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汉魏文魁 > 第三十八章、矜功失节

第三十八章、矜功失节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是勋得到蜀人帮的传报,当即点集兵马,从绵竹汹涌杀来,然后不费一箭一矢,就轻松进了雒城,进而开入成都——连是勋本人都觉得自己如同做梦一般。刘璋领着彭羕、徐庶、张任、严颜等出城相迎,献上刘封、吴懿、李严以及马氏兄弟的首级,并吴太后以下刘备诸妃和皇子刘永,是勋急忙下马,握着刘璋的手,热情洋溢地说道:“将军平逆贼而全蜀地,功盖天壤,勋实感佩也!”

    其实他心里在想,这窝囊废倒得着个比原本历史上要好得多的结局,真正世无英雄,竖子成名,真哪儿说理去……其实这厮就一傀儡,可是将来的史书上,说不定要把徐庶、彭羕的功劳归一半儿到他身上——终究他是蜀人帮名义上的领袖啊——说不定连游戏里都能摆脱四围全不及格的窘境……

    左右瞧瞧,不禁问道:“刘禅何在?”

    彭羕赶紧上前行礼,说真抱歉——“此吾等之失也,使赵云怀抱刘禅,破围遁去,今已遣军追杀矣。”

    原来当日严颜杀入雒城,先控制了黄权,再来捉拿刘禅,结果被赵云率军抵住,双方恶战一场,各有损伤。然而随即就传来魏军大举杀到的消息,赵子龙自知难敌,被迫弃了吴太后,只怀抱幼主刘禅,率亲卫直透重围,逃去无踪。严颜急遣副将张裔往追,到现在还并没有得着确切的消息。

    是勋心说好个赵子龙,你是没能得着长坂坡救主的机会,没想到这会儿倒又上演如此一幕——贼老天啊,你这设定实属巧妙!就不知道他赵云还能跑到哪里去……

    当即下令,命徐晃率军镇定成都附近郡县,命张郃去追赵云,牛金、马谡前往巴郡,配合鲁肃以擒甘宁。他自己与曹真、司马懿直入成都,分派兵卒分守四门,并且张榜公告。以安民心。彭羕请是勋入皇宫暂住,是勋淡淡一笑,说:“此非宜也。”彭永年固请,道:“都督大国上公。较之小邦,与蜀君同列,自可安居也。”

    是勋心说你丫少拍马屁,别说蜀汉自称继汉之正统,与曹魏并立宇内了。就算真是附庸小国,那皇宫就是皇宫,也不是我可以轻易涉足的地方。此等事大受人忌,我可不能一时脑袋发热,跟原本历史上邓艾似的,声称“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结果被人揪住了小辫子……

    这个彭永年在原本历史上名声就不好,他特意劝自己入居蜀宫。究竟是简单地拍马呢,还是别有用意?我可得当心点儿这家伙……

    于是即居吴懿大将军府,即日拜刘璋为益州刺史,使徐庶为蜀郡太守、杨洪为成都令——他们的副职,则全都安排了自家僚属、曹魏官员,以为监视。再写下报捷文书,命是峻押送吴太后、刘永等前往洛阳,去觐见天子。是勋还说了:“蜀中情势,须使洞明者同赴京都以报也。”貌似随手一指,说就彭永年你跟我兄弟一起回去吧。

    他生怕彭羕这条地头蛇再玩儿出什么鬼花样来。干脆轰走了事。

    上奏之中,是勋还说了三件事:其一,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直接抄史书上诸葛亮的原话——请曹操一定要当心。量才而用;其二,奏请封刘璋显爵,以安蜀地人心;其三,请命步骘、黄忠等率军自交州而入南中,以镇定故蜀郡县为名,尝试控制住雍闿、朱褒等辈——更变政权的混乱时期。那票汉夷魁酋必将趁机扩充地盘,要是不赶紧加以制约,恐怕将来势大难治也。

    虽然徐庶为蜀郡太守,杨洪为成都令,其实一应善后事宜,是勋全都委托给了司马懿,他相信仲达有这个本事,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局势给稳定下来。司马懿来找是勋,问他:“刘备黩武,刑政失常,百姓困顿,今欲安众心也,须开府库以赈济之。然此非懿所可专也……”是勋说没关系,我把节钺暂借给你,你自可放胆施政。

    司马懿提醒是勋:“先生居上公之位,立定蜀大功,处难封之地,诚恐天子疑忌,小人进谗,今诸事应报而请命,不当辙行,以贻人口实也。”是勋说我明白你的意思,然而——“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若即还报,恐生祸乱……”咱们虽然连打胜仗,但最后这一步几乎是因人成事,蜀将、蜀卒未必心服,倘若不能尽快地封赏有功之士,开府库赈济以安蜀兵、蜀民之心,就怕事情还会有所反复。若有心生怨恨之辈振臂而呼,四方景从,咱们未必还能跟成都城内安坐无忧啊。

    “陛下圣明,知我处境,当不罪也。”我在报捷的上奏中就已经给曹操打了预防针啦,朝中众臣也必然为我缓颊,理论上不会出什么太大的问题吧。

    其实他心里想的是,天下终于平定了,我也可以功成身退了吧——就曹操那脾性,他若不死,恐怕我也会动辄得咎,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是也。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一凯旋就辞职,返乡著书去——六经尚未注完,儒学还须改造,那才是功在千秋之大业哪。继续跟朝里做官?反正也不可能再朝前迈步了,恋栈不去,有何意义?

    反正我门生弟子遍布天下,儿子还当着曹家的女婿,各方产业使财富山积,就算退位也不会遭人报复和清算。自来此乱世后,神经一直紧绷着,重担始终在肩,压得我都快未老先衰啦,人生百岁,清闲是福,还不如就此抽身为好。

    司马懿劝不服是勋,只得遵命而退。于是打开府库,赈济百姓,承制命吏,徐庶、张任以下俱得显官,多获赏赐。

    十数日后有消息传来,徐公明已然镇定了蜀郡各县——也就是说,益州(不算新分出去的梁州)七分之一的土地和超过三分之一的户口,都已经落到了魏军手中。要知道蜀地开发极不均衡,只有成都周边地区才有“天府”之称,包括南中等地在内,虽广袤无垠,却户口稀少、生产力也极其低下。所以既定蜀郡(还有此前拿下的广汉郡),基本上就等于得了全蜀。那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只须数千兵马,假以时日,便可逐一镇定。

    另一方面。牛金、马谡与鲁肃合流,经过数次激战,终于把甘宁甘兴霸给围困在了江州城中,马谡来信,说他打算亲自入城去游说甘宁投降——你连成都都没了。还顽抗个什么劲儿啊。

    至于张郃则与蜀将张裔合兵一处,到处搜寻赵云的去向,经江原、临邛而入汉嘉——也就是过去的蜀郡属国——汉嘉太守李恢无奈而降,说赵云翻过邛来大山,继续向南,逃到越嶲郡去了。是勋即命朱褒、雍闿等率军出征,协同追击——正好把他们从老窝调开,方便步骘、黄忠挺进牂柯、犍为等处。

    赵云就这么着一路往南逃,据说其部下仅仅亲信部曲数百人而已,貌似想要通过越嶲。前往永昌郡。永昌是蜀地,同时也是南中地区最靠西南方向的一个郡,有一半儿已经在后世的缅甸境内了,汉夷杂处,情况非常复杂。此前魏家煽动南中诸酋造刘备的反,大半个南中尽皆呼应,独有永昌始终不叛——那么赵云想逃到永昌去暂时栖身,寻机复起,倒也在意料之中。

    是勋给张郃下了严令,说你一路追赵云。一路就把沿途郡县全都拿下来——我会再派兵马去支援你的——除非赵子龙保着刘禅逃入濮部或者僄越、闽濮、鸠僚等夷部,否则不准停歇。

    上述四部,都位于永昌郡的西部和南部,其首领名义上受永昌太守管辖。其实连后世的羁縻县都算不上,是彻底的独立势力。彼部所在偏远,其众与中国语言不通,其主恐怕都不知道如今中国归哪姓统治,若有能言善辩的一介使往,或许能让他们主动把赵云、刘禅给献出来。若是简单地加以攻打,只怕损兵折将,却终究劳而无功。

    在原本历史上,就连诸葛亮征南中,都没跑那么老远去啊。

    是勋本人则在成都安坐,等待来自洛阳的敕使。他估计曹操不可能在蜀地派驻中原大军,也不放心自己长久居留蜀地,必命分批班师,且遣能吏来治蜀也。到时候他第一个撤走,既可安曹操之心,又……蜀地潮湿,入冬后气温虽然并不很低,却阴冷难奈,是勋长久居留中原,还真是很不习惯呢。

    进入成都是在冬十月,足足等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直到年节将近,洛阳才终于派来了使者——乃是新任秘书监邢颙。

    是勋前几日右眼皮一直在跳,想想后世的说法,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也说不定是反过来,他虽然并不迷信,也觉得心里不怎么舒服。等到听说天使为邢顒,心中更有了不大好的预感。

    邢顒字子昂,河间鄚县人也,东汉朝曾多次被司徒征辟或举孝廉,皆不应命,等到曹操得了冀州,为崔琰所荐入仕。是勋跟崔季珪名为师兄弟,其实等若寇仇,邢子昂因为这层关系,向来不怎么肯与是勋来往。是勋心说满朝文武,大多跟我关系不错,怎么偏偏谁都不派,就派了邢颙来呢?此真怪哉。

    果然邢颙入城后即宣读诏书,竟然大大地责难了是勋一番。诏书上开列了是勋的多条“罪状”,主要包括:一,“既受命出征,却不预军事,日置酒高会,复夺诸将功也”;二,“身受圣人之教,乃于关头妖法惑众,复要买蜀人之心,其图不轨”;三,“既至雒城,为马超所袭,因丧胆而退,若非蜀人自乱,几使功败垂成”;四,“入成都后,矜功失节,擅作威福,不伺报而自专”……

    是勋跪在地上,越听越是心惊,旁边众将也莫不惨然色变,心说连大都督都受此责难,我等又会如何?这究竟是谁在天子面前进了谗言啊?我等辛苦伐蜀,灭国建功,结果反倒有罪了,这真是哪儿说理去……

    好在诏书末尾作一转折,说虽然是勋进退失当,诸多不法,终究念其前功,而且好歹把梁、益二州给拿下来了嘛,天子乃不深责也。此诏褫夺是勋太尉之号、大都督之职,命其速归洛阳,陛见请罪。至于兵权,将由护国曹仁入蜀接掌。接着邢颙更宣别诏,出乎众人意料之外,从征诸将吏皆有封赏,此前是勋表奏的蜀地官吏,亦从其封——还特拜刘璋为“钖县侯”。

    敢情就处罚是勋一个,旁人全都有功无过——大家伙儿这才长长地透出一口气来。

    再说是勋接过诏旨,心中七上八下,先问刑颙:“护国何在?”不是派曹仁来接掌兵权吗?怎么他没有跟你一起来?邢颙答道:“护国今在汉中,太……是公可北上交接。”

    是勋不禁心中冷笑:曹操你在怕什么?你当我是钟会还当我是邓艾?故使贾充将步骑万人屯乐城,以防备我吗?早知道功高震主,必受其咎,只是想不到鸟尽弓藏,竟然来得这么快……

    (天地如逆旅之卷廿四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