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我不是贾贵 > 第337章线索难寻(求月票)

第337章线索难寻(求月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贾贵的眉头,死死的皱在了一起,简直就成了一个超级大的大疙瘩。

    他在发愁。

    愁自己如何从这个迷局当中脱身。

    这里的脱身,指的不是逃离,指的是贾贵破译这根羽毛背后的具体含义,找到那三百五十公斤黄金,然后将这批黄金交给组织。

    贾贵现在很是肯定,这根羽毛上面并没有任何隐藏信息,财神没有条件,也没有手段,更没有机会,在这根羽毛上面留下任何隐藏信息,他只是将黄金隐藏的线索寄托在了这根羽毛上面。

    也就是说,在贾贵心中,这根羽毛寓意着那三百五十公斤黄金隐藏地点或者隐藏的具体线索。

    正如前面贾贵所猜测的那样,但凡名字里面有鹅、毛两个字的街道、房子、铺子、小山、小河,甚至包括人名,都有可能与三百五十公斤黄金线索牵连在一起。

    整个青城市及青城市周边地区,名字里面有鹅这个字,或者有毛这个字,或者鹅、毛两个字皆有的地名、铺子、人名、房间、小山、小镇、小河多了去了,真要是依着鹅、毛两个字的见解,来一一排查。

    就算给贾贵一年的时间,贾贵也有可能排查不出任何的有用线索来。

    一方面是因为线索模糊不够清晰,这里还有地域广阔的因素,简直就是大海捞针,太难了。

    这是一方面原因。

    还有一方面原因,是贾贵在排查这三百五十公斤黄金隐藏地的线索过程中,他并不能动用人手。侦缉队的这些人不能指望,也不能透露半点消息给侦缉队这些人。对了,鬼子也不能依靠,没准鬼子也在寻找这批黄金。至于黄德贵手下的警备队,贾贵更是想都不敢想

    财帛动人心。

    三百五十公斤黄金的刺激下,那些与贾贵一同寻找黄金线索的人,还真有可能铤而走险,为黄金灭杀贾贵。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古人说的很明白,贾贵并不想在同样的事件上面犯这个错误。

    如此一来,寻找三百五十公斤黄金线索的任务,如千斤重担般的压在了贾贵的这个肩膀上。

    担子很是沉重,容不得贾贵有半点儿的闪失。

    想必如此的缘故,贾贵眉头紧锁的过程中,一对三角眼还放出了疑惑不解的为难眼神,就连嘴巴也宛如受了气一样的,给高高的撅了起来,上面都能挂这个小油瓶了。

    关键是这件事,太难了,完全没有一点头绪。

    三百五十公斤黄金,具体藏在什么地方?又或者谁晓得这三百五十公斤黄金的线索,是贾贵必须要弄清楚的答案。

    相对于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更是让贾贵琢磨不透。

    第二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财神在被鬼子抓获之前,他最后一个人接触的是谁?

    只要找到了这个人,便找到了三百五十公斤黄金隐藏的线索,也等于找到三百五十公斤黄金的真正藏身地。

    现在可以肯定,财神手中的这根羽毛,应该是在他被鬼子抓获前,就藏在财神身上的东西。

    鬼子监狱,妥妥的一副人间残酷,不可能让财神从容的把这个黄金隐藏线索藏在羽毛当中,再把这根羽毛拿捏在自己口袋中。

    故只有一个解释。

    黄金在财神被抓之前,就已经被财神藏在了某个地方,而黄金隐藏地或者晓得黄金隐藏线索的那个人的消息,被财神藏在了一根小小的羽毛上面。

    想到这里的时候,贾贵脑海中又泛起了另一个想法。

    那就是财神为什么提前将黄金隐藏了起来,且又将这个黄金隐藏的线索故意藏在一根羽毛上面。

    一个极其大胆的念头,在贾贵脑海中浮现。

    即财神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

    财神被抓之前,晓得自己会在运送黄金的过程中被鬼子抓住,继而提前将这批黄金给藏了起来。

    财神为什么晓得自己会被鬼子抓住,提前将黄金藏了起来?

    答案似乎只有一个。

    那就是与财神一起行动,护送财神及三百五十公斤黄金的人员当中,有一个人已经被鬼子收买了,或者没有被鬼子收买,但却被三百五十公斤黄金冲昏了头脑,泛起了抢夺这批黄金的诡异心思,继而借着鬼子的手段,打死了财神及护送财神的那些战士,试图独吞这批黄金。

    两种可能性中,贾贵比较认可第二种。

    即有人想要私吞黄金。

    理由很简单,财神被鬼子抓在监牢中两三个月,鬼子一直不晓得财神的真正身份。

    就因为那个私吞黄金的人,是利用了鬼子则,但却并没有将财神及三百五十公斤黄金的真实情况,告诉给鬼子。所以鬼子才没有逼迫财神,财神也才得以在监狱中,借着装傻这种手段来保护自己,直到贾贵与他接上头为止。

    越想,贾贵对这个想法越是肯定。

    莫不是真有一个护送黄金的护卫还活着?

    三百五十公斤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不管落到哪个人手中,都可以让这个人潇潇洒洒的当一辈子富家翁。

    贾贵的眉头,愈发的皱成了一个大疙瘩,他觉得事情似乎一下子通透了,有了找寻的线索。

    可是这个线索,又在转瞬之间给莫名的断掉了。

    现在的难题。

    是确定贾贵对于护送财神那些人的一个推测。如果贾贵的推测是正确的,那么贾贵手中的这根羽毛,便代表着另一番含义。

    相反。

    则是狗屁不通的另一番断论。

    贾贵手指,用力揉了揉自己太阳穴,端起水杯喝了两口,润了润嗓子,迈步绕着屋子走了几圈儿。

    此举,也让贾贵终于将自己的心绪,也就是心神,给强制性的冷静了下来。

    这批黄金应该没有落在鬼子手中,也没有落在那个人的手中,因为财神提前将这批黄金给隐藏了起来。

    闹不好那个活着的侍卫,现在也在追寻着这批黄金。

    贾贵必须要抢在对方得手之前,抢先一步找到黄金。

    他眯缝了一下眼睛,回忆起当初与李向阳接头时候的那些场景。

    记得当时李向阳跟贾贵接头的时候,说是护送财神的战士,一共是十三人,加财神刚好这是十四人。

    在距离青城市约二十里路程的地方,财神一伙人遇到袭击,事后李向阳带着人检查过事发地点,在一个大坑中发现了十三名惨死在鬼子手下的护送黄金战士。

    李向阳带着人将这十三名护送黄金,且与鬼子激战一番后全部牺牲的战士给予了安葬,一共十三个坟堆。

    想到此。

    贾贵皱成大疙瘩的眉头,一下子给舒展了开来,他觉得自己似乎抓到了事情的关键点。

    护送财神的战士,一共有十三人。

    而李向阳当时查看的尸体,也是十三具。

    但是有没有这种可能?

    十三个人里面儿的确是十三具尸体,李向阳当时也修建了十三个坟堆,十三具尸体里面有一具尸体,还不算尸体,那个战士他并没有死,他在装死,甚至还有这个同伙,在李向阳将他们十三人掩埋后,这个同伙挖开坟墓,将这个装死的战士就救了出去。

    这个战士装死的原因,就是想要独吞那批黄金,故使了一出借刀杀人的戏码,借着鬼子之手,灭杀了财神和其他十二名战士。

    还有一种可能性。

    十三具尸体,就是十三具尸体,里面不存在人装死不装死的问题。

    那个想要独吞黄金的内奸,找了一个替死鬼。

    李向阳当时说过,其中有三个战士的面目,应该是挨了鬼子手榴弹炸的缘故,被炸毁了相貌,看的不是太清楚,仅仅从他们身上穿着的衣服来判断分析,认为是护送黄金十三名战士中的一名。

    这件事不好办。

    闹不好还要开棺验尸。

    用牙齿咬了咬下嘴唇的贾贵,觉得事情有些棘手。

    因为这件事儿在逼着他贾贵,不得不做一件贾贵一直以来就不想做的事情。

    也就是挖坟。

    要想验证十三个战士当中,到底有没有内奸,必须的开馆检查,看看里面有没有这个尸体。如果只有十二具尸体,剩下一个棺材是空的,那么说明这个内奸,当时的确就是在诈死。如果十三副棺材里面有十三具尸体,那么这十三具尸体,事情便变得有些不可预知了,有可能有替死鬼,也可能从头到尾就没有内奸,也没有这个替死鬼,是贾贵多想了,错想了。

    这件事儿。

    还得麻烦李向阳,因为开棺材这种事情,他贾贵一个人做不来,再说贾贵也不晓得地方,他需要和李向阳两人一起做。

    看样子。

    得与李向阳接个头,详细的谈一谈具体的情况。

    想到与李向阳接头,贾贵又是一脑子的无奈。

    因为截止到现在,李向阳还没有把如何找他接头的接头方式告诉给贾贵,很多时候都是贾贵一个人到太白居撞大运的去撞李向阳。

    因此贾贵要是与李向阳接头的话,他还得想个办法让秋生把这个李向阳叫到青城市内,然后选个地方,两个人一对一的接头,把贾贵对于羽毛背后真相的一番猜测,一五一十的说给李向阳听。

    集众人所长,补自己所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贾贵和李向阳两个人群策群力,怎么也比贾贵一个人窝在这里瞎琢磨强呀。

    该怎么去寻找李向阳呢?

    该如何提点秋生呢?

    贾贵恐怕打死他也想不到,自己琢磨着如何与李向阳接头的时候,李向阳也在与秋生商量着怎么与贾贵接头。

    相对于秋生的那份猜测,李向阳认为贾贵不应该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

    一个一心想要向组织靠拢,且潜伏在鬼子内部,不惜背负汉奸骂名的人,是高尚的人,三百五十公斤黄金…

    莫名的也想到了三百五十公斤黄金的李向阳,这个心诡异的抖了一下。

    事情有些不好办。

    真的不好办。

    正因为不好吧,所以李向阳才跟秋生商量着,怎么把贾贵叫过来,然后当面锣对面鼓的把这个事情说清楚。

    毕竟当时贾贵朝着秋生传递财神死亡消息的时候,旁边有个小鬼子在,还有很多外人在,有些事情不能明着说透,得暗暗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