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报纸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正书不觉得为朝廷做一下喉舌是憋屈的事,毕竟报社要想扩大影响力,就必须取得合法地位。不合法的报纸,再努力也是没用的。因为张正书想做的事情,比一时愤青喷几句要困难得多。愤青只是一时爽了,可惜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一点建设性的意见都没提出来。
张正书创办报社的初心,就是希望通过舆论影响民间,影响朝政。特别是张正书不想北宋朝廷,继续在河套上继续死磕了,等科技能碾压对手的时候,再打西夏不迟。有交趾这么一个相对容易打的对手都不打,那一定是北宋的消息闭塞。
消息,就是张正书最大的倚仗。
毕竟,北宋朝廷上下,估计都不会知道交趾的水稻能一年三熟,不会知道交趾的李朝,曾经十数次入侵宋朝,不会知道交趾遍地都是金矿,甚至河中都有金沙。不需要去挖矿,只需要在河中淘金沙就行了。
若是这个消息被传扬了开去,张正书相信北宋上下一定会疯狂的。
中国人对土地的执念太深了,要是知道交趾能一年三熟,还有两百万顷田地,能养活两千万人,那么北宋朝廷绝对会出兵交趾的,这个不需要质疑。就怕时间来不及,因为当今官家赵煦身子骨弱,尚有不到三年的时间好活了。这样的身子骨,再加上好大喜功的本性,张正书就要尽快把这个功劳送上门给他。要是换了赵佶做了皇帝,这可就说不准了。
所以,报纸是很重要的一个渠道,也是张正书在北宋发声的渠道。而报纸的样式改革,自这份报纸而始,也是为了与别人不同。只要发行量足够大,消息够劲爆,那绝对能一炮而红。
想到这,张正书把这份小报还给了书铺掌柜,淡淡地说道:“掌柜的,我要做的是报纸,可不是甚么‘小报’,自然是要与别个不同。这种报纸,分四面,四面都要印刷,所用的纸张也要和寻常的宣纸不同。不需要装订,印刻好了之后,就能开卖了。只是,还要印刻图画,这有些麻烦……”
“可这样式尚未有人做过啊……”
书铺掌柜有点踌躇,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其实这不是不能做,只是成本要高很多罢了。而且时间也会很赶,这书铺掌柜估计,若是做这报纸以后,估计刻印其他书籍都会受到影响。这么一来,就需要雇佣更多工人了。当然,也可以招学徒,只是出师会很慢,影响效率。
“钱银方面不是问题。”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大桶张家”最多的就是钱,能用钱做到的事,都不是问题。
“不是钱的事,小官人,你如此说,我没什么底啊,如何能做得出来,这才是难事。”书铺掌柜有点为难的说道。
张正书还以为是什么,只是笑道:“你这可有文房四宝,我画出来给你便是了。”
书铺掌柜把文房四宝拿出来之后,张正书在那一张规格还算合格的大张宣纸上,当即挥毫了起来。
“报名在这里,这里是黄历凶吉。这里是版头,我称之为头条新闻。这里会插画一副,说明新闻。这里是第二版,主要是市井趣事,包括正店美妓遴选行首之类。第三版,主要是诗词歌赋,有名家点评;还有君子雅事的探讨。第四版,主要是小说评话,也配有插图。还有一些广告,看篇幅调整。”
张正书随意的挥毫,让这书铺掌柜看得眼睛都瞪大了:“如此便是所谓之‘报纸’?”
“新闻,娱乐皆有,便是‘报纸’了。”
张正书胸有成竹地说道,虽然北宋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报纸业,但是面对这成熟的报纸,相信是没有一个人能抵挡得住它的魅力的。再弄个有偿征稿,估计整个汴梁城都会疯狂吧?这时候的汴梁城,可是整个北宋的文化中心,文人多得数不清。要是调动了文人的积极性,估计投稿就成一股风潮了。
当然,开始还是很难的。毕竟要填充一个版面,需要很多资讯。张正书现在手下一个编辑都没,这份报纸什么时候能问世,也要打个问号。
“小官人,这是你想出来的么?”书铺掌柜十分震惊了,他以业内人的触觉,立即都发现了,如果这报纸真的能问世,那绝对是能引起一股潮流的。
张正书咳嗽了一声,说道:“见笑了,只是一个构想,其实我连撰写之人都没找到。”
“小官人,要我引见几个撰写‘小报’的秀才么?”
书铺掌柜热心地为张正书送来了一份大礼,张正书大喜过望道:“果真?”
“只要小官人能出得起价钱,他们肯定会为小官人效劳的。”书铺掌柜笑道,“这些秀才,也是混口吃食罢了。”
这书铺掌柜对读书人也是有点不屑的,可见读书人的地位也不算得太高。只要没有取得官身,想要得到世人的尊重,也是很难的。所以,很多考取不了功名的秀才,也只能给“小报”老板打工了。然而,这些“小报”收益虽然不错,但是对这些秀才也是苛刻了,给的钱太少。但这些秀才也不是固定在一家“小报”打工的,所以收入也还算不错,算是汴梁城的体面人了。能下酒馆,能吃得起茶肆,攒够了钱,还能狎妓。
张正书坚信,“小报”是斗不过他这报纸的。因为“小报”是私人经营,没有朝廷的补贴,也没有什么友情赞助,又不打广告,赚钱的唯一手段就是扩大发行。“小报”雇的狗子队倒是挺神通广大,每天定时蹲点采集各色新闻不说,还能专门找太监宫女打听皇帝的后、宫秘闻;能到朝中各部打听官员任免情况、受贿与否、有没有养小老婆的;还有到各衙门特别是到监狱大牢打探凶杀案进展情况的……这些狗子队,胆子真的是大到没边了。
没办法,市场需求量旺盛啊,北宋到了这时候,已经是社会动荡不安了,朝廷的政治、军事都软弱无力,百姓们急需确切的消息,好想办法应对。
所以,“小报”的兴旺,是有原因的。
张正书不觉得为朝廷做一下喉舌是憋屈的事,毕竟报社要想扩大影响力,就必须取得合法地位。不合法的报纸,再努力也是没用的。因为张正书想做的事情,比一时愤青喷几句要困难得多。愤青只是一时爽了,可惜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一点建设性的意见都没提出来。
张正书创办报社的初心,就是希望通过舆论影响民间,影响朝政。特别是张正书不想北宋朝廷,继续在河套上继续死磕了,等科技能碾压对手的时候,再打西夏不迟。有交趾这么一个相对容易打的对手都不打,那一定是北宋的消息闭塞。
消息,就是张正书最大的倚仗。
毕竟,北宋朝廷上下,估计都不会知道交趾的水稻能一年三熟,不会知道交趾的李朝,曾经十数次入侵宋朝,不会知道交趾遍地都是金矿,甚至河中都有金沙。不需要去挖矿,只需要在河中淘金沙就行了。
若是这个消息被传扬了开去,张正书相信北宋上下一定会疯狂的。
中国人对土地的执念太深了,要是知道交趾能一年三熟,还有两百万顷田地,能养活两千万人,那么北宋朝廷绝对会出兵交趾的,这个不需要质疑。就怕时间来不及,因为当今官家赵煦身子骨弱,尚有不到三年的时间好活了。这样的身子骨,再加上好大喜功的本性,张正书就要尽快把这个功劳送上门给他。要是换了赵佶做了皇帝,这可就说不准了。
所以,报纸是很重要的一个渠道,也是张正书在北宋发声的渠道。而报纸的样式改革,自这份报纸而始,也是为了与别人不同。只要发行量足够大,消息够劲爆,那绝对能一炮而红。
想到这,张正书把这份小报还给了书铺掌柜,淡淡地说道:“掌柜的,我要做的是报纸,可不是甚么‘小报’,自然是要与别个不同。这种报纸,分四面,四面都要印刷,所用的纸张也要和寻常的宣纸不同。不需要装订,印刻好了之后,就能开卖了。只是,还要印刻图画,这有些麻烦……”
“可这样式尚未有人做过啊……”
书铺掌柜有点踌躇,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其实这不是不能做,只是成本要高很多罢了。而且时间也会很赶,这书铺掌柜估计,若是做这报纸以后,估计刻印其他书籍都会受到影响。这么一来,就需要雇佣更多工人了。当然,也可以招学徒,只是出师会很慢,影响效率。
“钱银方面不是问题。”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大桶张家”最多的就是钱,能用钱做到的事,都不是问题。
“不是钱的事,小官人,你如此说,我没什么底啊,如何能做得出来,这才是难事。”书铺掌柜有点为难的说道。
张正书还以为是什么,只是笑道:“你这可有文房四宝,我画出来给你便是了。”
书铺掌柜把文房四宝拿出来之后,张正书在那一张规格还算合格的大张宣纸上,当即挥毫了起来。
“报名在这里,这里是黄历凶吉。这里是版头,我称之为头条新闻。这里会插画一副,说明新闻。这里是第二版,主要是市井趣事,包括正店美妓遴选行首之类。第三版,主要是诗词歌赋,有名家点评;还有君子雅事的探讨。第四版,主要是小说评话,也配有插图。还有一些广告,看篇幅调整。”
张正书随意的挥毫,让这书铺掌柜看得眼睛都瞪大了:“如此便是所谓之‘报纸’?”
“新闻,娱乐皆有,便是‘报纸’了。”
张正书胸有成竹地说道,虽然北宋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报纸业,但是面对这成熟的报纸,相信是没有一个人能抵挡得住它的魅力的。再弄个有偿征稿,估计整个汴梁城都会疯狂吧?这时候的汴梁城,可是整个北宋的文化中心,文人多得数不清。要是调动了文人的积极性,估计投稿就成一股风潮了。
当然,开始还是很难的。毕竟要填充一个版面,需要很多资讯。张正书现在手下一个编辑都没,这份报纸什么时候能问世,也要打个问号。
“小官人,这是你想出来的么?”书铺掌柜十分震惊了,他以业内人的触觉,立即都发现了,如果这报纸真的能问世,那绝对是能引起一股潮流的。
张正书咳嗽了一声,说道:“见笑了,只是一个构想,其实我连撰写之人都没找到。”
“小官人,要我引见几个撰写‘小报’的秀才么?”
书铺掌柜热心地为张正书送来了一份大礼,张正书大喜过望道:“果真?”
“只要小官人能出得起价钱,他们肯定会为小官人效劳的。”书铺掌柜笑道,“这些秀才,也是混口吃食罢了。”
这书铺掌柜对读书人也是有点不屑的,可见读书人的地位也不算得太高。只要没有取得官身,想要得到世人的尊重,也是很难的。所以,很多考取不了功名的秀才,也只能给“小报”老板打工了。然而,这些“小报”收益虽然不错,但是对这些秀才也是苛刻了,给的钱太少。但这些秀才也不是固定在一家“小报”打工的,所以收入也还算不错,算是汴梁城的体面人了。能下酒馆,能吃得起茶肆,攒够了钱,还能狎妓。
张正书坚信,“小报”是斗不过他这报纸的。因为“小报”是私人经营,没有朝廷的补贴,也没有什么友情赞助,又不打广告,赚钱的唯一手段就是扩大发行。“小报”雇的狗子队倒是挺神通广大,每天定时蹲点采集各色新闻不说,还能专门找太监宫女打听皇帝的后、宫秘闻;能到朝中各部打听官员任免情况、受贿与否、有没有养小老婆的;还有到各衙门特别是到监狱大牢打探凶杀案进展情况的……这些狗子队,胆子真的是大到没边了。
没办法,市场需求量旺盛啊,北宋到了这时候,已经是社会动荡不安了,朝廷的政治、军事都软弱无力,百姓们急需确切的消息,好想办法应对。
所以,“小报”的兴旺,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