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明末汉之魂 > 第四百五十四章:震慑

第四百五十四章:震慑

作者:实在闲得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红旗军”的管理跟建奴没有可比性,接受鞑子小部落投降后,少年火枪手就开始给小部落做人口普查,建立人事档案。

    为了震慑迫于大明军威而投诚的酋长们少生歪心思。

    接下来“红旗军”会采取忽然包围已经投降的小部落重新核查人口的办法鉴别这个部落的头领是不是阳奉阴违,是不是收留败兵妄图增加自己的实力。

    不告而诛不人道,“红旗军”少年火枪手在记录户口之时就告诉部落酋长和一些长者这样做的用处,吓得部落酋长立刻派出不少人去寻找躲出去的族人。

    酋长是担心明军不接受投降,故而派一些年轻族人躲入大山,目的是给族里留下一些种子,免得被灭族,也是为了隐藏一部分实力,以前他们对付建奴之时就是这样。

    谁知道明军太厉害了,随随便便拉出一个人都能写会算,队伍里还有不少蒙古人,这些人对蒙古部落无比熟悉,他们带着年轻的汉族军人分别找人谈话记录,用不着半天时间就能把情况了解个大概。

    部落里一家一户的情况都被汉人少年记载在一个个本子上,可惜鞑子没文化,根本不知道明军究竟写了什么。

    但是他们都明白了,这是记录下了整个部落的人口,以后想撒谎就不是那么容易,要是忽然多出青壮年就会被认为是收留了苏布地和色愣的败兵。

    酋长们主动坦白隐匿的人口数量“红旗军”予以承认,给予时间让跑出去躲藏的青壮年回家,但是过了时限后再发现部落里平白无故增加青壮年就会被讨伐。

    恩威并施才会有效果,“红旗军”先是举起屠刀杀戮,不仅仅喀喇沁左翼被灭,许多中小部落也被抹掉了。

    就在选择投降接受“红旗军”管理的小部落酋长战战兢兢之时,施恩行动开始了。

    粮食不够过冬的部落会获得勉强让他们不挨饿的一些杂粮,不仅如此他们还获得了不少羊羔和牛犊、马驹。

    这一次出击大草原和两年前截然不同,那时是烧光、杀光、抢光,尽可能破坏鞑子恢复生产的能力。

    今日是要经营这片土地,被留下性命的鞑子将要成为牧民为“红旗军”生产牛羊、马匹和皮毛。

    因此黄汉在出发前就下达命令,不可以把种羊杀光,羊羔一只也不许杀,牛犊、马驹更加不能损失。

    今年秋冬这片大草原损失人口几万,损失牛羊马匹二十几万头,幸存下来的人明年日子会好过许多。

    人少了需要的粮食和肉类就相应的减少,一户人家的资源占比自然就高了。牛羊、驴马少了对草场的破坏就小了,草场会得到了宝贵的恢复时间。

    要治理大草原控制鞑子就得使得他们永远是一盘散沙,现在就必须有远见,约束鞑子部落的发展很重要,保持每个鞑子部落的控弦不超过二百,人口不超过一千最是合适。

    人大多数是选择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留下的几十小部落,实力最强的都不超过二百控弦,他们想要欺负或者统治其他小部落的可能性就小了许多。

    酋长们实力相差无几,就不能完成兼并,也就不能完成大发展,就不可能拥有控弦成千上万导致尾大不掉成为汉民族的心腹大患。

    当然,要得大草原长治久安还需接纳一部分愿意为大明效力的蒙古人,让“亲明派”头领获得好处,让阳奉阴违的酋长失去权力。

    有了“亲明派”通风报信,使得“红旗军”能够及时把握动态,再有对于铁器、粮食、贸易的控制,还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控制住燕山不成问题。

    在燕山横行足一百天,秋季攻势宣告落幕,“红旗军”伤亡将士不到三百人。

    这个数量跟行军之时翻山越岭发生事故出现的伤亡数量差不多,由于衣服厚实,短兵相接的战士都顶盔掼甲,因此死亡率不高,目前损失不超过二百人。

    大军回师之时带上了许多前来服役的各部落控弦人,这些人情绪还不错,因为黄汉不让他们白忙,给予他们最基本的待遇,并且预发了半年粮饷让这些人留给了家小。

    这些来服役的鞑子从十二月开始计算月饷,每个月给六钱银子五斗杂粮,现在三两六钱银子和三石杂粮已经预付。

    如此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彰显为明军效力,他们的家眷会立刻得到温饱。

    劫掠喀喇沁左翼的过冬聚居区,把三四万鞑子的口粮和生活必需品都缴获了,足够发放跟随服役的鞑子几千石杂粮。

    缴获的粮食总量超过两万石,给予一些部落补贴几千石粮食后还有一万石结余。

    就地处理了一万几千石粮食和几大千羊羔、种羊、马驹、牛犊、幼驴大大减少了运输量,省得解救的汉民和俘获的鞑子妇女套上所有的大车也满足不了运力。

    还好“红旗军”带来的独轮车很多,回师之时一辆辆都是满载。

    一千余青壮年鞑子没想到被逼无奈跟着明军还会领到粮饷,更加没想到明军大大方方预发半年,本来被明军看上不得已离开家人的青壮年简直是因祸得福。

    鞑子很贫穷,粮食从来都是不够吃,他们的小部落被大部落欺负和剥削更加穷,饿肚子的不知凡几。

    明军要求十六岁到三十岁的青壮年服役不是由得酋长委派,而是根据记录的户口档案再让他们列队接受现场选拔。

    鞑子不知道明军是何用意,被选中的青壮年一个个垂头丧气,没选中的一半人暗叫侥幸。

    谁知明军太坏了,接下来才宣告跟着服役的控弦人有粮饷还预发半年,白花花的银子拿到手上,六麻袋三石杂粮堆在面前,大悲大喜的鞑子有一半人绷不住,哭得稀里哗啦。

    不仅如此,“红旗军”宣传队和镇抚官还广而告之,六个月后会从服役的青壮年之中再次选拔态度端正弓马娴熟之人成为实习正兵,届时军饷翻倍会拥有钢铁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