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1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陶弘方之所以会对秦简这种小人物如此上心,是因为本地官府的搭建和相关人事任命,都是他上任之后十分头疼的工作内容之一。

    按照海汉现行的地方治理模式和官府架构,包括南京城在内的整个应天府地区,至少需要两百名左右的各级官员,才能完成各个部门的搭建并维持正常运转。

    但实际上由于海汉在此次战争中新占领的地域较大,各州府县的地方衙门都需要部署官员实现统治,而东海大区人力有限,根本无法抽调从现有官僚队伍中抽调出足够多的人员,专门去把应天府的大坑全部填上。

    事实上目前调拨给南京管委会的官员数量,也就不到五十人而已,而这已经是陶、石二人出身不凡所得到的特殊优待了。主政南京的陶弘方和石成武只能以这些人为骨干,来组建本地的官僚队伍。

    至于各个官署中大量的职位空缺,解决办法之一是留用大明统治时期的官员小吏,这些人有一定的衙门工作经验,知道该如何处理公务,即便如今换了主家,做事上手也会比较快。

    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这个群体的忠诚度的问题。谁也不敢保证,这些人在为海汉效力的同时,是否还怀有二心,甚至是在暗中悄悄搞破坏。

    第二个解决办法就是从民间选拔人才,好处是可供筛选的群体够大,光南京城内外就有足足二十来万人,其中当然不乏有一些身具专长的能人志士。

    但缺点是这些人缺乏相关工作经验,也难以像前朝官员那样根据风评来进行考察,冒然将其任命为官员,他们很可能连做事的方向都找不到。

    陶弘方上任后也根据各方推荐提拔了一些人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的能力实在很难令他满意。相较于他之前杭州接触到的那些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官员,南京这些草根出身的新人还欠缺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比如他所制定的赈济工程计划,就一口气从民间提拔了好几十号人,分管各个环节的事务,以及工地的施工进程。但这其中能让他觉得表现及格的,到目前为止也还是寥寥无几。

    在这种大环境下,原本由秦简管理的这处工地显得井井有条,而且已经按部就班地进入了施工阶段,这样的表现不免就显得鹤立鸡群了。

    “回头通知这个秦简到管委会来一趟,我要见见他。”

    陶弘方参观完这处工地后,便吩咐了随从一句。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又给秦简架好了一节向上爬的梯子。

    秦简得到通知的时候,还在库房里点算货物。他的第一反应倒不是惊喜,而是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事情,竟要去管委会当面交代。

    就这样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秦简来到了管委会,这才得知竟是行政长官陶弘方要亲自接见自己。

    秦简并不是第一次见到陶弘方,在大半个月之前,陶弘方乘船抵达燕子矶码头的时候,他曾在码头上见到过对方。

    不过那时候他秦简还只是燕子矶码头上一个小小工头,连凑到近处加入迎接队伍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站在远处观望一番。倒是他连襟曲得仁因为破案有功,当时就得到了陶弘方面对面的接见,让他很是羡慕了一阵。

    陶弘方当然不知道对方这些心思,他把秦简召来的目的,就是要当面考察一下此人的言行,看看是否堪用。

    秦简在杨进手下干了两个月,最近又接连被提拔了两次,对于海汉官场中的礼仪已经十分熟悉。虽然突然被陶弘方召见不免心里有些紧张,但他表现还是相当得体,来到陶弘方身前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报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职位。

    陶弘方言简意赅地说道:“秦简,今天传你来衙门,是想听听你调离燕子矶码头之后,对这段时间执行衙门派给你的差事,有些什么想法。”

    秦简见陶弘方温言细语,不像是责问自己过失的样子,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但他在调离燕子矶码头之后被任命的两个职位,在任时间都极短,根本还没做出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成绩,被陶弘方这么一问,难免还有点不知所措。

    不过秦简也知道在这种高官面前若是沉默不语,可能会被对方视作心虚,只能硬着头皮,把自己调任之后的工作情况择要讲了一些。

    秦简可能不懂怎么做官,但要说如何组织指挥干活,如何清点各种货物,他肯定算得上是行家里手。而这些特殊的本事,却恰好是陶弘方的知识盲区。

    秦简也知道这是自己为数不多的专长,便将自己压箱底的那点东西都搬了出来,陶弘方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陶弘方去视察工地,所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而具体的管理措施,则需秦简亲口道出,方能解答他心中的一些疑问。

    这些领域虽是陶弘方的弱项,不过他的眼光见识当然远胜秦简,听了对方的叙述便能很快触类旁通,理解其中关键。而他也由此能够断定,秦简的确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并非纯粹靠关系混饭吃的酒囊饭袋。

    像秦简这种从底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人,他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正是陶弘方所欠缺的部分。如果秦简有机会能接受比较正统培训,无疑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他的水平。

    但秦简如今已年过五旬,年纪着实大了一些,再专门送去培训,恐怕学习成效也很有限。而且南京正值用人之际,像这种能在一线独当一面的人物,陶弘方可不想轻易将其送走。

    陶弘方听完他的工作汇报之后,便又询问起秦简的家中状况。

    秦简不敢怠慢,老老实实说了自己家里的情况。他育有三子,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已子承父业,一个在燕子矶码头,一个在长江江堤工地,小儿子尚未成年,但偶尔也会去码头帮他大哥做事。

    陶弘方道:“你家老三今后也是跟着走你这条路?”

    秦简不明其意,小心应道:“小人也没别的本事,让他们以此为生计,还能少走些弯路。”

    陶弘方道:“你小儿子尚未成年,不如让他先去我国的书院进修几年,学些靠谱的本事,再回南京继承家业,你觉得如何?”

    秦简一听大喜,这分明是陶弘方有意要给自己家人安排更好的出路,当即俯首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