未有恼怒的神情,只是笑了笑,便转身为这位老人带路,一边缓缓道:“不知徐先生从何而来,去往何处?”

    那老书生跟着李秀前行,一边笑道:“从南边而来,至于去哪里,还没想好。”

    大抵是觉得这位老人不愿意透露身份,那年轻的书生也就不再追问,便带着老人走向了书院之中,绕过了那略显老旧却打扫的干净的书堂,最后停在了一座还算整洁的院落门口,笑道:“山上已经很多年都没有客人造访了,徐先生就勉强将就一下,稍后在下会让人给先生做一些饭菜送过来。”

    那老人停下脚步,转头看着那年轻人,皱眉问道:“在下一个来路不明的老人,你们难道不追问?”

    那李秀愣了一下,随即释然一笑,道:“书院之中也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件,读书的孩子们也都是附近村子里的孩子,没什么银钱,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惦记着。能够有人到书院之中看看,不管是谁,总归是客人,书院自然欢迎。”

    老人眯起眼睛,撇嘴道:“那若是老夫在这里待上些许时间呢?”

    李秀笑着答道:“自然无妨。”

    听闻此话,那老人不知为何破天荒的有了些怒意,转身指了指四周的宅院以及那老旧的书堂,道:“便是这种地方,也配教书?能教出来什么人?”

    李秀收敛神色,平静答道:“读书人读书,只要有书,在哪里都无妨。况且,读书未必真的只是谋求何事,读书便只是读书而已。”

    此番回答,竟是那先前老人遇到的那铁匠铺子的汉子一模一样。

    老人却仍旧咄咄逼人,问道:“教书育人,讲求心性,如此大门大开,不问出身不问来历,若遇歹人,岂不是有助纣为虐的嫌疑?”

    两人说话的声音都不算小,尤其是那自称姓徐的老人,更是一副大嗓门,四周本来在嬉戏打闹的孩童们纷纷凑到了不远处,小心翼翼的看着这一幕,而书院之中,也有两三名中年书生走来,停在了一侧,略显错愕的看着这一幕。

    显然,众人不明白,这个老人为什么一到山上就有了吵架的姿态。

    却见那年纪不大的李秀,依旧是神色镇定,平静的敲了敲一侧略显破败的房门,平静道:“书院确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例如未能提供好的环境和书堂,只是这些年,书院也没有什么太多的银钱,孩子们读书也都是交一些粮食菜果充当学费了。在书院之中教书的人不过寥寥几人,也没什么银钱,即便是有些银钱也都用来买书了,我这身衣服还是前两年去海珠城的时候,一位好朋友送的,一穿便是两年,都不敢用力搓洗,生怕洗坏了还要花费银钱去买。”

    “只不过,老先生所说的心性一事,书院却从未考量过,以后也不会,歹人也好,善人也罢,只要愿意读书,书院的先生们都会倾力相授。至于日后离开了书院去做什么事情,书院无法管教,也不去管教。”

    “毕竟,这里是书院,仅仅是读书的地方啊,读书就好了。”

    说到这里,年纪不大的李秀似乎有些哀伤,轻轻伸手摸着一侧的门框,有些失神。

    毕竟这座书院已经寒酸了不少年,愿意留在书院之中的先生,不过寥寥四五人,大都寒酸之极。如今中原各地,哪里的书院会有如此惨淡的光景?哪怕是一些村子的乡野私塾,也都是由富豪乡绅募集而成,谈不上奢华,却绝对不会如此寒酸。

    站在不远处的孩童们都有些不解,似乎不明白这两人的对话究竟在争执什么。而临近的几名教书先生,却不由得有些神伤黯然。若是书院有钱,恐怕就不是如今的光景了,可是书院若是硬要问孩童们收钱,却也违背了书院建立的初衷。

    因为这座书院,自打建立以来,便只是想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仅此而已。

    站在对面的那个到访年迈老人,此刻却没有再追问下去,只是站在原地沉默了片刻,随即咧嘴一笑。

    下一刻,这名老人便再度抱拳作揖,长长躬身。

    见此一幕,原本陷入哀伤之中的几名书院先生,包括那为引路的年轻书生李秀,都是一脸的错愕震惊,大抵是不明白为何这个先前还咄咄逼人的老人,怎么突然会如此作态。

    却见那躬身的老人,起身之后,嘴角的笑意更浓,沉声道:“在下徐匡,来自于云天书院,此番游历江湖,便是想看看这座天下,是否当真有读书人能够立足之地。”

    随即,老人指了指脚下,沉声道:“这里,便是一处!”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一脸震惊,尤其是那年纪不大的李秀,更是满脸的骇然神色,不可思议的看着那自称为徐匡的老人,神色激动起来。

    却见那徐匡笑眯眯的转身,看向了四周的书堂宅院,缓缓道:“读书之人,读书就够了啊。”

    “这里,才真的是一处读书之地。”

    下一刻,老人抬头看向天空,双手拱手握于胸前,平静道:“儒道气运,可落此地!”

    轰!

    天空之中莫名响起了一声炸雷。

    紧接着,原本平静的山头山头之上,出现了一阵柔和的清风,笼罩弥漫。

    有儒道浩然之气,席卷山头。

    却见那徐匡依旧满是笑意,转头看向了身后那满是震惊不解的几人,笑道:“接下来百年,观山书院便是能够和云天书院并肩而立的儒道书院,只是希望诸位,能够坚持本性,让读书人,仅仅是读书就好了。”

    那几名书院的教书先生还是一脸茫然,可是那年纪最轻的李秀,却猛然躬身,哽咽道:“谢过徐先生。”

    徐匡哈哈一笑,走到了那李秀的面前,将李秀扶了起来,笑道:“李秀,我知道你。当初春生途经海珠城的时候,便见过你,后来对你也是赞不绝口,看来我那位学生并未看错人。只是不曾想,老夫竟然在这里遇到你了。”

    这名被唤作李秀的年轻人,便是当初苏春生从寒天剑冢南下之际,在海珠城遇到张胖子之时见过的书生,只不过那个时候,这个年轻人还是跟着胖子当做跟班。而后来,苏春生继续南下,李秀便下定决心教书,只身前往此处。

    而附近相邻都曾口口相传,说数年前这座书院之中有个年轻人人,考取了功名,让人兴奋开心,却不知道那位考取了功名的年轻人,并未就此远去,而是回到了这座书院,便是如今在这座书院之中教书的李秀。

    看着李秀激动的神色,以及周遭茫然的教书先生,那位徐匡只是笑意更浓,这些日子来积攒的愤懑不满,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徐匡曾南下,见过了那位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先生赵文正,问过了一个问题之后却并未回到云天书院,而是只身北上,走过了山河大川,经过了村落乡野,也曾在繁华的城池之中逗留。每到一处,徐匡便会前往各地书院,看到的却都是富家子弟的朗朗书声追求名利,看到的是寒门学子被拒之门外。

    一路北上,终于看到了这座书院,虽然寒酸破败,虽然名声无几,可却仍旧让徐匡忍不住欣喜。

    读书人,便仅仅是读书而已。

    这句话,徐匡在路上听到了那铁匠铺的汉子如此说,听到了书院之中的教书人如此说。所以,徐匡便将那从钦天阁散落而下的一道儒道气运,引到此地。因为在徐匡眼中,这世间没有比这里更适合读书的地方了。

    接下来几日,徐匡便落脚此地,为那些稚嫩的孩童们讲学,和那些教书先生们一起为孩子们做饭,乐在其中。

    几日后,徐匡便告辞离去,继续北上,说要继续看看这座江湖。

    书院之中自然也没有挽留,只是将徐匡恭送离开。而那李秀,也是知晓徐匡真正身份的人,却也自始至终没有苛求过什么,甚至将徐匡先前说过的豪言壮语都没有在意,只是当做了随口一说而已。

    原本以为,事情便就此为止了。

    只不过,让书院没想到的是,就在徐匡离开不久,这座书院一下子便变得热闹起来。

    陆陆续续有一些在江湖之上声名显著的儒道大师出现在了书院之中,心甘情愿的开始在书院之中担任讲学,而且还有一些江湖侠客甚至是剑修途经此地,大都会不动声色的落下一些珍贵书本,甚至是罕见的古籍,让原本过惯了寒酸日子的书院中人都大为震惊,好在书院依旧是书院,却并未影响到孩子们的读书。

    接下来数年里,这座书院之中不断有人加入,也有了一些盈余的收成,书院也开始不断的扩建。即便是西南那边发生了惊世骇俗的大战,整个中原都人心惶惶,可是书院依旧教书读书,安静无比,无人打扰

    百年之后,那原本其貌不扬的书生李秀,早已经变成了一位暮色苍苍的老人,每日仍旧在书院之中讲学,可是却已经成了傲土神洲百年里继徐匡之后的第二位儒道圣人!而这座书院,和那南边的云天书院,成为了江湖之上,人人皆知的江湖书院。

    江湖有侠客,亦有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