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煎熬的江南财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启八年春节,到处鞭炮齐鸣,刺骨的冷风终于结束了,迎来的是柔和的春风,人们在这样的节气里,心情也好了许多。
越来越多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不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并不是每个人这个春节都过得很好。
许多离开了土地的农民,也许心情并不是那么良好。刚刚进入城镇的他们,很多还不适应新的环境。
但是圈地运动的潮流,在北方各省已经不可逆转,越来越多的劳动力离开土地,投入工业生产和建设活动,变成了当前的主流趋势。
不过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这是一个好年。
经济繁荣的背景下,那些愿意做事的百姓赚到了足够生活的钱,口袋里还有盈余。而那些乘上时代发展潮流的百姓,生活则是迅速的得到了改善。例如各种技工,从事造船的、机械制造的等等。
新政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些年下来,资本已经越来越庞大了。这些年工业发展下来,每年向南方、海外出口的各种商品,都在不断增加着新征地区的资本规模。钢铁、煤炭、食盐、机械制造、军工、玻璃这是新政地区过去的优势产业。
如今制革、纺织、陶瓷如今也开始成为优势产业,张家口的制革业随着国有资本财团的介入,技术开始迅速提高。皮革原材料也随着与蒙古的通商,以及明统区蒙古牧民的生产规模扩大而大量增长。
纺织业过去还只能靠贸易壁垒抵御江南那些工厂主的纺织品,并且依靠海贸渠道进行出口。不过随着化学染料的发明,以及纺织机械的迅猛发展。高压蒸汽机的出现。如今的纺织业竞争力已经强大无匹。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度优势的产业。
陶瓷业方面尽管还不能和景德镇的陶瓷业相媲美,但是在中低端陶瓷市场上,新政地区的陶瓷业已经开始占据优势,并且开始大量出口海外市场。
天启七年,葡萄牙人从马六甲购买的大明商品规模再度上升,达到了将近五千万元,其中军工产品受到了欧洲各国更大的欢迎,大明的燧发枪质量好。而且性能可靠,而且还带有刺刀。
同时大明的火炮也受到了欧洲人的欢迎,如今大明的火炮性能显然超越了欧洲几十年的水平,这些火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而且更加轻便,欧洲各国几乎都掏钱购买了一些大明的火炮。
燧发枪和火炮出口给欧洲人显然是威胁不到大明的,毕竟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比较低,欧洲人拿到了这些武器,也不可能打到亚洲地区来。
最重要的是。这些军工厂品非常暴利,朝廷可以靠出口这些军火换取到大量贵金属。葡萄牙人也很喜欢购买这些军火。这些东西在如今的欧洲绝对是最受欢迎的东西,转手就能卖到高价。
大明这边也适当降低了军工产品的价格,从而扩大出口。对于大明来说,保持军工业运转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这些军工厂品出口到欧洲,可以打击欧洲人的军工制造业。
欧洲人购买的这些商品之中,新政地区的工业产品占据了大多数,南方各省出口的产品最大规模的也就是茶叶和生丝了,但是这些商品也是国有资本财团直接从本土采购的,出口利润他们是赚不到的。
刚刚出现的化学染料,同样受到了欧洲人的欢迎,看到商机的葡萄牙人,直接购买了大批的化学染料转卖到欧洲各国。
出口、消费、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如今出口方面已经被国有资本大幅度的垄断,南方那些财阀和商人就有点悲剧了,这个春节只感觉天空有点灰暗。
过去南方各省的经济主要靠出口和消费来带动,而出口是主力。
在投资方面,江南地区发展了那么多年,那些有钱人家的园林等等产业已经建设完毕,建设项目已经很少了。而且在北方工业崛起之后,建设活动就更少了。
南方那些财阀和商人基本上都是只进不出的类型,钱到他们口袋里之后,他们根本不想把这些钱流向社会底层百姓。
这也造成了如今南方各省的经济困局,那经济是真心的不景气。商品出口规模大幅度下降的结果就是百姓大量失业,进而导致消费不景气,那些财阀和商人又不愿意把钱拿出来投资,南方各省经济自然是景气不起来。
不过勉强倒也还能支撑,毕竟北方工业崛起还没有把南方商品生产赶尽杀绝的程度,出口还是有的,中南半岛和南洋各地的出口还是能够插上一脚。同时南方各省的农业毕竟还是比较发达的,各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较大,这些经济作物如今根本不愁市场。
对于那些商人来说,他们此时痛苦的不仅仅是改革的大刀随时会从头上砍下来,如今的经济形势,同样让他们痛苦。
南方各省虽然高度自治,特别是江南地区,但不管如何自治,如何把朝廷权力架空。可终究是朝廷管理的地盘,这些商人不可能像朱由校那样设立本国内部的地方贸易壁垒,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北方大量工业商品不断涌入南方市场,眼睁睁的看着一座座作坊、工厂在北方商品的冲击之下倒闭。
这样的过程,实在太过煎熬了。
相当于改革就像是一刀砍下来,有些人会完蛋,但有些人不会完蛋。而不改革,就像是被狗皇帝用钝刀子一刀一刀的慢慢剐着。
江南地区失业百姓增多,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江南的那些士族、财阀显然是想在这些失业百姓身上搞点事,例如煽动民变什么的。但是朱由校岂能让他们如愿以偿,民政局在天启七年已经普及到了江南各州县。
活不下去的百姓,到民政局去总能弄到一口饭吃,而且还会安排他们移民什么的。或者把他们安排到北方去工作,特别是那些技工和知识分子,到新政地区去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满大街都是招工广告,简直就是疯狂挖墙脚。(未完待续。)
天启八年春节,到处鞭炮齐鸣,刺骨的冷风终于结束了,迎来的是柔和的春风,人们在这样的节气里,心情也好了许多。
越来越多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不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并不是每个人这个春节都过得很好。
许多离开了土地的农民,也许心情并不是那么良好。刚刚进入城镇的他们,很多还不适应新的环境。
但是圈地运动的潮流,在北方各省已经不可逆转,越来越多的劳动力离开土地,投入工业生产和建设活动,变成了当前的主流趋势。
不过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这是一个好年。
经济繁荣的背景下,那些愿意做事的百姓赚到了足够生活的钱,口袋里还有盈余。而那些乘上时代发展潮流的百姓,生活则是迅速的得到了改善。例如各种技工,从事造船的、机械制造的等等。
新政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些年下来,资本已经越来越庞大了。这些年工业发展下来,每年向南方、海外出口的各种商品,都在不断增加着新征地区的资本规模。钢铁、煤炭、食盐、机械制造、军工、玻璃这是新政地区过去的优势产业。
如今制革、纺织、陶瓷如今也开始成为优势产业,张家口的制革业随着国有资本财团的介入,技术开始迅速提高。皮革原材料也随着与蒙古的通商,以及明统区蒙古牧民的生产规模扩大而大量增长。
纺织业过去还只能靠贸易壁垒抵御江南那些工厂主的纺织品,并且依靠海贸渠道进行出口。不过随着化学染料的发明,以及纺织机械的迅猛发展。高压蒸汽机的出现。如今的纺织业竞争力已经强大无匹。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度优势的产业。
陶瓷业方面尽管还不能和景德镇的陶瓷业相媲美,但是在中低端陶瓷市场上,新政地区的陶瓷业已经开始占据优势,并且开始大量出口海外市场。
天启七年,葡萄牙人从马六甲购买的大明商品规模再度上升,达到了将近五千万元,其中军工产品受到了欧洲各国更大的欢迎,大明的燧发枪质量好。而且性能可靠,而且还带有刺刀。
同时大明的火炮也受到了欧洲人的欢迎,如今大明的火炮性能显然超越了欧洲几十年的水平,这些火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而且更加轻便,欧洲各国几乎都掏钱购买了一些大明的火炮。
燧发枪和火炮出口给欧洲人显然是威胁不到大明的,毕竟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比较低,欧洲人拿到了这些武器,也不可能打到亚洲地区来。
最重要的是。这些军工厂品非常暴利,朝廷可以靠出口这些军火换取到大量贵金属。葡萄牙人也很喜欢购买这些军火。这些东西在如今的欧洲绝对是最受欢迎的东西,转手就能卖到高价。
大明这边也适当降低了军工产品的价格,从而扩大出口。对于大明来说,保持军工业运转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这些军工厂品出口到欧洲,可以打击欧洲人的军工制造业。
欧洲人购买的这些商品之中,新政地区的工业产品占据了大多数,南方各省出口的产品最大规模的也就是茶叶和生丝了,但是这些商品也是国有资本财团直接从本土采购的,出口利润他们是赚不到的。
刚刚出现的化学染料,同样受到了欧洲人的欢迎,看到商机的葡萄牙人,直接购买了大批的化学染料转卖到欧洲各国。
出口、消费、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如今出口方面已经被国有资本大幅度的垄断,南方那些财阀和商人就有点悲剧了,这个春节只感觉天空有点灰暗。
过去南方各省的经济主要靠出口和消费来带动,而出口是主力。
在投资方面,江南地区发展了那么多年,那些有钱人家的园林等等产业已经建设完毕,建设项目已经很少了。而且在北方工业崛起之后,建设活动就更少了。
南方那些财阀和商人基本上都是只进不出的类型,钱到他们口袋里之后,他们根本不想把这些钱流向社会底层百姓。
这也造成了如今南方各省的经济困局,那经济是真心的不景气。商品出口规模大幅度下降的结果就是百姓大量失业,进而导致消费不景气,那些财阀和商人又不愿意把钱拿出来投资,南方各省经济自然是景气不起来。
不过勉强倒也还能支撑,毕竟北方工业崛起还没有把南方商品生产赶尽杀绝的程度,出口还是有的,中南半岛和南洋各地的出口还是能够插上一脚。同时南方各省的农业毕竟还是比较发达的,各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较大,这些经济作物如今根本不愁市场。
对于那些商人来说,他们此时痛苦的不仅仅是改革的大刀随时会从头上砍下来,如今的经济形势,同样让他们痛苦。
南方各省虽然高度自治,特别是江南地区,但不管如何自治,如何把朝廷权力架空。可终究是朝廷管理的地盘,这些商人不可能像朱由校那样设立本国内部的地方贸易壁垒,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北方大量工业商品不断涌入南方市场,眼睁睁的看着一座座作坊、工厂在北方商品的冲击之下倒闭。
这样的过程,实在太过煎熬了。
相当于改革就像是一刀砍下来,有些人会完蛋,但有些人不会完蛋。而不改革,就像是被狗皇帝用钝刀子一刀一刀的慢慢剐着。
江南地区失业百姓增多,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江南的那些士族、财阀显然是想在这些失业百姓身上搞点事,例如煽动民变什么的。但是朱由校岂能让他们如愿以偿,民政局在天启七年已经普及到了江南各州县。
活不下去的百姓,到民政局去总能弄到一口饭吃,而且还会安排他们移民什么的。或者把他们安排到北方去工作,特别是那些技工和知识分子,到新政地区去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满大街都是招工广告,简直就是疯狂挖墙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