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黄裳辞官 秦桧登场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朝霞在东方照耀着,一列列金色的云仿佛是在等待太阳,好像群臣在等待君王似的……
开封府皇宫金銮殿上。
黄裳慢悠悠的出列,拱手鞠了一躬,沉声道:“启奏陛下,老臣如今已到耄耋之年,心力不济,难以继续为大宋效劳。
恳请陛下准许老臣告老还乡。”
说罢,深深一摆。
花葵凝视着下方这位老人。
长方形的脸上,几乎没有弹性的肌肉和软组织,全是深深的褶皱。一头枯白的长发,却整理的井然有序。
这么多年,黄裳从未贪墨一丝一毫,一心为民。也从不加入任何派系,仅忠心于自己,可谓国之栋梁。
“唉”
花葵叹了口气,不舍道:“黄御史,这些年尽忠职守,你一离去,朕如断一臂。
不知黄御史家乡位于何处。”
黄裳紧忙回道:“老臣家乡位于两浙路一处靠海村庄,份属中山城管辖。”
花葵起身,负手在殿堂上来回度步,却是不知该如何赏赐。
思索了一会,脚步顿住,忽道:“拟旨。
赐予黄裳黄金千两,白银十万两,铜钱二十万贯。
其可于中山城管辖之地,任意圈地十万亩,归其所有。”
说罢,朝着黄裳询问道:“黄御史,这赏赐可否满意?”
黄裳赶忙跪下,以头触地拜道:“多谢陛下厚赐。”
“黄御史,快快请起,这都是你应得之物。”花葵急忙走下殿台,将黄裳扶起。
黄裳这才回到列队中,也不再专注其他同僚的发言,而是环顾这座金銮殿,此生应当是没有机会再来了。
“陛下,臣有本奏。”这时又是一位臣子出列,有话要说。
“准奏。”花葵见是一名年轻面孔,好像是前不久才就任的参知政事,名字却是不记得了。
“陛下早已过而立之年,可至今既未立后,又未纳妃。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何况陛下乃是一国之君。
微臣恳请陛下广纳后宫,早日诞下龙子,也有助于大宋稳定。”这名年轻臣子硬着头皮道。
花葵脸色瞬间一变,不过也未发怒,冷冷道:“此事朕已知晓,你退下吧。”
“是。”
……
毕竟是初冬的晌午,太阳像个鸡蛋黄子藏在一层蝉翼似的云彩里,时隐时现,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朝会直到此时才结束,文武百官纷纷离开金銮殿,往皇宫外走去。
黄裳虽说没有加入任何派系,但毕竟为官多年,大家同僚一场,其余官员纷纷献出关心,送上祝福。
而刚才惹陛下不喜的新任参知政事,暂时没人去理会。
一是他还没有加入任何派系。
二是这里为官的,哪个年龄不比他大的多,说通俗点,那就是有代沟,聊不到一起。
侯宝梁回头瞧了瞧这名‘新人’,或许是兴之所至,停步等候,想要与他聊一聊。
“侯丞相。”
这名‘新人’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侯丞相挡住自己去路,出于礼貌,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问了声好。
侯宝梁伸手一引,和蔼道:“同朝为官,不必拘束,一起走,做个伴。”
‘新人’大喜,没想到侯丞相与自己主动搭话,乖乖的跟随侯宝梁往外走去,自觉的落后其半步。
“老夫记性不太好了,不知参知大人是何来历。
观大人年龄,应当还未至不惑之年,年纪轻轻便坐到如此高位,实在是了不起。”前方的侯宝梁开口道。
“下官乃是江宁府人士,九年前侥幸进士及第,补为密州教授。
三年前转任太学学正,今年才刚刚被提拔为参知政事。
下官性秦名桧,字会之,丞相大人称某为会之便可。”秦桧老老实实的将姓名来历俱皆交代,希望能攀上眼前的高枝。
“秦桧。”
侯宝梁闻言,喃喃了一句,点了点头,将名字记在心中,瞧了眼低眉顺眼的秦桧,低声道:“以后不要自作聪明。”
秦桧一听,摸不着头脑,却也依然面带微笑道:“丞相教训的是。”
侯宝梁嗤笑一声,背负着手,四下望了望,靠近秦桧一些,悄声道:“你要知晓,这朝中文武百官,哪个不是聪明人。
陛下一直不肯立后纳妃,此事为何我们都不说。
老夫跟随陛下二十四年了,从未见过他对哪个女子倾心过。
嗯,或许有一位。
这人啊,有了权利,要么爱财,要么好色。
当然,像黄御史那样一心一意为国为民,两袖清风的大德之人,也大有人在。
可陛下哪怕不爱财色,为了大宋子民,也应该考虑开后宫,诞下龙子,用以安稳社稷。
总之陛下这么多年不近女色,要么是痴情一人,要么就……呵呵。”
读书人的心思不可谓不多,秦桧一点就通,恍然大悟,郑重道:“多谢丞相大人提点之恩,秦某今后定当以丞相大人马首是瞻。”
秦桧这句话便是表示加入了侯宝梁的派系,紧接着眉头微皱,心忧道:“看来秦某今日是恶了陛下,以后恐怕仕途坎坷了。”
侯宝梁宽厚的手掌在秦桧肩膀上拍了拍,安慰道:“无妨,陛下此人乃是历朝历代最是圣明的君主。
只要你之所言,乃是为国为民。
陛下便不会责怪于你。
说不得因为今日之言,陛下反而更加看重于你也说不定。”
秦桧脸色转忧为喜,心道果真是官场有人,才能行的通畅。
于是更加卖力的讨好着侯宝梁。
……
黄裳回到府中,将辞官之事告知家人。
黄裳的子女们各有自己的事业,早已习惯了开封的生活,不愿离去。
当然,黄裳也不会强求,儿孙自有儿孙福。
陛下赏赐的金银,黄裳几乎全部留给了子女们。
至于那中州城的十万亩地,子女们也都好像看之不上。
毕竟开封如今寸土寸金,一间临近城中心的大宅院就抵得过那偏远地区的十万亩地了。
黄裳收拾好细软,其实大部分都是些书籍,基本上都是儒道典籍。
领上曾孙黄平,坐下仆人驾驶的马车,往家乡而去。
朝霞在东方照耀着,一列列金色的云仿佛是在等待太阳,好像群臣在等待君王似的……
开封府皇宫金銮殿上。
黄裳慢悠悠的出列,拱手鞠了一躬,沉声道:“启奏陛下,老臣如今已到耄耋之年,心力不济,难以继续为大宋效劳。
恳请陛下准许老臣告老还乡。”
说罢,深深一摆。
花葵凝视着下方这位老人。
长方形的脸上,几乎没有弹性的肌肉和软组织,全是深深的褶皱。一头枯白的长发,却整理的井然有序。
这么多年,黄裳从未贪墨一丝一毫,一心为民。也从不加入任何派系,仅忠心于自己,可谓国之栋梁。
“唉”
花葵叹了口气,不舍道:“黄御史,这些年尽忠职守,你一离去,朕如断一臂。
不知黄御史家乡位于何处。”
黄裳紧忙回道:“老臣家乡位于两浙路一处靠海村庄,份属中山城管辖。”
花葵起身,负手在殿堂上来回度步,却是不知该如何赏赐。
思索了一会,脚步顿住,忽道:“拟旨。
赐予黄裳黄金千两,白银十万两,铜钱二十万贯。
其可于中山城管辖之地,任意圈地十万亩,归其所有。”
说罢,朝着黄裳询问道:“黄御史,这赏赐可否满意?”
黄裳赶忙跪下,以头触地拜道:“多谢陛下厚赐。”
“黄御史,快快请起,这都是你应得之物。”花葵急忙走下殿台,将黄裳扶起。
黄裳这才回到列队中,也不再专注其他同僚的发言,而是环顾这座金銮殿,此生应当是没有机会再来了。
“陛下,臣有本奏。”这时又是一位臣子出列,有话要说。
“准奏。”花葵见是一名年轻面孔,好像是前不久才就任的参知政事,名字却是不记得了。
“陛下早已过而立之年,可至今既未立后,又未纳妃。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何况陛下乃是一国之君。
微臣恳请陛下广纳后宫,早日诞下龙子,也有助于大宋稳定。”这名年轻臣子硬着头皮道。
花葵脸色瞬间一变,不过也未发怒,冷冷道:“此事朕已知晓,你退下吧。”
“是。”
……
毕竟是初冬的晌午,太阳像个鸡蛋黄子藏在一层蝉翼似的云彩里,时隐时现,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朝会直到此时才结束,文武百官纷纷离开金銮殿,往皇宫外走去。
黄裳虽说没有加入任何派系,但毕竟为官多年,大家同僚一场,其余官员纷纷献出关心,送上祝福。
而刚才惹陛下不喜的新任参知政事,暂时没人去理会。
一是他还没有加入任何派系。
二是这里为官的,哪个年龄不比他大的多,说通俗点,那就是有代沟,聊不到一起。
侯宝梁回头瞧了瞧这名‘新人’,或许是兴之所至,停步等候,想要与他聊一聊。
“侯丞相。”
这名‘新人’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侯丞相挡住自己去路,出于礼貌,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问了声好。
侯宝梁伸手一引,和蔼道:“同朝为官,不必拘束,一起走,做个伴。”
‘新人’大喜,没想到侯丞相与自己主动搭话,乖乖的跟随侯宝梁往外走去,自觉的落后其半步。
“老夫记性不太好了,不知参知大人是何来历。
观大人年龄,应当还未至不惑之年,年纪轻轻便坐到如此高位,实在是了不起。”前方的侯宝梁开口道。
“下官乃是江宁府人士,九年前侥幸进士及第,补为密州教授。
三年前转任太学学正,今年才刚刚被提拔为参知政事。
下官性秦名桧,字会之,丞相大人称某为会之便可。”秦桧老老实实的将姓名来历俱皆交代,希望能攀上眼前的高枝。
“秦桧。”
侯宝梁闻言,喃喃了一句,点了点头,将名字记在心中,瞧了眼低眉顺眼的秦桧,低声道:“以后不要自作聪明。”
秦桧一听,摸不着头脑,却也依然面带微笑道:“丞相教训的是。”
侯宝梁嗤笑一声,背负着手,四下望了望,靠近秦桧一些,悄声道:“你要知晓,这朝中文武百官,哪个不是聪明人。
陛下一直不肯立后纳妃,此事为何我们都不说。
老夫跟随陛下二十四年了,从未见过他对哪个女子倾心过。
嗯,或许有一位。
这人啊,有了权利,要么爱财,要么好色。
当然,像黄御史那样一心一意为国为民,两袖清风的大德之人,也大有人在。
可陛下哪怕不爱财色,为了大宋子民,也应该考虑开后宫,诞下龙子,用以安稳社稷。
总之陛下这么多年不近女色,要么是痴情一人,要么就……呵呵。”
读书人的心思不可谓不多,秦桧一点就通,恍然大悟,郑重道:“多谢丞相大人提点之恩,秦某今后定当以丞相大人马首是瞻。”
秦桧这句话便是表示加入了侯宝梁的派系,紧接着眉头微皱,心忧道:“看来秦某今日是恶了陛下,以后恐怕仕途坎坷了。”
侯宝梁宽厚的手掌在秦桧肩膀上拍了拍,安慰道:“无妨,陛下此人乃是历朝历代最是圣明的君主。
只要你之所言,乃是为国为民。
陛下便不会责怪于你。
说不得因为今日之言,陛下反而更加看重于你也说不定。”
秦桧脸色转忧为喜,心道果真是官场有人,才能行的通畅。
于是更加卖力的讨好着侯宝梁。
……
黄裳回到府中,将辞官之事告知家人。
黄裳的子女们各有自己的事业,早已习惯了开封的生活,不愿离去。
当然,黄裳也不会强求,儿孙自有儿孙福。
陛下赏赐的金银,黄裳几乎全部留给了子女们。
至于那中州城的十万亩地,子女们也都好像看之不上。
毕竟开封如今寸土寸金,一间临近城中心的大宅院就抵得过那偏远地区的十万亩地了。
黄裳收拾好细软,其实大部分都是些书籍,基本上都是儒道典籍。
领上曾孙黄平,坐下仆人驾驶的马车,往家乡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