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薪火相传,与国同休(4600字)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嘉谷总部,白发苍苍的“驯鹿老人”王敬明坐在自己不常来的办公室内,无意识地摆弄着手中的茶杯盖儿。
窗外,饱经岁月沧桑的百年银杏依旧美丽;但更多几十岁的银杏树,身姿挺拔,在朝晖中展示着“年轻树”的蓬勃气息。
“……我们在东北双阳县的梅花鹿场已经投产,至此,我们在全国三大梅花鹿主产区,都完成了养殖基地布局。今年我们公司的梅花鹿存栏量达到42万头,鹿茸及加工品总产量预计能达300吨,年销售收入预计可突破120亿元……”在王敬明面前,33岁的杨策像个小学生一样,一板一眼地跟他汇报工作。
王敬明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落在自己的副手身上。
我国人工养鹿有近4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亚洲国家食用鹿茸及鹿的副产品都是起源于中国。
近年来,随着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岛国等国的养鹿业逐步成熟,他们由原来的跟在我国后面学步,到目前已逐渐成为不容小觑的竞争对手。
但是,他们的出现,不仅没有削弱我国鹿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挤占了我国鹿茸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市场的占有量,反而被我国的鹿茸及加工品出口打得溃不成军。
出现变故的原因,在于嘉谷介入了梅花鹿养殖业。
原本,中国在鹿的养殖方面,起步虽早,但与猪、牛等动物的饲养规模、技术力量、人才队伍、标准化程度等相比,还相当的落后,仍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毕竟,这是一个极为小众的产业。
但谁让嘉谷的起家之地有养殖梅花鹿的传统呢?而梅花鹿养殖事业也成为了嘉谷体系的一部分呢?
伴随着嘉谷的壮大,嘉谷梅花鹿养殖事业对全国梅花鹿养殖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依靠着嘉谷雄厚的资金和研究实力,嘉谷农牧开展了梅花鹿胚胎移植技术、梅花鹿品种选育技术的研究,得到一种鹿茸产量和出肉率都很高的兼用鹿种;同时加快研制开发鹿产品的保健品、保健食品和深加工系列产品,提高了鹿茸以及副产品的附加值……
虽然梅花鹿养殖产业在嘉谷事业群中只能算是小弟的小弟,但在全国鹿养殖产业界,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大佬了,尤其是梅花鹿养殖事业部开启了全国鹿养殖产业整合之后。
在全国三大梅花鹿主产区建设养殖基地,推广嘉谷培育的优良梅花鹿品种,就是其中的一环,主导这一整合工作的,就是王敬明的副手,杨策。
杨策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所以他静静地听完后,没有对他的工作做什么交代,而是突然道:“小杨,我要退休了,这副担子,接下来就要交给你了。”
突如其来的交班宣言,让杨策惊愕得头脑都有些轰鸣了。
像是看出了杨策的不理解,王敬明温声道:“我老了,是时候将担子交给年轻人了。”
“王老,您……”
杨策嘴巴张了张,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了。
他想说王敬明还不老,但是,无论是王老68岁的高龄,还是他满头的白发,即使看上去精神矍铄,谁也无法再说他年轻了。
最关键是,他知道王敬明的为人,不喜欢客套话,一向是有一说一。
在嘉谷体系内,“驯鹿老人”王敬明是位名人。
他的有名,不是因为他的儿子王昱业是嘉谷的大管家,更不是因为他的职位有多高。
恰恰相反,这位嘉谷的元老,在嘉谷体系内的职位排次并不高。哪怕是有着“元老”的光环加成,充其量也只与一家子公司负责人的地位相当。
他有名的地方,一是他年轻时大起大落的经历,在嘉谷体系内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二是在于,他在嘉谷体系内,一直是以身作则地培养着后进的年轻人,是很多嘉谷员工的精神导师。
众所周知,嘉谷的大部分干部,都要从基层干起。而在基层培训中,王老的身影无处不在。
虽然他的大部分精力,是放在梅花鹿养殖事业上,但他从来都是那样的,一点一滴都认认真真去做,竭尽全力去做,没有抱怨,没有自叹。
因为梅花鹿能广泛地利用农副产物,如玉米秸杆、大豆荚皮、各种秧蔓,以及各种山野草木,所以为了研究出最好的营养方案,王老上山下田,尽管不用自己拿锄头,不用亲自去收割,但是,什么样的农作物长得好、哪里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的农作物,他可能比一般的嘉谷农业基层员工还要掌握得仔细。
又因为养鹿是见效慢的产业,但一旦见效就可利用十几年,所以王老会告诉年轻的员工:人在年轻时,要先学会吃苦,把基础打实了,才能拿得住。
碰上畏难的新入职员工,他经常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傻做,要学会掌握技术,不要以为搞农业只要流点汗水就可以了,大老粗才那么想事情。你们看我一老头,都能活到老学到老,你们这么年轻,有什么好畏难的。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如果是坐在办公室里说这话,自然没有多少年轻人会服气。但事实上,尽管在总部为王老配置了高级的办公室,一年到头的,王老也没有几天是坐在办公室里的。
用他的话来说,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也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所做的,只是尊重规律,讲求踏实和认真。
偏偏是这样,嘉谷体系内从上到下,就没有人不敬服他的。
甚至可以说,在很多基层员工心中,王老的地位比齐政还要高。尽管后者是给他们饭碗的老板,但前者,是精神图腾。
一手被王老带出来的杨策就更不用多说了,在他心目中,王老尽管年纪大了,却只能说是“越老越妖”,离退休还早着呢!
但另一方面,他又知道,当王老说出这话时,证明他是认真的,而且是无法拒绝的。
不用多说,就能看出杨策的不舍之情,这让王敬明颇为欣慰。
毕竟,面对着上位的机会,杨策的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不舍,起码证明了他没有看错人。
“其实,以我的年纪,早就该退休了。只不过,齐总一直拽着我不放,我也就厚着脸皮继续发光发热。不过,现在的我,是真的精神不济了,也该卸下担子了。”王敬明有些惆怅,又有些释然地感慨道。
活到他这份上,其实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论事业,他以近六旬的高龄东山再起,将嘉谷的梅花鹿事业带上了顶峰;论金钱,他作为元老,拥有集团内数一数二份额的股权激励,每年的分红甚至比一家小型公司的盈利还要高;论子女,他的儿子执掌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国际商界内都是响当当的……
他不是一个恋栈的人,在嘉谷的事业版图愈加扩大之际,真诚地觉得,是时候让更多的年轻人担当重任了。
不过,在他“退位”前,还得做好一件事。
王敬明略微一抬眼皮,露出深深的皱纹,道:“小杨,你知道,当初在你和小朱之间,我为什么选了你作为副手吗?”
还沉浸在淡淡伤感中的杨策一愣,摇头。
按照嘉谷的机制,像他这样的副手,其实就是一把手接班人的候选。大多数情况下,候选人并不止一个,但是最后脱颖而出的,只能有一个。
朱军德曾经是他的竞争对手,而且还是一位能力较为出众的竞争对手,只不过最后王老选了自己。这也是他一直疑惑的——真要说起来,他自认在开拓能力上,朱军德显然更胜一筹。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王老执掌的部门了。
特种养殖事业部,隶属于嘉谷农牧公司,包括了梅花鹿养殖业务、土鸡野鸭养殖业务等。
“物以稀为贵”,特种养殖的产品也是如此。由于技术门槛比较高、风险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因此,其中的利润相对于传统的养殖业而言,利润十分丰厚。
王敬明没有直接给出解释,而是语气平静地问道:“我们部门虽然利润率高企,但就体量来说,可能还比不上养猪事业部的一个巨型养猪场。那么,小杨,你觉得我们应该大肆扩张特种养殖的规模吗?”
不管是从盈利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部门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个不需要考虑的答案,有大钱赚为什么要说“不”呢?
但是杨策冷静下来,思考片刻后,给出了相反的答案:“我觉得不应该。”
“为什么呢?”王敬明似乎并不意外地问道。
“特种养殖虽然看似效益很好,但从产业链来说,技术、饲养方法、饲料、管理、药物、甚至还有市场等有关配套的要素都是不完善的。”杨策分析道:“而且,特种养殖做得再大,就影响力而言,都比不上一个养猪业。”
“说得好啊。”王敬明中气十足地笑了,颔首道:“小朱能力很不错,但就是看不透这一点,他只看到特养的高利润,看到美国所谓有机食品业务的高效益,就想在国内照搬……”
“集团为什么在美国就大力发展有机食品业务捞钱,而在国内就辛辛苦苦地发展养猪业、养牛业?归根到底,我们在国内是要首先满足国民对于肉的需求呐。”
特种养殖事业部的土鸡野鸭,归根到底也是有机食品。但按照土鸡的养殖模式来看,养一百只土鸡的活动空间,都能集中养殖一百头猪了。
嘉谷农牧除了土猪外的养猪场,最优先的指标也是用更少的资源生产更多的肉。在满足这一点的基础上,才去考虑这些肉是否好吃,生产方式是否充满温情。
纯粹的有机生产,固然是对环境对人类健康最佳的农业模式,但中国的人口压力、耕地资源、经济发展不会允许有机生产大规模发展,起码在现阶段是如此。
也就是说,特种养殖事业部,在嘉谷体系内,是一种基于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小农业”部门,短时间内不可能从根本上取代“大农业”部门的地位。因为“大农业”以高效率和高产出,保证社会的充足和稳定的供应,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
并且,嘉谷的现代化大农业生产模式,在保护性耕作、资源利用率、环保等方面也在不断改善和提升。
王老看着杨策,语气郑重的道:“这就是我最后要跟你说的,大局!我们做事业,不仅仅是从集团的大局出发,也是从国家的大局出发……”
从“四万万人都要有饭吃”到“近14亿人吃不完”,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能体会这条饱腹之路上的酸、甜、苦、辣;在嘉谷体系内,也没有谁能比经历了饥荒、动乱、贫穷的王老,更能懂得,嘉谷这种坚持有多难得,多可贵。
王老稍微有些絮叨,但杨策一脸肃然地倾听着,并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慢慢地,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声音。
与国同休!
同时,他闻到了一种传承的味道。
这也确实没错。
王老现在在做的,或者说他在嘉谷体系内一直做的,都是同一项工作——
传承!
一家百年企业传承的,不是机器设备,不是资金,不是厂房,甚至不是可复制的经营管理模式,而是经营理念。
嘉谷不是百年企业,但嘉谷有志于成为百年企业。
而要存活百年甚至更久,就意味着嘉谷要成为一家生命型企业,而非经济型企业。
后者是要让自己公司利润最大化,企业和员工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前者,在发展的时候,并不是看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者并不是看短期的企业利润最大化,而是从更长远的、长期的发展过程来看待。
在生命型企业中,员工和企业两者之间也并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契约关系,而是一种盟约关系。盟约就是大家是一家人,大家是共同的生命体,或者说是利益的共同体。
王老知道自己没有建立一家百年企业的能力,但是,齐政给了他参与建立百年企业的机会。
他至今还记得,当年齐政劝他入伙时说的话:“我建立嘉谷的目标,往远大了说,是为了把更多的资源留给我们的国民;落在实地里,是要让勤劳而努力工作的普通人,过上优渥而有尊严的生活,同时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可发展的青山绿水!”
十年下来,王老看在眼里,齐政没有食言。
嘉谷没有借着垄断,大肆抬高商品价格;也没有借着特殊政策优惠,胡作非为;即使生产出别人无法生产的商品,获得了超额收益,也会默默地进行财富转移——不是出国移民,而是或提高生产力,或通过捐赠,反馈给国民,譬如“嘉谷学生奶计划”。
王老不知道齐政这样的初心能保持多久,但他衷心希望,嘉谷这样的理念,永不褪色。
曾经的王老相信,中国的未来,将是由天赋超群的,闪耀的,不停向前的,令人惊喜不断的同龄人创造的。
现在的王老相信,中国的未来,将是由天赋超群的,闪耀的,不停向前的,令人惊喜不断的年轻人创造的。
他觉得,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事,就是参与创造了,且看到了国家的未来。
一个富足的,健康的,没有战乱和饥荒,没有贫穷和邪恶的未来。
为了这样的未来,他愿意将更多的机会让给年轻人。
——有着同样理念的年轻人。
这一刻,杨策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发现这一点的王老一点都不觉得被冒犯了,相反,他开心得嘴角都翘起来了。
依然是年轻人的创始人,定下了一个非常坚定的经营理念——与国同休,更多的年轻人不断加进来强化这个经营理念,王老觉得,这样的嘉谷……
他太喜欢了!
……
嘉谷总部,白发苍苍的“驯鹿老人”王敬明坐在自己不常来的办公室内,无意识地摆弄着手中的茶杯盖儿。
窗外,饱经岁月沧桑的百年银杏依旧美丽;但更多几十岁的银杏树,身姿挺拔,在朝晖中展示着“年轻树”的蓬勃气息。
“……我们在东北双阳县的梅花鹿场已经投产,至此,我们在全国三大梅花鹿主产区,都完成了养殖基地布局。今年我们公司的梅花鹿存栏量达到42万头,鹿茸及加工品总产量预计能达300吨,年销售收入预计可突破120亿元……”在王敬明面前,33岁的杨策像个小学生一样,一板一眼地跟他汇报工作。
王敬明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落在自己的副手身上。
我国人工养鹿有近4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亚洲国家食用鹿茸及鹿的副产品都是起源于中国。
近年来,随着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岛国等国的养鹿业逐步成熟,他们由原来的跟在我国后面学步,到目前已逐渐成为不容小觑的竞争对手。
但是,他们的出现,不仅没有削弱我国鹿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挤占了我国鹿茸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市场的占有量,反而被我国的鹿茸及加工品出口打得溃不成军。
出现变故的原因,在于嘉谷介入了梅花鹿养殖业。
原本,中国在鹿的养殖方面,起步虽早,但与猪、牛等动物的饲养规模、技术力量、人才队伍、标准化程度等相比,还相当的落后,仍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毕竟,这是一个极为小众的产业。
但谁让嘉谷的起家之地有养殖梅花鹿的传统呢?而梅花鹿养殖事业也成为了嘉谷体系的一部分呢?
伴随着嘉谷的壮大,嘉谷梅花鹿养殖事业对全国梅花鹿养殖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依靠着嘉谷雄厚的资金和研究实力,嘉谷农牧开展了梅花鹿胚胎移植技术、梅花鹿品种选育技术的研究,得到一种鹿茸产量和出肉率都很高的兼用鹿种;同时加快研制开发鹿产品的保健品、保健食品和深加工系列产品,提高了鹿茸以及副产品的附加值……
虽然梅花鹿养殖产业在嘉谷事业群中只能算是小弟的小弟,但在全国鹿养殖产业界,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大佬了,尤其是梅花鹿养殖事业部开启了全国鹿养殖产业整合之后。
在全国三大梅花鹿主产区建设养殖基地,推广嘉谷培育的优良梅花鹿品种,就是其中的一环,主导这一整合工作的,就是王敬明的副手,杨策。
杨策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所以他静静地听完后,没有对他的工作做什么交代,而是突然道:“小杨,我要退休了,这副担子,接下来就要交给你了。”
突如其来的交班宣言,让杨策惊愕得头脑都有些轰鸣了。
像是看出了杨策的不理解,王敬明温声道:“我老了,是时候将担子交给年轻人了。”
“王老,您……”
杨策嘴巴张了张,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了。
他想说王敬明还不老,但是,无论是王老68岁的高龄,还是他满头的白发,即使看上去精神矍铄,谁也无法再说他年轻了。
最关键是,他知道王敬明的为人,不喜欢客套话,一向是有一说一。
在嘉谷体系内,“驯鹿老人”王敬明是位名人。
他的有名,不是因为他的儿子王昱业是嘉谷的大管家,更不是因为他的职位有多高。
恰恰相反,这位嘉谷的元老,在嘉谷体系内的职位排次并不高。哪怕是有着“元老”的光环加成,充其量也只与一家子公司负责人的地位相当。
他有名的地方,一是他年轻时大起大落的经历,在嘉谷体系内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二是在于,他在嘉谷体系内,一直是以身作则地培养着后进的年轻人,是很多嘉谷员工的精神导师。
众所周知,嘉谷的大部分干部,都要从基层干起。而在基层培训中,王老的身影无处不在。
虽然他的大部分精力,是放在梅花鹿养殖事业上,但他从来都是那样的,一点一滴都认认真真去做,竭尽全力去做,没有抱怨,没有自叹。
因为梅花鹿能广泛地利用农副产物,如玉米秸杆、大豆荚皮、各种秧蔓,以及各种山野草木,所以为了研究出最好的营养方案,王老上山下田,尽管不用自己拿锄头,不用亲自去收割,但是,什么样的农作物长得好、哪里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的农作物,他可能比一般的嘉谷农业基层员工还要掌握得仔细。
又因为养鹿是见效慢的产业,但一旦见效就可利用十几年,所以王老会告诉年轻的员工:人在年轻时,要先学会吃苦,把基础打实了,才能拿得住。
碰上畏难的新入职员工,他经常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傻做,要学会掌握技术,不要以为搞农业只要流点汗水就可以了,大老粗才那么想事情。你们看我一老头,都能活到老学到老,你们这么年轻,有什么好畏难的。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如果是坐在办公室里说这话,自然没有多少年轻人会服气。但事实上,尽管在总部为王老配置了高级的办公室,一年到头的,王老也没有几天是坐在办公室里的。
用他的话来说,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也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所做的,只是尊重规律,讲求踏实和认真。
偏偏是这样,嘉谷体系内从上到下,就没有人不敬服他的。
甚至可以说,在很多基层员工心中,王老的地位比齐政还要高。尽管后者是给他们饭碗的老板,但前者,是精神图腾。
一手被王老带出来的杨策就更不用多说了,在他心目中,王老尽管年纪大了,却只能说是“越老越妖”,离退休还早着呢!
但另一方面,他又知道,当王老说出这话时,证明他是认真的,而且是无法拒绝的。
不用多说,就能看出杨策的不舍之情,这让王敬明颇为欣慰。
毕竟,面对着上位的机会,杨策的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不舍,起码证明了他没有看错人。
“其实,以我的年纪,早就该退休了。只不过,齐总一直拽着我不放,我也就厚着脸皮继续发光发热。不过,现在的我,是真的精神不济了,也该卸下担子了。”王敬明有些惆怅,又有些释然地感慨道。
活到他这份上,其实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论事业,他以近六旬的高龄东山再起,将嘉谷的梅花鹿事业带上了顶峰;论金钱,他作为元老,拥有集团内数一数二份额的股权激励,每年的分红甚至比一家小型公司的盈利还要高;论子女,他的儿子执掌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国际商界内都是响当当的……
他不是一个恋栈的人,在嘉谷的事业版图愈加扩大之际,真诚地觉得,是时候让更多的年轻人担当重任了。
不过,在他“退位”前,还得做好一件事。
王敬明略微一抬眼皮,露出深深的皱纹,道:“小杨,你知道,当初在你和小朱之间,我为什么选了你作为副手吗?”
还沉浸在淡淡伤感中的杨策一愣,摇头。
按照嘉谷的机制,像他这样的副手,其实就是一把手接班人的候选。大多数情况下,候选人并不止一个,但是最后脱颖而出的,只能有一个。
朱军德曾经是他的竞争对手,而且还是一位能力较为出众的竞争对手,只不过最后王老选了自己。这也是他一直疑惑的——真要说起来,他自认在开拓能力上,朱军德显然更胜一筹。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王老执掌的部门了。
特种养殖事业部,隶属于嘉谷农牧公司,包括了梅花鹿养殖业务、土鸡野鸭养殖业务等。
“物以稀为贵”,特种养殖的产品也是如此。由于技术门槛比较高、风险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因此,其中的利润相对于传统的养殖业而言,利润十分丰厚。
王敬明没有直接给出解释,而是语气平静地问道:“我们部门虽然利润率高企,但就体量来说,可能还比不上养猪事业部的一个巨型养猪场。那么,小杨,你觉得我们应该大肆扩张特种养殖的规模吗?”
不管是从盈利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部门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个不需要考虑的答案,有大钱赚为什么要说“不”呢?
但是杨策冷静下来,思考片刻后,给出了相反的答案:“我觉得不应该。”
“为什么呢?”王敬明似乎并不意外地问道。
“特种养殖虽然看似效益很好,但从产业链来说,技术、饲养方法、饲料、管理、药物、甚至还有市场等有关配套的要素都是不完善的。”杨策分析道:“而且,特种养殖做得再大,就影响力而言,都比不上一个养猪业。”
“说得好啊。”王敬明中气十足地笑了,颔首道:“小朱能力很不错,但就是看不透这一点,他只看到特养的高利润,看到美国所谓有机食品业务的高效益,就想在国内照搬……”
“集团为什么在美国就大力发展有机食品业务捞钱,而在国内就辛辛苦苦地发展养猪业、养牛业?归根到底,我们在国内是要首先满足国民对于肉的需求呐。”
特种养殖事业部的土鸡野鸭,归根到底也是有机食品。但按照土鸡的养殖模式来看,养一百只土鸡的活动空间,都能集中养殖一百头猪了。
嘉谷农牧除了土猪外的养猪场,最优先的指标也是用更少的资源生产更多的肉。在满足这一点的基础上,才去考虑这些肉是否好吃,生产方式是否充满温情。
纯粹的有机生产,固然是对环境对人类健康最佳的农业模式,但中国的人口压力、耕地资源、经济发展不会允许有机生产大规模发展,起码在现阶段是如此。
也就是说,特种养殖事业部,在嘉谷体系内,是一种基于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小农业”部门,短时间内不可能从根本上取代“大农业”部门的地位。因为“大农业”以高效率和高产出,保证社会的充足和稳定的供应,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
并且,嘉谷的现代化大农业生产模式,在保护性耕作、资源利用率、环保等方面也在不断改善和提升。
王老看着杨策,语气郑重的道:“这就是我最后要跟你说的,大局!我们做事业,不仅仅是从集团的大局出发,也是从国家的大局出发……”
从“四万万人都要有饭吃”到“近14亿人吃不完”,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能体会这条饱腹之路上的酸、甜、苦、辣;在嘉谷体系内,也没有谁能比经历了饥荒、动乱、贫穷的王老,更能懂得,嘉谷这种坚持有多难得,多可贵。
王老稍微有些絮叨,但杨策一脸肃然地倾听着,并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慢慢地,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声音。
与国同休!
同时,他闻到了一种传承的味道。
这也确实没错。
王老现在在做的,或者说他在嘉谷体系内一直做的,都是同一项工作——
传承!
一家百年企业传承的,不是机器设备,不是资金,不是厂房,甚至不是可复制的经营管理模式,而是经营理念。
嘉谷不是百年企业,但嘉谷有志于成为百年企业。
而要存活百年甚至更久,就意味着嘉谷要成为一家生命型企业,而非经济型企业。
后者是要让自己公司利润最大化,企业和员工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前者,在发展的时候,并不是看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者并不是看短期的企业利润最大化,而是从更长远的、长期的发展过程来看待。
在生命型企业中,员工和企业两者之间也并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契约关系,而是一种盟约关系。盟约就是大家是一家人,大家是共同的生命体,或者说是利益的共同体。
王老知道自己没有建立一家百年企业的能力,但是,齐政给了他参与建立百年企业的机会。
他至今还记得,当年齐政劝他入伙时说的话:“我建立嘉谷的目标,往远大了说,是为了把更多的资源留给我们的国民;落在实地里,是要让勤劳而努力工作的普通人,过上优渥而有尊严的生活,同时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可发展的青山绿水!”
十年下来,王老看在眼里,齐政没有食言。
嘉谷没有借着垄断,大肆抬高商品价格;也没有借着特殊政策优惠,胡作非为;即使生产出别人无法生产的商品,获得了超额收益,也会默默地进行财富转移——不是出国移民,而是或提高生产力,或通过捐赠,反馈给国民,譬如“嘉谷学生奶计划”。
王老不知道齐政这样的初心能保持多久,但他衷心希望,嘉谷这样的理念,永不褪色。
曾经的王老相信,中国的未来,将是由天赋超群的,闪耀的,不停向前的,令人惊喜不断的同龄人创造的。
现在的王老相信,中国的未来,将是由天赋超群的,闪耀的,不停向前的,令人惊喜不断的年轻人创造的。
他觉得,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事,就是参与创造了,且看到了国家的未来。
一个富足的,健康的,没有战乱和饥荒,没有贫穷和邪恶的未来。
为了这样的未来,他愿意将更多的机会让给年轻人。
——有着同样理念的年轻人。
这一刻,杨策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发现这一点的王老一点都不觉得被冒犯了,相反,他开心得嘴角都翘起来了。
依然是年轻人的创始人,定下了一个非常坚定的经营理念——与国同休,更多的年轻人不断加进来强化这个经营理念,王老觉得,这样的嘉谷……
他太喜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