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1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771章
朱子安道:“在下愿闻其详,还请石兄指教。”
石成武道:“东海大区当下的头等大事是什么,子安你来了杭州这么久,接触到的信息着实不少,应该也有所知了吧?”
朱子安略一思忖道:“石兄所指,应该是迁都一事吧?”
石成武点点头道:“没错。我国要将京城从三亚迁至杭州,这是需要耗时数年的大工程。为了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保障迁都计划能够顺利进行,东海大区必须集中所有的资源。但如果我们要在这个时候处理漕运体系的问题,必然需要向统治区之外投入大量人力资源,甚至很可能还需要调动军队配合,由此所将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预料的,我们也不会为此冒险。”
迁都计划对海汉何等重要,朱子安其实已不需要石成武作出更多的说明。他来到东海大区的这段时间里,几乎无时不刻都能接触到与迁都计划相关的信息,甚至还跟着石成武等人去参观过好几处相关工程的工地。
东海大区为此投入的资源不计其数,与之相比,漕府衙门从漕运任务中克扣那点物资就的确显得无足轻重了。而且漕运不畅的情况下,受到影响最大的地区其实是北方,东海大区又不会感同身受,自然处理漕运问题的优先度就没那么高了。
石成武接着说道:“子安你来这边的时间还不算太久,或许不明白我国有多少人在为迁都的事忙碌,弘方他们肯定有更明确的认识。”
陶弘方应道:“我等几人从三亚调到杭州,其实最主要的任务便是考察这边的迁都准备工作的进展状况。海南岛那边很多官方部门和工厂,都在开始做长途搬迁的准备工作了。执委会不会允许有任何影响到迁都计划的事件发生,如果有,那也一定要将其控制在我国的统治区之外。”
陶弘方等人是由执委会调来杭州公干,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执委会的态度。他所说的话无疑是在明确告诉朱子安,就算东海大区想插手漕运事务,执委会多半也不会同意。至少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执委会并不希望东海大区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处理这些容易节外生枝的事情。
朱子安道:“那不知石兄所说的第二点是该如何理解?”
石成武道:“有关漕运体系的种种弊病,已经根深蒂固,可以说是百年顽疾,想将其根除难度极大,就算我们换掉主持漕运事务的官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漕运体系的运行规则。要解此患,还得设法从根源上入手,徐徐图之。”
石成武顿了顿,对朱子安提问道:“子安,你说说,漕运的地位为何如此重要?”
朱子安对此倒是有些了解,便立刻应道:“此乃维持中原统治所必须的手段,历朝历代,南方地区所纳的公粮、税赋、贡品,要运至北方京城,以漕运最为安全,运费也最为低廉。大明一朝,仅每年经漕运输送至北方的漕粮就多达数百万石,可谓国之命脉。”
石成武点点头道:“但内河的输送能力有限,特别是那些人工运河航段,水深不够,往往无法通行大船,河道也极为狭窄,遇到运输高峰期,甚至可能会在运河上形成拥堵。我们是不是能找到更好的运输方式,从内河漕运分摊一部分运量?”
朱子安岂能听不懂他的意思,当即便应道:“石兄说的是海运吧?但大明实施海禁,至隆庆年间方才逐步放开,而此时漕运体系早已成型,想要改变运输方式已经十分困难。也就只有部分军粮,是由水师从海上运去北方,绝大部分公粮仍是走内河漕运的老路。”
石成武追问道:“明明海运效率更高,运费更低,为何就改不了?”
朱子安叹道:“在下以为,还是因为利益所致。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若是将漕粮交给海运,这数万人的生计可就堪忧了。而且漕运沿线州府,大概也不愿放弃这块香馍馍,所以要改漕运为海运,必然会在朝堂上遇到极大的阻力。”
石成武点头道:“子安还是看得挺明白的。漕运的根本问题也正在于此,如果我们将运输方式逐步改为海运,就可将原本由漕运负责的航段大大减少。等漕运的作用没那么重要了,推动改制的阻力就会小得多了。”
石成武所说的道理并不复杂,但大明很难实施这样的方案,特别是在海汉出现之后就愈发不可能做到了。因为海汉仅仅用时十年左右,便已控制了大明海岸线上类似福建海峡、长江口、渤海湾这些战略要地,大明已无法再保证海上运输战略物资的安全性,只能继续依赖效率相对偏低的内河漕运。
而如果要说改变这样的局面,还真就只有海汉能够做到。海汉如今的海运能力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南北之间的大宗物资海运也早就轻车熟路,把漕运体系的运输任务迁到海上,已经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性。
石成武继续说道:“海运速度更快,运费更低,运力更大,航线和货船都是现成的,跟内河漕运相比,优势非常明显。”
朱子安问道:“如果照此行事,必定会引发大量漕工失业,应当如何避免这些人变成流民?”
石成武道:“所以我先前说了,此事只能徐徐图之,一边推动漕运向海运转化,一边吸纳失业的漕工。类似长江、珠江、钱塘江、黄河、辽河这些内河水系,通航条件上佳,都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今后仍需大量船工水手,正好可以吸纳漕运体系的裁员。但若要降低影响,平稳过渡,没个三五年是不行的。”
朱子安叹道:“若是三五年时间就能解决这百年顽疾,那也很划算了。石兄这番指点,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石成武道:“只要找到问题根源,就不难制定解决方案。不过在实施这套方案之前,还有一个必须要达成的先决条件。”
(本章完)
第2771章
朱子安道:“在下愿闻其详,还请石兄指教。”
石成武道:“东海大区当下的头等大事是什么,子安你来了杭州这么久,接触到的信息着实不少,应该也有所知了吧?”
朱子安略一思忖道:“石兄所指,应该是迁都一事吧?”
石成武点点头道:“没错。我国要将京城从三亚迁至杭州,这是需要耗时数年的大工程。为了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保障迁都计划能够顺利进行,东海大区必须集中所有的资源。但如果我们要在这个时候处理漕运体系的问题,必然需要向统治区之外投入大量人力资源,甚至很可能还需要调动军队配合,由此所将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预料的,我们也不会为此冒险。”
迁都计划对海汉何等重要,朱子安其实已不需要石成武作出更多的说明。他来到东海大区的这段时间里,几乎无时不刻都能接触到与迁都计划相关的信息,甚至还跟着石成武等人去参观过好几处相关工程的工地。
东海大区为此投入的资源不计其数,与之相比,漕府衙门从漕运任务中克扣那点物资就的确显得无足轻重了。而且漕运不畅的情况下,受到影响最大的地区其实是北方,东海大区又不会感同身受,自然处理漕运问题的优先度就没那么高了。
石成武接着说道:“子安你来这边的时间还不算太久,或许不明白我国有多少人在为迁都的事忙碌,弘方他们肯定有更明确的认识。”
陶弘方应道:“我等几人从三亚调到杭州,其实最主要的任务便是考察这边的迁都准备工作的进展状况。海南岛那边很多官方部门和工厂,都在开始做长途搬迁的准备工作了。执委会不会允许有任何影响到迁都计划的事件发生,如果有,那也一定要将其控制在我国的统治区之外。”
陶弘方等人是由执委会调来杭州公干,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执委会的态度。他所说的话无疑是在明确告诉朱子安,就算东海大区想插手漕运事务,执委会多半也不会同意。至少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执委会并不希望东海大区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处理这些容易节外生枝的事情。
朱子安道:“那不知石兄所说的第二点是该如何理解?”
石成武道:“有关漕运体系的种种弊病,已经根深蒂固,可以说是百年顽疾,想将其根除难度极大,就算我们换掉主持漕运事务的官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漕运体系的运行规则。要解此患,还得设法从根源上入手,徐徐图之。”
石成武顿了顿,对朱子安提问道:“子安,你说说,漕运的地位为何如此重要?”
朱子安对此倒是有些了解,便立刻应道:“此乃维持中原统治所必须的手段,历朝历代,南方地区所纳的公粮、税赋、贡品,要运至北方京城,以漕运最为安全,运费也最为低廉。大明一朝,仅每年经漕运输送至北方的漕粮就多达数百万石,可谓国之命脉。”
石成武点点头道:“但内河的输送能力有限,特别是那些人工运河航段,水深不够,往往无法通行大船,河道也极为狭窄,遇到运输高峰期,甚至可能会在运河上形成拥堵。我们是不是能找到更好的运输方式,从内河漕运分摊一部分运量?”
朱子安岂能听不懂他的意思,当即便应道:“石兄说的是海运吧?但大明实施海禁,至隆庆年间方才逐步放开,而此时漕运体系早已成型,想要改变运输方式已经十分困难。也就只有部分军粮,是由水师从海上运去北方,绝大部分公粮仍是走内河漕运的老路。”
石成武追问道:“明明海运效率更高,运费更低,为何就改不了?”
朱子安叹道:“在下以为,还是因为利益所致。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若是将漕粮交给海运,这数万人的生计可就堪忧了。而且漕运沿线州府,大概也不愿放弃这块香馍馍,所以要改漕运为海运,必然会在朝堂上遇到极大的阻力。”
石成武点头道:“子安还是看得挺明白的。漕运的根本问题也正在于此,如果我们将运输方式逐步改为海运,就可将原本由漕运负责的航段大大减少。等漕运的作用没那么重要了,推动改制的阻力就会小得多了。”
石成武所说的道理并不复杂,但大明很难实施这样的方案,特别是在海汉出现之后就愈发不可能做到了。因为海汉仅仅用时十年左右,便已控制了大明海岸线上类似福建海峡、长江口、渤海湾这些战略要地,大明已无法再保证海上运输战略物资的安全性,只能继续依赖效率相对偏低的内河漕运。
而如果要说改变这样的局面,还真就只有海汉能够做到。海汉如今的海运能力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南北之间的大宗物资海运也早就轻车熟路,把漕运体系的运输任务迁到海上,已经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性。
石成武继续说道:“海运速度更快,运费更低,运力更大,航线和货船都是现成的,跟内河漕运相比,优势非常明显。”
朱子安问道:“如果照此行事,必定会引发大量漕工失业,应当如何避免这些人变成流民?”
石成武道:“所以我先前说了,此事只能徐徐图之,一边推动漕运向海运转化,一边吸纳失业的漕工。类似长江、珠江、钱塘江、黄河、辽河这些内河水系,通航条件上佳,都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今后仍需大量船工水手,正好可以吸纳漕运体系的裁员。但若要降低影响,平稳过渡,没个三五年是不行的。”
朱子安叹道:“若是三五年时间就能解决这百年顽疾,那也很划算了。石兄这番指点,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石成武道:“只要找到问题根源,就不难制定解决方案。不过在实施这套方案之前,还有一个必须要达成的先决条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