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急与不急(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嗯,仲达所言不无道理,某知晓了,子龙,你怎么看?”五百年汉家天下可不是说着好玩的,时下的正统思想还是以汉室为尊,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天下割据群雄不管乐意不乐意,都没谁敢自言不是汉臣的,哪怕是公孙明如此强势之人,在逢年过节之际,也得
派人往许都送上贺岁本章以及礼物,担心的便是割据群雄会群起抱团,错非如此,公孙明早就自立为帝了的。
“主公之意愿所向,末将无有不从者。”对于是否自立,赵云的心态其实是很矛盾的,一来有感于公孙明的恩义无双,自是希望看到公孙明能成为一代大帝,可与此同时么,他本心里又希望公孙明能尽力匡扶汉室,重振汉家天下,当然了,他其
实也知晓公孙明根本不可能去尊崇那早已是烂泥一般的汉室,故而在应对之际,虽是干脆利落,可其实却还是有着几分的保留。
“子龙真忠义无双之人也,仲治之意又如何哉?”
对于赵云的矛盾心理,公孙明其实心中早就有数,故而也没硬逼着其明确表态,夸奖了其一句之后,便将目光转向了辛评。“主公明鉴,自董卓废帝之后,汉室其实便已名存实亡,许都那位不过是曹贼手中傀儡罢了,安有半分天子气象,今,主公荡平六合,扫平边患,我幽州大军所向无有不披靡者,取无能之汉室而代之,实天
经地义之事也。”
辛家自从归附了公孙明之后,较之在袁绍手下,无疑更显赫了许多,兄弟二人皆得以出任要职,身为既得利益者,他自然是坚决拥护公孙明称帝的。
“嗯,仲治所言虽是稍过了些,却也不无道理,仲德,尔之意又当如何?”
辛评的话虽是事实,可拍马的意味居多,公孙明也自懒得揭破,随口点评了一句之后,便即饶有兴致地将问题丢给了略有些个局促不安的程昱。
“主公明鉴,窃以为仲达所言不无道理。”程昱在公孙明麾下一直实心任事,每逢大战,他总是坐镇中枢之人,总揽所有政务,说是实际上的宰相也不为过,然则他到底是大儒,深受儒家所谓的正统思想影响极深,加之对曹操往昔的情分也有着几
分的感念之情,心下里的矛盾情绪其实比赵云要更尖锐了几分,于应对间,自然也就更为保守了些。
“二位军师有甚看法,就一并说说好了。”
尽管对程昱的含糊态度不是太满意,然则公孙明却并未有所流露,也就只是面色淡然地点了点头,转而将问题丢给了庞统与徐庶二人。
“我幽州大势已成,纵使割据群雄联手,也断非我幽州之敌,此时自立,将来南下平乱也就属名正言顺之举,大义名分在我,何愁天下不定!”徐庶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拥立派,早在去岁拿下关中之后,他便已提出了称帝的提议,建议公孙明在长安称帝,而后以关中为龙兴之地,行平乱天下之事,是时,公孙明本来已是有所意动了的,只是因着
鲜卑与高句丽联兵犯境之故,此事便不了了之了去,而今有了王贺上本这么个由头,徐庶自是乐得在大议之际,再度旧事重提上一回。“主公明鉴,窃以为蓟县地偏,龙气孕育不足,尚难为万世基业之根,而邺城虽繁华鼎盛,却无险可守,也不足为据,唯有长安、东都二处大有可为,然则自董卓造乱后,二城皆荒芜已久,非励精图治,实
难堪大用。”
庞统虽然也是坚定的拥立派,只不过他却显然不太赞成速立,本心里倾向的是司马懿的建议,只是身为排位第一的军机大臣,他自是不屑去拾人牙慧,这便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暂缓称帝的建议。
“士元所言甚是,且着牵招在关中好生经营一番,另,着并州刺史王脩、冀州刺史王贺于农闲之时,各调五万民众入关中,待得关中大定之后,再议称帝事宜好了。”就目下对幽州所辖地盘的掌控来说,称帝与否,其实差别不是太大,公孙明还年轻,也能等得起,倒是并不急于称帝自立的,此际见得众军机大臣们无一反对称帝,区别只在于时机的把握上,公孙明也自
不愿因此事闹出甚生分来,这便顺着庞统的话头,给此事定了个基调。
“主公英明。”
称帝之事太过敏感了些,身为臣下者,在此事上自然都不敢有违公孙明之意愿,而今一听公孙明已有所决断,众军机大员们又岂敢有甚异议,甭管心中作何感想,那都只能齐齐称颂上一声了事……
“这……先生,当不致如此之急罢?”就在公孙明与众军机大员们商榷称帝与否一事之际,三顾茅庐的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与其隆中对了一番,听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点评各路诸侯,又言天下可有三分之势,刘备若能绸缪得当,应可居
其一分,当真令刘备听得个热血沸腾不已,却不曾想诸葛亮话锋突然一转,点出了刘备要想居三分之一,就必须在今岁拿下荆州,否则一切皆将成空,此等判断一出,刘备满腔的热血登时便凉了大半。
“幽州与许都二虎相争,两败俱伤,皆无力他顾,此正是使君唯一之机会也,错过了今岁,二虎也就该缓过气来了,何去何从,唯使君自择之。”
诸葛亮随意地摇了摇手中的羽毛扇,一派好整以暇状地便点出了个严峻的事实。
“还请先生出山助某一臂之力,一切皆听凭先生调遣便是了。”
刘备到底是枭雄,所谓的同宗之谊、收留之恩,都远不及利益来得重要,当然了,为了显示一些不忍,刘备还是在表面上挣扎了许久,方才一咬牙关,下定了谋夺荆州之决心。
“亮,拜见主公。”
刘备这等表现一出,诸葛亮终于下定了出山帮衬于其之决心,但见其将手中的羽毛扇往几子旁一搁,正襟危坐地冲着刘备便是一拱手,就此表明了态度。
“哈哈……好,某得先生,如太祖得子房,汉家天下中兴有望矣,哈哈……”三顾茅庐终于有了结果,刘备心情大好之下,竟是不顾形象地仰头哈哈大笑了起来……
“嗯,仲达所言不无道理,某知晓了,子龙,你怎么看?”五百年汉家天下可不是说着好玩的,时下的正统思想还是以汉室为尊,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天下割据群雄不管乐意不乐意,都没谁敢自言不是汉臣的,哪怕是公孙明如此强势之人,在逢年过节之际,也得
派人往许都送上贺岁本章以及礼物,担心的便是割据群雄会群起抱团,错非如此,公孙明早就自立为帝了的。
“主公之意愿所向,末将无有不从者。”对于是否自立,赵云的心态其实是很矛盾的,一来有感于公孙明的恩义无双,自是希望看到公孙明能成为一代大帝,可与此同时么,他本心里又希望公孙明能尽力匡扶汉室,重振汉家天下,当然了,他其
实也知晓公孙明根本不可能去尊崇那早已是烂泥一般的汉室,故而在应对之际,虽是干脆利落,可其实却还是有着几分的保留。
“子龙真忠义无双之人也,仲治之意又如何哉?”
对于赵云的矛盾心理,公孙明其实心中早就有数,故而也没硬逼着其明确表态,夸奖了其一句之后,便将目光转向了辛评。“主公明鉴,自董卓废帝之后,汉室其实便已名存实亡,许都那位不过是曹贼手中傀儡罢了,安有半分天子气象,今,主公荡平六合,扫平边患,我幽州大军所向无有不披靡者,取无能之汉室而代之,实天
经地义之事也。”
辛家自从归附了公孙明之后,较之在袁绍手下,无疑更显赫了许多,兄弟二人皆得以出任要职,身为既得利益者,他自然是坚决拥护公孙明称帝的。
“嗯,仲治所言虽是稍过了些,却也不无道理,仲德,尔之意又当如何?”
辛评的话虽是事实,可拍马的意味居多,公孙明也自懒得揭破,随口点评了一句之后,便即饶有兴致地将问题丢给了略有些个局促不安的程昱。
“主公明鉴,窃以为仲达所言不无道理。”程昱在公孙明麾下一直实心任事,每逢大战,他总是坐镇中枢之人,总揽所有政务,说是实际上的宰相也不为过,然则他到底是大儒,深受儒家所谓的正统思想影响极深,加之对曹操往昔的情分也有着几
分的感念之情,心下里的矛盾情绪其实比赵云要更尖锐了几分,于应对间,自然也就更为保守了些。
“二位军师有甚看法,就一并说说好了。”
尽管对程昱的含糊态度不是太满意,然则公孙明却并未有所流露,也就只是面色淡然地点了点头,转而将问题丢给了庞统与徐庶二人。
“我幽州大势已成,纵使割据群雄联手,也断非我幽州之敌,此时自立,将来南下平乱也就属名正言顺之举,大义名分在我,何愁天下不定!”徐庶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拥立派,早在去岁拿下关中之后,他便已提出了称帝的提议,建议公孙明在长安称帝,而后以关中为龙兴之地,行平乱天下之事,是时,公孙明本来已是有所意动了的,只是因着
鲜卑与高句丽联兵犯境之故,此事便不了了之了去,而今有了王贺上本这么个由头,徐庶自是乐得在大议之际,再度旧事重提上一回。“主公明鉴,窃以为蓟县地偏,龙气孕育不足,尚难为万世基业之根,而邺城虽繁华鼎盛,却无险可守,也不足为据,唯有长安、东都二处大有可为,然则自董卓造乱后,二城皆荒芜已久,非励精图治,实
难堪大用。”
庞统虽然也是坚定的拥立派,只不过他却显然不太赞成速立,本心里倾向的是司马懿的建议,只是身为排位第一的军机大臣,他自是不屑去拾人牙慧,这便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暂缓称帝的建议。
“士元所言甚是,且着牵招在关中好生经营一番,另,着并州刺史王脩、冀州刺史王贺于农闲之时,各调五万民众入关中,待得关中大定之后,再议称帝事宜好了。”就目下对幽州所辖地盘的掌控来说,称帝与否,其实差别不是太大,公孙明还年轻,也能等得起,倒是并不急于称帝自立的,此际见得众军机大臣们无一反对称帝,区别只在于时机的把握上,公孙明也自
不愿因此事闹出甚生分来,这便顺着庞统的话头,给此事定了个基调。
“主公英明。”
称帝之事太过敏感了些,身为臣下者,在此事上自然都不敢有违公孙明之意愿,而今一听公孙明已有所决断,众军机大员们又岂敢有甚异议,甭管心中作何感想,那都只能齐齐称颂上一声了事……
“这……先生,当不致如此之急罢?”就在公孙明与众军机大员们商榷称帝与否一事之际,三顾茅庐的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与其隆中对了一番,听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点评各路诸侯,又言天下可有三分之势,刘备若能绸缪得当,应可居
其一分,当真令刘备听得个热血沸腾不已,却不曾想诸葛亮话锋突然一转,点出了刘备要想居三分之一,就必须在今岁拿下荆州,否则一切皆将成空,此等判断一出,刘备满腔的热血登时便凉了大半。
“幽州与许都二虎相争,两败俱伤,皆无力他顾,此正是使君唯一之机会也,错过了今岁,二虎也就该缓过气来了,何去何从,唯使君自择之。”
诸葛亮随意地摇了摇手中的羽毛扇,一派好整以暇状地便点出了个严峻的事实。
“还请先生出山助某一臂之力,一切皆听凭先生调遣便是了。”
刘备到底是枭雄,所谓的同宗之谊、收留之恩,都远不及利益来得重要,当然了,为了显示一些不忍,刘备还是在表面上挣扎了许久,方才一咬牙关,下定了谋夺荆州之决心。
“亮,拜见主公。”
刘备这等表现一出,诸葛亮终于下定了出山帮衬于其之决心,但见其将手中的羽毛扇往几子旁一搁,正襟危坐地冲着刘备便是一拱手,就此表明了态度。
“哈哈……好,某得先生,如太祖得子房,汉家天下中兴有望矣,哈哈……”三顾茅庐终于有了结果,刘备心情大好之下,竟是不顾形象地仰头哈哈大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