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扩军方案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马强看着郭嘉二人的询问,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未来三年可能会都是大旱之年的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如此,如果未来三年都将大旱,的确不是进军中原的好时机。”郭嘉将电报递给边上的贾诩说道。
“但却是得天下民心的大好机会啊!”贾诩抚须而笑“昔日更始失政,君臣淫乱,诸将在京畿之内擅作威福,王公贵戚们在京都纵横暴虐。天子之命,不出帝都。所在牧守,辄自迁易,百姓不知所从,士人莫敢自安。虏掠财物,劫掠妇女,怀金玉者,至不生归。使得天下平民怀念王莽之辈。
后关中大饥,人人相食,光武兴幽冀之兵,携河北之粮,不用半年便扫平刘永,夺取了长安。
如果后面三年真的将连年大旱,的确应该暂缓扩军,待明年秋收后再大举扩军,到时一定能事半功倍,一举荡平中原乃至关中,如此,平定天下也就是十年之内的事情了。”
郭嘉点了点头说道“先生所言甚是,只是万一未来没有大旱呢?那岂不是错失良机了?”
贾诩不由有些迟疑了起来。
如果没有大旱,那么三年的时间,足够曹操扫平吕布等人,甚至还够他东攻徐州,南掠豫州的。
和荀彧等人一样,贾诩、郭嘉都不看好一盘散沙的兖州群雄。
要判断未来三年这么长时间段的气候,别说这个时代,就是后世也可以逼死一群气象学家了。
左慈虽然有些名声,但像贾诩、郭嘉这样的人,绝不会完全相信一个道士的判断。
“明公不想快速扩军,主要是担心军费开支过大,我看不如效仿昔日明公在红星营让装备等人的做法!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不如先搭架子,再慢慢满编。”
贾诩也觉得这个法子不错,便和郭嘉一同再次发电给马强,阐述自己的意见。
“先搭架子...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发电段英,问问他的意见。”
此时此刻的段英,正坐在四轮车上,遥望不远处的东武阳城。
本来攻打东武阳这样的事情是不需要他这个一州之长出面的,但他迫切的希望了解河南兖州的情况,故而亲自到此。
“不过数千兵马,他臧洪真的以为自己能挡住我们征北军吗?”
段英拿起望远镜,仔细的观察起这东武阳城四周的地形。
东武阳,位于后世的莘县附近,地形为一马平川,只有一条不宽的漯水当护城河,城池虽然被加固了,高度也有七八米高,但平原地形注定是这里易攻难守。
不过也因此,臧洪完全没有派兵马去把守其他的城池,而是把所有的兵马都聚集到东武阳这座东郡河北最为坚固的城池。
望远镜中,可以看到臧洪的军士精神状态很不错,面色红润,可见城中粮草充足。
“使君,明公电报!”林海带着一个通讯兵走了过来,让通讯兵将电报给段英后说道“刚刚抓了几个舌头问了一下,这城中兵马在三四千左右,大都是陈留张邈的兵马,除了臧洪外,将领还有军司马赵宠,另外赵宠麾下有一勇士,名为典韦,被臧洪看重。”
“赵宠?典韦?都是无名小卒,不足为虑!”段英放下电报说道“林军长,马上就要过年了,我希望能把东武阳送给明公做新年贺礼,不知道你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我林海什么时候让小马哥和你失望过?”林海笑了一下,然后看向他们背后的军队。
在他们背后,一支八千人的军队一直站在那里,除了战马偶尔发出了嘶叫声,再无其他声音传来。
林海治军,军纪第一!
“安营扎寨!刘军长,打造攻城器械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配着横刀的刘鑫拱手称诺,只见八千兵马立刻各司其职,有的开始搭建营寨,有的开始在外戒备防止偷袭,有的去附近的树林砍伐树木。
段英看着第七军的表现,点了点头,然后拿出随身的铅笔和纸张,刷刷刷写下一段话递给通讯兵说道“立刻回电,不得有误!”
“诺!”
马强和郭嘉同时收到了段英的回电。
“附议贾、郭二人提议,另如天下将旱,应防备鲜卑南下。”
贾诩拍掌叫道“要不是段先生,我差点把此事忘了!”
旱灾当然不会只局限在中原,旱灾其实就是降雨量减少,而中原的降雨量都变少,草原的降雨量就可以想象了,那必然是惨不忍睹。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地球平均温度一降低,草原民族就得南下找活路,不就降低一两度么,能影响什么?
地球平均温度的降低,最大的影响其实不是冻死几个人几只羊,而是会导致冰川融化减慢,地球雨水变少,形成干旱,而草原的干旱就会导致牛羊的减产,最终使得草原民族只能南下用刀来找出一条活路。
这也是为什么在最著名的明清小冰河时期,崇祯会那么倒霉的在位十七年就遇到十七年的旱灾,小冰河,冰川不融化,水汽大减,你不旱灾谁旱灾。
段英不愧是段颎之子,家学深厚,一得知中原后旱灾,立刻联想到可能的鲜卑南下。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虽然因为公孙瓒、袁绍的先后覆灭导致后世没有对这个时期河北详细之事的记载,但依旧可以从刘虞突然因为粮草补给问题和公孙瓒闹翻的事件中看出一点端倪。
“如果要防备鲜卑等族,就必须扩建骑兵了...”
对付骑兵的最好办法,在机关枪发明之前,就只有骑兵自己了。
“发报,拟扩步兵四个军,骑兵三个师,其中步兵编制第一年为完成伍长以上的军官建设,第二年士兵补充为五成,第三年补充为十成!骑兵第一年为为完成伍长以上的军官建设并且士兵补充到五成,第二年为八成,第三年为十成!马子玉!黄汉升!”
很快,其他几个军委纷纷发来电报,同意了这个扩军方案,如此,征北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扩军行动开始了。
马强看着郭嘉二人的询问,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未来三年可能会都是大旱之年的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如此,如果未来三年都将大旱,的确不是进军中原的好时机。”郭嘉将电报递给边上的贾诩说道。
“但却是得天下民心的大好机会啊!”贾诩抚须而笑“昔日更始失政,君臣淫乱,诸将在京畿之内擅作威福,王公贵戚们在京都纵横暴虐。天子之命,不出帝都。所在牧守,辄自迁易,百姓不知所从,士人莫敢自安。虏掠财物,劫掠妇女,怀金玉者,至不生归。使得天下平民怀念王莽之辈。
后关中大饥,人人相食,光武兴幽冀之兵,携河北之粮,不用半年便扫平刘永,夺取了长安。
如果后面三年真的将连年大旱,的确应该暂缓扩军,待明年秋收后再大举扩军,到时一定能事半功倍,一举荡平中原乃至关中,如此,平定天下也就是十年之内的事情了。”
郭嘉点了点头说道“先生所言甚是,只是万一未来没有大旱呢?那岂不是错失良机了?”
贾诩不由有些迟疑了起来。
如果没有大旱,那么三年的时间,足够曹操扫平吕布等人,甚至还够他东攻徐州,南掠豫州的。
和荀彧等人一样,贾诩、郭嘉都不看好一盘散沙的兖州群雄。
要判断未来三年这么长时间段的气候,别说这个时代,就是后世也可以逼死一群气象学家了。
左慈虽然有些名声,但像贾诩、郭嘉这样的人,绝不会完全相信一个道士的判断。
“明公不想快速扩军,主要是担心军费开支过大,我看不如效仿昔日明公在红星营让装备等人的做法!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不如先搭架子,再慢慢满编。”
贾诩也觉得这个法子不错,便和郭嘉一同再次发电给马强,阐述自己的意见。
“先搭架子...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发电段英,问问他的意见。”
此时此刻的段英,正坐在四轮车上,遥望不远处的东武阳城。
本来攻打东武阳这样的事情是不需要他这个一州之长出面的,但他迫切的希望了解河南兖州的情况,故而亲自到此。
“不过数千兵马,他臧洪真的以为自己能挡住我们征北军吗?”
段英拿起望远镜,仔细的观察起这东武阳城四周的地形。
东武阳,位于后世的莘县附近,地形为一马平川,只有一条不宽的漯水当护城河,城池虽然被加固了,高度也有七八米高,但平原地形注定是这里易攻难守。
不过也因此,臧洪完全没有派兵马去把守其他的城池,而是把所有的兵马都聚集到东武阳这座东郡河北最为坚固的城池。
望远镜中,可以看到臧洪的军士精神状态很不错,面色红润,可见城中粮草充足。
“使君,明公电报!”林海带着一个通讯兵走了过来,让通讯兵将电报给段英后说道“刚刚抓了几个舌头问了一下,这城中兵马在三四千左右,大都是陈留张邈的兵马,除了臧洪外,将领还有军司马赵宠,另外赵宠麾下有一勇士,名为典韦,被臧洪看重。”
“赵宠?典韦?都是无名小卒,不足为虑!”段英放下电报说道“林军长,马上就要过年了,我希望能把东武阳送给明公做新年贺礼,不知道你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我林海什么时候让小马哥和你失望过?”林海笑了一下,然后看向他们背后的军队。
在他们背后,一支八千人的军队一直站在那里,除了战马偶尔发出了嘶叫声,再无其他声音传来。
林海治军,军纪第一!
“安营扎寨!刘军长,打造攻城器械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配着横刀的刘鑫拱手称诺,只见八千兵马立刻各司其职,有的开始搭建营寨,有的开始在外戒备防止偷袭,有的去附近的树林砍伐树木。
段英看着第七军的表现,点了点头,然后拿出随身的铅笔和纸张,刷刷刷写下一段话递给通讯兵说道“立刻回电,不得有误!”
“诺!”
马强和郭嘉同时收到了段英的回电。
“附议贾、郭二人提议,另如天下将旱,应防备鲜卑南下。”
贾诩拍掌叫道“要不是段先生,我差点把此事忘了!”
旱灾当然不会只局限在中原,旱灾其实就是降雨量减少,而中原的降雨量都变少,草原的降雨量就可以想象了,那必然是惨不忍睹。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地球平均温度一降低,草原民族就得南下找活路,不就降低一两度么,能影响什么?
地球平均温度的降低,最大的影响其实不是冻死几个人几只羊,而是会导致冰川融化减慢,地球雨水变少,形成干旱,而草原的干旱就会导致牛羊的减产,最终使得草原民族只能南下用刀来找出一条活路。
这也是为什么在最著名的明清小冰河时期,崇祯会那么倒霉的在位十七年就遇到十七年的旱灾,小冰河,冰川不融化,水汽大减,你不旱灾谁旱灾。
段英不愧是段颎之子,家学深厚,一得知中原后旱灾,立刻联想到可能的鲜卑南下。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虽然因为公孙瓒、袁绍的先后覆灭导致后世没有对这个时期河北详细之事的记载,但依旧可以从刘虞突然因为粮草补给问题和公孙瓒闹翻的事件中看出一点端倪。
“如果要防备鲜卑等族,就必须扩建骑兵了...”
对付骑兵的最好办法,在机关枪发明之前,就只有骑兵自己了。
“发报,拟扩步兵四个军,骑兵三个师,其中步兵编制第一年为完成伍长以上的军官建设,第二年士兵补充为五成,第三年补充为十成!骑兵第一年为为完成伍长以上的军官建设并且士兵补充到五成,第二年为八成,第三年为十成!马子玉!黄汉升!”
很快,其他几个军委纷纷发来电报,同意了这个扩军方案,如此,征北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扩军行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