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菲尔兹级的成果,NS方程研究的巨大收获!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主报告厅。
王浩站在讲台上,说完了最后一句感言,“国内的数学研究发展,正的呈现出越来越好的趋势……
“相信未来,肯定更能够赶上国际水平,并实现超越!”
他礼貌地朝台下微微鞠躬。
现场沉默了好半天,才终于有人鼓起了掌,掌声还算是比较热烈,只是比刚才给钟明初的掌声出差了一些。
台下的学者们还是很礼貌的,毕竟是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的感言,而且是一位创造奖项最低年龄历史的数学家,只是他们的心情非常的复杂。
他们当然知道王浩说的是真话。
虽然让人听起来感觉怪怪的,但王浩一年内拿出那么多数学成果,就不可能在一个研究上卡多长时间。
哪怕两个星期说的有点短,但总归不可能超过一个月、两个月。
两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对他们来说没有区别,都可以理解为,一路顺畅的完成了研究,根本不存在‘卡’的问题。
说起研究被‘卡主’,钟明初说的才很现实,连续六年都没有任何进展。
这是大部分情况。
好多学者都从刚才的感言中受到了打击,他们仔细思考自己的数学研究工作,发现自己的前景非常的悲哀,似乎就是数学圈子里滥竽充数的那一个。
当深入思考的时候,好多人就一直在机械的鼓掌,都忘记要停下来。
王浩听到耳畔的掌声,强度比不上刚才钟明初的感言,还安慰自己‘盗版的感言,能得到这么多掌声’已经可以了。
后来就发现,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停下来。
虽然稀稀拉拉的并不多,但总归一直都没有停下来,嘴角也忍不住露出了笑意。
他和钟明初握了握手,就一起朝着台下走。
钟明初和王浩走在一起,心情也非常的复杂,他的感言被抄袭不说,还受到了心理上的打击,和旁边的年轻人相比,他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笨蛋、蠢材。
两人还是一起走下台。
等到了过道就分开了,王浩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又面对了一大堆复杂的眼神。
邱成文看着王浩坐下来,他都有点想笑出声。
他当然知道,其他人很难理解顶级数学家。
其实王浩所说‘研究卡住两个星期’,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
他自己感同身受。
回想自己年轻的时候,23岁就应邀担任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副教授,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完备黎曼流行流行上调和函数》的研究。
当时就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
后来的几年里,现在邱成文想想都感觉不可思议,他很顺畅的完成了各种研究,那些很有难度的内容,在他面前似乎都很容易得到解决。
那就是数学研究最巅峰时的情况。
现在的王浩也处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在他擅长的领域中,有难度的研究,对他来说都会很容易完成。
年轻人充满了创造力和想法,再加上过硬的基础以及超高的智商,自然能够完成各种研究。
当然,这普通人无法理解的。
和王浩相比,在场大部分就只是普通人而已。
王浩坐在了位置上,感受到了周围看过来的复杂眼神,都感觉有些不舒服。
这时候,旁边的比尔卡尔朝着他竖起了大拇指,以有些怪异的中文音调说道,“刚才你的感言说的真好,我感同身受。”
“数学研究真的很难。有时候在一个问题上就要想很久,尤其是做双有理几何的研究,我自认为很擅长这个方向,但有时候在一个问题上,依旧可以会想上几天……”
他说的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王浩也感叹的说道,“是啊,数学研究真的很难,我有时候甚至感觉,自己根本不行。”
两个人不断吐槽数学研究的难度,也让周围人的心情更加复杂。
有几个人都后悔刚才给王浩鼓掌了。
他们知道两个人说的是心里话,并不是故意打击他们,但就是因为是真的才更打击人啊!
……
接下来就是颁发钟家庆数学奖了,获得者分别是来自东港大学、苏东大学、西京师范大学以及港城城市大学的博士生。
几个年轻的博士登台明显都非常的激动。
这是开幕式颁奖以来,最感人的时刻,因为他们对于拿到钟家庆数学奖,是真的感到非常的激动,有的博士甚至脸色通红,还有的流出了眼泪。
他们就只是在读博士,结果因为研究,就拿到了这么着名的奖项。
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对未来的研究,更加的有信心、更加的期待。
上午就是致辞和开幕式。
开幕式的颁奖结束后,又有数学会的副理事上去做了一番总结,随后就结束了。
一系列的报告都是在下午开始的,好多人也开始期待了。
这次最受期待的就是王浩的报告,不只是参加数学会议的人期待,国际上很多顶级数学家也期待。
中午用餐的时候,王浩和比尔卡尔坐在一起,两人交流的比较多也熟悉了,关系就感觉亲近了很多。
比尔卡尔吃了口东西,一边问向王浩,“你对报告准备的怎么样?我可是期待很久了,这次专门为了你的报告而来。”
王浩道,“准备的还算充分,但是感觉做报告很难。”
“为什么?”比尔卡尔有些不理解的抬起头。
“讲解起来不容易啊!”王浩感慨了一句。
这是他要面对的做的最复杂的报告,而且只能截取一部分做讲解。
他总结这个数学方法,就花费了很长的时间,论文就写了五十多页,其中还涉及到很多逻辑性思考。
王浩能感觉到其中的难度,而报告不可能有太长时间,数学会方面的安排是三个小时,是从下午两点半开始的。
正常情况下,五点半、六点,会议就结束了。
换句话说,数学会的安排是让他做三个小时的报告,讲解不完就可以适当延长时间。
王浩感觉时间还是太短了,他的准备就只是讲解和角谷猜想有关的部分,而不是全部内容。
即便如此难度也很高,甚至比做角谷猜想的证明更高,因为他的研究是方法思路,而不是逻辑解析。
整个研究就是给出一个大致的思考方向、解决方向,但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可以说就是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法。
在角谷猜想的证明报告、论文发布以后,数学界就对于他所说的方法有研究,他们能肯定研究内容是一种方法思路。
这就像是有效与无关进位筛选法。
有效与无关进位法就是一种方法思路,一种算法的解决方向、想法,而不是确定的计算逻辑、程序。
数学上来举例,可以理解为‘解一个多元三次方程组’,又或是‘偏微分方程求解’,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求解并没有确定的方法。
大部分学习的基础内容只能提供方法思路,有可能能够直接解决一些特定的题目,也有可能解决不了。
这就需要对于方法研究的很透彻了。
现在王浩所研究的方法思路也是一样,他觉得自己的研究的方法都可以出上一本书,而不是简单的写个论文,做个报告就能完成的。
很快,时间到了下午,各个厅的报告已正式开始了。
王浩所在的是一号主厅。
一号主厅安排了三份报告,王浩的报告是排在了第三场,前两份报告都是简短的内容,还有一份是工作报告。
主厅的学者们大多都在等待王浩的报告。
前面两份报告人就很难受了,因为台下根本没有几个人在认真听,他们都报告的过程中就能看到有好多人都在小声说话。
既然台下的‘观众们’都不买单,报告也就很快结束了。
结果轮到王浩的时候提前了十分钟。
王浩也只能提前去了后台做准备,简单的准备以后他就走上了台。
这时候,主厅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其他厅的学者都过来了,就感觉台下是人满为患。
所有人都认真看着王浩,还有人拿了纸笔准备做记录。
记者也把镜头对过来。
台下。
邱成文和比尔卡尔正说着,“我仔细分析过王浩的角谷猜想证明,里面确实蕴含着一种方法思路,但是想找出来却不容易,应该就像是他说的,证明只是数学方法的一部分应用。”
“这个数学方法,应该已经是菲尔兹级别的成果了。”
成果,没有菲尔兹级别的说法,因为菲尔兹奖奖励的是对数学的贡献,而不是针对单一的研究。
邱成文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王浩凭借这个数学方法,很可能在数学研究的贡献上,已经足够拿到菲尔兹奖。
比尔卡尔也认可的点头。
两人的对话并没有刻意瞒着其他人,旁边人听了顿时变得更认真了,他们也想知道什么才是菲尔兹级别的成果。
此时,王浩站在讲台最中间,很认真的开口道,“我为了这个报告准备了很久。”
“虽然论文早已经写完了,但是内容太多,所以我只能截取一部分和角谷猜想有关的内容做讲解。”
“我所讲解的内容是一种方法思路,它的名字叫做《寻找无穷列式数学转换法》。”
“简单理解就是,怎么去解决固定列式带来的数学变化问题,也就是列式的无穷化有穷的分析问题。”
“最简单的,数字1,每一步都去加1,得出的是自然数的数列。”
“如果是分成两步,第一步是加1,再减1,得出的就是数字1和2的集合。”
“这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如果是取任何一个自然数,把加1、减1,变成乘3加3,再作判定,然后除2,也就3x+3问题,就很难判断是否是有穷尽的。”
“我要做的就是研究类似问题的判定以及分析方法。”
王浩说完了开场白,就开始了讲解,“针对这一类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进行列式的思考,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而列式和判定直接相关,我们要对两者进行关系分析,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分类集合的问题,我们来看这个……”
“……”
王浩就只是说了个开场白,再慢慢推进到内容中,已经让台下众人感觉到了高深。
他们跟着王浩的讲解,慢慢的进行深入的理解,一个个都非常集中精神。
这也让报告听一片安静,连一点其他声音都没有。
好多人都发现,他们只需要一个走神,可能接下来就再也听不懂了。
不仅如此。
当进入到更深入内容的时候,有些人就开始跟不上了。
王浩讲解一个代数集合变换的问题,两、三步跳转,就完成了一个列式,他讲解的速度并不快,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但还是有好多人跟不上了。
他们认真跟着去思考,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
这时候却发现,讲解的内容已经到了另一个地方,只能苦笑着记下结论,再试着去跟上讲解进度。
好在王浩讲解的非常清晰,《教学的馈赠》加成的理解效果也起了作用,好多学者还是能跟上的。
当讲解进行到两个小时的时候,难度又深入了一些,自然想跟上就更加困难了。
有些学者已经完全跟不上了,甚至不知道王浩在讲解什么内容。
他们也只能苦笑的继续坐着,生怕打扰了其他认真听的人。
后来跟不上的人更多了。
哪怕是跟不上讲解的速度,好多人依旧在认真的听,因为他们感觉这个报告,对于开拓思维非常有帮助。
其中好多的数学逻辑、想法都让他们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好多精巧的推导,也似乎对于自己的研究有帮助。
报告就在安静的气氛下度过了三个半小时。
王浩还是‘拖堂’了。
这主要是因为报告的内容太过于复杂,他希望更多的人跟上,自然讲解的时间就长了一些。
等全部完成讲解以后,王浩做了结束语,“以上就是我的报告,这也是完成角谷猜想证明的思考逻辑。”
他说完朝台下微微鞠躬,随后赶紧喝了口水做补充。
台下好多学者还没反应过来,似乎还在跟着进行思考,慢慢的掌声才响了起来。
掌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一号主厅的顶棚都似乎被震动了。
每个人都感觉很疲惫,但每个人都在鼓掌,因为他们是真心感觉,王浩所讲解的内容非常有意义。
之前还有人质疑传言所说,王浩所研究的数学方法,意义要超过角谷猜想的证明。
现在没有人质疑了。
每个人都很清楚,他们听到了一个全新的、系统性的数学思考方法,而且都感觉非常有价值,甚至有些人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很有意义。
台下有很多研究解析数论、复杂理论等方向的学者,感觉就更加明显了。
他们听了报告以后,都觉得有了新的灵感,想回去做一下总结,也许就能够找到完成研究的方法。
当掌声间歇的时候,好多人也讨论起来,“这个方法太有意义了,我刚才听懂了一半,但是,还是收获很大。”
“我也是,不愧是传言中菲尔兹级的成果呀!”
“怪不得王浩能够完成角谷猜想的证明,这个方法可比证明一个数字猜想重要多了。”
“但这还不是全部,真是可惜……”
好多人都关心起整个论文内容。
当到了提问时间的时候,少有人提问有关报告的内容,因为他们知道有些内容,即便再说一遍,也不一定能明白过来,而且针对每一个问题,都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明白的。
有个首都大学的教授就站起来问道,“王教授,你能不能说一下,这个论文什么时候发表?我想看到全部的内容。”
台下的人顿时都看过来。
王浩笑道,“我和科学院数学所的王立群院士确定了,论文都会发表数学所的期刊上。”
“具体刊登时间你们就找王立群院士问吧。”
一群人顿时看向了前排的王立群。
王立群是工程院的院士,负责数学所旗下两大期刊--《数学学报》和《Acta-Mathematiica》。
前者是中文数学期刊,后者是英文数学期刊,也被收录SCI检索中。
王立群起身朝其他人挥手,说道,“大家放心吧,下一期就有,王浩教授的论文,加印也要优先发表。”
其他人顿时都期待了。
……
王浩在完成了讲解以后,和其他人寒暄一番,吃过晚饭就回去酒店了。
等回到了酒店以后,他迫不及待的开始做起来记录。
其他人听了他的报告,都感觉收获很大。
王浩同样也是收获巨大。
【任务一】
【研发项目名称:okes方程研究(难度:S+)。】
【灵感值:34。】
“灵感值,上涨了9点啊!”他对于灵感值增长情况还是很满意的,但最重要的收获是在脑子里。
NS方程的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每一个进展可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他多出了一些和解决NS方程问题有关的想法。
其中一个顺着近似值求解研究方向的想法,让他感到有些迷惑和不解。
他感觉自己在ns方程近似求解上,已经差不多做到了极致,研究出一种通用的项目的替代方程法,求出的近似值证明和精确界很相近,近似度超出了以往的方法。
现在他忽然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似乎还应该更进一步,让近似值无限接近于精确解。
“如果能无限接近于精确解,为什么不直接求出精确解呢?”
“而有些NS方程,可能并不存在精确解,这本来就是世界数学难题,又如何无限的接近精确解?”
王浩确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想法和逻辑判断却出现了矛盾之处。
这就是他的收获。
“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肯定会对于NS方程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求月票)
主报告厅。
王浩站在讲台上,说完了最后一句感言,“国内的数学研究发展,正的呈现出越来越好的趋势……
“相信未来,肯定更能够赶上国际水平,并实现超越!”
他礼貌地朝台下微微鞠躬。
现场沉默了好半天,才终于有人鼓起了掌,掌声还算是比较热烈,只是比刚才给钟明初的掌声出差了一些。
台下的学者们还是很礼貌的,毕竟是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的感言,而且是一位创造奖项最低年龄历史的数学家,只是他们的心情非常的复杂。
他们当然知道王浩说的是真话。
虽然让人听起来感觉怪怪的,但王浩一年内拿出那么多数学成果,就不可能在一个研究上卡多长时间。
哪怕两个星期说的有点短,但总归不可能超过一个月、两个月。
两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对他们来说没有区别,都可以理解为,一路顺畅的完成了研究,根本不存在‘卡’的问题。
说起研究被‘卡主’,钟明初说的才很现实,连续六年都没有任何进展。
这是大部分情况。
好多学者都从刚才的感言中受到了打击,他们仔细思考自己的数学研究工作,发现自己的前景非常的悲哀,似乎就是数学圈子里滥竽充数的那一个。
当深入思考的时候,好多人就一直在机械的鼓掌,都忘记要停下来。
王浩听到耳畔的掌声,强度比不上刚才钟明初的感言,还安慰自己‘盗版的感言,能得到这么多掌声’已经可以了。
后来就发现,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停下来。
虽然稀稀拉拉的并不多,但总归一直都没有停下来,嘴角也忍不住露出了笑意。
他和钟明初握了握手,就一起朝着台下走。
钟明初和王浩走在一起,心情也非常的复杂,他的感言被抄袭不说,还受到了心理上的打击,和旁边的年轻人相比,他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笨蛋、蠢材。
两人还是一起走下台。
等到了过道就分开了,王浩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又面对了一大堆复杂的眼神。
邱成文看着王浩坐下来,他都有点想笑出声。
他当然知道,其他人很难理解顶级数学家。
其实王浩所说‘研究卡住两个星期’,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
他自己感同身受。
回想自己年轻的时候,23岁就应邀担任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副教授,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完备黎曼流行流行上调和函数》的研究。
当时就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
后来的几年里,现在邱成文想想都感觉不可思议,他很顺畅的完成了各种研究,那些很有难度的内容,在他面前似乎都很容易得到解决。
那就是数学研究最巅峰时的情况。
现在的王浩也处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在他擅长的领域中,有难度的研究,对他来说都会很容易完成。
年轻人充满了创造力和想法,再加上过硬的基础以及超高的智商,自然能够完成各种研究。
当然,这普通人无法理解的。
和王浩相比,在场大部分就只是普通人而已。
王浩坐在了位置上,感受到了周围看过来的复杂眼神,都感觉有些不舒服。
这时候,旁边的比尔卡尔朝着他竖起了大拇指,以有些怪异的中文音调说道,“刚才你的感言说的真好,我感同身受。”
“数学研究真的很难。有时候在一个问题上就要想很久,尤其是做双有理几何的研究,我自认为很擅长这个方向,但有时候在一个问题上,依旧可以会想上几天……”
他说的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王浩也感叹的说道,“是啊,数学研究真的很难,我有时候甚至感觉,自己根本不行。”
两个人不断吐槽数学研究的难度,也让周围人的心情更加复杂。
有几个人都后悔刚才给王浩鼓掌了。
他们知道两个人说的是心里话,并不是故意打击他们,但就是因为是真的才更打击人啊!
……
接下来就是颁发钟家庆数学奖了,获得者分别是来自东港大学、苏东大学、西京师范大学以及港城城市大学的博士生。
几个年轻的博士登台明显都非常的激动。
这是开幕式颁奖以来,最感人的时刻,因为他们对于拿到钟家庆数学奖,是真的感到非常的激动,有的博士甚至脸色通红,还有的流出了眼泪。
他们就只是在读博士,结果因为研究,就拿到了这么着名的奖项。
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对未来的研究,更加的有信心、更加的期待。
上午就是致辞和开幕式。
开幕式的颁奖结束后,又有数学会的副理事上去做了一番总结,随后就结束了。
一系列的报告都是在下午开始的,好多人也开始期待了。
这次最受期待的就是王浩的报告,不只是参加数学会议的人期待,国际上很多顶级数学家也期待。
中午用餐的时候,王浩和比尔卡尔坐在一起,两人交流的比较多也熟悉了,关系就感觉亲近了很多。
比尔卡尔吃了口东西,一边问向王浩,“你对报告准备的怎么样?我可是期待很久了,这次专门为了你的报告而来。”
王浩道,“准备的还算充分,但是感觉做报告很难。”
“为什么?”比尔卡尔有些不理解的抬起头。
“讲解起来不容易啊!”王浩感慨了一句。
这是他要面对的做的最复杂的报告,而且只能截取一部分做讲解。
他总结这个数学方法,就花费了很长的时间,论文就写了五十多页,其中还涉及到很多逻辑性思考。
王浩能感觉到其中的难度,而报告不可能有太长时间,数学会方面的安排是三个小时,是从下午两点半开始的。
正常情况下,五点半、六点,会议就结束了。
换句话说,数学会的安排是让他做三个小时的报告,讲解不完就可以适当延长时间。
王浩感觉时间还是太短了,他的准备就只是讲解和角谷猜想有关的部分,而不是全部内容。
即便如此难度也很高,甚至比做角谷猜想的证明更高,因为他的研究是方法思路,而不是逻辑解析。
整个研究就是给出一个大致的思考方向、解决方向,但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可以说就是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法。
在角谷猜想的证明报告、论文发布以后,数学界就对于他所说的方法有研究,他们能肯定研究内容是一种方法思路。
这就像是有效与无关进位筛选法。
有效与无关进位法就是一种方法思路,一种算法的解决方向、想法,而不是确定的计算逻辑、程序。
数学上来举例,可以理解为‘解一个多元三次方程组’,又或是‘偏微分方程求解’,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求解并没有确定的方法。
大部分学习的基础内容只能提供方法思路,有可能能够直接解决一些特定的题目,也有可能解决不了。
这就需要对于方法研究的很透彻了。
现在王浩所研究的方法思路也是一样,他觉得自己的研究的方法都可以出上一本书,而不是简单的写个论文,做个报告就能完成的。
很快,时间到了下午,各个厅的报告已正式开始了。
王浩所在的是一号主厅。
一号主厅安排了三份报告,王浩的报告是排在了第三场,前两份报告都是简短的内容,还有一份是工作报告。
主厅的学者们大多都在等待王浩的报告。
前面两份报告人就很难受了,因为台下根本没有几个人在认真听,他们都报告的过程中就能看到有好多人都在小声说话。
既然台下的‘观众们’都不买单,报告也就很快结束了。
结果轮到王浩的时候提前了十分钟。
王浩也只能提前去了后台做准备,简单的准备以后他就走上了台。
这时候,主厅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其他厅的学者都过来了,就感觉台下是人满为患。
所有人都认真看着王浩,还有人拿了纸笔准备做记录。
记者也把镜头对过来。
台下。
邱成文和比尔卡尔正说着,“我仔细分析过王浩的角谷猜想证明,里面确实蕴含着一种方法思路,但是想找出来却不容易,应该就像是他说的,证明只是数学方法的一部分应用。”
“这个数学方法,应该已经是菲尔兹级别的成果了。”
成果,没有菲尔兹级别的说法,因为菲尔兹奖奖励的是对数学的贡献,而不是针对单一的研究。
邱成文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王浩凭借这个数学方法,很可能在数学研究的贡献上,已经足够拿到菲尔兹奖。
比尔卡尔也认可的点头。
两人的对话并没有刻意瞒着其他人,旁边人听了顿时变得更认真了,他们也想知道什么才是菲尔兹级别的成果。
此时,王浩站在讲台最中间,很认真的开口道,“我为了这个报告准备了很久。”
“虽然论文早已经写完了,但是内容太多,所以我只能截取一部分和角谷猜想有关的内容做讲解。”
“我所讲解的内容是一种方法思路,它的名字叫做《寻找无穷列式数学转换法》。”
“简单理解就是,怎么去解决固定列式带来的数学变化问题,也就是列式的无穷化有穷的分析问题。”
“最简单的,数字1,每一步都去加1,得出的是自然数的数列。”
“如果是分成两步,第一步是加1,再减1,得出的就是数字1和2的集合。”
“这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如果是取任何一个自然数,把加1、减1,变成乘3加3,再作判定,然后除2,也就3x+3问题,就很难判断是否是有穷尽的。”
“我要做的就是研究类似问题的判定以及分析方法。”
王浩说完了开场白,就开始了讲解,“针对这一类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进行列式的思考,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而列式和判定直接相关,我们要对两者进行关系分析,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分类集合的问题,我们来看这个……”
“……”
王浩就只是说了个开场白,再慢慢推进到内容中,已经让台下众人感觉到了高深。
他们跟着王浩的讲解,慢慢的进行深入的理解,一个个都非常集中精神。
这也让报告听一片安静,连一点其他声音都没有。
好多人都发现,他们只需要一个走神,可能接下来就再也听不懂了。
不仅如此。
当进入到更深入内容的时候,有些人就开始跟不上了。
王浩讲解一个代数集合变换的问题,两、三步跳转,就完成了一个列式,他讲解的速度并不快,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但还是有好多人跟不上了。
他们认真跟着去思考,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
这时候却发现,讲解的内容已经到了另一个地方,只能苦笑着记下结论,再试着去跟上讲解进度。
好在王浩讲解的非常清晰,《教学的馈赠》加成的理解效果也起了作用,好多学者还是能跟上的。
当讲解进行到两个小时的时候,难度又深入了一些,自然想跟上就更加困难了。
有些学者已经完全跟不上了,甚至不知道王浩在讲解什么内容。
他们也只能苦笑的继续坐着,生怕打扰了其他认真听的人。
后来跟不上的人更多了。
哪怕是跟不上讲解的速度,好多人依旧在认真的听,因为他们感觉这个报告,对于开拓思维非常有帮助。
其中好多的数学逻辑、想法都让他们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好多精巧的推导,也似乎对于自己的研究有帮助。
报告就在安静的气氛下度过了三个半小时。
王浩还是‘拖堂’了。
这主要是因为报告的内容太过于复杂,他希望更多的人跟上,自然讲解的时间就长了一些。
等全部完成讲解以后,王浩做了结束语,“以上就是我的报告,这也是完成角谷猜想证明的思考逻辑。”
他说完朝台下微微鞠躬,随后赶紧喝了口水做补充。
台下好多学者还没反应过来,似乎还在跟着进行思考,慢慢的掌声才响了起来。
掌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一号主厅的顶棚都似乎被震动了。
每个人都感觉很疲惫,但每个人都在鼓掌,因为他们是真心感觉,王浩所讲解的内容非常有意义。
之前还有人质疑传言所说,王浩所研究的数学方法,意义要超过角谷猜想的证明。
现在没有人质疑了。
每个人都很清楚,他们听到了一个全新的、系统性的数学思考方法,而且都感觉非常有价值,甚至有些人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很有意义。
台下有很多研究解析数论、复杂理论等方向的学者,感觉就更加明显了。
他们听了报告以后,都觉得有了新的灵感,想回去做一下总结,也许就能够找到完成研究的方法。
当掌声间歇的时候,好多人也讨论起来,“这个方法太有意义了,我刚才听懂了一半,但是,还是收获很大。”
“我也是,不愧是传言中菲尔兹级的成果呀!”
“怪不得王浩能够完成角谷猜想的证明,这个方法可比证明一个数字猜想重要多了。”
“但这还不是全部,真是可惜……”
好多人都关心起整个论文内容。
当到了提问时间的时候,少有人提问有关报告的内容,因为他们知道有些内容,即便再说一遍,也不一定能明白过来,而且针对每一个问题,都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明白的。
有个首都大学的教授就站起来问道,“王教授,你能不能说一下,这个论文什么时候发表?我想看到全部的内容。”
台下的人顿时都看过来。
王浩笑道,“我和科学院数学所的王立群院士确定了,论文都会发表数学所的期刊上。”
“具体刊登时间你们就找王立群院士问吧。”
一群人顿时看向了前排的王立群。
王立群是工程院的院士,负责数学所旗下两大期刊--《数学学报》和《Acta-Mathematiica》。
前者是中文数学期刊,后者是英文数学期刊,也被收录SCI检索中。
王立群起身朝其他人挥手,说道,“大家放心吧,下一期就有,王浩教授的论文,加印也要优先发表。”
其他人顿时都期待了。
……
王浩在完成了讲解以后,和其他人寒暄一番,吃过晚饭就回去酒店了。
等回到了酒店以后,他迫不及待的开始做起来记录。
其他人听了他的报告,都感觉收获很大。
王浩同样也是收获巨大。
【任务一】
【研发项目名称:okes方程研究(难度:S+)。】
【灵感值:34。】
“灵感值,上涨了9点啊!”他对于灵感值增长情况还是很满意的,但最重要的收获是在脑子里。
NS方程的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每一个进展可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他多出了一些和解决NS方程问题有关的想法。
其中一个顺着近似值求解研究方向的想法,让他感到有些迷惑和不解。
他感觉自己在ns方程近似求解上,已经差不多做到了极致,研究出一种通用的项目的替代方程法,求出的近似值证明和精确界很相近,近似度超出了以往的方法。
现在他忽然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似乎还应该更进一步,让近似值无限接近于精确解。
“如果能无限接近于精确解,为什么不直接求出精确解呢?”
“而有些NS方程,可能并不存在精确解,这本来就是世界数学难题,又如何无限的接近精确解?”
王浩确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想法和逻辑判断却出现了矛盾之处。
这就是他的收获。
“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肯定会对于NS方程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