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饮食礼仪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73章 饮食礼仪
自从听到了小牧民说鞑子就在附近,萧文就感觉到了一阵心神不宁。
他发现,往常的时候,虽然茫茫草原还是很安静。但实际上,四周还是有许多野生动物经过。
可是今晚,出去狩猎的护卫说,他们得跑到三里外,才能找到猎物的踪影。
无奈,萧文只能多加催促那些护卫,让他们赶快把防御工事修筑好。
很快,众人就用马车给营地围了个圈,然后把安装在上面的挡板拉开,把所有铁索都给连接起来。
紧接着,在营地的中央,几个护卫又用上了萧文提前准备好的建筑模块,很快拼接出了一个完整的瞭望塔。
三个护卫直接爬了上去,就在上面吃着晚餐,
从现在开始到晚上十二点,都是由他们守夜。
接着夜色,加上防御工事的防护,除非是遇到几个射雕手联合攻击,否则的话,是很难伤害到他们的。
与此同时,一众底下护卫也分配好了武器。
威力巨大的单发杠杆弩,一共有一百二十把,都分配给了那些护卫。
而萧文,其实还有二十多把诸葛连弩。
这种东西虽然威力不算强,比起单发的杠杆弩弱了许多。
但是一次性发射多发的弩箭,在这个冷兵器时代却是不可多得的强大火力。
毕竟,在这个时代里,杠杆弩的威力已经有明显的溢出。因此,虽然诸葛连弩的威力不如杠杆弩,可真要在有效范围内扣动诸葛连弩的悬刀,也还是能造成很大杀伤的。
于是,萧文将手持诸葛连弩的护卫们单独编队,由自己带领。
一旦发生战斗,他们不必第一时间参加战斗,而是在战斗到关键时刻,才作为生力军登场。
今天晚上的肉食除了提前做过处理的熏肉干外,就是商队护卫歹着的几只兔子。
萧文很厚道的用一串铜钱和商队护卫换了其中一只兔子后,就让营地里的厨师将兔子给扒皮,去除内脏,处理得干干净净。
因为萧文这不缺调味料。从明国进口的辣椒到不知道哪里来的孜然,甚至还有蜂蜜和白芝麻。
有这些调味料,加上商队里的厨子也是点了烧烤专精,对于肉食的火候掌握得还是很好的。
因此,想要做出难吃的烤兔子肉,其实还是有些困难。
此时的众人,按照着春秋时期留下来的传统,分席而坐,并没有一起吃的意思。
关于这点,萧文原本是不太乐意的。
相比于先秦时期开始的分餐制,萧文更乐意一群人围着桌子,上面摆满饭菜的聚餐制。
可尝试过几次后,萧文却觉得很无语。
那些护卫尽管萧文已经三令五申,让他们饭钱洗手。可总有几个人,会在吃饭之前忘了这条命令,并且还不用餐具,而是直接用肮脏的手触碰食物。
更不用说,他们的手有时候,因为吃饭吃得津津有味,还在嘴里吸吮过。沾满唾液的手,直接触碰食物,好不恶心。
也因此,让萧文都不敢去碰那些食物了。
无奈,萧文只能恢复古人的习惯,让一众护卫分而食之。
此时天色已黑,因为萧文本身富庶,也不算差钱。更何况这次北上如果生意谈成,他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因此,除去原本营地的篝火外,萧文还让人用烛火点亮营地。
两排高三尺的青铜灯架镶嵌在马车围成的墙壁上摆放。
因为是临时收刮的,其造型倒是谈不上多精美,大多是一个奴隶造型的青铜小人跪在地上,双手托着灯盘。
盘内放着动物膏油,灯蕊静静燃烧,发出了淡淡的焦味,有点蛋白质和脂肪那诱惑人的香味。
此时,营地里分到食物的众人,都自顾自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吃着属于自己的晚饭。
他们所用器具,大多是木头做的筷子和一些陶做的碗盆。
也只有萧文和他五个学生,才有资格用得起汉国生产的艺术品龙头——漆器。
事实上,春秋时,诸侯卿大夫、士、庶人,连吃饭用的食器,都有不同的礼节规定,地位低的人是用不了当时流行的青铜器的。
但正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渐渐地,一些贵族贫穷了,一些士庶却富裕了。
虽然被礼仪所限,依然不敢过度僭越地使用青铜鼎簋,但另一种器物却流行起来,与青铜代表地位一样,它成了富裕的标志。
这便是漆器。
历史上,中原的梁宋之地,号称有“千树漆”,是中原漆器制作的手工业中心。
当年庄子就在宋国当漆园小吏。
但这里的漆器并不便宜,好的漆器,价格堪比黄金。可以说,这东西的价值,能和后世的瓷器相提并论。
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期保留的礼乐制度之中,华夏贵族在饮食方面繁琐,远不止青铜器这么简单。
事实上,在他们吃饭的时候,除了用到筷子和勺子以外,餐刀和餐叉也是必不可少的厨具。
没错!
餐刀和餐叉,虽然在二十一世纪是属于西餐的标志。可是这玩意,其实并非西方独属。
从周朝到春秋战国时期,再到秦汉,中国人吃饭,尤其是士大夫贵族的宴饮,还有种种规矩讲究。
餐桌上不止用箸筷,勺子这类后世子孙常用的餐具,同样也有后世不常用的餐刀、餐叉。
萧文去过几次李伯考家里吃饭,同样也在杨家和桓严吃过一次饭。
他知道,汉朝的贵族但凡讲究点的,都会在吃饭的时候,明确任何工具的用途。
正所谓,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乐文化里,吃饭不仅是吃饭,也是仪式。
儒家还专门与人辩论过,礼与食孰重?
儒者的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是礼重!”
虽然汉国之中,道家学派盛行。
但是八百年的周朝虽然没有给华夏留下太多军事遗产,却在文化上,要说八百年的历史没有在华夏人的身上留下印记,那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在吃饭的时候,人们也十分讲究。
例如,入宴席前要从容淡定,脸色不能改变,手要提着衣裳,使其离地一尺,不要掀动上衣,更不要顿足发出声音。
上菜时,席间菜肴的摆放要有顺序,进食时要顾及他人……
除了礼貌的举止外,对各种餐具的熟练使用,也是“食礼”的一部分。
就说萧文眼前这木制的餐勺,在这时代的名称是“匕”,或为“匙”。
餐勺与箸通常是配合使用的,一般会同时出现在餐案上,但匕箸的分工相当明确,两者不能混用。
只见萧文的身旁,贵族出身的孙尚香和杨修就是如此。
他们先是举起箸,从盘里夹菜,放入口中,小口地咀嚼。咽下后,又放下箸筷,拿起餐勺,将热腾腾的粥饭放到嘴中……
所幸的是,对于这套礼仪,萧文还算能够接受。
毕竟他的饮食习惯,主要还是受到粤文化的影响熏陶。因此,他不会像内陆或者北方的一些地方那样,对于陌生的饮食文化,带有排斥的习惯。
甚至他在用刀叉的时候,也没有任何障碍。
广东人虽然很少用刀叉,但一年里总有那些时候会去吃下西餐。
久而久之,萧文在用刀叉的时候,虽然算不上多优雅,可至少在用刀叉的时候,不会碰到盘子,发出噪声。
也不会把肉切得太过歪歪扭扭。
毕竟孔夫子也说过:“割不正,则不食”。
第173章 饮食礼仪
自从听到了小牧民说鞑子就在附近,萧文就感觉到了一阵心神不宁。
他发现,往常的时候,虽然茫茫草原还是很安静。但实际上,四周还是有许多野生动物经过。
可是今晚,出去狩猎的护卫说,他们得跑到三里外,才能找到猎物的踪影。
无奈,萧文只能多加催促那些护卫,让他们赶快把防御工事修筑好。
很快,众人就用马车给营地围了个圈,然后把安装在上面的挡板拉开,把所有铁索都给连接起来。
紧接着,在营地的中央,几个护卫又用上了萧文提前准备好的建筑模块,很快拼接出了一个完整的瞭望塔。
三个护卫直接爬了上去,就在上面吃着晚餐,
从现在开始到晚上十二点,都是由他们守夜。
接着夜色,加上防御工事的防护,除非是遇到几个射雕手联合攻击,否则的话,是很难伤害到他们的。
与此同时,一众底下护卫也分配好了武器。
威力巨大的单发杠杆弩,一共有一百二十把,都分配给了那些护卫。
而萧文,其实还有二十多把诸葛连弩。
这种东西虽然威力不算强,比起单发的杠杆弩弱了许多。
但是一次性发射多发的弩箭,在这个冷兵器时代却是不可多得的强大火力。
毕竟,在这个时代里,杠杆弩的威力已经有明显的溢出。因此,虽然诸葛连弩的威力不如杠杆弩,可真要在有效范围内扣动诸葛连弩的悬刀,也还是能造成很大杀伤的。
于是,萧文将手持诸葛连弩的护卫们单独编队,由自己带领。
一旦发生战斗,他们不必第一时间参加战斗,而是在战斗到关键时刻,才作为生力军登场。
今天晚上的肉食除了提前做过处理的熏肉干外,就是商队护卫歹着的几只兔子。
萧文很厚道的用一串铜钱和商队护卫换了其中一只兔子后,就让营地里的厨师将兔子给扒皮,去除内脏,处理得干干净净。
因为萧文这不缺调味料。从明国进口的辣椒到不知道哪里来的孜然,甚至还有蜂蜜和白芝麻。
有这些调味料,加上商队里的厨子也是点了烧烤专精,对于肉食的火候掌握得还是很好的。
因此,想要做出难吃的烤兔子肉,其实还是有些困难。
此时的众人,按照着春秋时期留下来的传统,分席而坐,并没有一起吃的意思。
关于这点,萧文原本是不太乐意的。
相比于先秦时期开始的分餐制,萧文更乐意一群人围着桌子,上面摆满饭菜的聚餐制。
可尝试过几次后,萧文却觉得很无语。
那些护卫尽管萧文已经三令五申,让他们饭钱洗手。可总有几个人,会在吃饭之前忘了这条命令,并且还不用餐具,而是直接用肮脏的手触碰食物。
更不用说,他们的手有时候,因为吃饭吃得津津有味,还在嘴里吸吮过。沾满唾液的手,直接触碰食物,好不恶心。
也因此,让萧文都不敢去碰那些食物了。
无奈,萧文只能恢复古人的习惯,让一众护卫分而食之。
此时天色已黑,因为萧文本身富庶,也不算差钱。更何况这次北上如果生意谈成,他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因此,除去原本营地的篝火外,萧文还让人用烛火点亮营地。
两排高三尺的青铜灯架镶嵌在马车围成的墙壁上摆放。
因为是临时收刮的,其造型倒是谈不上多精美,大多是一个奴隶造型的青铜小人跪在地上,双手托着灯盘。
盘内放着动物膏油,灯蕊静静燃烧,发出了淡淡的焦味,有点蛋白质和脂肪那诱惑人的香味。
此时,营地里分到食物的众人,都自顾自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吃着属于自己的晚饭。
他们所用器具,大多是木头做的筷子和一些陶做的碗盆。
也只有萧文和他五个学生,才有资格用得起汉国生产的艺术品龙头——漆器。
事实上,春秋时,诸侯卿大夫、士、庶人,连吃饭用的食器,都有不同的礼节规定,地位低的人是用不了当时流行的青铜器的。
但正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渐渐地,一些贵族贫穷了,一些士庶却富裕了。
虽然被礼仪所限,依然不敢过度僭越地使用青铜鼎簋,但另一种器物却流行起来,与青铜代表地位一样,它成了富裕的标志。
这便是漆器。
历史上,中原的梁宋之地,号称有“千树漆”,是中原漆器制作的手工业中心。
当年庄子就在宋国当漆园小吏。
但这里的漆器并不便宜,好的漆器,价格堪比黄金。可以说,这东西的价值,能和后世的瓷器相提并论。
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期保留的礼乐制度之中,华夏贵族在饮食方面繁琐,远不止青铜器这么简单。
事实上,在他们吃饭的时候,除了用到筷子和勺子以外,餐刀和餐叉也是必不可少的厨具。
没错!
餐刀和餐叉,虽然在二十一世纪是属于西餐的标志。可是这玩意,其实并非西方独属。
从周朝到春秋战国时期,再到秦汉,中国人吃饭,尤其是士大夫贵族的宴饮,还有种种规矩讲究。
餐桌上不止用箸筷,勺子这类后世子孙常用的餐具,同样也有后世不常用的餐刀、餐叉。
萧文去过几次李伯考家里吃饭,同样也在杨家和桓严吃过一次饭。
他知道,汉朝的贵族但凡讲究点的,都会在吃饭的时候,明确任何工具的用途。
正所谓,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乐文化里,吃饭不仅是吃饭,也是仪式。
儒家还专门与人辩论过,礼与食孰重?
儒者的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是礼重!”
虽然汉国之中,道家学派盛行。
但是八百年的周朝虽然没有给华夏留下太多军事遗产,却在文化上,要说八百年的历史没有在华夏人的身上留下印记,那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在吃饭的时候,人们也十分讲究。
例如,入宴席前要从容淡定,脸色不能改变,手要提着衣裳,使其离地一尺,不要掀动上衣,更不要顿足发出声音。
上菜时,席间菜肴的摆放要有顺序,进食时要顾及他人……
除了礼貌的举止外,对各种餐具的熟练使用,也是“食礼”的一部分。
就说萧文眼前这木制的餐勺,在这时代的名称是“匕”,或为“匙”。
餐勺与箸通常是配合使用的,一般会同时出现在餐案上,但匕箸的分工相当明确,两者不能混用。
只见萧文的身旁,贵族出身的孙尚香和杨修就是如此。
他们先是举起箸,从盘里夹菜,放入口中,小口地咀嚼。咽下后,又放下箸筷,拿起餐勺,将热腾腾的粥饭放到嘴中……
所幸的是,对于这套礼仪,萧文还算能够接受。
毕竟他的饮食习惯,主要还是受到粤文化的影响熏陶。因此,他不会像内陆或者北方的一些地方那样,对于陌生的饮食文化,带有排斥的习惯。
甚至他在用刀叉的时候,也没有任何障碍。
广东人虽然很少用刀叉,但一年里总有那些时候会去吃下西餐。
久而久之,萧文在用刀叉的时候,虽然算不上多优雅,可至少在用刀叉的时候,不会碰到盘子,发出噪声。
也不会把肉切得太过歪歪扭扭。
毕竟孔夫子也说过:“割不正,则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