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创业(求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下午,鄱阳城内某小院,厨房里,彭均正在准备食材,而李笠在外向几个少年鼓劲,这是他向彭均推荐的“创业项目”,准备了一段时间后,即将开业。
创业,在后世很常见,最容易上手的就是餐饮,其门槛很低,不一定要开个饭店,摆个摊子卖早点同样是创业。
卖早点,譬如卖鸡蛋灌饼,看上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又辛苦,很多人觉得不值一提,但实际上地段好、生意好的早点摊,赚钱的速度快到不可思议。
现在,李笠给彭均出的主意就是开个食摊,经营一种特色食品,这种食品取材方便,属于“快餐”类食品,走大众化路线。
最重要的是,这种食品在鄱阳从来没人做过,所以“钱景”一片光明。
化身“创业顾问”的李笠,给彭均制定了一系列方案,抽空对彭均及其小伙伴进行“培训”,从原材料、食材配制、烹饪、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由他来手把手教。
这种创业的套路,李笠门清,不是他做过这样的工作,而是被人以“连锁加盟”的骗局骗过。
创业,自己做小老板,赚多少都是自己的,如此诱惑,许多人都跃跃欲试,那一世急着还债的他当然也不例外。
拿着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一些钱,加盟一个品牌连锁。
并不是所有“连锁加盟”的商家都是骗子,但骗子实在太多了,急着创业发财的人也太多了。
他就是其中之一,结果毫不意外中了“连锁加盟”骗局的套路,钱如同投入无底洞,忙碌数月却两手空空。
从满怀希望到希望破灭,那滋味真是刻骨铭心。
他的见识和心理抗压能力,基本上都是血泪换来的,现在按着创业套路来一遍,却不是想骗钱。
看着满怀希望的彭均,看着几个跃跃欲试的少年,他想到了当年的自己,那个想要靠“加盟连锁”创业、发财、还债的傻瓜。
此刻,他慷慨激昂的说着:“我们的目标一定要明确,讲的就是一个‘快’!”
“彭郎说得没错,往来鄱阳城的商旅之中,有钱人就不介意在食肆花时间用餐,而囊中羞涩的人呢,随便在哪个食摊凑合着吃点东西即可,譬如炊饼,反正方便就行。”
“那么,我们食摊的食物,做起来要快,不能让客人等得太久;吃起来不能太麻烦,得方便别人带走,譬如一边走一边吃。”
“鄱阳城南码头,客流量大,食肆多,食摊也多,大家各显神通,靠着特色食品招揽顾客,我们要想生意好,同样也得有特色。”
“这可不好办,因为那么多商家竞争,我们要赚到钱,得确保一点,那就是同样的成本,我们的食物更好吃。
“或者,同样好吃,我们的售价比别家低。”
“但那都是其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们这新开的食摊,一定要打响名气,争取一开业就聚拢人气,所以,开业优惠是必须的。”
几个少年这段时间听李笠指挥,协助彭均做各项准备,如今见开业的日子在即,一个个心中激动,却也有些担心。
担心食摊开业后生意不好,大伙的努力到头来全都泡了汤。
这种心情李笠理解,因为他体验过,事到如今,说多了没意思,所以他让大家继续按着自己的规定,开始进行食摊的操作演练。
武祥在一旁看着李笠“教学”,心里有些担心。
他看着大家满怀信心的做准备,当然希望食摊开业后生意好。
但彭均自己没多少钱开食摊,家里也不看好,所以没给钱,是李笠借钱给彭均,才让食摊张罗起来。
武祥担心彭均做食摊亏了,李笠借给对方的钱收不回来,日后又如何向对方要债?
“亏本?不可能的”李笠胸有成竹的说,向发小发下豪言:“我定下的项目,仔细算过成本,开业后必然赚钱,不可能亏本。”
。。。。。。
下午,鄱阳城南,鄱水北岸码头,商旅来去匆匆,有人进出鄱阳,有人只是路过鄱阳而不入城,但乘坐的船只都要在码头靠泊,装卸货物,补给物资。
码头向来人气旺盛,这样的地方也是商家必争之地,因为人气意味着商机,所以鄱阳城南码头岸上街道两侧聚集着许多邸店、逆旅(旅店)、食肆、茶肆、酒肆。
大家做的都是过路客的生意,邸店、逆旅提供住宿、货物寄存以及货物代售服务,食肆、茶肆、酒肆提供饮食。
各店铺里或者街边又有艺人表演杂戏,以此取悦观众的同时获取收入来养家糊口。
所以,鄱阳城南码头一直都很热闹,而各商家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来拉拢客人。
口舌伶俐的伙计们在自家店铺门前不住吆喝,只要有机会便热情搭讪过往行人,街道上吆喝声此起彼伏,让大家听着听着都习以为常。
许多没有本钱开店的人,也在街边摆起食摊,出售廉价的饮食,为那些囊中羞涩的旅人和过往行人提供一日两餐。
街上人群之中,几个皂衣吏员离开码头,向城门走去,走着走着,停下脚步。
在他们面前不远处,有人在路边一食摊前排起长队,其中多为少年,看样子是排队购买那食摊的食物。
食摊上竖着一个招幌,其上画着个大鲶鱼。
那鲶鱼的图案极其夸张,嘴巴很大,咬着竹筒。
所以看上去就是大鲶鱼咬竹筒的图案,让人印象深刻。
吏员之中,公干归来的吴吏曹,目光落在队伍前列、正站在食摊前的一个背影。
那背影他认得,正是鱼梁吏李笠。
年前的“鱼腹藏书”事件,吓得吴吏曹不轻,所以他一见李笠就来气,眼下见着李笠排队买小食,气不打一处来。
如此悠闲,居然还有闲钱买小食!
吴吏曹知道李笠如今专给鄱阳内史之子柳偃捕捉鲢鱼,不需要承担每月鱼获定额,说实话他很不爽这小子如此惬意,所以缓缓向前走去。
要借机骂几句。
李笠转身离开食摊,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着:“好吃,真好吃,得多买些....”
跟在旁边的武祥,有些尴尬的看看左右。
他也学着李笠说话,但说话的音调有些怪,明显的底气不足,仿佛做贼心虚。
当然心虚,武祥从没见过如此不要脸的“自卖自夸”。
李笠见有人走过来,用手肘捅了捅武祥,然后一脸陶醉的继续喃喃:“好吃,真好吃,得多买些...”
从身边经过的路人,听得这么一说,不由看向李笠手里拿着的竹筒,随后看向食摊,看着食摊前排起的长队。
那人来了兴趣,问李笠:“小兄弟,你买的是什么?”
李笠回答:“吃的,竹筒饭,竹筒鱼饭,可好吃了。”
那人见李笠一脸笑眯眯的样子,看看他手中的竹筒,愈发感兴趣:“竹筒饭?没听说过呀?”
李笠赶紧鼓吹:“对,就这一家有卖,别处买不到的。”
那人听了,赶紧去排队,武祥在一旁,见李笠又招揽到一个生意,真是佩服得紧。
李笠为了给大鲶彭的食摊招揽生意,想了个主意,那就是让人假扮顾客,在食摊排队买竹筒饭,营造出生意兴隆的样子。
那么,过往行人见了,肯定就会起兴趣。
假扮顾客买东西、营造人气,这样的假顾客被李笠命名为‘托儿’,而为了省钱,李笠拉着武祥一起‘做托’,向旁人‘宣传’,以便快速为食摊聚拢人气。
许多人喜欢凑热闹,如今见着食摊生意如此好,又见招幌上画着咬竹筒的大嘴鲶鱼,再听‘托儿’说是闻所未闻的‘竹筒饭’,十分好吃,很容易来兴致,纷纷去排队。
李笠继续向前走,却迎面撞见面色阴沉的吴吏曹。
吴吏曹看着李笠手中拿着的几个竹筒,问:“李笠,你买的是什么?”
亲自排队做托的李笠当然不能老实交代,赶紧说:“啊,上佐,小人...小人在买夕食。”
吴吏曹冷笑:“夕食?你如今颇有闲钱嘛,在外面食摊买饭菜吃了?”
“上佐,如今天色已晚,回郡廨的话,就只剩下残羹剩饭,小人便只能在外买些小食....”
“李笠,方才你嘴里嘟囔着什么?念经么?”
“上佐,这...这竹筒鱼饭很好吃,上佐要不试试?”李笠说完,将手中一个竹筒递过来。
吴吏曹把注意力转到他手上,发现这竹筒为正常的一节长度,有三指宽,散发着热气和香气。
奇怪的食物,莫非是以竹筒做容器,装着鱼肉和饭?
吴吏曹如是想,看着李笠:“这东西有甚好吃的?不过是以竹为碗罢了。”
“上佐,这是把鱼肉和生米放到竹筒里一起煮熟的,唤作‘竹筒鱼饭’,味道可香了,不如尝一尝?店家已经给竹筒开了个口,很方便的!”
“去去去,一边去!”
“上佐,这竹筒饭真好吃...”李笠将已经被砍了两刀的竹筒掀开,随即一阵香气扑鼻而来。
吴吏曹和几位吏员闻了香气,原本鄙夷的表情消失不见,李笠赶紧趁热打铁,将揭下来的竹筒片做勺子,斜插到开口的竹筒里:
“上佐请尝尝。”
吴吏曹接过竹筒,只觉竹筒筒体温热,然后试着吃了一口,只觉这鱼饭味道不错。
稻米香味、鱼肉香味夹杂着竹子的清香,闻起来感觉不错,吃在嘴里,感觉更不错。
“不错啊,这竹筒鱼饭....”
吴吏曹喃喃着,早已忘记找茬骂李笠,就这么站在路边,吃着新奇的竹筒鱼饭,其他几个吏员,分别从李笠和武祥手里接过竹筒,细细品尝起来。
竹筒为碗,竹片为勺,吃起来很方便。
鱼肉鲜嫩,好像没有什么刺,用的鱼应该是黄芽子,所以吃起来很方便,不需要慢慢挑刺。
最主要的是味道不错,分量合适,一个成年人吃完一个竹筒饭,不觉得撑,但也不觉得饿。
吴吏曹一边吃,一边打量那食摊,见着食摊生意如此红火,问李笠:“这食摊是新开的?”
李笠熟练的说:“上佐,这食摊确实是新开的,开业优惠,买三送一!”
“买三送一?那也得花不少钱把?”吴吏曹看看手中竹筒,又看看食摊:“竹筒、鱼和米要钱,煮饭烧的柴也要钱呐。”
“上佐,这竹筒鱼饭不贵,三文钱一个。”
“什么?三...三文钱”吴吏曹有些不敢相信,“这么便宜?店家莫不是算错账了?”
看看眼前这已经排起长队的食摊,他觉得不可思议:“如此用料,如此味道,成本都不下三文,还三文一个,这般做买卖,能撑几日?!”
下午,鄱阳城内某小院,厨房里,彭均正在准备食材,而李笠在外向几个少年鼓劲,这是他向彭均推荐的“创业项目”,准备了一段时间后,即将开业。
创业,在后世很常见,最容易上手的就是餐饮,其门槛很低,不一定要开个饭店,摆个摊子卖早点同样是创业。
卖早点,譬如卖鸡蛋灌饼,看上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又辛苦,很多人觉得不值一提,但实际上地段好、生意好的早点摊,赚钱的速度快到不可思议。
现在,李笠给彭均出的主意就是开个食摊,经营一种特色食品,这种食品取材方便,属于“快餐”类食品,走大众化路线。
最重要的是,这种食品在鄱阳从来没人做过,所以“钱景”一片光明。
化身“创业顾问”的李笠,给彭均制定了一系列方案,抽空对彭均及其小伙伴进行“培训”,从原材料、食材配制、烹饪、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由他来手把手教。
这种创业的套路,李笠门清,不是他做过这样的工作,而是被人以“连锁加盟”的骗局骗过。
创业,自己做小老板,赚多少都是自己的,如此诱惑,许多人都跃跃欲试,那一世急着还债的他当然也不例外。
拿着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一些钱,加盟一个品牌连锁。
并不是所有“连锁加盟”的商家都是骗子,但骗子实在太多了,急着创业发财的人也太多了。
他就是其中之一,结果毫不意外中了“连锁加盟”骗局的套路,钱如同投入无底洞,忙碌数月却两手空空。
从满怀希望到希望破灭,那滋味真是刻骨铭心。
他的见识和心理抗压能力,基本上都是血泪换来的,现在按着创业套路来一遍,却不是想骗钱。
看着满怀希望的彭均,看着几个跃跃欲试的少年,他想到了当年的自己,那个想要靠“加盟连锁”创业、发财、还债的傻瓜。
此刻,他慷慨激昂的说着:“我们的目标一定要明确,讲的就是一个‘快’!”
“彭郎说得没错,往来鄱阳城的商旅之中,有钱人就不介意在食肆花时间用餐,而囊中羞涩的人呢,随便在哪个食摊凑合着吃点东西即可,譬如炊饼,反正方便就行。”
“那么,我们食摊的食物,做起来要快,不能让客人等得太久;吃起来不能太麻烦,得方便别人带走,譬如一边走一边吃。”
“鄱阳城南码头,客流量大,食肆多,食摊也多,大家各显神通,靠着特色食品招揽顾客,我们要想生意好,同样也得有特色。”
“这可不好办,因为那么多商家竞争,我们要赚到钱,得确保一点,那就是同样的成本,我们的食物更好吃。
“或者,同样好吃,我们的售价比别家低。”
“但那都是其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们这新开的食摊,一定要打响名气,争取一开业就聚拢人气,所以,开业优惠是必须的。”
几个少年这段时间听李笠指挥,协助彭均做各项准备,如今见开业的日子在即,一个个心中激动,却也有些担心。
担心食摊开业后生意不好,大伙的努力到头来全都泡了汤。
这种心情李笠理解,因为他体验过,事到如今,说多了没意思,所以他让大家继续按着自己的规定,开始进行食摊的操作演练。
武祥在一旁看着李笠“教学”,心里有些担心。
他看着大家满怀信心的做准备,当然希望食摊开业后生意好。
但彭均自己没多少钱开食摊,家里也不看好,所以没给钱,是李笠借钱给彭均,才让食摊张罗起来。
武祥担心彭均做食摊亏了,李笠借给对方的钱收不回来,日后又如何向对方要债?
“亏本?不可能的”李笠胸有成竹的说,向发小发下豪言:“我定下的项目,仔细算过成本,开业后必然赚钱,不可能亏本。”
。。。。。。
下午,鄱阳城南,鄱水北岸码头,商旅来去匆匆,有人进出鄱阳,有人只是路过鄱阳而不入城,但乘坐的船只都要在码头靠泊,装卸货物,补给物资。
码头向来人气旺盛,这样的地方也是商家必争之地,因为人气意味着商机,所以鄱阳城南码头岸上街道两侧聚集着许多邸店、逆旅(旅店)、食肆、茶肆、酒肆。
大家做的都是过路客的生意,邸店、逆旅提供住宿、货物寄存以及货物代售服务,食肆、茶肆、酒肆提供饮食。
各店铺里或者街边又有艺人表演杂戏,以此取悦观众的同时获取收入来养家糊口。
所以,鄱阳城南码头一直都很热闹,而各商家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来拉拢客人。
口舌伶俐的伙计们在自家店铺门前不住吆喝,只要有机会便热情搭讪过往行人,街道上吆喝声此起彼伏,让大家听着听着都习以为常。
许多没有本钱开店的人,也在街边摆起食摊,出售廉价的饮食,为那些囊中羞涩的旅人和过往行人提供一日两餐。
街上人群之中,几个皂衣吏员离开码头,向城门走去,走着走着,停下脚步。
在他们面前不远处,有人在路边一食摊前排起长队,其中多为少年,看样子是排队购买那食摊的食物。
食摊上竖着一个招幌,其上画着个大鲶鱼。
那鲶鱼的图案极其夸张,嘴巴很大,咬着竹筒。
所以看上去就是大鲶鱼咬竹筒的图案,让人印象深刻。
吏员之中,公干归来的吴吏曹,目光落在队伍前列、正站在食摊前的一个背影。
那背影他认得,正是鱼梁吏李笠。
年前的“鱼腹藏书”事件,吓得吴吏曹不轻,所以他一见李笠就来气,眼下见着李笠排队买小食,气不打一处来。
如此悠闲,居然还有闲钱买小食!
吴吏曹知道李笠如今专给鄱阳内史之子柳偃捕捉鲢鱼,不需要承担每月鱼获定额,说实话他很不爽这小子如此惬意,所以缓缓向前走去。
要借机骂几句。
李笠转身离开食摊,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着:“好吃,真好吃,得多买些....”
跟在旁边的武祥,有些尴尬的看看左右。
他也学着李笠说话,但说话的音调有些怪,明显的底气不足,仿佛做贼心虚。
当然心虚,武祥从没见过如此不要脸的“自卖自夸”。
李笠见有人走过来,用手肘捅了捅武祥,然后一脸陶醉的继续喃喃:“好吃,真好吃,得多买些...”
从身边经过的路人,听得这么一说,不由看向李笠手里拿着的竹筒,随后看向食摊,看着食摊前排起的长队。
那人来了兴趣,问李笠:“小兄弟,你买的是什么?”
李笠回答:“吃的,竹筒饭,竹筒鱼饭,可好吃了。”
那人见李笠一脸笑眯眯的样子,看看他手中的竹筒,愈发感兴趣:“竹筒饭?没听说过呀?”
李笠赶紧鼓吹:“对,就这一家有卖,别处买不到的。”
那人听了,赶紧去排队,武祥在一旁,见李笠又招揽到一个生意,真是佩服得紧。
李笠为了给大鲶彭的食摊招揽生意,想了个主意,那就是让人假扮顾客,在食摊排队买竹筒饭,营造出生意兴隆的样子。
那么,过往行人见了,肯定就会起兴趣。
假扮顾客买东西、营造人气,这样的假顾客被李笠命名为‘托儿’,而为了省钱,李笠拉着武祥一起‘做托’,向旁人‘宣传’,以便快速为食摊聚拢人气。
许多人喜欢凑热闹,如今见着食摊生意如此好,又见招幌上画着咬竹筒的大嘴鲶鱼,再听‘托儿’说是闻所未闻的‘竹筒饭’,十分好吃,很容易来兴致,纷纷去排队。
李笠继续向前走,却迎面撞见面色阴沉的吴吏曹。
吴吏曹看着李笠手中拿着的几个竹筒,问:“李笠,你买的是什么?”
亲自排队做托的李笠当然不能老实交代,赶紧说:“啊,上佐,小人...小人在买夕食。”
吴吏曹冷笑:“夕食?你如今颇有闲钱嘛,在外面食摊买饭菜吃了?”
“上佐,如今天色已晚,回郡廨的话,就只剩下残羹剩饭,小人便只能在外买些小食....”
“李笠,方才你嘴里嘟囔着什么?念经么?”
“上佐,这...这竹筒鱼饭很好吃,上佐要不试试?”李笠说完,将手中一个竹筒递过来。
吴吏曹把注意力转到他手上,发现这竹筒为正常的一节长度,有三指宽,散发着热气和香气。
奇怪的食物,莫非是以竹筒做容器,装着鱼肉和饭?
吴吏曹如是想,看着李笠:“这东西有甚好吃的?不过是以竹为碗罢了。”
“上佐,这是把鱼肉和生米放到竹筒里一起煮熟的,唤作‘竹筒鱼饭’,味道可香了,不如尝一尝?店家已经给竹筒开了个口,很方便的!”
“去去去,一边去!”
“上佐,这竹筒饭真好吃...”李笠将已经被砍了两刀的竹筒掀开,随即一阵香气扑鼻而来。
吴吏曹和几位吏员闻了香气,原本鄙夷的表情消失不见,李笠赶紧趁热打铁,将揭下来的竹筒片做勺子,斜插到开口的竹筒里:
“上佐请尝尝。”
吴吏曹接过竹筒,只觉竹筒筒体温热,然后试着吃了一口,只觉这鱼饭味道不错。
稻米香味、鱼肉香味夹杂着竹子的清香,闻起来感觉不错,吃在嘴里,感觉更不错。
“不错啊,这竹筒鱼饭....”
吴吏曹喃喃着,早已忘记找茬骂李笠,就这么站在路边,吃着新奇的竹筒鱼饭,其他几个吏员,分别从李笠和武祥手里接过竹筒,细细品尝起来。
竹筒为碗,竹片为勺,吃起来很方便。
鱼肉鲜嫩,好像没有什么刺,用的鱼应该是黄芽子,所以吃起来很方便,不需要慢慢挑刺。
最主要的是味道不错,分量合适,一个成年人吃完一个竹筒饭,不觉得撑,但也不觉得饿。
吴吏曹一边吃,一边打量那食摊,见着食摊生意如此红火,问李笠:“这食摊是新开的?”
李笠熟练的说:“上佐,这食摊确实是新开的,开业优惠,买三送一!”
“买三送一?那也得花不少钱把?”吴吏曹看看手中竹筒,又看看食摊:“竹筒、鱼和米要钱,煮饭烧的柴也要钱呐。”
“上佐,这竹筒鱼饭不贵,三文钱一个。”
“什么?三...三文钱”吴吏曹有些不敢相信,“这么便宜?店家莫不是算错账了?”
看看眼前这已经排起长队的食摊,他觉得不可思议:“如此用料,如此味道,成本都不下三文,还三文一个,这般做买卖,能撑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