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金堂锦瑟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跪在方府门前的妇人,呆愣愣的拿着那一纸诀别书,眼中满是惊骇之色,她眼睛里盛满了无力,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红晕,就连拿信的手都在颤抖。
她低声说了一句:“真的到了这个地步?”
她声音轻,且飘,就如同空气中浮动的尘埃,无处着力,她想要大声些,大声些,让兄长给自己一个解释,可那些话,往往还没有说出口,就被堵在嗓子眼里,徒留一声轻到连空气都无法惊动的声音。
她想要站起来,身体却摇晃了两下直接摔倒了地上,白嫩的掌心被划破,留下几道带着红印的划痕,她瞪大的眼中有泪珠滑落,朦胧的水雾最终将她整个人都模糊了。
她勉强支撑着自己站了起来,然后,踉踉跄跄的离开,而那纸诀别书也从她的手中滑落,飘飘荡荡,不知归处,直到被另一人捡起。
“你真就这么打发了她?”在府门不远处的一个凉亭上,郑凭风看着离去的方琇,如此问道。
“你可知在她出嫁前我说了什么?”长离如是回答。
“什么?”
长离道:“我说,我不看好何易,她既然选了何易,那便与他患难与共去吧,方氏一族不会上他那条船。当然,她若是有本事,从我手中拿走方氏一族这条船,拆了去拼接何易那条船,那也无不可,毕竟,这是她自己的本事。可到最后,她继不愿意放弃何易,又不愿从我手中夺过方氏这条船,那就注定了是如此结局。”
他当年是答应了老头要照料方琇,可在方琇出嫁的那一日,就已经主动将这一份情意放下,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该说的话都已说清,该做的事都已做尽,那就随她去,反正要死也是她自己死。
望着脸上突显冷酷之色的长离,郑凭风深深的噎了一下,他望着院落一角飘飞的枯叶,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也罢,反正不是他的女儿,劝过几次也就罢了。
况且,他之所以出面插手此事,也是怕这个忘年交太过执着于此事,以至于图耗心血。
他接着问道:“京中的事你可知晓了?”
长离点头,郑凭风问的,自然是宣泰帝重新登记的事情,他还重新定了一个年号,景成。
”致志大图曰景,这位陛下,还真是雄心未改啊。”长离如此说道。虽然他的话语中没有一丝嘲讽的味道,可他话语中的不以为意却清清楚楚的表露而出。
坐在一旁的郑凭风倒是没什么反应,他以将近不惑之年,对有些事可看的透了一些,他轻描淡写的说道:“这不正是你所希望的”?若是这位陛下真的没有了半点的雄心壮志,说不定他还要失望。
长离坐在石椅上,懒洋洋的扫视着这庭院中的场景:“若是他半点用都没有,我为何要费尽心思将他迎回来?”
这话说的,将宣泰帝迎回来,最主要的目的不还是为了解决日益强势的小皇帝与太后?
要知道,自宣泰帝回来后,废太子就重新被立起来,他们父子既感念方氏一族的衷心,又感谢他们对废太子的庇护,所以,就算方阁老已经去世多年,这父子俩对方氏的感念也没有降低半分。
那一块皇帝重新手书的“忠懿德兴”的牌匾都已经送到了江南,可皇帝甚至连麻烦方氏当今的家主去京城叩谢的圣旨都没有发出来,这是何等的殊荣!
长离摇头,若他真的是为了对小皇帝与太后,那他还不如联合那些尝到了甜头的文官们,让小皇帝意外暴毙,另选一个幼帝出来。可他真正要对付的,除了小皇帝以外,还有那些文人。
自宣泰帝去后,大权就旁落到了那群文人身上,这不只是是因为主弱臣强,还因为平衡文官势力的武官势力被葬送在那一场战役中。
已经到手的权利怎么可能轻易的交给旁人,已经咽下去的蜜糖怎么可能重新吐出来,已经养大了的心又怎么可能缩回去,所以,就只能委屈委屈可怜的皇帝陛下了。
所以,哪怕再扶一个幼帝上来也无济于事。
这个时候,本身就占据了正统的名位,有对这群得势猖狂的文官无一丝好感的宣泰帝就是最好的选择。而这,也是长离为什么安排那一群商队前去迎回宣泰帝的原因。
本朝因太平日子过的长久是,所以商业也很是发达,商人数量也格外的多,但就算是如此,商人,也依旧是一类让人看不起的人。
巨大的财富所带来的权势与富贵,与地下的社会地位所引来的轻鄙与低视的目光,让这类人产生了一种扭曲而空茫的状态,他们既不甘又安于现状,既不忿又不敢做出出格之事,可只要有一个机会,他们骨子里的追求利益的天性就会帮他们做出最好的抉择。
而这一次,宣泰帝的青睐,无疑就是一次最好的突围机会,只要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他们就能一步登天。
当然,前提是,他们要当宣泰帝手中的一把刀,一把对付文臣得的刀,可他们却甘之如饴,而其中,得利最多的,无疑就是最早用户宣泰帝的胡兴云。
所以这一段时间,不止是朝堂之上,就连民间小巷,都透着一股风雨欲来的味道。而在背后推动的人,正是长离,哪怕他本身就是文官阵营的人。
郑凭风不懂长离的意思,他颇有些怀疑的问道:“按理说大麻烦解决了,方氏又将迎来一次兴旺,可为何我看你,反倒更为忧虑了?”
“忧虑?”长离反问,他什么时候忧虑过?他纵然是因为一些所谓的事消耗了太多的精神,可这并不代表他忧虑过。
郑凭风也想通了这一点,他摇了摇头,略过了此事,可心中到底还是闪过一丝疑问,纵然作茧自缚浪费了十几年,但他毕竟是江南士族的子弟,某些方面的嗅觉还是有的,可他到底还是没能想到长离会背叛他出身的阵营,所以他只能带着怀疑离开了。
长离手腕上的玉珠发出清脆的响音,秋风在他身旁吹起,带来一股萧杀。
老头曾经说要他出去走走,他还真就出去走走了,可看到的东西,却不那么让他满意。
杨阁老宁愿玉石俱焚,改天换地的不屈风骨风骨仿佛一夜间被他的后人们挥霍殆尽一般,新形成的文官集团变得圆滑,贪婪,胆怯,但,这只是相对的。
面对凶悍狠厉的草原人,他们便懦弱退却,面对草原人的劫掠与屠戮,不敢做出丝毫的决定,只是掩耳盗铃般的当做自己不知晓。
这固然是因为皇朝的精兵都折损到那一场战役中,可边境的守将在草原人的劫掠却是不争的事实,仿若,边境百姓的哭喊与血泪他们从来的听不见,从来都看不见一般。
而在面对自己境内的百姓的时候,却变了一副面孔,徭役加重,赋税重重,天灾人祸,从无断绝。水患他们不管,旱灾他们敷衍,地动他们抱头鼠窜,霜雪天他们风雅无边:千树王树梨花开,果真世间妙景,当吟诗一首。
在他们的生命中,仿佛除了党同伐异,沽名钓誉之外,没有其他的事情。哦,还有一件事,打着祖宗遗训的幌子,片甲不得下海,实则自己组织人手走私,外人连问一句都问不得,若是问了,便赶紧杀绝,便打成倭寇。
这就是传说中两袖清风的文人们,这就是中正不阿的官员们,这就是悲天悯人的君子们!
长离不是很喜爱这个逐渐弥漫上颓败之气的皇茶,不是很喜爱这个仿如一下子抽掉了某种精气神的皇朝,不是很喜爱这个老头口中所说的可以去看看的皇朝,所以他决定做些什么。
不止是因为这非是老头的初心,还因为,他想做些什么,说他无聊也好,说他狂妄也好,他总归是坐下了这个决定,而当他回到了方府之后,某些布置就已经开始,那时,距离方阁老离世不过三月。
一股邪性,却又鲜活的风很快的吹过这个逐渐走向腐朽的皇朝,北方,宣泰帝无条件支持韩毅趁着北方大乱进击草原,在南方,宣泰帝任由以胡兴云为首的商人们四处活动。
纵然这群商人贪婪而又肆意,可他们的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全新的选择。一股暗潮逐渐转化为明浪,直接将那些皇朝上下大部分人卷入其中。
以众位内阁辅臣为首的文官集团下意识的就像将这一次的事件转化为一场党争,或者将胡兴云这一群人定性为奸宦,可事情却一点一点的突破他们原先所规定的轨道。
对付胡兴云这几只小螳螂,逐渐从几只小螳螂本身,变为了螳螂这个族群,商人这个身份一直有些扭曲的群体,逐渐拧成了一股绳,与他们对抗,就好像他们之前有过对立一般。
而他们这群黄雀,却摄于表面的忠君爱国,不能直接对宣泰帝护着的那一群人下死手。
而胡兴云他们也感觉很奇怪,本来是要从内阁阁老那里夺权,怎么又演变成了改变商人的身份地位,开启另一种生产模式呢?
要知道,他们所有人都知晓,这片土地上某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能推翻的!
与其说他们想让商人这个群体获利,不如说他们更相当沈万三这样的人物。可现在,他们已经骑虎难下,所以也不得不继续走下去。
一场风暴即将来临,而真正弄潮的,却不是冲上前头的那群人,偶尔也会有人怀疑到长离的头上,可转念一想,他就觉得,不管那一打的什么算盘,他都不敢动这片土地真正的根基。
而事实是,长离真的动了,他也没想到事情真的会那么顺利,早年还算有脑子的宣泰帝被折磨了这么些年之后,不止是身体垮掉了,好像连脑子也一并垮掉了。
或者说,他本就是一个不怎么清醒的人,不然也不会一下将皇朝数十年休养生息的底子挥霍掉,也不会被俘北方,还苟且活着。
当然,这其中长离多年的布置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某些某些越开越广的商行,比如,某些有用而精巧的工具的推广,比如,偶然被某个商人从南方带回来的优良的良种。
两股势力不停的拉锯,争夺,几乎席卷了整个皇朝,却也牵扯了大多数人的精力。等他们终于精疲力竭,回头看看自己的后方的时候,去发现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了。
一年后,油尽灯枯的宣泰帝终于撑不住了,龙驭宾天,他的长子,天正帝继位。
作为一个有数十年废太子生涯的皇帝,天正帝非但没有如那些文臣所想的,支持正统,他反倒更为坚决的支持那些无根基,无底蕴的商户们。
这位长期处于压力之下,阴郁而优柔的皇帝,固然是性情懦弱,易于掌控,可这样的人,在认准一件事之后,反而更为的坚决。
他认定了这群文臣要害他,那他便变本加厉的针对他们,他认准了这群商人是恩人,那他便坚决的支持,哪怕随同那群商人的,还有一个使节团。
当然,作为另一个功臣的程子辉,是一个绝对的忠臣,他信奉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哪怕这两任皇帝的做法再过分,他也不为所动。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可谁让,当日方阁老救了他一家老小的性命呢,他不听命于大公子,还听命于这些不为所谓的忠臣?
而在江南方氏,再一次领回一张丹书铁券的长离回到了祠堂之中,为方老头奉上了一捧香火,在香烛插进香炉的时候,祠堂两侧的烛火突然晃动了一下,熏人的香味也骤然的扩散,然后消减。
踏出祠堂的时候,管家前来禀报:“小少爷回来了,正在大厅的等待召见。”
脸色苍白若雪的长离点了点头,然后缓步前去,他单薄的身影行走在曲折的道路之上,就仿佛被时光抛在世界之外的人,与世隔绝,却又淡然自若。
.
.
.
这一章胡乱写的,无需较真。
另,感谢众位读者的关心。
跪在方府门前的妇人,呆愣愣的拿着那一纸诀别书,眼中满是惊骇之色,她眼睛里盛满了无力,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红晕,就连拿信的手都在颤抖。
她低声说了一句:“真的到了这个地步?”
她声音轻,且飘,就如同空气中浮动的尘埃,无处着力,她想要大声些,大声些,让兄长给自己一个解释,可那些话,往往还没有说出口,就被堵在嗓子眼里,徒留一声轻到连空气都无法惊动的声音。
她想要站起来,身体却摇晃了两下直接摔倒了地上,白嫩的掌心被划破,留下几道带着红印的划痕,她瞪大的眼中有泪珠滑落,朦胧的水雾最终将她整个人都模糊了。
她勉强支撑着自己站了起来,然后,踉踉跄跄的离开,而那纸诀别书也从她的手中滑落,飘飘荡荡,不知归处,直到被另一人捡起。
“你真就这么打发了她?”在府门不远处的一个凉亭上,郑凭风看着离去的方琇,如此问道。
“你可知在她出嫁前我说了什么?”长离如是回答。
“什么?”
长离道:“我说,我不看好何易,她既然选了何易,那便与他患难与共去吧,方氏一族不会上他那条船。当然,她若是有本事,从我手中拿走方氏一族这条船,拆了去拼接何易那条船,那也无不可,毕竟,这是她自己的本事。可到最后,她继不愿意放弃何易,又不愿从我手中夺过方氏这条船,那就注定了是如此结局。”
他当年是答应了老头要照料方琇,可在方琇出嫁的那一日,就已经主动将这一份情意放下,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该说的话都已说清,该做的事都已做尽,那就随她去,反正要死也是她自己死。
望着脸上突显冷酷之色的长离,郑凭风深深的噎了一下,他望着院落一角飘飞的枯叶,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也罢,反正不是他的女儿,劝过几次也就罢了。
况且,他之所以出面插手此事,也是怕这个忘年交太过执着于此事,以至于图耗心血。
他接着问道:“京中的事你可知晓了?”
长离点头,郑凭风问的,自然是宣泰帝重新登记的事情,他还重新定了一个年号,景成。
”致志大图曰景,这位陛下,还真是雄心未改啊。”长离如此说道。虽然他的话语中没有一丝嘲讽的味道,可他话语中的不以为意却清清楚楚的表露而出。
坐在一旁的郑凭风倒是没什么反应,他以将近不惑之年,对有些事可看的透了一些,他轻描淡写的说道:“这不正是你所希望的”?若是这位陛下真的没有了半点的雄心壮志,说不定他还要失望。
长离坐在石椅上,懒洋洋的扫视着这庭院中的场景:“若是他半点用都没有,我为何要费尽心思将他迎回来?”
这话说的,将宣泰帝迎回来,最主要的目的不还是为了解决日益强势的小皇帝与太后?
要知道,自宣泰帝回来后,废太子就重新被立起来,他们父子既感念方氏一族的衷心,又感谢他们对废太子的庇护,所以,就算方阁老已经去世多年,这父子俩对方氏的感念也没有降低半分。
那一块皇帝重新手书的“忠懿德兴”的牌匾都已经送到了江南,可皇帝甚至连麻烦方氏当今的家主去京城叩谢的圣旨都没有发出来,这是何等的殊荣!
长离摇头,若他真的是为了对小皇帝与太后,那他还不如联合那些尝到了甜头的文官们,让小皇帝意外暴毙,另选一个幼帝出来。可他真正要对付的,除了小皇帝以外,还有那些文人。
自宣泰帝去后,大权就旁落到了那群文人身上,这不只是是因为主弱臣强,还因为平衡文官势力的武官势力被葬送在那一场战役中。
已经到手的权利怎么可能轻易的交给旁人,已经咽下去的蜜糖怎么可能重新吐出来,已经养大了的心又怎么可能缩回去,所以,就只能委屈委屈可怜的皇帝陛下了。
所以,哪怕再扶一个幼帝上来也无济于事。
这个时候,本身就占据了正统的名位,有对这群得势猖狂的文官无一丝好感的宣泰帝就是最好的选择。而这,也是长离为什么安排那一群商队前去迎回宣泰帝的原因。
本朝因太平日子过的长久是,所以商业也很是发达,商人数量也格外的多,但就算是如此,商人,也依旧是一类让人看不起的人。
巨大的财富所带来的权势与富贵,与地下的社会地位所引来的轻鄙与低视的目光,让这类人产生了一种扭曲而空茫的状态,他们既不甘又安于现状,既不忿又不敢做出出格之事,可只要有一个机会,他们骨子里的追求利益的天性就会帮他们做出最好的抉择。
而这一次,宣泰帝的青睐,无疑就是一次最好的突围机会,只要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他们就能一步登天。
当然,前提是,他们要当宣泰帝手中的一把刀,一把对付文臣得的刀,可他们却甘之如饴,而其中,得利最多的,无疑就是最早用户宣泰帝的胡兴云。
所以这一段时间,不止是朝堂之上,就连民间小巷,都透着一股风雨欲来的味道。而在背后推动的人,正是长离,哪怕他本身就是文官阵营的人。
郑凭风不懂长离的意思,他颇有些怀疑的问道:“按理说大麻烦解决了,方氏又将迎来一次兴旺,可为何我看你,反倒更为忧虑了?”
“忧虑?”长离反问,他什么时候忧虑过?他纵然是因为一些所谓的事消耗了太多的精神,可这并不代表他忧虑过。
郑凭风也想通了这一点,他摇了摇头,略过了此事,可心中到底还是闪过一丝疑问,纵然作茧自缚浪费了十几年,但他毕竟是江南士族的子弟,某些方面的嗅觉还是有的,可他到底还是没能想到长离会背叛他出身的阵营,所以他只能带着怀疑离开了。
长离手腕上的玉珠发出清脆的响音,秋风在他身旁吹起,带来一股萧杀。
老头曾经说要他出去走走,他还真就出去走走了,可看到的东西,却不那么让他满意。
杨阁老宁愿玉石俱焚,改天换地的不屈风骨风骨仿佛一夜间被他的后人们挥霍殆尽一般,新形成的文官集团变得圆滑,贪婪,胆怯,但,这只是相对的。
面对凶悍狠厉的草原人,他们便懦弱退却,面对草原人的劫掠与屠戮,不敢做出丝毫的决定,只是掩耳盗铃般的当做自己不知晓。
这固然是因为皇朝的精兵都折损到那一场战役中,可边境的守将在草原人的劫掠却是不争的事实,仿若,边境百姓的哭喊与血泪他们从来的听不见,从来都看不见一般。
而在面对自己境内的百姓的时候,却变了一副面孔,徭役加重,赋税重重,天灾人祸,从无断绝。水患他们不管,旱灾他们敷衍,地动他们抱头鼠窜,霜雪天他们风雅无边:千树王树梨花开,果真世间妙景,当吟诗一首。
在他们的生命中,仿佛除了党同伐异,沽名钓誉之外,没有其他的事情。哦,还有一件事,打着祖宗遗训的幌子,片甲不得下海,实则自己组织人手走私,外人连问一句都问不得,若是问了,便赶紧杀绝,便打成倭寇。
这就是传说中两袖清风的文人们,这就是中正不阿的官员们,这就是悲天悯人的君子们!
长离不是很喜爱这个逐渐弥漫上颓败之气的皇茶,不是很喜爱这个仿如一下子抽掉了某种精气神的皇朝,不是很喜爱这个老头口中所说的可以去看看的皇朝,所以他决定做些什么。
不止是因为这非是老头的初心,还因为,他想做些什么,说他无聊也好,说他狂妄也好,他总归是坐下了这个决定,而当他回到了方府之后,某些布置就已经开始,那时,距离方阁老离世不过三月。
一股邪性,却又鲜活的风很快的吹过这个逐渐走向腐朽的皇朝,北方,宣泰帝无条件支持韩毅趁着北方大乱进击草原,在南方,宣泰帝任由以胡兴云为首的商人们四处活动。
纵然这群商人贪婪而又肆意,可他们的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全新的选择。一股暗潮逐渐转化为明浪,直接将那些皇朝上下大部分人卷入其中。
以众位内阁辅臣为首的文官集团下意识的就像将这一次的事件转化为一场党争,或者将胡兴云这一群人定性为奸宦,可事情却一点一点的突破他们原先所规定的轨道。
对付胡兴云这几只小螳螂,逐渐从几只小螳螂本身,变为了螳螂这个族群,商人这个身份一直有些扭曲的群体,逐渐拧成了一股绳,与他们对抗,就好像他们之前有过对立一般。
而他们这群黄雀,却摄于表面的忠君爱国,不能直接对宣泰帝护着的那一群人下死手。
而胡兴云他们也感觉很奇怪,本来是要从内阁阁老那里夺权,怎么又演变成了改变商人的身份地位,开启另一种生产模式呢?
要知道,他们所有人都知晓,这片土地上某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能推翻的!
与其说他们想让商人这个群体获利,不如说他们更相当沈万三这样的人物。可现在,他们已经骑虎难下,所以也不得不继续走下去。
一场风暴即将来临,而真正弄潮的,却不是冲上前头的那群人,偶尔也会有人怀疑到长离的头上,可转念一想,他就觉得,不管那一打的什么算盘,他都不敢动这片土地真正的根基。
而事实是,长离真的动了,他也没想到事情真的会那么顺利,早年还算有脑子的宣泰帝被折磨了这么些年之后,不止是身体垮掉了,好像连脑子也一并垮掉了。
或者说,他本就是一个不怎么清醒的人,不然也不会一下将皇朝数十年休养生息的底子挥霍掉,也不会被俘北方,还苟且活着。
当然,这其中长离多年的布置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某些某些越开越广的商行,比如,某些有用而精巧的工具的推广,比如,偶然被某个商人从南方带回来的优良的良种。
两股势力不停的拉锯,争夺,几乎席卷了整个皇朝,却也牵扯了大多数人的精力。等他们终于精疲力竭,回头看看自己的后方的时候,去发现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了。
一年后,油尽灯枯的宣泰帝终于撑不住了,龙驭宾天,他的长子,天正帝继位。
作为一个有数十年废太子生涯的皇帝,天正帝非但没有如那些文臣所想的,支持正统,他反倒更为坚决的支持那些无根基,无底蕴的商户们。
这位长期处于压力之下,阴郁而优柔的皇帝,固然是性情懦弱,易于掌控,可这样的人,在认准一件事之后,反而更为的坚决。
他认定了这群文臣要害他,那他便变本加厉的针对他们,他认准了这群商人是恩人,那他便坚决的支持,哪怕随同那群商人的,还有一个使节团。
当然,作为另一个功臣的程子辉,是一个绝对的忠臣,他信奉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哪怕这两任皇帝的做法再过分,他也不为所动。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可谁让,当日方阁老救了他一家老小的性命呢,他不听命于大公子,还听命于这些不为所谓的忠臣?
而在江南方氏,再一次领回一张丹书铁券的长离回到了祠堂之中,为方老头奉上了一捧香火,在香烛插进香炉的时候,祠堂两侧的烛火突然晃动了一下,熏人的香味也骤然的扩散,然后消减。
踏出祠堂的时候,管家前来禀报:“小少爷回来了,正在大厅的等待召见。”
脸色苍白若雪的长离点了点头,然后缓步前去,他单薄的身影行走在曲折的道路之上,就仿佛被时光抛在世界之外的人,与世隔绝,却又淡然自若。
.
.
.
这一章胡乱写的,无需较真。
另,感谢众位读者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