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夫子的食单”之牡丹鱼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大一会儿,香气便从厨房里飘散出来,尽管有油烟系统,但那黄粱米饭的特殊香气,真的是消之不尽,除之不绝。
正在和“大圣”逗着玩的黄蓉皱了皱鼻子,香气直往鼻子里钻,腹中也随之“咕噜咕噜”大叫起来,金丝猴也转动着眼珠,一人一猴顿时便朝着厨房看去。
小金丝猴火红的眼珠转个不停,唧唧呱呱乱叫,显然兴奋的很呢!
黄蓉摸了摸肚子,生生将头扭了回来,将准备朝着厨房而去的金丝猴给拉了回来,翘着兰花指对着金丝猴的脑门弹了一下,小猴子噔噔噔一屁股坐倒在大桌上,抱着脑袋懵懵懂懂的唧唧呱呱乱叫。
“有什么大不了的,还没我做的菜香。大圣,等我回了桃花岛,做一餐美食给你吃……不要淘气,乖,我这还有一个酸桃子,你先解解馋……”
小黄蓉唠唠叨叨的说着,怎么都不放小猴子去厨房。
等林秋端了米饭和一小碟清炒小蘑菇过来,这一人一猴的目光落在那饭盆中,真的是移不开了。
“来来来,大圣,开饭了,那烂桃子扔了吧!对了,小黄蓉,你不饿吧!”
看着林秋捉弄的眼神,黄蓉冷哼一声,说道:“快点盛饭,拿了钱,你这服务可不行。还有,不要叫我小黄蓉,我小吗?!”
“是是是,不小!”林秋朝着那干瘪瘪的胸部瞟了一眼,撇了撇嘴,还真是小的很呢!
一菜一饭,便随手放在桌上。
等林秋从厨房搬来一个木桶和菜刀案板之类的物事,黄蓉和小猴子已经狼吞虎咽,大半黄粱米饭已经进入腹中。
“哈哈,这饭还真是香啊!”黄蓉尽最大的力咽下口中的饭,林秋真怕她噎到了。
“吃的开心就好,慢点吃,我不抢,而且,真正的美食还在后面。”
说着,便从木桶中取出半冻着的肥嫩鱼儿,木桶中散发着丝丝寒气,有着微微薄冰在桶沿上结出。
黄蓉看了看案板上依然鲜活,开始微微弹动的鱼儿,有些许惊讶:“还活着的?!你这是要做鱼脍!”
鱼脍,放在现代,便称之为生鱼片又或者鱼生,古称脍或鲙,是以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食用的食物总称。起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并发扬光大。
南北朝时,出现金齑玉脍,是中国古代生鱼片菜色中最著名的,此名称出现在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书中,在“八和齑”一节里详细地介绍了金齑的做法。
“八和齑”,便是一种调味品,是用蒜、姜、橘、白梅、熟粟黄、粳米饭、盐、酱八种料制成的,用来蘸鱼脍。
隋唐五代隋朝时,隋炀帝到江都,吴郡松江献鲈鱼,炀帝说:“所谓金齑玉脍,东南佳味也。”可见隋炀帝也很喜欢吃鱼脍。在隋唐时期,鱼脍除了蘸酱佐食外,亦有并用各种生菜拌食的食法,这种食法还很讲究色彩和造型上的视觉美感。
唐是食用生鱼片的高峰期,有不少诗词反映鱼脍的流行程度。
李白的《鲁中都有小吏逢七朗以斗酒双鱼赠余于逆旅因鲙鱼饮酒留诗而去》,于诗题就提及生鱼片;
王维在《洛阳女儿行》诗中写道“侍女金盘脍鲤鱼”;
王昌龄的《送程六》诗道“青鱼雪落鲙橙虀”;
白居易的《轻肥》诗就提到:“脍切天池鳞”,又有《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写道:“朝盘鲙红鲤”;
晚唐夏彦谦的《夏日访友》诗则有“冰鲤斫银鲙”;
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宠妃花蕊夫人的《宫词》亦提到“日午殿头宣索鲙”。
可见唐至五代时,生鱼片不但是宫廷中常见的食品,也是平民的日常菜肴,甚至出游时也会就地取材。
生鱼片亦是于唐代传至日本,最终流传至今。
宋辽金元宋朝时食用鱼脍依然很普遍,文献中有名可吃的鱼脍达三十八种,如“鱼鳔二色脍”、“红丝水晶脍”、“鲜虾蹄子脍”、“鲫鱼脍”、“沙鱼脍”、“水母脍”、“三珍脍”等。
相传扬州城内梅圣俞家有一女佣擅做鱼生,欧阳修知道后,便常常带鲜鱼找那位女佣为他做鱼生。
此外,苏轼与陆游都喜欢吃生鱼片,他们现存的与鱼脍有关的诗词就分别有十三首和三十七首之多。苏轼的《将之湖州戏赠莘老》列举了湖州的美味,其中一句是“吴儿脍缕薄欲飞”,就是指湖州的生鱼片。陆游《秋郊有怀四首》提到“缕飞绿鲫脍,花簇赬鲤鲊”,又有《醉中怀江湖旧游偶作短歌》写道“野鱼可脍菰可烹”。
可见,这个时代,真的是喜欢吃生鱼片的。
黄蓉也不例外,她出生、长大的桃花岛,便在浙江舟山群岛区域,便是吃海货长大的,对生鱼片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感。
那是父亲的味道。
林秋自然不知道自己拿出来的食物让黄蓉回忆起了小时候,将菜刀案板放好,笑道:“食物这种东西,当然是要越鲜活、越珍稀才好吃,若不是这种牡丹鱼只产于极北寒域的热海,怎能被冷热夹攻出如此鲜美的肉质?又如何能让人生出吃万里艰辛的美感?不多说,你便等着一饱口福吧!”
林秋握着刀,专心下刀。
他刀工并不熟练,虽然被系统强行灌输了大厨的知识,但面对精细操作的时候,还是力有不逮。
在夫子的世界,极北寒域有海,海底有火山,常年不冻,故名热海,热海深处有鱼名牡丹,形容其肥嫩娇艳,若以刀竖切,每片鱼肉状亦若牡丹。
这等说法,大概也只有夫子及其大弟子李慢慢这等人物才能知晓。
牡丹鱼极为肥嫩弹滑,菜刀纵使锋利也很难入皮而不乱,需要出神入化的刀工才能剖出一片完美的鱼脍。
林秋切的极为缓慢而用心。
若是河鱼生切便不能太薄,因为过薄会丧失口感,而牡丹鱼产于深海,肉质极弹,所以越薄越好。
若是刀工绝佳,先后两刀落处之间仿似并无距离,那么提刀起时,刀面上便能附着一层薄如蝉翼的白色鱼片。
不过,林秋的刀工终究太差,不能切出那完美的薄薄一层鱼脍来。
但因为用心至极,倒也能凑合。
酱油和一种青色的调料还有姜汁,已经被林秋调和好,倾尽碗中。
这是“夫子的食单”,材料分毫不差,但因为功力的缘故,终究差之毫厘。
那么,便与夫子追求的至极美味,谬之千里了。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若是林秋这一份牡丹鱼鱼脍放在夫子面前,绝对摇头叹息,推而不食。
真是浪费了。
不大一会儿,香气便从厨房里飘散出来,尽管有油烟系统,但那黄粱米饭的特殊香气,真的是消之不尽,除之不绝。
正在和“大圣”逗着玩的黄蓉皱了皱鼻子,香气直往鼻子里钻,腹中也随之“咕噜咕噜”大叫起来,金丝猴也转动着眼珠,一人一猴顿时便朝着厨房看去。
小金丝猴火红的眼珠转个不停,唧唧呱呱乱叫,显然兴奋的很呢!
黄蓉摸了摸肚子,生生将头扭了回来,将准备朝着厨房而去的金丝猴给拉了回来,翘着兰花指对着金丝猴的脑门弹了一下,小猴子噔噔噔一屁股坐倒在大桌上,抱着脑袋懵懵懂懂的唧唧呱呱乱叫。
“有什么大不了的,还没我做的菜香。大圣,等我回了桃花岛,做一餐美食给你吃……不要淘气,乖,我这还有一个酸桃子,你先解解馋……”
小黄蓉唠唠叨叨的说着,怎么都不放小猴子去厨房。
等林秋端了米饭和一小碟清炒小蘑菇过来,这一人一猴的目光落在那饭盆中,真的是移不开了。
“来来来,大圣,开饭了,那烂桃子扔了吧!对了,小黄蓉,你不饿吧!”
看着林秋捉弄的眼神,黄蓉冷哼一声,说道:“快点盛饭,拿了钱,你这服务可不行。还有,不要叫我小黄蓉,我小吗?!”
“是是是,不小!”林秋朝着那干瘪瘪的胸部瞟了一眼,撇了撇嘴,还真是小的很呢!
一菜一饭,便随手放在桌上。
等林秋从厨房搬来一个木桶和菜刀案板之类的物事,黄蓉和小猴子已经狼吞虎咽,大半黄粱米饭已经进入腹中。
“哈哈,这饭还真是香啊!”黄蓉尽最大的力咽下口中的饭,林秋真怕她噎到了。
“吃的开心就好,慢点吃,我不抢,而且,真正的美食还在后面。”
说着,便从木桶中取出半冻着的肥嫩鱼儿,木桶中散发着丝丝寒气,有着微微薄冰在桶沿上结出。
黄蓉看了看案板上依然鲜活,开始微微弹动的鱼儿,有些许惊讶:“还活着的?!你这是要做鱼脍!”
鱼脍,放在现代,便称之为生鱼片又或者鱼生,古称脍或鲙,是以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食用的食物总称。起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并发扬光大。
南北朝时,出现金齑玉脍,是中国古代生鱼片菜色中最著名的,此名称出现在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书中,在“八和齑”一节里详细地介绍了金齑的做法。
“八和齑”,便是一种调味品,是用蒜、姜、橘、白梅、熟粟黄、粳米饭、盐、酱八种料制成的,用来蘸鱼脍。
隋唐五代隋朝时,隋炀帝到江都,吴郡松江献鲈鱼,炀帝说:“所谓金齑玉脍,东南佳味也。”可见隋炀帝也很喜欢吃鱼脍。在隋唐时期,鱼脍除了蘸酱佐食外,亦有并用各种生菜拌食的食法,这种食法还很讲究色彩和造型上的视觉美感。
唐是食用生鱼片的高峰期,有不少诗词反映鱼脍的流行程度。
李白的《鲁中都有小吏逢七朗以斗酒双鱼赠余于逆旅因鲙鱼饮酒留诗而去》,于诗题就提及生鱼片;
王维在《洛阳女儿行》诗中写道“侍女金盘脍鲤鱼”;
王昌龄的《送程六》诗道“青鱼雪落鲙橙虀”;
白居易的《轻肥》诗就提到:“脍切天池鳞”,又有《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写道:“朝盘鲙红鲤”;
晚唐夏彦谦的《夏日访友》诗则有“冰鲤斫银鲙”;
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宠妃花蕊夫人的《宫词》亦提到“日午殿头宣索鲙”。
可见唐至五代时,生鱼片不但是宫廷中常见的食品,也是平民的日常菜肴,甚至出游时也会就地取材。
生鱼片亦是于唐代传至日本,最终流传至今。
宋辽金元宋朝时食用鱼脍依然很普遍,文献中有名可吃的鱼脍达三十八种,如“鱼鳔二色脍”、“红丝水晶脍”、“鲜虾蹄子脍”、“鲫鱼脍”、“沙鱼脍”、“水母脍”、“三珍脍”等。
相传扬州城内梅圣俞家有一女佣擅做鱼生,欧阳修知道后,便常常带鲜鱼找那位女佣为他做鱼生。
此外,苏轼与陆游都喜欢吃生鱼片,他们现存的与鱼脍有关的诗词就分别有十三首和三十七首之多。苏轼的《将之湖州戏赠莘老》列举了湖州的美味,其中一句是“吴儿脍缕薄欲飞”,就是指湖州的生鱼片。陆游《秋郊有怀四首》提到“缕飞绿鲫脍,花簇赬鲤鲊”,又有《醉中怀江湖旧游偶作短歌》写道“野鱼可脍菰可烹”。
可见,这个时代,真的是喜欢吃生鱼片的。
黄蓉也不例外,她出生、长大的桃花岛,便在浙江舟山群岛区域,便是吃海货长大的,对生鱼片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感。
那是父亲的味道。
林秋自然不知道自己拿出来的食物让黄蓉回忆起了小时候,将菜刀案板放好,笑道:“食物这种东西,当然是要越鲜活、越珍稀才好吃,若不是这种牡丹鱼只产于极北寒域的热海,怎能被冷热夹攻出如此鲜美的肉质?又如何能让人生出吃万里艰辛的美感?不多说,你便等着一饱口福吧!”
林秋握着刀,专心下刀。
他刀工并不熟练,虽然被系统强行灌输了大厨的知识,但面对精细操作的时候,还是力有不逮。
在夫子的世界,极北寒域有海,海底有火山,常年不冻,故名热海,热海深处有鱼名牡丹,形容其肥嫩娇艳,若以刀竖切,每片鱼肉状亦若牡丹。
这等说法,大概也只有夫子及其大弟子李慢慢这等人物才能知晓。
牡丹鱼极为肥嫩弹滑,菜刀纵使锋利也很难入皮而不乱,需要出神入化的刀工才能剖出一片完美的鱼脍。
林秋切的极为缓慢而用心。
若是河鱼生切便不能太薄,因为过薄会丧失口感,而牡丹鱼产于深海,肉质极弹,所以越薄越好。
若是刀工绝佳,先后两刀落处之间仿似并无距离,那么提刀起时,刀面上便能附着一层薄如蝉翼的白色鱼片。
不过,林秋的刀工终究太差,不能切出那完美的薄薄一层鱼脍来。
但因为用心至极,倒也能凑合。
酱油和一种青色的调料还有姜汁,已经被林秋调和好,倾尽碗中。
这是“夫子的食单”,材料分毫不差,但因为功力的缘故,终究差之毫厘。
那么,便与夫子追求的至极美味,谬之千里了。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若是林秋这一份牡丹鱼鱼脍放在夫子面前,绝对摇头叹息,推而不食。
真是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