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三十八章 武制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人这般的用心……”余子俊虽神色不变,但亦是很受感动的样子。毕竟,以张佳木的权势地位,又有这种敛财的极佳办法,自己却能如此克制,而且想到牵制皇权,在当时的文官看来,自是难得之至。
“余大人就是要帮我的手。”张佳木笑嘻嘻地道。
当时制作银锭,官方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内监的银作局,不仅是打造金银首饰,有一些皇宫内院收藏的银锭也是内府自己制造,不需劳烦外头。
至于用于发行储藏的银锭则是由户部制作,张佳木要劳烦余子俊的当然不是制作银币这么简单的事,而是叫他负责监督发行到股本运作一系列的大事。
这其中还涉及到利益纷争,所以要叫一个有清正贤名的人来负其责,可以稍稍减少一些人的怀疑。
余子俊也是明白这一层的意思,因此慨然答道:“是,请太保吩咐就是。”
“不敢……”张佳木沉吟了一下,笑道:“就叫银监大使吧,以户部侍郎兼银监会大使,专责其事,近期的第一件事,就是考选商家,选址建库,汇集银本。当然,现在铸币还是很难,只能由我这里来铸,这一层,要事先言明。”
这其实是后世官督商办的一种模式,正常来说,这种模式远不如正经的商人自营自办,但在当时来说,也是一种极为先进,甚至是闻所未闻的制度了。
以商人之社会政治地位的低下,居然由官府正经的高级文官来牵头,然后选取商家来经营银币发行,这在当时的人来说,完全就是一种观念上前所未有的冲击了。
“太保信我至此,还有什么可说的?”虽然没有升官,而且做这个事肯定不那么轻松,但余子俊却是长揖至地,有极为感激的口吻向着张佳木道:“敢不从命!”
“好,很好!”张佳木也极欣慰地:“我没有看错人,放心,士英兄,将来一切有我,保你一个太子太保!”
到得现在,余子俊接受了这种艰巨的任命,张佳木才与他以字相称,算是将此人纳入可以交往的名单之内了。
余子俊躬了躬身,呐呐道:“不敢当太保如此……”
“当得,当得。”张佳木打断余子俊的客气话语,向着王越笑道:“也有重任给世昌兄。”
“太保请吩咐。”
王越此时已经是明白过来,张佳木必定是早就在暗中考量京中文官中的佼佼者,象他和余子俊,也必定早就入对方眼帘。就看眼前的任务分派,就可以看出来张佳木事前下过多少功夫了。
锦衣卫是如此的可怕和恐怖,一时间,王越在张佳木面前所有的政治投机和表演的打算,全部都烟消云散了。
“很快就要改京营新制,三大营全部取消,也不要什么‘老家’,而且,连军户制度也不要了。”
“什么?”
王越大为震惊,军户制度可以说是大明立国的根本,没有了军户,也就没有近二百万人的卫所军人,从东北到西北的九边重镇,内地的各卫所军,到云南边陲,那么多的边关要隘,由谁来驻守?
“军户制度到如今,已经是非改不可。”张佳木斟酌着道:“军户逃亡,各级指挥视军户为奴隶,卫所崩坏,能拉出队的就已经不容易,更谈不上与敌做战,现在边军已经全部是营兵制度,卫所只是挑兵时的一种补充,另外,就是驻守火路墩堡等险关要隘,也是种地为先,驻防为次了。至于某些水师卫所,忙时为船民,闲时为海盗,更是不成事体。云南边陲要地,靠的也不是卫所军,而是征南将军沐家的总府兵,还有云南巡抚掌握的营兵,卫所军,除了打打下手,敲敲边鼓,已经是百无一用了。”
王越大着胆子道:“可能敲敲边鼓,也是好的。”
就是这种思想局限,使得明朝在中期之前卫所已经完蛋的情形下,抱着这种残破无用又缺少人性的制度不放,其实到明中晚期后,卫所已经完全没有用处,沿运河漕运路线的卫所好歹还能当漕兵,也就是后来清朝的清帮的前身,算是还有一点组织性。其余的卫所军人,西北一带的较为坚韧敢斗,还是西北边军也就是秦军和晋军的补充,至于别的地方的卫所,名册上有两百万人,但真正能拉出来打仗的,却是两万人也困难。
辽东的大军头能役使几千或是数万以上的军户当佃农,这些军户说是关宁军的一部份,但其实除了锄头菜刀之外就没拿过别的铁器,种地在行,谈起打仗根本就是笑话。
凤阳都司有额兵数万,但农民军一至,都指挥下全部战死,而义军损失极为有限,因为驻凤阳这种重要地方的卫所军也就是一群农民,而且,还是一群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农民!
这样的制度,除了账簿好看之外,根本全无用处。
说是有兵两百万,全是虚文,到崇祯年间,加练饷重新练兵,朝廷自己也是清楚,卫所兵是完全指望不上了。
既然是完全无用,而且拖累了几百万的军户,怨气从生,不如在还有些活力的时候改起,岂不是更好?
王越素称知兵,张佳木所说的,他自然也是明白。不过,文官特有的谨慎还是使得他出声反对:“太保所言自是,但此事是关系到朝纲稳定的大政,应该从容设法,慢慢消解。卫所不灵,还是在都督府不得人,如果选将任能,沙汰老弱,强将足兵,恢复到洪年年间的旧制,仍然是国朝之基石。”
“你说的也有些道理。”张佳木知道卫所这种制度根本不合理,和汉唐初兴时在边疆的屯田一样,开始时充满活力,然后渐渐消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乱世易行,而承平之时待遇不一,根本就不能持久。
试想,军户要自己种田,再交上给国家,还要备办武器与敌做战,还要千里班操训练,给皇家当免费的劳役,如此这般,谁能愿意?
这种根本性的矛盾根本不是严刑酷法能解决的,就算如王越所说,做到了最佳的效果,其结果也就是使得卫所将领们不能贪污和役使军户,但根本性的矛盾仍然无法解决。
除非国家花费大力气,提高卫所军的待遇,但那样又是事倍功半,根本就是费力不讨好。
最佳的办法,自然是改制。
只是张佳木也是知道,动作太大,却也难叫这些人跟从。当下听了王越所说,便是笑道:“我的意思是,暂且也不必动外地的卫所。京城驻军,原本就是营制,何必再留卫所的名目?不如仿宋制,募集营兵为禁军,拱卫京师。”
“如果是这样,下官愿效犬马之劳。”
按张佳木的意思,和原本的团营制度也差不离,只是把老家取消,所有的营兵称为禁军,沙汰下来的分列诸档,按原本的打算,给予一次性的补偿是一部份人,转为其余军制的又是一部份人。
按京营原本三十余万人的编制,除了保留几万人之外,剩下的缺额数字全部从秦晋辽东等地招募,山东和河南的班操军也可以招募一部份,凑起十团营十二万人的禁军部队再说。
这个差事当然很得罪人,好在事前已经做过不少的功夫,现在要王越做的便是动起手来,妥为安置那些淘汰下来的军人。
至于能留用的,张佳木向着王越道:“保留他们的名册户籍,告诉他们,我还有安排。”
“是,一切听太保的。”
王越如此识趣,张佳木也很觉安慰,想了一想,便道:“城西的武校,你听说过没有?”
“下官听说过。”
挑选武校,也就是张佳木命名为讲武堂的地方极大,占地数百亩,已经放出风来,要选将门子弟入其中学习,从驻营行军,到旗号金鼓,再到骑射刀枪,兵法韬略,无所不教,亦无所不学。
自校中毕业的,便有武举人的身份,等同于正式的武官。校中考核成绩靠前的,每年有一定的名额为武进士,也是极为难得的殊荣。
武进士和武举人的考试,在早年也是很正经的,极为重视,正统末年到景泰这八年,无人过问,且文贵武贱的趋势开始,所以渐成没落之势。
现在有张佳木这个强力武臣在,大家已经可想而知的就是武官势力将要大举反弹,连带着,就是武进士也会水涨船高。
有此看法的人很不少,所以关注讲武堂的人自然也就很多。
“这个讲武堂,武事要学,文事也要学,世昌兄可以为兵部侍郎,到讲武堂去帮我的忙。”
王越向来留意军事,他知道将来的边军精锐,怕是十之八九要出自这个武校之中,自己能到学校中去,算是张佳木要大用他为统兵大将的先声,当下大喜过望,他可比余子俊要欢喜的多,当下站起身来,拱手道:“太保天高地厚之恩,下官无以为报,只能以死效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大人这般的用心……”余子俊虽神色不变,但亦是很受感动的样子。毕竟,以张佳木的权势地位,又有这种敛财的极佳办法,自己却能如此克制,而且想到牵制皇权,在当时的文官看来,自是难得之至。
“余大人就是要帮我的手。”张佳木笑嘻嘻地道。
当时制作银锭,官方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内监的银作局,不仅是打造金银首饰,有一些皇宫内院收藏的银锭也是内府自己制造,不需劳烦外头。
至于用于发行储藏的银锭则是由户部制作,张佳木要劳烦余子俊的当然不是制作银币这么简单的事,而是叫他负责监督发行到股本运作一系列的大事。
这其中还涉及到利益纷争,所以要叫一个有清正贤名的人来负其责,可以稍稍减少一些人的怀疑。
余子俊也是明白这一层的意思,因此慨然答道:“是,请太保吩咐就是。”
“不敢……”张佳木沉吟了一下,笑道:“就叫银监大使吧,以户部侍郎兼银监会大使,专责其事,近期的第一件事,就是考选商家,选址建库,汇集银本。当然,现在铸币还是很难,只能由我这里来铸,这一层,要事先言明。”
这其实是后世官督商办的一种模式,正常来说,这种模式远不如正经的商人自营自办,但在当时来说,也是一种极为先进,甚至是闻所未闻的制度了。
以商人之社会政治地位的低下,居然由官府正经的高级文官来牵头,然后选取商家来经营银币发行,这在当时的人来说,完全就是一种观念上前所未有的冲击了。
“太保信我至此,还有什么可说的?”虽然没有升官,而且做这个事肯定不那么轻松,但余子俊却是长揖至地,有极为感激的口吻向着张佳木道:“敢不从命!”
“好,很好!”张佳木也极欣慰地:“我没有看错人,放心,士英兄,将来一切有我,保你一个太子太保!”
到得现在,余子俊接受了这种艰巨的任命,张佳木才与他以字相称,算是将此人纳入可以交往的名单之内了。
余子俊躬了躬身,呐呐道:“不敢当太保如此……”
“当得,当得。”张佳木打断余子俊的客气话语,向着王越笑道:“也有重任给世昌兄。”
“太保请吩咐。”
王越此时已经是明白过来,张佳木必定是早就在暗中考量京中文官中的佼佼者,象他和余子俊,也必定早就入对方眼帘。就看眼前的任务分派,就可以看出来张佳木事前下过多少功夫了。
锦衣卫是如此的可怕和恐怖,一时间,王越在张佳木面前所有的政治投机和表演的打算,全部都烟消云散了。
“很快就要改京营新制,三大营全部取消,也不要什么‘老家’,而且,连军户制度也不要了。”
“什么?”
王越大为震惊,军户制度可以说是大明立国的根本,没有了军户,也就没有近二百万人的卫所军人,从东北到西北的九边重镇,内地的各卫所军,到云南边陲,那么多的边关要隘,由谁来驻守?
“军户制度到如今,已经是非改不可。”张佳木斟酌着道:“军户逃亡,各级指挥视军户为奴隶,卫所崩坏,能拉出队的就已经不容易,更谈不上与敌做战,现在边军已经全部是营兵制度,卫所只是挑兵时的一种补充,另外,就是驻守火路墩堡等险关要隘,也是种地为先,驻防为次了。至于某些水师卫所,忙时为船民,闲时为海盗,更是不成事体。云南边陲要地,靠的也不是卫所军,而是征南将军沐家的总府兵,还有云南巡抚掌握的营兵,卫所军,除了打打下手,敲敲边鼓,已经是百无一用了。”
王越大着胆子道:“可能敲敲边鼓,也是好的。”
就是这种思想局限,使得明朝在中期之前卫所已经完蛋的情形下,抱着这种残破无用又缺少人性的制度不放,其实到明中晚期后,卫所已经完全没有用处,沿运河漕运路线的卫所好歹还能当漕兵,也就是后来清朝的清帮的前身,算是还有一点组织性。其余的卫所军人,西北一带的较为坚韧敢斗,还是西北边军也就是秦军和晋军的补充,至于别的地方的卫所,名册上有两百万人,但真正能拉出来打仗的,却是两万人也困难。
辽东的大军头能役使几千或是数万以上的军户当佃农,这些军户说是关宁军的一部份,但其实除了锄头菜刀之外就没拿过别的铁器,种地在行,谈起打仗根本就是笑话。
凤阳都司有额兵数万,但农民军一至,都指挥下全部战死,而义军损失极为有限,因为驻凤阳这种重要地方的卫所军也就是一群农民,而且,还是一群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农民!
这样的制度,除了账簿好看之外,根本全无用处。
说是有兵两百万,全是虚文,到崇祯年间,加练饷重新练兵,朝廷自己也是清楚,卫所兵是完全指望不上了。
既然是完全无用,而且拖累了几百万的军户,怨气从生,不如在还有些活力的时候改起,岂不是更好?
王越素称知兵,张佳木所说的,他自然也是明白。不过,文官特有的谨慎还是使得他出声反对:“太保所言自是,但此事是关系到朝纲稳定的大政,应该从容设法,慢慢消解。卫所不灵,还是在都督府不得人,如果选将任能,沙汰老弱,强将足兵,恢复到洪年年间的旧制,仍然是国朝之基石。”
“你说的也有些道理。”张佳木知道卫所这种制度根本不合理,和汉唐初兴时在边疆的屯田一样,开始时充满活力,然后渐渐消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乱世易行,而承平之时待遇不一,根本就不能持久。
试想,军户要自己种田,再交上给国家,还要备办武器与敌做战,还要千里班操训练,给皇家当免费的劳役,如此这般,谁能愿意?
这种根本性的矛盾根本不是严刑酷法能解决的,就算如王越所说,做到了最佳的效果,其结果也就是使得卫所将领们不能贪污和役使军户,但根本性的矛盾仍然无法解决。
除非国家花费大力气,提高卫所军的待遇,但那样又是事倍功半,根本就是费力不讨好。
最佳的办法,自然是改制。
只是张佳木也是知道,动作太大,却也难叫这些人跟从。当下听了王越所说,便是笑道:“我的意思是,暂且也不必动外地的卫所。京城驻军,原本就是营制,何必再留卫所的名目?不如仿宋制,募集营兵为禁军,拱卫京师。”
“如果是这样,下官愿效犬马之劳。”
按张佳木的意思,和原本的团营制度也差不离,只是把老家取消,所有的营兵称为禁军,沙汰下来的分列诸档,按原本的打算,给予一次性的补偿是一部份人,转为其余军制的又是一部份人。
按京营原本三十余万人的编制,除了保留几万人之外,剩下的缺额数字全部从秦晋辽东等地招募,山东和河南的班操军也可以招募一部份,凑起十团营十二万人的禁军部队再说。
这个差事当然很得罪人,好在事前已经做过不少的功夫,现在要王越做的便是动起手来,妥为安置那些淘汰下来的军人。
至于能留用的,张佳木向着王越道:“保留他们的名册户籍,告诉他们,我还有安排。”
“是,一切听太保的。”
王越如此识趣,张佳木也很觉安慰,想了一想,便道:“城西的武校,你听说过没有?”
“下官听说过。”
挑选武校,也就是张佳木命名为讲武堂的地方极大,占地数百亩,已经放出风来,要选将门子弟入其中学习,从驻营行军,到旗号金鼓,再到骑射刀枪,兵法韬略,无所不教,亦无所不学。
自校中毕业的,便有武举人的身份,等同于正式的武官。校中考核成绩靠前的,每年有一定的名额为武进士,也是极为难得的殊荣。
武进士和武举人的考试,在早年也是很正经的,极为重视,正统末年到景泰这八年,无人过问,且文贵武贱的趋势开始,所以渐成没落之势。
现在有张佳木这个强力武臣在,大家已经可想而知的就是武官势力将要大举反弹,连带着,就是武进士也会水涨船高。
有此看法的人很不少,所以关注讲武堂的人自然也就很多。
“这个讲武堂,武事要学,文事也要学,世昌兄可以为兵部侍郎,到讲武堂去帮我的忙。”
王越向来留意军事,他知道将来的边军精锐,怕是十之八九要出自这个武校之中,自己能到学校中去,算是张佳木要大用他为统兵大将的先声,当下大喜过望,他可比余子俊要欢喜的多,当下站起身来,拱手道:“太保天高地厚之恩,下官无以为报,只能以死效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