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2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 192 章
李元婴这人是典型的得寸进尺, 最会顺着杆子往上爬。他估摸着李二陛下不生他气了, 就开始搞事情。这批人他不是直接要了不还, 而是借调过来用用, 一切他投钱投人研究出来的工具和技术都会向整个大唐推广, 所以, 他觉得开着口一点都不害臊。
李元婴写完信, 亲自把它交给信使,拉着人家的手殷殷叮嘱对方一定要快些把信送到李二陛下手上。
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他心里可是很急切的,多来点人手,他跟滕州一干豪强富户吹下的牛逼才能实现啊。最好就是在年前把人拨过来, 年后他就可以带着人到试点县去摆显:跟着滕王, 什么都有!
李元婴美滋滋地送走信使。
秋收之后百姓都清闲下来,除却要修桥铺路搞基建的三个试点县, 大伙都有点养膘躲冬的想法, 开始窝在家里不动。
李元婴一心扑在《齐民要术》季刊的筹备上, 到处跑来跑去延请本州、邻州有名的名宿大儒出山, 做好李二陛下不给人的两手准备。
魏姝和武媚等人也没闲着,商量着带人到下面的乡县去宣讲。
滕州书院早在一开始就开设了女子学堂, 这两年来上学的女学生却少之又少, 魏姝几人都觉得再动员动员, 给女孩子们讲讲学点本领的好处。
要宣讲也不能毫无准备,尤其是不管魏姝还是武媚、城阳, 都不是普通百姓出身。
她们要么出身官宦之家,要么家中家底丰厚,城阳更是生在皇室之中,生来衣食不愁,一般女孩子的烦恼她们很少会碰上。
魏姝觉得她们要是贸然去宣讲,怕是起不到好效果,还是先了解一下她们为什么不来念书比较好。
魏姝叫人寻来一批城中商妇,不是安坐家中享富贵的那种,而是随丈夫到处跑动、甚至自己贩卖些小玩意的。
这些商妇乍然听说准王妃要接见自己,觉得既惊又喜,纷纷找出自己最体面的衣裳前往书院。到了书院外头,她们简直认不出这是过去几年那片荒凉的野地,滕王殿下给滕州带来的改变实在太多了,她们自觉自己是商户出身,也没敢多往书院这边跑,怕扰了读书人的清静。
读书,在普通人看来一直是非常清贵的事儿。
到了书院会客堂,众商妇鱼贯入内,很快见到候在堂中的准王妃魏姝。
一直以来在许多人眼里魏姝都是以“准王妃”身份出现的,而后才有部分人想起她是魏征的孙女、是大唐年纪最小的女进士。
这次有机会被魏姝接见,这批商妇第一眼就对魏姝有了很深的印象。
她与滕王殿下站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是一对金童玉女,很是般配。可她单独出现在人前,她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便显现出来了。
她看起来和大多女孩子都不一样,她从容又自信,哪怕还不曾嫁入皇家、哪怕没有滕王妃这一重身份,现在这些事她也是能做好的。怪不得滕王殿下那么喜欢这位准王妃!
众商妇都在心里赞叹着,齐齐上前要行大礼。
魏姝还不是王妃,自不会受她们的礼,起身招呼她们入席分坐,叫人送上茶水瓜果,客气得让众商妇受宠若惊。
人到齐了,魏姝便把女子学堂遇到的招生问题简单地说了说,希望她们能在跟着丈夫外出卖货时了解一下女孩子不来就读的原因,她们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办法。
入冬后到处走动的也只有商贩了,听说是这么简单的要求,众商妇都一口应下,还给魏姝说了说自己知晓的事实——
城里的小娘子自不必说,七八岁就开始考虑找婆家,接下来几年都在为嫁人做准备,开蒙有家中延请的女夫子或者自己母亲亲自教,还得学习女红、学习操持家务,自是不会外出求学。
至于农户家中的小娘子,那更是从六七岁起就得忙里忙外,地里的活干不了,割草喂猪,赶鸭喂鸡放牛,还得到厨上帮忙或者做点缝缝补补的活。
这些事看着零碎,实际上费时得很,足够让人忙里忙外忙上一整天。再长大一些,也要相看人家,早早嫁人生子。
要知道男子二十岁为丁,要出去服劳役或者服兵役了,离家后也不知会不会遇上什么意外,所以百姓普遍在二十岁前就该成亲并生下儿子传宗接代,要不然面临的可能就是香火断绝!
所以,读书什么的,费时费钱,女孩子何必去?要是非得让家里的孩子去读书,那肯定把家里的活都交给女娃子干,让男娃子去读,男娃子书读好了可以光宗耀祖。
女娃子而已,书读得再好也是别人家的,帮别人家生儿育女,和自家一点关系都没有!
魏姝听了这些话,并不觉得意外,若不是祖父疼她、若不是和她订下婚约的是李元婴,她也没法像现在这样轻松自在地活着。
她问了商妇们许多想知道的事,才郑重地拜托她们到各个乡县再好好了解了解情况。
要是可以的话,最好能帮忙宣讲一下入读女子学堂能有的优渥待遇和大好前景。
这件事由经常走街串巷的商妇们去做才容易得到真实的反馈,她们亲自去问反而只能得到战战兢兢的、不甚真心的回应。有些话,也只有商妇们才适合劝出口。
魏姝恳切相托,众商妇自是更加受宠若惊,一口应下魏姝的请求。她们有些人也是农户出身,因为家里过不下去才早早嫁入商户之家,跟着丈夫到处奔波赚些辛苦钱。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要是她们处在魏姝几人的位置上,她们只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享受奴仆环绕的富贵日子,每日只需要烦恼挑什么衣服戴什么簪子、邀谁来一起赏花,哪会费心费力地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众商妇出了书院,都准备回去挑个适龄的女儿送进女子学堂读书,刚才魏姝和她们说了,书院这边从不拒收商户子弟,商户家的女儿也是可以来入读的。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她们当然得积极表态!当然,她们心里都存着一点希冀,希望女儿能学到魏姝万分之一的好处,将来能择个有滕王殿下万分之一好的夫婿!
秋收过后,各家或多或少都得添置过冬什物,货郎和商妇们也踏着凛凛秋风前往各乡各里叫卖。
货郎和商妇们最是善谈,和谁都能聊上几句,稀奇的是,这次他们的话题很一致,都是问各家有几个女儿,可有去读书的?
听说各家都没有送去,他们就开始吹嘘了,说滕州书院里的女子学堂,不仅管吃管喝,学得好还能往家里拿钱,家里有聪明的女孩子可得送去,比一年到头地里刨食赚得都多!听说,书院还管衣服,那料子可都是上好的,保管大伙一辈子都没摸过那么好的衣料!
都说货郎的嘴,骗人的鬼,可他们说得绘声绘色,他们婆娘还在旁边帮腔说来年开春女子招生时也准备赶早把自家女儿送去,许多人都动了心。
只要没有动乱、不影响他们吃饭,农户们都是很老实的,他们踏踏实实干活,一年到头都在伺弄自家庄稼。有些事他们平时哪怕听说了,也觉得离自己很远,从不往自己身上套。
听货郎们这么一说,好像送个女娃子去念书也不亏!要是送自家最聪明的去,指不定还能往回送钱。而且听说滕州城和邻州最出色的子弟都在滕州书院念书,要是自家女儿拾掇拾掇,入了好人家子弟的眼,岂不是能高嫁?
一时间各家都在关起门商量要不要送个女儿去女子学堂,家里离不开人,不能全送去,但女儿多的话送一两个也无妨,要是送去读个几年,学成归来正好嫁人,还省了养她们的钱,稳赚不赔!
对于魏姝亲自接见一批商妇的事,众人私底下还是议论过的。
士农工商之中商排最末,入了商籍身份便低了几分,哪怕赚了点钱也不能穿好料子、不能乘大马车,魏姝可是准滕王妃,怎么能自降身份与那些商妇说话?不过李元婴抬举商人也不是一天两天,众人心里虽然犯嘀咕,却也没人会当面说些什么,只觉得滕王夫妇真是一点都不讲究!
李元婴还真不是讲究的人,既然普通的宣传法子行不通,让人以最通俗、最直接的方法去说动百姓还真是条路子。他问魏姝:“要是来的人多了,你们忙得过来吗?”
武媚管着整个书院,魏姝和城阳管的范围小一点,主管女子学堂这边。明年想要扩大招生,李元婴怕出乱子。
魏姝道:“有前两年的经验在,多来几倍人也不成问题。”
李元婴主要是怕魏姝她们累着,见魏姝精神奕奕、信心满满,自也不会阻拦,拍着胸脯表示要人要钱只管开口,只要他手上有的绝对管够。
两边要赶在开春做好准备,所以明明是最清闲的冬日,小夫妻俩却都忙得脚不沾地,只在碰头时腻在一起叙叙话。
李元婴这边忙得连轴转,他给李二陛下的信也送回了长安。
李二陛下处置了个旧部,又嫁了个女儿,每日板着一张脸看不出喜怒。
长孙无忌等人都觉得这日子有些不好过,主要是不知道李二陛下到底是高兴还是不高兴,认可还是不认可。
比起这样的李二陛下,他们还是宁愿捏着鼻子看李二陛下时不时乐呵呵地自夸“我真是太牛逼了,有时连将相的活都能包办”,那会儿李二陛下虽然有点得瑟过头,但好歹心情畅快,不至于让人捉摸不透。
好在这时候,给李元婴送信的信使回来了。
帮李二陛下送信,速度自然不能慢,信使可是一路快马加鞭赶过去又快马加鞭赶回长安的。结果他还没坐下歇歇脚,就被人催着去觐见李二陛下。
这待遇让信使震惊,忐忑不已地带着信入了宫。
李二陛下听人说滕州来信了,叫人把信使宣进来,没立刻看信,而是问问滕州那边的情况。李元婴能叫卢照邻瞧瞧他瘦没瘦,他这个当兄长也得尽尽义务,瞧瞧他把滕州捣鼓成什么样了。
信使把一路的见闻细细道来,从一开始没见到李元婴到在田里看到李元婴割了几把稻穗,从滕州良好的治安到热闹的夜市,全都毫无遗漏地说了出来。
哪怕旁听的有长孙无忌这个专业怀疑李元婴一百年的人,大伙都觉得李元婴懂事了不少,做的事情挺像样。
李二陛下也听得直点头,叫人把李元婴的信呈上来,打发走信使倚在凭几上拆开看。
长孙无忌等人开始专注地看起手上的公文,不去窥探李二陛下看信的反应,怕自己头一个被李二陛下点名分享他宝贝弟弟的来信。
虽然总要被分享的,但是先看看别人的乐子感觉会开心点!
李二陛下刚才听信使说到滕州的情况时还挺欣慰,觉得自家幺弟终于长大了,不再胡闹了,迟早会变成造福一方的大唐好亲王。等他看完李元婴的信,脸色瞬间黑了,这小子一看他没生气,又开始得寸进尺提要求!
瞧瞧这说的是什么话?不管搞天文地理的、搞农田水利的,还是有别的什么才能的人,全都给他来一打,给多少他要多少!
李二陛下气得不轻。
李元婴离京那年把他那一届科举选□□的人才直接扫荡了大半,还往弘文馆那边挖了一批人。
就滕州那么一小块地儿,他也好意思继续张口要人?!
他想搞好教化、想搞好地方发展,别的地方难道就不想?他把人才全要走了,自己封地里每乡每县都弄得名宿大儒下去,那肯定蒸蒸日上、好得不得了!
这么多人才,搁哪儿能不好?
李二陛下拍案骂道:“这混账小子!”
长孙无忌等人马上问李二陛下到底怎么了。
李二陛下看了他们一眼,把李元婴提的要求说了一遍:他要人才,什么人才都要。要是朝廷有什么不需要的人才,只管分拨给滕州,不管是脾气臭的还是人缘差的,只要有能力,只管让他们到滕州来!
长孙无忌脸皮直抽。
长孙无忌的想法和李二陛下很一致:李元婴带走的人已经够多了,居然还不满足,真是太不要脸了!
几个人一讨论,都觉得不能纵容李元婴这种混账,要不然下次他得肯定能生出把整个朝廷搬过去的想法。
李二陛下又写信把李元婴臭骂了一通,不过傍晚在禁苑里散步,想到李元婴在长安时时常陪自己溜达的事儿,他又觉得一点人都不给也不太好,毕竟李元婴这也是想做点于民生有益处的好处,还是得支持支持的。
由于刚在魏征他们面前骂完李元婴混账,李二陛下不好这么快反悔,他还是要面子的。于是他叫来李淳风叫他列个名单,挑一批符合李元婴要求的人去滕州,李淳风和李元婴交好,肯定能挑到适合的人。
李二陛下绷着脸吩咐李淳风:“不用挑那么多,就一百以内吧,让他们月底跟着高阳她们去滕州。”
李淳风得了令,免不了在心里嘀咕:朝廷每回科举也就选拔那么点人,一次性从朝廷这边挑走一百个还少吗?等长孙无忌他们知道了,一准要炸!
皇命在上,李淳风没有多言,痛痛快快地给李二陛下拟出份名单,把李元婴要求的各方面人才都挑了一批。
李二陛下看完后很满意,觉得不错,没几个品阶高的,不算太出格。
李二陛下镇定自若地这批人加入送行名单之中。
房玄龄还不晓得李二陛下搞的动作,直至李二陛下让人拟的那份名单送到他面前要他盖个戳、签个名,他才发现李二陛下暗中帮李元婴挖朝廷墙角。
饶是房玄龄脾气好,还是气得吹胡子瞪眼,马上拿着名单去找长孙无忌和魏征,让他俩看看李二陛下又在闹什么幺蛾子!
朝廷招揽人才容易吗?
科举选拔人才容易吗?
李二陛下大笔一挥就是一百个送去给李元婴,缺不缺德?有他这么败朝廷家的吗?敢情选拔培养的活不是他来干,他就一点都不心疼了是吧?
滕州就那么大一点地方,用得着给他送个小朝廷吗?!
当初房玄龄主持朝廷大洗牌,人数最少的时候整个长安不过六百多官员,现在李二陛下要给李元婴塞一百个有正经出身的人过去!
这兄弟俩真是绝了,一个敢张口要,一个还真敢给!
三个老头儿气势汹汹地去求见李二陛下,要李二陛下给个说法,要不然他们就坐在议事堂里不走了!
李二陛下看到这仗势,有点头疼,讪讪然地把人选划掉一半,勉勉强强删减成五十人。删减完了他还在那叹气:“元婴去封地这么久从不跟朕讨要什么,难得他开一次口,难道朕连他这点要求都不满足吗?当初父皇临终前没什么不放心的,只放心不下这个幺儿,拉着朕的手把他托付给朕,要朕好好待他……”
长孙无忌三人对视一眼,决定咬牙认了。
要是不认,李二陛下肯定还得继续叹着气说什么他们父皇母后早早没了,剩他们这批兄弟在,特别可怜,特别孤苦无依。
这招李元婴在长安时使过一次,听完那套可怜无助小白菜的说辞后他们好几天都吃不下饭。
有你们这种坐享天下富贵的小白菜吗?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第 192 章
李元婴这人是典型的得寸进尺, 最会顺着杆子往上爬。他估摸着李二陛下不生他气了, 就开始搞事情。这批人他不是直接要了不还, 而是借调过来用用, 一切他投钱投人研究出来的工具和技术都会向整个大唐推广, 所以, 他觉得开着口一点都不害臊。
李元婴写完信, 亲自把它交给信使,拉着人家的手殷殷叮嘱对方一定要快些把信送到李二陛下手上。
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他心里可是很急切的,多来点人手,他跟滕州一干豪强富户吹下的牛逼才能实现啊。最好就是在年前把人拨过来, 年后他就可以带着人到试点县去摆显:跟着滕王, 什么都有!
李元婴美滋滋地送走信使。
秋收之后百姓都清闲下来,除却要修桥铺路搞基建的三个试点县, 大伙都有点养膘躲冬的想法, 开始窝在家里不动。
李元婴一心扑在《齐民要术》季刊的筹备上, 到处跑来跑去延请本州、邻州有名的名宿大儒出山, 做好李二陛下不给人的两手准备。
魏姝和武媚等人也没闲着,商量着带人到下面的乡县去宣讲。
滕州书院早在一开始就开设了女子学堂, 这两年来上学的女学生却少之又少, 魏姝几人都觉得再动员动员, 给女孩子们讲讲学点本领的好处。
要宣讲也不能毫无准备,尤其是不管魏姝还是武媚、城阳, 都不是普通百姓出身。
她们要么出身官宦之家,要么家中家底丰厚,城阳更是生在皇室之中,生来衣食不愁,一般女孩子的烦恼她们很少会碰上。
魏姝觉得她们要是贸然去宣讲,怕是起不到好效果,还是先了解一下她们为什么不来念书比较好。
魏姝叫人寻来一批城中商妇,不是安坐家中享富贵的那种,而是随丈夫到处跑动、甚至自己贩卖些小玩意的。
这些商妇乍然听说准王妃要接见自己,觉得既惊又喜,纷纷找出自己最体面的衣裳前往书院。到了书院外头,她们简直认不出这是过去几年那片荒凉的野地,滕王殿下给滕州带来的改变实在太多了,她们自觉自己是商户出身,也没敢多往书院这边跑,怕扰了读书人的清静。
读书,在普通人看来一直是非常清贵的事儿。
到了书院会客堂,众商妇鱼贯入内,很快见到候在堂中的准王妃魏姝。
一直以来在许多人眼里魏姝都是以“准王妃”身份出现的,而后才有部分人想起她是魏征的孙女、是大唐年纪最小的女进士。
这次有机会被魏姝接见,这批商妇第一眼就对魏姝有了很深的印象。
她与滕王殿下站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是一对金童玉女,很是般配。可她单独出现在人前,她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便显现出来了。
她看起来和大多女孩子都不一样,她从容又自信,哪怕还不曾嫁入皇家、哪怕没有滕王妃这一重身份,现在这些事她也是能做好的。怪不得滕王殿下那么喜欢这位准王妃!
众商妇都在心里赞叹着,齐齐上前要行大礼。
魏姝还不是王妃,自不会受她们的礼,起身招呼她们入席分坐,叫人送上茶水瓜果,客气得让众商妇受宠若惊。
人到齐了,魏姝便把女子学堂遇到的招生问题简单地说了说,希望她们能在跟着丈夫外出卖货时了解一下女孩子不来就读的原因,她们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办法。
入冬后到处走动的也只有商贩了,听说是这么简单的要求,众商妇都一口应下,还给魏姝说了说自己知晓的事实——
城里的小娘子自不必说,七八岁就开始考虑找婆家,接下来几年都在为嫁人做准备,开蒙有家中延请的女夫子或者自己母亲亲自教,还得学习女红、学习操持家务,自是不会外出求学。
至于农户家中的小娘子,那更是从六七岁起就得忙里忙外,地里的活干不了,割草喂猪,赶鸭喂鸡放牛,还得到厨上帮忙或者做点缝缝补补的活。
这些事看着零碎,实际上费时得很,足够让人忙里忙外忙上一整天。再长大一些,也要相看人家,早早嫁人生子。
要知道男子二十岁为丁,要出去服劳役或者服兵役了,离家后也不知会不会遇上什么意外,所以百姓普遍在二十岁前就该成亲并生下儿子传宗接代,要不然面临的可能就是香火断绝!
所以,读书什么的,费时费钱,女孩子何必去?要是非得让家里的孩子去读书,那肯定把家里的活都交给女娃子干,让男娃子去读,男娃子书读好了可以光宗耀祖。
女娃子而已,书读得再好也是别人家的,帮别人家生儿育女,和自家一点关系都没有!
魏姝听了这些话,并不觉得意外,若不是祖父疼她、若不是和她订下婚约的是李元婴,她也没法像现在这样轻松自在地活着。
她问了商妇们许多想知道的事,才郑重地拜托她们到各个乡县再好好了解了解情况。
要是可以的话,最好能帮忙宣讲一下入读女子学堂能有的优渥待遇和大好前景。
这件事由经常走街串巷的商妇们去做才容易得到真实的反馈,她们亲自去问反而只能得到战战兢兢的、不甚真心的回应。有些话,也只有商妇们才适合劝出口。
魏姝恳切相托,众商妇自是更加受宠若惊,一口应下魏姝的请求。她们有些人也是农户出身,因为家里过不下去才早早嫁入商户之家,跟着丈夫到处奔波赚些辛苦钱。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要是她们处在魏姝几人的位置上,她们只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享受奴仆环绕的富贵日子,每日只需要烦恼挑什么衣服戴什么簪子、邀谁来一起赏花,哪会费心费力地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众商妇出了书院,都准备回去挑个适龄的女儿送进女子学堂读书,刚才魏姝和她们说了,书院这边从不拒收商户子弟,商户家的女儿也是可以来入读的。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她们当然得积极表态!当然,她们心里都存着一点希冀,希望女儿能学到魏姝万分之一的好处,将来能择个有滕王殿下万分之一好的夫婿!
秋收过后,各家或多或少都得添置过冬什物,货郎和商妇们也踏着凛凛秋风前往各乡各里叫卖。
货郎和商妇们最是善谈,和谁都能聊上几句,稀奇的是,这次他们的话题很一致,都是问各家有几个女儿,可有去读书的?
听说各家都没有送去,他们就开始吹嘘了,说滕州书院里的女子学堂,不仅管吃管喝,学得好还能往家里拿钱,家里有聪明的女孩子可得送去,比一年到头地里刨食赚得都多!听说,书院还管衣服,那料子可都是上好的,保管大伙一辈子都没摸过那么好的衣料!
都说货郎的嘴,骗人的鬼,可他们说得绘声绘色,他们婆娘还在旁边帮腔说来年开春女子招生时也准备赶早把自家女儿送去,许多人都动了心。
只要没有动乱、不影响他们吃饭,农户们都是很老实的,他们踏踏实实干活,一年到头都在伺弄自家庄稼。有些事他们平时哪怕听说了,也觉得离自己很远,从不往自己身上套。
听货郎们这么一说,好像送个女娃子去念书也不亏!要是送自家最聪明的去,指不定还能往回送钱。而且听说滕州城和邻州最出色的子弟都在滕州书院念书,要是自家女儿拾掇拾掇,入了好人家子弟的眼,岂不是能高嫁?
一时间各家都在关起门商量要不要送个女儿去女子学堂,家里离不开人,不能全送去,但女儿多的话送一两个也无妨,要是送去读个几年,学成归来正好嫁人,还省了养她们的钱,稳赚不赔!
对于魏姝亲自接见一批商妇的事,众人私底下还是议论过的。
士农工商之中商排最末,入了商籍身份便低了几分,哪怕赚了点钱也不能穿好料子、不能乘大马车,魏姝可是准滕王妃,怎么能自降身份与那些商妇说话?不过李元婴抬举商人也不是一天两天,众人心里虽然犯嘀咕,却也没人会当面说些什么,只觉得滕王夫妇真是一点都不讲究!
李元婴还真不是讲究的人,既然普通的宣传法子行不通,让人以最通俗、最直接的方法去说动百姓还真是条路子。他问魏姝:“要是来的人多了,你们忙得过来吗?”
武媚管着整个书院,魏姝和城阳管的范围小一点,主管女子学堂这边。明年想要扩大招生,李元婴怕出乱子。
魏姝道:“有前两年的经验在,多来几倍人也不成问题。”
李元婴主要是怕魏姝她们累着,见魏姝精神奕奕、信心满满,自也不会阻拦,拍着胸脯表示要人要钱只管开口,只要他手上有的绝对管够。
两边要赶在开春做好准备,所以明明是最清闲的冬日,小夫妻俩却都忙得脚不沾地,只在碰头时腻在一起叙叙话。
李元婴这边忙得连轴转,他给李二陛下的信也送回了长安。
李二陛下处置了个旧部,又嫁了个女儿,每日板着一张脸看不出喜怒。
长孙无忌等人都觉得这日子有些不好过,主要是不知道李二陛下到底是高兴还是不高兴,认可还是不认可。
比起这样的李二陛下,他们还是宁愿捏着鼻子看李二陛下时不时乐呵呵地自夸“我真是太牛逼了,有时连将相的活都能包办”,那会儿李二陛下虽然有点得瑟过头,但好歹心情畅快,不至于让人捉摸不透。
好在这时候,给李元婴送信的信使回来了。
帮李二陛下送信,速度自然不能慢,信使可是一路快马加鞭赶过去又快马加鞭赶回长安的。结果他还没坐下歇歇脚,就被人催着去觐见李二陛下。
这待遇让信使震惊,忐忑不已地带着信入了宫。
李二陛下听人说滕州来信了,叫人把信使宣进来,没立刻看信,而是问问滕州那边的情况。李元婴能叫卢照邻瞧瞧他瘦没瘦,他这个当兄长也得尽尽义务,瞧瞧他把滕州捣鼓成什么样了。
信使把一路的见闻细细道来,从一开始没见到李元婴到在田里看到李元婴割了几把稻穗,从滕州良好的治安到热闹的夜市,全都毫无遗漏地说了出来。
哪怕旁听的有长孙无忌这个专业怀疑李元婴一百年的人,大伙都觉得李元婴懂事了不少,做的事情挺像样。
李二陛下也听得直点头,叫人把李元婴的信呈上来,打发走信使倚在凭几上拆开看。
长孙无忌等人开始专注地看起手上的公文,不去窥探李二陛下看信的反应,怕自己头一个被李二陛下点名分享他宝贝弟弟的来信。
虽然总要被分享的,但是先看看别人的乐子感觉会开心点!
李二陛下刚才听信使说到滕州的情况时还挺欣慰,觉得自家幺弟终于长大了,不再胡闹了,迟早会变成造福一方的大唐好亲王。等他看完李元婴的信,脸色瞬间黑了,这小子一看他没生气,又开始得寸进尺提要求!
瞧瞧这说的是什么话?不管搞天文地理的、搞农田水利的,还是有别的什么才能的人,全都给他来一打,给多少他要多少!
李二陛下气得不轻。
李元婴离京那年把他那一届科举选□□的人才直接扫荡了大半,还往弘文馆那边挖了一批人。
就滕州那么一小块地儿,他也好意思继续张口要人?!
他想搞好教化、想搞好地方发展,别的地方难道就不想?他把人才全要走了,自己封地里每乡每县都弄得名宿大儒下去,那肯定蒸蒸日上、好得不得了!
这么多人才,搁哪儿能不好?
李二陛下拍案骂道:“这混账小子!”
长孙无忌等人马上问李二陛下到底怎么了。
李二陛下看了他们一眼,把李元婴提的要求说了一遍:他要人才,什么人才都要。要是朝廷有什么不需要的人才,只管分拨给滕州,不管是脾气臭的还是人缘差的,只要有能力,只管让他们到滕州来!
长孙无忌脸皮直抽。
长孙无忌的想法和李二陛下很一致:李元婴带走的人已经够多了,居然还不满足,真是太不要脸了!
几个人一讨论,都觉得不能纵容李元婴这种混账,要不然下次他得肯定能生出把整个朝廷搬过去的想法。
李二陛下又写信把李元婴臭骂了一通,不过傍晚在禁苑里散步,想到李元婴在长安时时常陪自己溜达的事儿,他又觉得一点人都不给也不太好,毕竟李元婴这也是想做点于民生有益处的好处,还是得支持支持的。
由于刚在魏征他们面前骂完李元婴混账,李二陛下不好这么快反悔,他还是要面子的。于是他叫来李淳风叫他列个名单,挑一批符合李元婴要求的人去滕州,李淳风和李元婴交好,肯定能挑到适合的人。
李二陛下绷着脸吩咐李淳风:“不用挑那么多,就一百以内吧,让他们月底跟着高阳她们去滕州。”
李淳风得了令,免不了在心里嘀咕:朝廷每回科举也就选拔那么点人,一次性从朝廷这边挑走一百个还少吗?等长孙无忌他们知道了,一准要炸!
皇命在上,李淳风没有多言,痛痛快快地给李二陛下拟出份名单,把李元婴要求的各方面人才都挑了一批。
李二陛下看完后很满意,觉得不错,没几个品阶高的,不算太出格。
李二陛下镇定自若地这批人加入送行名单之中。
房玄龄还不晓得李二陛下搞的动作,直至李二陛下让人拟的那份名单送到他面前要他盖个戳、签个名,他才发现李二陛下暗中帮李元婴挖朝廷墙角。
饶是房玄龄脾气好,还是气得吹胡子瞪眼,马上拿着名单去找长孙无忌和魏征,让他俩看看李二陛下又在闹什么幺蛾子!
朝廷招揽人才容易吗?
科举选拔人才容易吗?
李二陛下大笔一挥就是一百个送去给李元婴,缺不缺德?有他这么败朝廷家的吗?敢情选拔培养的活不是他来干,他就一点都不心疼了是吧?
滕州就那么大一点地方,用得着给他送个小朝廷吗?!
当初房玄龄主持朝廷大洗牌,人数最少的时候整个长安不过六百多官员,现在李二陛下要给李元婴塞一百个有正经出身的人过去!
这兄弟俩真是绝了,一个敢张口要,一个还真敢给!
三个老头儿气势汹汹地去求见李二陛下,要李二陛下给个说法,要不然他们就坐在议事堂里不走了!
李二陛下看到这仗势,有点头疼,讪讪然地把人选划掉一半,勉勉强强删减成五十人。删减完了他还在那叹气:“元婴去封地这么久从不跟朕讨要什么,难得他开一次口,难道朕连他这点要求都不满足吗?当初父皇临终前没什么不放心的,只放心不下这个幺儿,拉着朕的手把他托付给朕,要朕好好待他……”
长孙无忌三人对视一眼,决定咬牙认了。
要是不认,李二陛下肯定还得继续叹着气说什么他们父皇母后早早没了,剩他们这批兄弟在,特别可怜,特别孤苦无依。
这招李元婴在长安时使过一次,听完那套可怜无助小白菜的说辞后他们好几天都吃不下饭。
有你们这种坐享天下富贵的小白菜吗?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