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酬功谢德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宁辑将军段煨段忠明,在董卓余党中算比较有节操的一个,他屯兵在弘农西部的华阴,重视耕织,不扰百姓,并且在献帝东归途中进献衣食,执礼颇谨。估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贾诩离开李、郭以后,就去投靠了他。
但是段煨这人有点儿小心眼儿,他瞧着贾诩原本跟自己是同僚,地位差不多高,而且本事还比自己大,就总疑心贾诩想鸠占鹊巢。因而张绣一派人过去迎接,贾诩就南下了。有人问贾诩,说老段对你不错啊,你怎能说走就走呢?贾诩说你瞧着吧,他现在对我挺好,我要呆久了他肯定要下毒手,还不如现在走人,他心里也高兴,又希望我帮忙在外部给他拉盟友,所以对我留下的妻儿也会继续照顾下去。
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可见不是张绣主动去找贾诩帮忙的,完全是贾文和刻意给自己找的退路。此老之深谋远虑,由此可见一斑。
可惜是勋来早了,这边儿张绣才刚进宛城,曹操得着消息,就把他给派过来了,而贾诩还没离开段煨呢——至于是不是已经“阴结”了张绣,张绣不提,是勋也猜不到。这可该怎么办呢?掉头回去?是勋心说我此来主要目的就是想见贾诩,不是真来挣这点点儿出闲差的功劳的呀!
当晚宿于宛城之内,他就找鲁肃来商量。鲁肃说我听说过贾文和,那就是一超级大混蛋,要不是他煽动了李傕、郭汜等人造反。攻入长安。天下也不会这么乱腾。是勋就说啦。这不能怪贾诩,他当时只是为了保命啊——比方说你受了冤屈,起而一搏还能活,束手就擒必定死,你会不会造反?
他这话要是拿来问个大忠臣或者伪君子,对方肯定会说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套话,但鲁肃既非忠臣(起码不是大汉的忠臣),也不虚伪。当即就垂下脑袋,沉吟不语,等于默认了。
是勋又说了,我前在许下,接触了很多跟随天子从关西逃过来的公卿大夫,大家都挺感激两个人,一个是贾诩,一个是段煨,说明他们还在竭力弥补自己因为攻长安而对国家造成的损害。可见其人尚有羞耻之心,不属于彻底没救的那一类型。
鲁肃抬起头来问:“宏辅甚为嘉许贾文和啊。此人果有奇才否?”是勋答道:“贾诩之智,可比曹公幕中的荀公达。”然后他就跟鲁肃说了。我这回请命出使,是因为有传言贾诩就在宛城,所以想来见他一面,可如今得知他在华阴,咱怎么办?是先回去,还是干脆绕道去华阴跑一趟?
鲁肃就问了,你见贾诩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想把他招揽至曹公麾下吗?是勋心说这个么……我还真是没想好。照说贾诩迟早是要投曹的,自己顶多就是把这一时间拉前,可是问题也出在这里:贾文和于天子、百官都有恩惠,他要是这阵子想投奔许都,早就可以去了,为啥还要先后依附段煨和张绣呢?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他还没有看清楚许昌小朝廷的前途,还不肯着急压宝。
那么自己此去,有机会说动他现在就投曹吗?实话说可能性不大。那自己去还有什么意义?只是简单地仰慕其名,想要见他一面?
其实是勋在内心深处,是希望“战宛城”的悲剧不再出现。曹昂还则罢了,曹德和太史慈都跟他相交莫逆,那么曹安民是曹德的独生儿子,典韦最近跟太史慈打得挺热乎,他又怎能眼睁睁地瞧着这二位都莫名其妙地死在那一战当中呢?
但是这话不好跟鲁肃说,他只好装模作样地一捋胡须:“贾文和多智而近妖,若不能及时网罗,迟早为曹公……为朝廷之患啊。”
鲁肃对是勋挺有信心,说:“以宏辅如簧之舌,料能说动贾诩,使赴许都。然而此番出使宛城,而非华阴,使毕而不归,可乎?”你终究没有得到曹操的同意,出完差不回去,随心所欲地跟外面逛荡,这不大好吧。是勋问:“可有两全之策?”鲁肃就说啦,你不妨写下一封信来,仔细跟曹操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派人快马返回许昌去请示。咱们出使完了张绣,那肯定是要直接回去的,但是随便找个借口——比方说张绣盛情挽留——多住几天,以待消息,料想问题不大。
是勋说好,当即就伏案给曹操写信。但他当然不能把真话合盘托出,只是跟曹操说:我在宛城得到了贾诩的消息,此人若归长安,则关西难定,若投许昌,则天下易平,希望可以派我再去华阴一趟,探探他的口风。
然后是勋就暂且在宛城留下来了。他不说走,张绣也不好轰,于是每日设宴款待是勋。是勋趁机就游说张绣,说你跟着刘表有啥前途啊?如今曹公贵为司空,掌握朝政,将军你要是真如诏书上所说,愿意为许都西南方向的屏障,北则抵御关西群寇,南则监视刘表的动向,则不但南阳一郡可保无虞,将来的富贵也无可限量啊。
张绣这人耳根子很软,史书上说他对贾诩言听计从,固然有尊敬、信任贾诩的原因,但同时也有自己没主意,要找人帮忙拿主意的原因——说不定贾诩也正是因为他这一特性,才“阴结张绣”,一定要到宛城来入张绣之幕。所以是勋舌灿莲花地反复劝说,张绣越听越觉得有理,第三天就写下上奏,向朝廷谢恩并且发誓愿竭忠悃以效忠天子,同时还写下一信,委婉地向曹操表达了依附的意愿,并请曹操将其上奏递交朝廷。
是勋派个小兵快马把信和奏章都送去许昌,他自己仍然留在宛城不走。张绣拐弯抹角地问他原因,是勋就说啦。你这儿既然是许昌西南方向的屏障。我当然要暂且留下来多瞧瞧。也帮你出点儿主意,以免为奸人所趁。张绣不疑有他,继续每天盛情款待。
七天以后,许都的回信到了,同意是勋再跑华阴一趟,去见段煨和贾诩。不过这回曹操没有跟对待张绣那样,上奏请天子加那俩的官儿,而只是以司空府的名义。派议郎是勋出使华阴,一方面嘉勉段煨,另方面督促段煨与吕布等协力同心,共讨李傕、郭汜。同时,按照是勋的请求,曹操还额外附了好几摞公卿大臣的手书……
是勋得信大喜,当即辞别张绣,带着鲁肃、吴质、孙汶、魏延等人继续向西北方向进发。他们翻伏牛、金门,渡雒水,又东绕枯枞山。终于在半个多月后抵达了华阴县城——这就比许昌到宛城之间的道路要难走多啦。是勋有时候也不禁想道,自己这是何苦来哉?我只要不使天下大势彻底改变。起码这中原之地,迟早都是曹家的,我傍着曹操,就能一直踏实吃安生饭,何必这么卖力呢?再说了,这本来就不是本职工作,是我自己生讨来的额外差事啊。
曾参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理论上这是一个当代正直士人所必备的品德操守,但问题是勋从骨子里就不属于这一时代,更非士人,也未见得有多正直……难道自己最近读经,终于跟是著一样,把脑筋给读傻了吗?
不过人生中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觉得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是一回事儿,最终去不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儿,并非纯粹地受理智驱使,似乎也并非纯粹地受感情影响。或许冥冥之中真有一只大手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也遥控着历史机器当中的每一枚小螺丝钉吧……即便是勋仍然不相信上天,这一路上也不知道暗中咒骂过多少遍老天爷了。
所以他心里也在打鼓,这老天爷耍自己是耍惯了的,会不会自己北赴华阴的同时,贾诩却南走宛城……要那样就太无奈,也太搞笑了。
好不容易终于到了华阴,段煨早已得着消息,但此刻是勋的身份并非天使,因此也不必出城相迎,而只是遣名从事接入城中,而自出府门恭候。进城的路上,是勋悄悄问那名从事:“传言故光禄大夫贾公正在华阴,可确实么?”从事恭敬地点头答是:“我家将军与贾……公须臾不离,或许也会来迎接议郎。”好加在,这回没有擦肩而过。
果然,段煨真的带着贾诩出来了。是勋注目这位大名鼎鼎的贾文和,啊呀,正所谓“见面不如闻名啊”,又所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贾诩长得可实在不怎么好看哪。
就见此人个子不高,肩膀挺宽,手短脚短,就象是个正方形,而他的脸也是方的,颌骨挺宽。不过正如传言所说,年近五旬的贾诩,肤色虽然有点儿黧黑,但挺光滑,皱纹不多,胡须也不浓密,瞧上去就似乎还不到四十岁。
段煨、贾诩将是勋迎入府内,分宾主落座。是勋递上司空曹操写给段煨的书信,并且又唤从人抱来两摞竹简、木牍,堆在段、贾二人面前——“前此李傕、郭汜肆虐,挟持大驾、凌迫百官,幸有贾公调解遮护,使朝廷保安。其后驾幸华阴,段将军周全衣食,执礼甚谨,杨定矫诏相攻,而将军仍然不废职贡。大驾得以返雒迁许,百僚得全首级,皆二君之功也。故而勋离许之际,公卿大夫皆有书信托以相奉,以感念二君的功德。”
那些信是他特意请曹操找百官要来的,上起太常王绛、太仆韩融、执金吾伏完等,下到屯骑校尉姜宣、尚书王隆等,足足好几十封——只有任职三公的杨彪、赵温自重身份,没有参与。
贾诩瞟一眼段煨面前的书信,又瞧瞧自己面前的书信,不禁暗道:“看起来,这位是议郎来意不善啊……”
ps: 今天两更结束……明天……也还是两更吧。啥时候要是月票真能上前100名,我一天四更给你们看!
宁辑将军段煨段忠明,在董卓余党中算比较有节操的一个,他屯兵在弘农西部的华阴,重视耕织,不扰百姓,并且在献帝东归途中进献衣食,执礼颇谨。估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贾诩离开李、郭以后,就去投靠了他。
但是段煨这人有点儿小心眼儿,他瞧着贾诩原本跟自己是同僚,地位差不多高,而且本事还比自己大,就总疑心贾诩想鸠占鹊巢。因而张绣一派人过去迎接,贾诩就南下了。有人问贾诩,说老段对你不错啊,你怎能说走就走呢?贾诩说你瞧着吧,他现在对我挺好,我要呆久了他肯定要下毒手,还不如现在走人,他心里也高兴,又希望我帮忙在外部给他拉盟友,所以对我留下的妻儿也会继续照顾下去。
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可见不是张绣主动去找贾诩帮忙的,完全是贾文和刻意给自己找的退路。此老之深谋远虑,由此可见一斑。
可惜是勋来早了,这边儿张绣才刚进宛城,曹操得着消息,就把他给派过来了,而贾诩还没离开段煨呢——至于是不是已经“阴结”了张绣,张绣不提,是勋也猜不到。这可该怎么办呢?掉头回去?是勋心说我此来主要目的就是想见贾诩,不是真来挣这点点儿出闲差的功劳的呀!
当晚宿于宛城之内,他就找鲁肃来商量。鲁肃说我听说过贾文和,那就是一超级大混蛋,要不是他煽动了李傕、郭汜等人造反。攻入长安。天下也不会这么乱腾。是勋就说啦。这不能怪贾诩,他当时只是为了保命啊——比方说你受了冤屈,起而一搏还能活,束手就擒必定死,你会不会造反?
他这话要是拿来问个大忠臣或者伪君子,对方肯定会说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套话,但鲁肃既非忠臣(起码不是大汉的忠臣),也不虚伪。当即就垂下脑袋,沉吟不语,等于默认了。
是勋又说了,我前在许下,接触了很多跟随天子从关西逃过来的公卿大夫,大家都挺感激两个人,一个是贾诩,一个是段煨,说明他们还在竭力弥补自己因为攻长安而对国家造成的损害。可见其人尚有羞耻之心,不属于彻底没救的那一类型。
鲁肃抬起头来问:“宏辅甚为嘉许贾文和啊。此人果有奇才否?”是勋答道:“贾诩之智,可比曹公幕中的荀公达。”然后他就跟鲁肃说了。我这回请命出使,是因为有传言贾诩就在宛城,所以想来见他一面,可如今得知他在华阴,咱怎么办?是先回去,还是干脆绕道去华阴跑一趟?
鲁肃就问了,你见贾诩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想把他招揽至曹公麾下吗?是勋心说这个么……我还真是没想好。照说贾诩迟早是要投曹的,自己顶多就是把这一时间拉前,可是问题也出在这里:贾文和于天子、百官都有恩惠,他要是这阵子想投奔许都,早就可以去了,为啥还要先后依附段煨和张绣呢?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他还没有看清楚许昌小朝廷的前途,还不肯着急压宝。
那么自己此去,有机会说动他现在就投曹吗?实话说可能性不大。那自己去还有什么意义?只是简单地仰慕其名,想要见他一面?
其实是勋在内心深处,是希望“战宛城”的悲剧不再出现。曹昂还则罢了,曹德和太史慈都跟他相交莫逆,那么曹安民是曹德的独生儿子,典韦最近跟太史慈打得挺热乎,他又怎能眼睁睁地瞧着这二位都莫名其妙地死在那一战当中呢?
但是这话不好跟鲁肃说,他只好装模作样地一捋胡须:“贾文和多智而近妖,若不能及时网罗,迟早为曹公……为朝廷之患啊。”
鲁肃对是勋挺有信心,说:“以宏辅如簧之舌,料能说动贾诩,使赴许都。然而此番出使宛城,而非华阴,使毕而不归,可乎?”你终究没有得到曹操的同意,出完差不回去,随心所欲地跟外面逛荡,这不大好吧。是勋问:“可有两全之策?”鲁肃就说啦,你不妨写下一封信来,仔细跟曹操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派人快马返回许昌去请示。咱们出使完了张绣,那肯定是要直接回去的,但是随便找个借口——比方说张绣盛情挽留——多住几天,以待消息,料想问题不大。
是勋说好,当即就伏案给曹操写信。但他当然不能把真话合盘托出,只是跟曹操说:我在宛城得到了贾诩的消息,此人若归长安,则关西难定,若投许昌,则天下易平,希望可以派我再去华阴一趟,探探他的口风。
然后是勋就暂且在宛城留下来了。他不说走,张绣也不好轰,于是每日设宴款待是勋。是勋趁机就游说张绣,说你跟着刘表有啥前途啊?如今曹公贵为司空,掌握朝政,将军你要是真如诏书上所说,愿意为许都西南方向的屏障,北则抵御关西群寇,南则监视刘表的动向,则不但南阳一郡可保无虞,将来的富贵也无可限量啊。
张绣这人耳根子很软,史书上说他对贾诩言听计从,固然有尊敬、信任贾诩的原因,但同时也有自己没主意,要找人帮忙拿主意的原因——说不定贾诩也正是因为他这一特性,才“阴结张绣”,一定要到宛城来入张绣之幕。所以是勋舌灿莲花地反复劝说,张绣越听越觉得有理,第三天就写下上奏,向朝廷谢恩并且发誓愿竭忠悃以效忠天子,同时还写下一信,委婉地向曹操表达了依附的意愿,并请曹操将其上奏递交朝廷。
是勋派个小兵快马把信和奏章都送去许昌,他自己仍然留在宛城不走。张绣拐弯抹角地问他原因,是勋就说啦。你这儿既然是许昌西南方向的屏障。我当然要暂且留下来多瞧瞧。也帮你出点儿主意,以免为奸人所趁。张绣不疑有他,继续每天盛情款待。
七天以后,许都的回信到了,同意是勋再跑华阴一趟,去见段煨和贾诩。不过这回曹操没有跟对待张绣那样,上奏请天子加那俩的官儿,而只是以司空府的名义。派议郎是勋出使华阴,一方面嘉勉段煨,另方面督促段煨与吕布等协力同心,共讨李傕、郭汜。同时,按照是勋的请求,曹操还额外附了好几摞公卿大臣的手书……
是勋得信大喜,当即辞别张绣,带着鲁肃、吴质、孙汶、魏延等人继续向西北方向进发。他们翻伏牛、金门,渡雒水,又东绕枯枞山。终于在半个多月后抵达了华阴县城——这就比许昌到宛城之间的道路要难走多啦。是勋有时候也不禁想道,自己这是何苦来哉?我只要不使天下大势彻底改变。起码这中原之地,迟早都是曹家的,我傍着曹操,就能一直踏实吃安生饭,何必这么卖力呢?再说了,这本来就不是本职工作,是我自己生讨来的额外差事啊。
曾参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理论上这是一个当代正直士人所必备的品德操守,但问题是勋从骨子里就不属于这一时代,更非士人,也未见得有多正直……难道自己最近读经,终于跟是著一样,把脑筋给读傻了吗?
不过人生中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觉得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是一回事儿,最终去不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儿,并非纯粹地受理智驱使,似乎也并非纯粹地受感情影响。或许冥冥之中真有一只大手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也遥控着历史机器当中的每一枚小螺丝钉吧……即便是勋仍然不相信上天,这一路上也不知道暗中咒骂过多少遍老天爷了。
所以他心里也在打鼓,这老天爷耍自己是耍惯了的,会不会自己北赴华阴的同时,贾诩却南走宛城……要那样就太无奈,也太搞笑了。
好不容易终于到了华阴,段煨早已得着消息,但此刻是勋的身份并非天使,因此也不必出城相迎,而只是遣名从事接入城中,而自出府门恭候。进城的路上,是勋悄悄问那名从事:“传言故光禄大夫贾公正在华阴,可确实么?”从事恭敬地点头答是:“我家将军与贾……公须臾不离,或许也会来迎接议郎。”好加在,这回没有擦肩而过。
果然,段煨真的带着贾诩出来了。是勋注目这位大名鼎鼎的贾文和,啊呀,正所谓“见面不如闻名啊”,又所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贾诩长得可实在不怎么好看哪。
就见此人个子不高,肩膀挺宽,手短脚短,就象是个正方形,而他的脸也是方的,颌骨挺宽。不过正如传言所说,年近五旬的贾诩,肤色虽然有点儿黧黑,但挺光滑,皱纹不多,胡须也不浓密,瞧上去就似乎还不到四十岁。
段煨、贾诩将是勋迎入府内,分宾主落座。是勋递上司空曹操写给段煨的书信,并且又唤从人抱来两摞竹简、木牍,堆在段、贾二人面前——“前此李傕、郭汜肆虐,挟持大驾、凌迫百官,幸有贾公调解遮护,使朝廷保安。其后驾幸华阴,段将军周全衣食,执礼甚谨,杨定矫诏相攻,而将军仍然不废职贡。大驾得以返雒迁许,百僚得全首级,皆二君之功也。故而勋离许之际,公卿大夫皆有书信托以相奉,以感念二君的功德。”
那些信是他特意请曹操找百官要来的,上起太常王绛、太仆韩融、执金吾伏完等,下到屯骑校尉姜宣、尚书王隆等,足足好几十封——只有任职三公的杨彪、赵温自重身份,没有参与。
贾诩瞟一眼段煨面前的书信,又瞧瞧自己面前的书信,不禁暗道:“看起来,这位是议郎来意不善啊……”
ps: 今天两更结束……明天……也还是两更吧。啥时候要是月票真能上前100名,我一天四更给你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