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春秋大领主 > 第821章:错综复杂的局面

第821章:错综复杂的局面

作者:荣誉与忠诚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公元前539年的诸侯还没有深切地领教到什么叫成王败寇,他们因为身上的血统而感到骄傲,认定哪怕过得再惨也是一名人上人,历经再大的失败只要一时肯低头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而当前的岁月,有姓氏还真的就是人上之人,没姓没氏的那一批人才是路边野草一般的存在。

    不太好多说些什么,有姓氏的人也不是平白得来,他们的祖辈一定是干了什么,活得比其余另外那些人成功,才使子孙后代得到蒙荫。

    祖上打拼,后代享福,其实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能算是一种过错。

    没有办法当上“二代”过享福的日子,努力成为“一代”给子孙留资本,应该是这样的想法才对,也显得足够励志。

    有人能力的人无法使才能得到伸展,获得与之能力匹配的身份地位,才是一种错误。

    春秋时代有阻断普通人的向上通道吗?并没有完全阻断,只是普通人的向上会是一种无比缓慢的过程,源于知识垄断的关系也很少有普通人可以翻身。

    只是时代已经在改变,子产那种忽悠人的不算,齐国不完整的变法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汉国将会成为第一个给予普罗大众改变自己命运机会的国家。

    韩起是地地道道的春秋人,认定自己的姓氏就是输得起的资本,不是他的想法错了,其实是没有真切感受到时代带来的变化,人依然活在过去。

    不独独有韩起有那样的想法,老牌贵族的想法都是那样,尤其以各诸侯最为根深蒂固。

    没有吕武来给诸侯们上一课,类似于勾践有“卧薪尝胆”机会的战败诸侯真心不要太多,之所以勾践最为有名,无外乎就是勾践将复仇的事业给办成了而已。

    汉国获得韩国三分之二城邑向东进行了扩张,荀国向西吞了韩国三分之一的城邑,使得韩国进入到名存实亡的阶段。

    如果不是韩起还活着,手头也有四个“师”左右的兵力,其实已经能够断定韩国灭亡了。

    四个“师”左右的兵力是韩起保证国祚延续的资本,要让他攻下“虎牢”再回去收复失地,困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汉王并无归还城邑诚意。”韩起无法理解,心里有不小的怨气。

    话说,要有什么诚意啊?

    韩起现在有吕武想要的什么吗?光是接受战败的事实,就是诚意咯?

    换作汉军夺占的城邑遭遇到韩人强烈的反抗,韩起用接受战败割让城邑来讨回一部分城邑,倒是有那么点说法。

    为什么?挺简单的。

    韩人想反抗,结果是君王接受了战败的事实,将城邑割让给了汉国,等于也就将他们抛弃。君王都把自己抛弃了,还反抗个什么鬼。

    这个就是为什么一些战胜国明明攻占了某国全境,又或是有能力去攻占某个国家全部的领土,愿意接受对方承认战败再割让土地的原因,纯粹就是为了消除新增疆域的当地人的反抗意识。

    韩起不知道一点,也就是吕武曾经考虑过让韩须上位,建立一个傀儡朝廷再慢慢将韩国吞吃个干干净净。

    建立傀儡朝廷是楚国的惯用手法,也就是公元前六百多年就在诸夏出现这种玩法,并不是一些“公知”、“叫兽”宣传的欧罗巴给世界各国的政客上了一课,教聪明的什么玩意之类。

    某些人吧?他们自己跪下也就罢了,胡说八道之前能不能查阅一下史书呢?

    韩起在某种程度上真的要感谢中行吴。

    没有中行吴对韩国的城邑下手,说不定吕武就让韩须上位,一下子让还活着的韩起变成“太上皇”了。

    不过吧,韩起现在恨中行吴不得好死,眼见吕武不按套路,偏偏要想办法联络上中行吴,尝试一下联合荀国夺回被汉国占去的城邑。

    至于说中行吴控制韩国的城邑?目前中行吴还让那些城邑飘着韩国的旗帜,暂时没有进行实际的吞并。

    中行吴的做法只是一种遮羞,就是不知道韩起到底看明白了没有?

    范鞅说道:“时过境迁已成定局,不若叔父先往‘雍梁’以观时局?”

    这个“雍梁”在“新郑”的西南面。

    子产完成了复国,得到楚国的帮助先夺回“湛阪”一线,再有楚军大举北上击溃了范军,导致范国失去了南面的大量城邑。

    现在的情况是子产光复了原先郑国大约五分之一的城邑,楚国又吞并了陈国、蔡国和沈国跟范国成了邻居。

    范国面对郑国想要夺回疆土,还有楚国在侧虎视眈眈?范鞅现在需要一个缓冲区的存在,安排韩起带着约四个“师”韩军去驻扎“雍梁”就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韩起现在的确是需要一个落脚的地方,他对范鞅提出韩军驻扎“雍梁”也不是无法洞悉范鞅的用意。

    之前,韩起跟子产只是存在默契,双方不愿意血拼削弱自己便宜了别人,直至先后遭遇到汉军的攻击才顺势进行了结盟。

    而韩起跟子产结盟,然后子产是范鞅的敌人,范鞅又跟韩起是盟友,三方的关系看上去还真是够乱的。

    “汉王果真归还‘虎牢’于范?寡人以为绝无可能。”韩起现在积累的事情太多,着实也是筋疲力尽,想着去王号,暂时没有做而已。

    范鞅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阴沉了。

    相较于韩起岁数有点大,思维方面僵化了,一时间难以观察到时代变化的快速,倒是相对年轻的范鞅深刻察觉到时代真的变了。

    当然了,也是士匄教得好,很早就让范鞅明白什么叫吃进肚子没有吐出来的可能。

    范鞅有进行过换位思考,想的是自己坐在吕武的位置上,占领了“虎牢”有没有归还的可能性,几乎不用费脑子立刻知道自己不会归还。

    “叔父,可有重归一国意愿?”范鞅比较突然地问了一句。

    “甚?”韩起先一愣,然后满脸错愕,问道:“范氏欲归汉,为汉氏子姓之臣?”

    范鞅不答。

    在之前,有鉴于范国的现状在亡国边缘,彘裘提出需要稳住吕武的建议,也就有了两人去见吕武提出范国跟汉国进行合并的探讨。

    当时他们只是想要稳住吕武,再让汉国为范国的安全做出最大保障,也许还能得到汉国的极力支持反攻楚国。

    有句话叫“此一时彼一时”,那个时候范国还有“虎牢”以北能够指望,目前“虎牢”却是落在了汉国手里,致使范国被一分为二,偏偏范鞅根本无力使用暴力手段将“虎牢”进行收复。

    汉国轻易攻占了韩国三分之二城邑,荀国不费工夫得到韩国三分之一城邑。这件事情给范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震动,看明白一些贵族认定大家身出同源,有效忠韩氏、汉氏、荀氏、范氏都觉得一样的思维。

    范鞅怎么能不明白在那一种思维之下,几个从晋国分裂出来的国家,谁强大就能更得人心,或者叫使之向往,根本没有攻占异国会带来的那么多麻烦。

    一句话让韩起先觉得不妙,后来还真的思考了起来,有一小会之后才说道:“我观当今态势,汉、荀必有相争,再有楚在侧,韩、范并非无再起之机。”

    范鞅当然知道接下来的局面是汉国与荀国相争,还会有一个楚国时刻窥探中原,关键怕的就是一旦汉国跟荀国打起来,范国给亡在了楚国的兵锋之下。

    那是几乎可以预见的未来结果啊!

    毕竟,汉国跟荀国打起来,哪里还有闲工夫管楚国打不打范国,甚至汉国或荀国为了拉拢楚国极可能将范国当礼物。

    范鞅觉得倒是韩起还可能有重新振作的机会?

    汉国一再痛击楚国,以楚人的性格有点不太好说是崇拜居多还是痛恨居多,估计楚人的心态会很复杂。

    而楚国有机会给汉国造成麻烦绝对不会放过,他们能支持子产抗击范国,就能支持韩起重夺城邑。

    “荀有齐、鲁在东,荀王不似行险之人。”范鞅还是觉得韩起看待事情太简单了。

    韩起有点气闷,想道:“我竟然被小辈教育了?只是中行吴没有彻底解决东面的威胁之前,恐怕不敢跟汉武撕破脸。现在就看汉武愿不愿意吃亏,坐视中行吴的不劳而获了。”

    汉国吃了什么亏?以四路汉军齐出的攻击态势,好像是能够办到将韩国的城邑全部拿到手,结果中行吴跳出来搅局了呀。

    尽管已经醒悟了一些什么,韩起还是不愿意直接认输。

    这个是韩起真正品尝过权力的甘美,哪像范鞅没有接手权力就面对那等困局。

    而范鞅就真的认命了吗?他只是在给范氏寻找退路而已,但凡还有挣扎一番的可能性,其实也不会那么快就认命的。

    在接下来,韩起带着自己的部队赶往“雍梁”,下一步又马不停蹄约子产在“狐人”私密见面。

    范鞅则是回到“新郑”处理烂摊子,一面派人去“虎牢”北边的各城邑下达征召命令。

    当前的范国就真的是烂摊子遍地,大量的郑人在子产卷土重来之后反抗范国的统治,再有五氏的残余到处宣传范氏的残暴,导致的是“虎牢”以南的城邑不是失守就是失去了有效控制,哪怕是勉强控制住中枢也难以获得地方上的产出和兵力等方面的支持。

    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

    汉国跟荀国暂时看不到大动干戈的迹象,吕武和中行吴也没有昭告将举行会盟,关于汉国和荀国怎么来相处的事情被两国刻意的淡化了。

    作为聪明人的子产没有逼迫范鞅太甚,他在干的事情是兑现一部分承诺,也就是丈量土地给追随自己的人。

    子产的做法一下子造成了很大的轰动,他是第一个大肆给非贵族分田的一国之君,很难不遭到天下诸侯的侧目。

    因为子产在兑现承诺,一下子给周边的几个国家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想要拥有属于名下土地的各国黎庶纷纷投奔过去;范国遭到的麻烦最大,近乎于是雪上加霜;楚国在发现大量黎庶投奔郑国,威胁不归还逃民就要断掉对郑国的粮秣支持。

    作为郑国邻居之一的韩国,暂居在“雍梁”的韩起发现麾下也有投奔子产的现象,派出韩无忌前往与子产进行沟通,翻脸什么的则是一句没提。

    心态惶恐的韩起,他还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再是郁闷都要暂时忍着。

    季节来到春季下旬时分,楚国那边熊围成功篡位的消息被传出,熊氏内部因为大位之争搞得血淋淋,刚继位不足一个月的熊员被杀,连带子嗣也近乎于被熊围杀了个干干净净,不止令天下诸侯感到震惊,还吓得很多原本在“郢”的楚国公族逃回自己的封地。

    同时,关于新任楚王,也就是熊围派出使节出使汉国的事情,范国是作为第一个知道的国家。

    原因?楚国使节团没有躲躲藏藏,他们要前往汉国选择的是范国的路线,不但让范国知晓,连带子产和韩起也先后知情。

    楚国负责出使的正使是公子罢敌,他是熊围的第二个儿子,以楚国的制度会是下一批手握很大权力的第一梯队。

    公子罢敌接受沿途贵族招待时没有隐瞒前往汉国的使命,一下子让得知楚国想要跟汉国停战的消息传得满天飞。

    那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人感到失望,又觉得汉国简直就是运气逆天。

    怎么会有那种想法?楚康王熊招死在与汉军的交战之中,以楚人的性情怎么可能会不想着报仇,偏偏熊围干掉了熊招的子孙后代,等于最想报仇的那一部分楚人没了。

    楚国轮到得位不正的熊围当家作主,熊围因为得位不正肯定要先稳住内部,要不要找汉国报仇将是后面的事情了。

    已经回到“长安”的吕武接到来自“虎牢”的八百加急快马汇报,得知楚国爆发夺位之争,脸上的表情有点精彩。

    吕武哪里知道熊招早早就该薨逝,熊招的儿子熊员上位四年被叔叔熊围干掉。

    “这样一来,楚国三五年内没有大举北上的可能性了?”吕武需要思考这是不是运气,汉国在这三五年内又该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