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苏联1941 > 第五百三十章 制度

第五百三十章 制度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很好的办法!”巴维尔科夫上校说:“我们甚至可以想办法让工兵把坦克残骸调一个方向,也就是让它们朝向山顶阵地!”

    这的确可以做到,需要的只是在将坦克往下拖的过程使其两边受力不均。

    然后军官们就接二连三的发表意见。

    “说得对,正面的装甲更厚,同时我们还可以将敌人改造好的航向机枪利用起来!”

    “或许我们还可以在两侧焊开一个射孔,这样它就能为我军提供更强有力的火力掩护!”

    “我们还可以在后方焊一个门,弹药就可以从后方送进去!”

    ……

    舒尔卡的话就像打开了一个创意的大门,然后各种有趣而且实用的想法就一个个冒出来了。

    接着巴维尔科夫上校看了看表,就下令道:“那么,我们还在等什么?现在距离天亮还有五小时,我们必须在那之前做好所有准备!”

    “是,上校同志!”军官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工兵很快就被调了上来。

    这些工兵分为两批,一批是负责将坦克残骸拖到合适位置的,另一批则负责对坦克残骸进行必要的改装。

    它们分工作业,也就是一半拖动一半改装,完了之后再换过来。

    改装工作说起来容易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原因是有些坦克残骸里还有炮弹、弹药残留,一不小心电焊焊到这些玩意就会“轰”的一声。

    除此之外可能还会有燃油残留。

    于是在改装之前首先得对这些东西进行必要的清理。

    然后就像在会议上说的,前方使用航向机枪,两侧再分别弄一个斜向前的机枪射孔……应该说这个想法很好,因为它使坦克残骸之间可以互相支援。

    比如2号坦克的两侧分别是1号、3号坦克(苏军为这些坦克进行重新编号),于是1号、3号坦克的侧翼机枪就可以封锁2号坦克的侧前方。

    同样,2号坦克的侧向机枪也可以为其它坦克提供掩护。

    后方焊开一个小门的想法也很实用,这使苏军能够很方便的朝坦克送去补给并提供增援。

    甚至工兵们还将坦克与战壕相连,形成了一道统一的防线。

    相比起改装,拖动就简单多了。

    将钢索固定在坦克残骸上,另一端固定在山脚下几辆汽车上,然后一声令下,缓缓开动的汽车就拖着坦克沿着斜面往下滑行。

    只要角度、速度掌握好,要不就多来几次并适时调整拖曳方向,就能将坦克残骸以想要的姿态“摆”在合适的位置。

    一切进行得还算顺利。

    之所以说“还算”,是因为这其中有辆坦克因为拖曳的速度过快以及地形的原因,导致它在斜面上翻了几个滚然后四脚天的躺着……这就让人头痛了,因为它已经翻过了应该在的位置,想把它往下拖容易,往上拖就难了。

    最后一讨论,觉得为一个坦克残骸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不值得,同时为了不让它被德军利用,于是就在它旁边挖了个坑将它拖进去埋了大半,还留在外的一部份就当然一个掩体了。

    巴维尔科夫上校走到舒尔卡身边递上了一根烟,然后一边看着渐渐成形的工事一边说道:“加上这些坦克残骸,正面基本就可以放心了。但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舒尔卡同志……”

    “你担心敌人会像我们一样从侧翼进攻?”舒尔卡反问。

    巴维尔科夫不由哈哈笑了起来:“什么都逃不过你的眼睛!”

    说着,巴维尔科夫上校就为舒尔卡点燃了烟,问:“如果我们可以通过侧翼绕到敌人后方,为什么德国人就不能这么做?我是说,如果他们发现从正面很难突破的话……”

    舒尔卡吐了一口烟雾,然后就摊开了一张地图,借着晨曦的微光指着地图回答道:“问题在于侧翼在我们手里,‘红色十月’新村,以及市区!而且我们还在这些区域布有炮兵!”

    “我知道这个!”巴维尔科夫说:“他们可以为马马耶夫岗的侧翼提供火力掩护,但在白天他们却很难发挥作用,因为会遭到敌人空中力量的轰炸!”

    “我们只需要解决夜晚的问题!”舒尔卡回答:“如果是白天……那就上去跟他们拼刺刀吧!”

    巴维尔科夫上校想了想,就点头说道:“说得对,上尉!这正是我们希望的!”

    这的确是苏军希望的,就算苏军在肉搏战中能用两人拼掉德军一人都划算。

    这不仅是因为德军素质高兵力不足,更是因为德军动员能力远不如苏军。

    史上苏德战争也的确有这样一个过程:

    初期德军大多都是精兵,而苏军素质却参差不齐。

    但随着战争深入双方都出现大批伤亡……这对平均素质好的德军来说是很不划算的,因为随着精兵、老兵伤亡增大,越来越多的新兵补充进部队,结果就是德军总体素质成级数下降。

    反之,苏军却是在伤亡中成长,越来越多的新兵打成了老兵,于是总体素质不降反升。

    此消彼长之下,战争打到后期两军素质其实已相差不大了,这其中尤其是苏军新一代指挥官的成长。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巴维尔科夫上校……他就是一个在战场的现实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变自己的一名军官。

    “我明白了,舒尔卡同志!”巴维尔科夫上校感激的握了握舒尔卡的手,感叹道:“我应该早些时候碰到你!可以这么说……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战争是怎么一回事!”

    舒尔卡理解巴维尔科夫这话的意思。

    在此之前,战争对他来说或许就是把手枪一挥,然后高喊一声:“同志们,为了苏维埃!为了斯大林,冲啊!”

    这不能怪巴维尔科上校,因为此时苏军从上到下都是这样的风气。

    尤其是这时期苏军实行的还是政委制度,军事指挥官实际是要服从政委的指挥,而政委大多不懂军事。

    不过舒尔卡知道,这不会太久了。

    因为政委制度在实战中暴露出太多的弊端,于是在十月正式取消了政治委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