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静观势态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唐秋离屯兵山海关,在战略态势上,形成了极大的优势,进,可直指冀东大地,平津外围,退,可重回东北,与日军在锦州至山海关一线反复争夺战略要点,杀伤其有生力量,北上,可在察哈尔草原和热河等地,与关东军周旋,形成了极大的回旋空间。
此外,可静观华北日军的动向,和华北地方实力派的反应,尾追的鬼子主力,跟来更好,自己就可以顺势南下,如果关东军部队尾随入关,就把日军大本营的整体战略布局打乱。
在日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和中国全面开战的情况下,关东军大举入关,说不定会刺激在南京的蒋委员长,引起对日本政府野心的高度警觉,加强华北的防务力量,也省的和红军拼死拼活的厮杀,也许会避免“七七”事变的发生。
如果历史的走向,真的会像自己美好愿望那样改变,绝对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使中华大地免于陷入八年苦战,生灵免遭涂炭,他倒有些盼望关东军的主力部队,进逼山海关。
部队停留的这几天,南次郎的关东军机动围剿兵团,继续向锦州方向挺进,华北方面的鬼子,还是没有调到的迹象,似乎没有夺回山海关的意思,除了在山海关上空不断地有日本飞机光顾,其他一切,表现得很平静。
倒是殷汝耕的保安部队,显得很积极,在海阳地区,和袁景豪支队以及佟巴图的骑兵二支队,对峙没几天,就试探着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进攻,除了丢下一堆尸体外,什么也没有捞着,因为部队没有接到作战命令,处于防守的态势,殷汝耕的保安部队,也没有撤走的迹象。
唐秋离把特战分队,撒到河北大部分地区,主要是监视华北日军的动向,他一直怀疑,日军是不是有更大的阴谋,就是用华北和关东军两大军事集团,对自己采取南北合围,聚而歼之的战略,华北的鬼子不动,是在等待关东军的部队。
至于眼前的殷汝耕保安总队,就凭这一万多乌合之众,是挡不住自己脚步的,只要关东军的机动部队,到了锦州,他的下一步进攻方向明确,就能证实自己的猜测。
不过,哪也不打紧,部队可向西北方向转进,在察哈尔和热河一带,牵制日军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兵力,在太行山区黄崖洞的刘铁汉,就可趁机把日军华北驻屯军,在平津一带,热河地区的军事要点,全部拔除,看鬼子还拿什么来发动“七七”事变。
几天之后,关东军的部队终于进入锦州,紧接着大股日军南下,唐秋离紧张的关注着南次郎的下一步动作。
关东军经锦州,到葫芦岛、兴城、渡过六股河,进至绥中一线,鬼子的脚步竟然停了下来,征调大批民夫,忙着修筑各种防御工事,没有再往前推进。
唐秋离舒了一口气,心里隐约有些失望,把东北的鬼子引进华北,刺激南京国府蒋委员长的企图落空了,还是日本大本营猜测出自己的意图,不肯为一支几万人的抗日部队,改变他们的整体战略布局,坚定原来的侵华计划不变?
唐秋离对于日军的举动,多少有些琢磨不透,那就干脆不琢磨,汉奸殷汝耕的保安部队,这几天又按耐不住,对袁景豪支队的阵地,发起多次进攻,均被击退。
既然这个铁杆大汉奸讨打,就不对他客气,唐秋离制定了对殷汝耕保安总队的作战计划,核心要旨就是一条,全歼!
对于殷汝耕这个人,唐秋离心里充满厌恶和痛恨,这个铁杆汉奸,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打着.的幌子,行汉奸卖国之实,其傀儡政权,于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成立,最早为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以通州为政府所在地,统治面积约8200平方公里。
唐秋离一直很奇怪,南京的蒋委员长,竟然能容忍这个大汉奸,在河北东部咬下这么大一块肥肉,使国民政府丧失了防止东北日军南侵的,一块天然防御前哨阵地和缓冲地带,也使东北和华北的日军遥相呼应,连成一体,互为援手。
如果说,放弃东北,蒋委员长有削弱张学良实力的因素,倒是有几分道理,可华北没有那个军事集团或地方实力派,能够威胁到蒋委员长的中央地位,这还不像山西,哪里有个土皇帝阎锡山,把山西经营的铁桶一般,针插不进。
在前世,唐秋离每当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都是百思不得其解,现在,身处在这个时代,依然是感觉到疑惑,实在猜不透南京国府的蒋委员长,是什么想法和从那个角度考虑问题的。
作战计划由冯继武和赵玉和,下达到各部队,就在部队要行动的前一天,忽然接到前沿部队的报告,说是南京国民政府,派来代表,携带重要文件,要求和指挥长会面。
在山海关城内,一座古香古色的院子里,唐秋离和指挥部成员,会见了国府代表,他们一共三个人,让唐秋离意外惊喜的是,代表之一,竟然是军统局天津站站长,自己的老熟人刘成万刘大哥,对这位老兄,唐秋离内心一直很敬重,这位老兄,不像那些搞特工的人,身上总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味道,让人不得不起戒备之心,最起码,和自己的交情是真挚的,对自己的帮助也很大。
两人一见面,那股真诚的热乎劲儿,把另外两位国府代表,看得目瞪口呆,几乎跌破眼镜,心里暗暗佩服,军统局的人,就是神通广大,和这个被日本人恨之入骨,却被蒋委员长颇为器重的血手秋离,早就搭上了关系。
看他俩的亲热劲儿,关系肯定不一般,难怪当初派刘成万作为代表,咱俩还纳闷呢!这事儿,一个大特务跟着掺和啥?原来,上头早有考虑,有了他,和这个杀日本人不眨眼的,血手秋离打交道,安全系数要高得多。
刘成万满面红光,看来,最近的日子混得不错,他的脸上带着自豪的表情,给唐秋离介绍了另外两位国府代表,一位是南京行政院副秘书长秦玉德,一位是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手下的秘书长王汝山,来头都不小,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实力派,还有情治机关,都参与了。
这三位代表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转交蒋委员长的一封亲笔信,在信中,蒋委员长对唐秋离在东北几年的战绩,大家赞赏,称他为民族精英、国之干才。
唐秋离当然明白蒋委员长可不是个好相与的人,最近在东北这几年,把关东军打的头破血流、损兵折将,把日本政府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东北来,大大减轻了蒋委员长,在华北的军事和政治压力,自己东北不消停,和关东军打的昏天黑地,在华北的日军,就很少搞小动作,让蒋委员长头疼的事情也就少了,可以专心对付朱毛红军。
狠狠夸了自己一通之后,又委婉的表示,因为国府很多大佬的反对,说什么自己来历不明,又是和日本人积怨甚深,恐授予高位,引起日本人的不满,进而挑起中日争端,反而不美,等等,一句话,他蒋委员长也很为难,望唐秋离体谅他的苦衷。
原来准备答应的一个集团军的编制和番号,实难实现,只能给一个师的番号,至于编制,倒是没有提,其中的余地还是很大的,应该是蒋委员长知道自己手下的兵员数量,不好硬性限制编制,那岂不是逼着自己削减兵力吗?精于权谋之术的蒋委员长,怎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给予的番号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华北独立师,师下设旅、团,至于如何设置,由唐秋离自行决断,报军政部备案即可,该师在军事上,受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直接管辖,鉴于目前的形式,调归二十九军节制。
独立师师长唐秋离为中将军衔,旅长为少将军衔,团长为上校军衔,其余各级军官,均按担任的职位,授予相应的军衔,唐秋离和其手下各旅、团级军官的委任状,经军政部签发,由国府行政院副秘书长秦玉德随身携带,并代表蒋委员长,主持授衔仪式。
在信的末尾,蒋委员长提出,独立师在华北做短期休整后,即开赴陕西对红军作战前线,协同张学良、杨虎城,尽快剿灭流窜到陕北的朱毛红军残部,为党国再立新功。
看完这封长得让人眼晕的信件,唐秋离明白了蒋委员长的意思,通篇就是末尾那几句话,才是真正的戏肉,也是蒋委员长的真实意图,前面的内容,都是鲜花和掌声,也是换取自己的部队,去陕北前线剿共的必须筹码,之所以是提出,而不是命令,包含着试探的意思,看自己新收编的这支武装,能否听他蒋委员长的话。
唐秋离对于这位蒋委员长的政治手腕和权谋之术,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一封信里面,把一位政治人物的所有手段,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个国府代表,手里捧着清茶,看着这位年轻人目无表情的样子,都猜不透他的心里活动和变化,按照各自的理解,去推测唐秋离的想法,屋子里静极了。
(未完待续)
唐秋离屯兵山海关,在战略态势上,形成了极大的优势,进,可直指冀东大地,平津外围,退,可重回东北,与日军在锦州至山海关一线反复争夺战略要点,杀伤其有生力量,北上,可在察哈尔草原和热河等地,与关东军周旋,形成了极大的回旋空间。
此外,可静观华北日军的动向,和华北地方实力派的反应,尾追的鬼子主力,跟来更好,自己就可以顺势南下,如果关东军部队尾随入关,就把日军大本营的整体战略布局打乱。
在日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和中国全面开战的情况下,关东军大举入关,说不定会刺激在南京的蒋委员长,引起对日本政府野心的高度警觉,加强华北的防务力量,也省的和红军拼死拼活的厮杀,也许会避免“七七”事变的发生。
如果历史的走向,真的会像自己美好愿望那样改变,绝对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使中华大地免于陷入八年苦战,生灵免遭涂炭,他倒有些盼望关东军的主力部队,进逼山海关。
部队停留的这几天,南次郎的关东军机动围剿兵团,继续向锦州方向挺进,华北方面的鬼子,还是没有调到的迹象,似乎没有夺回山海关的意思,除了在山海关上空不断地有日本飞机光顾,其他一切,表现得很平静。
倒是殷汝耕的保安部队,显得很积极,在海阳地区,和袁景豪支队以及佟巴图的骑兵二支队,对峙没几天,就试探着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进攻,除了丢下一堆尸体外,什么也没有捞着,因为部队没有接到作战命令,处于防守的态势,殷汝耕的保安部队,也没有撤走的迹象。
唐秋离把特战分队,撒到河北大部分地区,主要是监视华北日军的动向,他一直怀疑,日军是不是有更大的阴谋,就是用华北和关东军两大军事集团,对自己采取南北合围,聚而歼之的战略,华北的鬼子不动,是在等待关东军的部队。
至于眼前的殷汝耕保安总队,就凭这一万多乌合之众,是挡不住自己脚步的,只要关东军的机动部队,到了锦州,他的下一步进攻方向明确,就能证实自己的猜测。
不过,哪也不打紧,部队可向西北方向转进,在察哈尔和热河一带,牵制日军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兵力,在太行山区黄崖洞的刘铁汉,就可趁机把日军华北驻屯军,在平津一带,热河地区的军事要点,全部拔除,看鬼子还拿什么来发动“七七”事变。
几天之后,关东军的部队终于进入锦州,紧接着大股日军南下,唐秋离紧张的关注着南次郎的下一步动作。
关东军经锦州,到葫芦岛、兴城、渡过六股河,进至绥中一线,鬼子的脚步竟然停了下来,征调大批民夫,忙着修筑各种防御工事,没有再往前推进。
唐秋离舒了一口气,心里隐约有些失望,把东北的鬼子引进华北,刺激南京国府蒋委员长的企图落空了,还是日本大本营猜测出自己的意图,不肯为一支几万人的抗日部队,改变他们的整体战略布局,坚定原来的侵华计划不变?
唐秋离对于日军的举动,多少有些琢磨不透,那就干脆不琢磨,汉奸殷汝耕的保安部队,这几天又按耐不住,对袁景豪支队的阵地,发起多次进攻,均被击退。
既然这个铁杆大汉奸讨打,就不对他客气,唐秋离制定了对殷汝耕保安总队的作战计划,核心要旨就是一条,全歼!
对于殷汝耕这个人,唐秋离心里充满厌恶和痛恨,这个铁杆汉奸,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打着.的幌子,行汉奸卖国之实,其傀儡政权,于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成立,最早为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以通州为政府所在地,统治面积约8200平方公里。
唐秋离一直很奇怪,南京的蒋委员长,竟然能容忍这个大汉奸,在河北东部咬下这么大一块肥肉,使国民政府丧失了防止东北日军南侵的,一块天然防御前哨阵地和缓冲地带,也使东北和华北的日军遥相呼应,连成一体,互为援手。
如果说,放弃东北,蒋委员长有削弱张学良实力的因素,倒是有几分道理,可华北没有那个军事集团或地方实力派,能够威胁到蒋委员长的中央地位,这还不像山西,哪里有个土皇帝阎锡山,把山西经营的铁桶一般,针插不进。
在前世,唐秋离每当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都是百思不得其解,现在,身处在这个时代,依然是感觉到疑惑,实在猜不透南京国府的蒋委员长,是什么想法和从那个角度考虑问题的。
作战计划由冯继武和赵玉和,下达到各部队,就在部队要行动的前一天,忽然接到前沿部队的报告,说是南京国民政府,派来代表,携带重要文件,要求和指挥长会面。
在山海关城内,一座古香古色的院子里,唐秋离和指挥部成员,会见了国府代表,他们一共三个人,让唐秋离意外惊喜的是,代表之一,竟然是军统局天津站站长,自己的老熟人刘成万刘大哥,对这位老兄,唐秋离内心一直很敬重,这位老兄,不像那些搞特工的人,身上总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味道,让人不得不起戒备之心,最起码,和自己的交情是真挚的,对自己的帮助也很大。
两人一见面,那股真诚的热乎劲儿,把另外两位国府代表,看得目瞪口呆,几乎跌破眼镜,心里暗暗佩服,军统局的人,就是神通广大,和这个被日本人恨之入骨,却被蒋委员长颇为器重的血手秋离,早就搭上了关系。
看他俩的亲热劲儿,关系肯定不一般,难怪当初派刘成万作为代表,咱俩还纳闷呢!这事儿,一个大特务跟着掺和啥?原来,上头早有考虑,有了他,和这个杀日本人不眨眼的,血手秋离打交道,安全系数要高得多。
刘成万满面红光,看来,最近的日子混得不错,他的脸上带着自豪的表情,给唐秋离介绍了另外两位国府代表,一位是南京行政院副秘书长秦玉德,一位是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手下的秘书长王汝山,来头都不小,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实力派,还有情治机关,都参与了。
这三位代表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转交蒋委员长的一封亲笔信,在信中,蒋委员长对唐秋离在东北几年的战绩,大家赞赏,称他为民族精英、国之干才。
唐秋离当然明白蒋委员长可不是个好相与的人,最近在东北这几年,把关东军打的头破血流、损兵折将,把日本政府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东北来,大大减轻了蒋委员长,在华北的军事和政治压力,自己东北不消停,和关东军打的昏天黑地,在华北的日军,就很少搞小动作,让蒋委员长头疼的事情也就少了,可以专心对付朱毛红军。
狠狠夸了自己一通之后,又委婉的表示,因为国府很多大佬的反对,说什么自己来历不明,又是和日本人积怨甚深,恐授予高位,引起日本人的不满,进而挑起中日争端,反而不美,等等,一句话,他蒋委员长也很为难,望唐秋离体谅他的苦衷。
原来准备答应的一个集团军的编制和番号,实难实现,只能给一个师的番号,至于编制,倒是没有提,其中的余地还是很大的,应该是蒋委员长知道自己手下的兵员数量,不好硬性限制编制,那岂不是逼着自己削减兵力吗?精于权谋之术的蒋委员长,怎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给予的番号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华北独立师,师下设旅、团,至于如何设置,由唐秋离自行决断,报军政部备案即可,该师在军事上,受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直接管辖,鉴于目前的形式,调归二十九军节制。
独立师师长唐秋离为中将军衔,旅长为少将军衔,团长为上校军衔,其余各级军官,均按担任的职位,授予相应的军衔,唐秋离和其手下各旅、团级军官的委任状,经军政部签发,由国府行政院副秘书长秦玉德随身携带,并代表蒋委员长,主持授衔仪式。
在信的末尾,蒋委员长提出,独立师在华北做短期休整后,即开赴陕西对红军作战前线,协同张学良、杨虎城,尽快剿灭流窜到陕北的朱毛红军残部,为党国再立新功。
看完这封长得让人眼晕的信件,唐秋离明白了蒋委员长的意思,通篇就是末尾那几句话,才是真正的戏肉,也是蒋委员长的真实意图,前面的内容,都是鲜花和掌声,也是换取自己的部队,去陕北前线剿共的必须筹码,之所以是提出,而不是命令,包含着试探的意思,看自己新收编的这支武装,能否听他蒋委员长的话。
唐秋离对于这位蒋委员长的政治手腕和权谋之术,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一封信里面,把一位政治人物的所有手段,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个国府代表,手里捧着清茶,看着这位年轻人目无表情的样子,都猜不透他的心里活动和变化,按照各自的理解,去推测唐秋离的想法,屋子里静极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