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种田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想着为老百姓尽一份力的徐光启兴冲冲赶来到永平期望帮助老百姓进行生产自救,郑国昌已经接待并且宴请过了。
本来以为这位大人来参与赈济战争饥民应该带来粮食,谁知道他是给老百姓送来希望。
郑国昌觉得蛋疼,目前他要的不是希望,而是渡过眼前粮食危机,这位徐大人貌似天真得可爱。
黄汉不想在永平府呆着空耗大好光阴,他又亲自送来了几万两追缴到的叛国官吏的赃款,并且来找布政使大人辞行,准备带着本部人马去开平休整。
他预备在开平镇投资实业,把诸如煤窑、洗煤厂、砖窑、炼钢小高炉、土焦化厂、水泥窑等等规划后就准备去海边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私人的城堡。
这年头连地方豪强都结寨自保,连乡下的村子都联合起来修建土城堡,这些属于宗族武装的堡垒、城寨防盗、防匪、防流寇的同时更加防备官军。
这就表示,连代表政府的大明军队都无法进入宗族武装的堡垒、城寨。
一般情况下,朝廷都是睁一眼闭一眼,除非有确凿证据指明这些割据武装公然造反,明军才会承受伤亡去攻打。
黄汉乃是朝廷的军官,有时候身不由己,说不定自己明明把一个地方经营得有模有样,可是朝廷一个调令,地盘就有可能被后来者捡了桃子。
因此黄汉采取私人名义屯田,建造一个属于私人的海边堡垒,居民以“红旗军”伤残退役军人和军属以及工匠家庭为主流。
以后即便自己不在这里当官,后来者也无法染指自己的产业,也进不去属于私人的堡垒。
郑国昌正在接待徐光启,他被这位天真的科学家缠得一个头两个大。
因为他没办法在人心不稳的时候以行政命令让老百姓试种徐光启带来的新农作物,被兵祸波及的升斗小民嗷嗷待哺,此时一个处置不当就会生出是非,朝廷不给救济还强拉硬派岂不是要激起民变?
要使得徐光启带来的秧苗能够按时种到地里去,唯有跟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协商办理。
可是这谈何容易,大明朝乃是政令不下乡,况且人家的田地,想种什么粮食他这个布政使也管不着。
这时亲随来报守备黄汉求见,郑国昌顿时找到了脱身的借口,拱手向徐光启解释“红旗军”主将求见有可能是有紧急军务,连忙让亲随传见。
人家要处理军务,按理说徐光启应该告辞了,可是科学家相当执着,不肯走,大有一副今天郑国昌不答应他的请求就要赖在这里的架势。
因此黄汉来到原按察使衙门二堂之时发现还有一位身着绯袍,绣胸前补子上绣着孔雀的正三品文官大员。
黄汉跟郑国昌关系融洽,抱拳见礼后,郑国昌见徐光启依旧端坐,只得介绍道:“黄守备,快见过礼部徐侍郎。”
徐光启也耳闻“红旗军”久矣,当然听说过黄汉,此时笑眯眯上下打量这位年轻将领。
黄汉这时不知道这位礼部徐侍郎是何方神圣,抱拳施礼道:“卑职见过大人!”
徐光启道:“不错、不错,‘红旗漫卷西风’脍炙人口,黄将军果然器宇轩昂,真是一员虎将。”
黄汉谦虚道:“大人过奖,卑职愧不敢当。”
郑国昌问道:“黄守备,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卑职来向大人辞行,永平刚刚光复百废待兴,卑职认为要及时组织老百姓生产自救,争取抢一熟收成才能够渡过严冬,卑职准备带着人马去开平镇组织流民兴修水利补种一些农作物。”
原来黄汉是准备去开平镇种田安民,郑国昌乐了,徐光启眼睛放光。
郑国昌连忙问道:“如果有人带来了新的农作物秧苗,并且保证今年能够有收成,不知汝能不能想办法让老百姓试种啊?”
黄汉略微沉吟后答应道:“这……,只要能够得到收成让老百姓得以安然渡过粮荒,这应该不是问题,只是不知是什么新农作物?”
这时徐光启已经急不可耐了,他走下座位,拉着黄汉的手开口道:“是种植甘薯,如果运气好一亩地收获六七石都不在话下。”
黄汉一下子感兴趣了,他强忍着激动问道:“甘薯?您莫非就是老家在松江府的徐光启大人?”
一个低级武官直呼当朝正三品文官的名字其实是很不礼貌的,可是科学家丝毫不以为意,问道:“黄守备也听说过老夫的名字?”
“哇!”得来全不费工夫啊!这下子轮到黄汉满眼小星星。
他道:“何止听说过,简直是如雷贯耳!上帝啊!您就是卑职心中救世主般的存在。今日得见是大人卑职前世里修来的。
不知大人除了甘薯苗是否还带来了土豆或者叫做马铃薯的秧苗?有没有带来玉蜀黍秧苗啊?还有您试种成功的耐寒水稻卑职也想要。”
徐光启震惊了,知音啊!这位粗鄙武夫如何得知老夫近几年才出的研究成果?他怎么还知道何为救世主?
他问道:“黄守备是否肯试种老夫带来的秧苗?你能劝说那些老百姓吗?老夫带来了不少秧苗,最好能够大面积种植。”
“肯,千肯万肯,只是不知道大人所谓的大面积种植有二十万亩田地算不算?”
徐光启由震惊顿时变成了兴奋,他道:“如果真的能够种上二十万亩甘薯,老夫保证这些土地的产出能够让四十万老百姓不会饿肚子。”
黄汉道:“光种甘薯可不行,那东西没什么营养,卑职还要种玉蜀黍和马铃薯,今年农时已经错过无法种水稻了,明年还请大人派遣手下来指导老百姓种植水稻。”
“这一切都没问题,但是黄守备答应老夫的二十万亩田地却是一亩都不能少。”
“那是自然,二十亩那里够,最好有百万亩来轮种才会使得产量达到最佳化。”
“黄守备居然还懂甘薯、玉蜀黍和马铃薯需要轮种才能够保证产量?真是奇了,不知你师从何人?”
想着为老百姓尽一份力的徐光启兴冲冲赶来到永平期望帮助老百姓进行生产自救,郑国昌已经接待并且宴请过了。
本来以为这位大人来参与赈济战争饥民应该带来粮食,谁知道他是给老百姓送来希望。
郑国昌觉得蛋疼,目前他要的不是希望,而是渡过眼前粮食危机,这位徐大人貌似天真得可爱。
黄汉不想在永平府呆着空耗大好光阴,他又亲自送来了几万两追缴到的叛国官吏的赃款,并且来找布政使大人辞行,准备带着本部人马去开平休整。
他预备在开平镇投资实业,把诸如煤窑、洗煤厂、砖窑、炼钢小高炉、土焦化厂、水泥窑等等规划后就准备去海边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私人的城堡。
这年头连地方豪强都结寨自保,连乡下的村子都联合起来修建土城堡,这些属于宗族武装的堡垒、城寨防盗、防匪、防流寇的同时更加防备官军。
这就表示,连代表政府的大明军队都无法进入宗族武装的堡垒、城寨。
一般情况下,朝廷都是睁一眼闭一眼,除非有确凿证据指明这些割据武装公然造反,明军才会承受伤亡去攻打。
黄汉乃是朝廷的军官,有时候身不由己,说不定自己明明把一个地方经营得有模有样,可是朝廷一个调令,地盘就有可能被后来者捡了桃子。
因此黄汉采取私人名义屯田,建造一个属于私人的海边堡垒,居民以“红旗军”伤残退役军人和军属以及工匠家庭为主流。
以后即便自己不在这里当官,后来者也无法染指自己的产业,也进不去属于私人的堡垒。
郑国昌正在接待徐光启,他被这位天真的科学家缠得一个头两个大。
因为他没办法在人心不稳的时候以行政命令让老百姓试种徐光启带来的新农作物,被兵祸波及的升斗小民嗷嗷待哺,此时一个处置不当就会生出是非,朝廷不给救济还强拉硬派岂不是要激起民变?
要使得徐光启带来的秧苗能够按时种到地里去,唯有跟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协商办理。
可是这谈何容易,大明朝乃是政令不下乡,况且人家的田地,想种什么粮食他这个布政使也管不着。
这时亲随来报守备黄汉求见,郑国昌顿时找到了脱身的借口,拱手向徐光启解释“红旗军”主将求见有可能是有紧急军务,连忙让亲随传见。
人家要处理军务,按理说徐光启应该告辞了,可是科学家相当执着,不肯走,大有一副今天郑国昌不答应他的请求就要赖在这里的架势。
因此黄汉来到原按察使衙门二堂之时发现还有一位身着绯袍,绣胸前补子上绣着孔雀的正三品文官大员。
黄汉跟郑国昌关系融洽,抱拳见礼后,郑国昌见徐光启依旧端坐,只得介绍道:“黄守备,快见过礼部徐侍郎。”
徐光启也耳闻“红旗军”久矣,当然听说过黄汉,此时笑眯眯上下打量这位年轻将领。
黄汉这时不知道这位礼部徐侍郎是何方神圣,抱拳施礼道:“卑职见过大人!”
徐光启道:“不错、不错,‘红旗漫卷西风’脍炙人口,黄将军果然器宇轩昂,真是一员虎将。”
黄汉谦虚道:“大人过奖,卑职愧不敢当。”
郑国昌问道:“黄守备,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卑职来向大人辞行,永平刚刚光复百废待兴,卑职认为要及时组织老百姓生产自救,争取抢一熟收成才能够渡过严冬,卑职准备带着人马去开平镇组织流民兴修水利补种一些农作物。”
原来黄汉是准备去开平镇种田安民,郑国昌乐了,徐光启眼睛放光。
郑国昌连忙问道:“如果有人带来了新的农作物秧苗,并且保证今年能够有收成,不知汝能不能想办法让老百姓试种啊?”
黄汉略微沉吟后答应道:“这……,只要能够得到收成让老百姓得以安然渡过粮荒,这应该不是问题,只是不知是什么新农作物?”
这时徐光启已经急不可耐了,他走下座位,拉着黄汉的手开口道:“是种植甘薯,如果运气好一亩地收获六七石都不在话下。”
黄汉一下子感兴趣了,他强忍着激动问道:“甘薯?您莫非就是老家在松江府的徐光启大人?”
一个低级武官直呼当朝正三品文官的名字其实是很不礼貌的,可是科学家丝毫不以为意,问道:“黄守备也听说过老夫的名字?”
“哇!”得来全不费工夫啊!这下子轮到黄汉满眼小星星。
他道:“何止听说过,简直是如雷贯耳!上帝啊!您就是卑职心中救世主般的存在。今日得见是大人卑职前世里修来的。
不知大人除了甘薯苗是否还带来了土豆或者叫做马铃薯的秧苗?有没有带来玉蜀黍秧苗啊?还有您试种成功的耐寒水稻卑职也想要。”
徐光启震惊了,知音啊!这位粗鄙武夫如何得知老夫近几年才出的研究成果?他怎么还知道何为救世主?
他问道:“黄守备是否肯试种老夫带来的秧苗?你能劝说那些老百姓吗?老夫带来了不少秧苗,最好能够大面积种植。”
“肯,千肯万肯,只是不知道大人所谓的大面积种植有二十万亩田地算不算?”
徐光启由震惊顿时变成了兴奋,他道:“如果真的能够种上二十万亩甘薯,老夫保证这些土地的产出能够让四十万老百姓不会饿肚子。”
黄汉道:“光种甘薯可不行,那东西没什么营养,卑职还要种玉蜀黍和马铃薯,今年农时已经错过无法种水稻了,明年还请大人派遣手下来指导老百姓种植水稻。”
“这一切都没问题,但是黄守备答应老夫的二十万亩田地却是一亩都不能少。”
“那是自然,二十亩那里够,最好有百万亩来轮种才会使得产量达到最佳化。”
“黄守备居然还懂甘薯、玉蜀黍和马铃薯需要轮种才能够保证产量?真是奇了,不知你师从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