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1章 李三郎的西巡(一)

第1章 李三郎的西巡(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阳底下无新事。

    历史,总是相似。

    汉末有十八路诸侯,晚唐有遍地的藩镇。

    汉以强亡,而大唐亦如是。

    即便在倒下的最后一瞬,大唐,依然是凛然不可侵犯的。

    在周边蕃部心中,大唐,依旧是那个辉煌的天国,是那高高在上的爸爸。

    大唐只是死了,但无损于他的伟大。

    还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比如几十年?上百年?这些曾经沐浴大唐王化的蕃儿们才能真正站立起来,不再做灵魂上的矮子,精神上的奴隶。

    但是,历史终究有些不同。

    汉末虽乱,却有英雄璀璨。

    有曾经一心振作大汉的曹操。

    有拼命给大汉挖坑的袁绍。

    有艰苦奋斗的汉室宗亲刘备。

    有羽扇纶巾的周公瑾。

    有矢志北伐的诸葛丞相。

    有威震华夏的关侯。

    有闪耀文坛的建安七子。

    哦,还有闪闪发光的孙十万。

    虽然乱,虽然黑,正因有了这些群星照耀,总算不显得那样昏暗。

    唐末亦乱,可惜除了一个个食人魔,死变态,总少了点什么。

    独眼龙李克用除了杀戮还会什么?

    李茂贞除了欺负天子,还会什么?

    当世曹公,他也毕竟不是真孟德。

    建安四年底,曹公屯军官渡,与袁绍相持逾十月,打出七伤拳,拼着险些先熬死了自己,最后终于翻盘。尽管讨灭乌桓蹋顿单于、一统北方还要到大约七八年之后,但是建安五年的官渡一战,曹公就已经抵定河北大局。

    后面几年或打或停,主动权一直都由魏军掌握,北国终归一统。

    可现如今呢?

    若从光化二年葛从周北击沧州算起,当世曹公数次北伐,或半途而废,或头破血流,说一事无成或者过分,但成效有限总是不错。

    此次趁卢龙换帅、义昌反水,当世曹公再次北征,从乾化元年打到乾化二年,尽管梁军占领了整个德州,但也就止步于此,扫平河北则是遥遥无期。

    哦,蹋顿单于的老巢,就是柳城。

    ……

    梁帝南归,北征落幕,当真就是虎头蛇尾的典范。

    ……

    杨师厚是在行辕遇袭当日就得了消息,着实被吓得不轻。大军环伺之间,天子行辕居然为敌袭扰,以当今天子的脾性,又该有多少人头落地?

    杨大帅立刻就想赶去行辕负荆请罪,求一个坦白从宽。

    尽管杨师厚真的不知道要坦白什么。

    尚未起行,又得知天子的行辕已经南归。

    于是,杨师厚一边准备撤军,一边给李老三通告,避免误会。

    等了数日,确信梁帝已经远去,委他善后,杨师厚大喜过望,果断退兵。

    终于走了!

    元行钦于是礼送梁军离开沧州,渐次收复南皮,东光,胡苏。只可惜得到的是三座空城。梁军不愧是作风优良,不但城内资财被洗劫干净,连城墙都被损毁数段,民家焚毁,田地荒芜,别说门板,连门杠子都给你拆个精光。

    诸县被祸害得如此彻底,同来的李君操巡抚见状,破口大骂梁军不是玩意。

    灾后重建可是他李巡抚的本职。

    梁帝南去。

    唐王北归。

    四月初五。

    大军自清池开拔,沿永济渠徐徐而走。

    今冬,李枢密将要回山北主持盟会,消息已由信使向营州通报。

    凯旋的李老三终于可以大搞一下了。在塞内多年的保定军亦将与山北的铁骑军对调。胡儿们这些年追随辽王、李枢密四处征战,赏赐颇丰,也需衣锦还乡,光耀门楣,稍事休整。

    此时才四月,北行的计划是十月出发,这期间就有足足六个月的空当。

    闲不住的李老三扒着地图东西南北看一圈,决定来个镇内大游行。

    先往西去振武军、天德军,若时间足够就往南去晋阳、义武走一走。

    柏乡大胜,本是个喜事,谁料想李大受伤,后来病发导致卢龙仓促换帅,不免人心惶惶。如今,是到彻底安定人心的时候了。

    日程是有点紧张,可李枢密决心已定,那就没人拦得住了。

    如今的李老三,再不是从前的李老三了。

    郑守义都认命了你以为。

    遂于幽州歇了小半个月,稍事休整便告起行。

    以教练军为护军,随从威武军八千,毅勇军六千,一万辅军以及豹骑军二千,总计三万余人。

    前军,由毅勇军负责开路。

    大军过妫州,从军都陉穿过太行山,行至单于都护府已是五月下旬。

    作为东道,开路先锋郑守义提前令老马匪领兵在此等候接应。

    ……贞观四年,李卫公灭东突厥,大唐威震草原。

    麟德元年,置单于都护府,羁縻漠南漠北诸州。后来这名字改来改去,哎,二郎,我记得你就是现任的安北大都护吧。”军队休息,李枢密却歇不住,领头在周边乱转,一派意气风发。

    众人先围城一周,看看城池修缮的不错。

    这里是王义常捷军的驻地,安顿有许多军士和部分愿意随军的家眷,再不是数年前的破败。

    与东城不同,单于都护府这里只好放牧,不宜耕作。不是说不能垦田,而是垦田容易造成破坏,不如畜牧合适。所以城外只有牧场,罕有农田,有也只是种些菜蔬之类,粮食主要还从朔州转运。

    当然,与胡儿略有不同,城外草场有大片种植的苜蓿,并非全是野草。

    种苜蓿,草场就能养更多的牛羊,能与塞内换更多的财货。再寻些适宜的地块简单种些谷子,那就更好。

    呵呵,罕有农田,并不是没有农田。

    单于都护府位于阴山南麓。队伍干脆向北走了三十里,在阴山脚下寻了一条小溪边宿营。随行的骑士撒出去,围猎了许多山珍野味,野猪、野兔,山鸡,小鹿皆有。李三就命点起篝火,与一众兵头夜话。

    郑守义发现,李老三是越发变化了。

    此次巡行,有人说李三是为了视察各地,郑屠子却觉着根本不是。

    这厮就是没了大李子掣肘,终于能够放飞自我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是为了视察各地,难道不应当先往义武、河东去么?路过一下振武军没问题,但是,往天德军干什么去?

    当初若非振武军太穷,想抢点牛羊,他郑某人都不往那边去。

    李老三肯定不是为了抢畜牲,那么,他要干什么?

    看看坐在李三身边的新任辽王,长得倒是与他阿爷十分肖似,就是顺得不像话。当然,他眼底里的那点倔强,郑守义也捕捉到了。郑大帅暗暗警惕,小屠子定不能如此窝囊。

    可是又觉着心中矛盾非常。

    “是。俺是安北大都护,这厮是副大都护。”郑二手指所向,王大寨主凑趣地堆满微笑表示是他。老屠子叹道,“只是名不副实啊。也就山南这边还算听话,漠北么,爷爷一次都没去过,哪个识得俺是哪颗葱。”

    李枢密将个巴掌反复两下,道:“中原与草原,于华夏是两面一体。草原不安则中原亦难安。欲使中原安,则必先安草原。

    贞观朝其实开局极好,国家在边疆要隘驻军。对于草原事务,深入参与,合纵连横,轻易不动手,动必有中。

    如此一来,花钱少,效果好。

    比如这灭东突厥,准备多年,上上下下都渗透成筛子了。就这还要等到草原白灾,才由李卫公一击得手。打得行云流水,一战立威。后来薛延陀,也是前后多年筹谋,最后在诺真水一锤定音。

    可惜后面太宗皇帝多少也有点飘。尤其是三征高丽,花费不小,效果有限,不但加重了两蕃的负担,开了个坏头,给了胡儿印象不好。

    高宗朝以后,也有府兵制败坏的问题,也有朝廷举措失当的问题。尤其大非川一战,薛礼晚节不保,大唐坏了金身。从东到西,草原处处烽烟起。国朝对草原渐渐力不从心,前有突厥复国,后有回鹘崛起。

    武朝以来,国家多番摸索,改革财税,定下募兵之法。至开元年间,边军总算重整旗鼓,覆灭突厥,压制吐蕃。怎奈何刚刚看到亮光,就闹出个安史之乱。然后河陇陷蕃,彻底完蛋。嘿……

    李老三说着说着,口气就无比惋惜。

    别都鲁、速合、兀里海几家的部落如今就在附近,也被抓来陪吃。

    兀里海年过五旬,满脸老褶。对于什么华夏一体,什么贞观朝,高宗朝,老牧民一脑子都是糨糊,但是看说起山北,又不禁眯眼回忆了往昔,道:“漠北有甚好?若好,我等何故南下呢?

    一场白灾,嘿嘿,牲口死个大半,人也活不下。那是真冷啊。”明明是五月春暖花开,他却不自觉地将袍子裹紧,好似真有寒风透骨。

    郑守义看看这老货,漠然摇头。

    听王义说,这老货突然身子骨就垮了,如今已将队伍交给了后生阿如那,自己则回到部中养老。郑二打趣道:“草原苦,要你去朔州养老怎么不去?”

    对自家弟兄,郑大帅是很讲究的。

    愿去幽州,愿留朔州,又或者有其他想法皆听凭自愿。

    如需置办产业田亩,郑二也都会让人帮忙安顿。

    不论是在镇中的,或者他力所能及的地方,还要定期差人登门问候,了解情况,纾解困难。

    总之,凡是跟过郑某人的弟兄,就要尽心看顾,不论汉胡。

    老牧人笑道:“城里过不惯呢,还是睡帐篷踏实。呵呵。”

    郑守义又摇摇头道:“帐篷有甚好睡。”

    帐篷?反正他老屠子是睡够了,还是房里的软榻舒服。晴天还好,若遇上雨天,外面大雨里面小雨。又或者是冬日宿营地寒,不管铺多少干草,哪怕架起毡床,也不论被袋怎样用料扎实,都免不了寒意透骨。

    为啥大唐的军士都要膘厚肚儿圆?抗冻啊。

    八块腹肌?呵呵,不存在的。

    嗯,还耐饿呢。

    李枢密笑道:“你我也是有缘。大顺年间我头次出塞,好好的买卖不做,就是你老小子想来给爷爷下黑手。哎呀,那夜真是吓得老子腿抖。”

    说着也点了别都鲁,李老三道:“还有你。狗日地给这老货帮凶,追了爷爷几天几夜。幸亏元哥儿机警,没着了道,看看。”将两手一摊,露出布满疤痕的手掌,“松手慢了,被槊杆烧脱一层皮,找牛鼻子老道看命都没法看。”

    这么些年过去,彼此底细早就摸得通透。

    几个老牧民都知道李三郎就是说笑,也都纷纷咧嘴陪乐。

    别都鲁脑子里浮出一个远去的靓影,瞪了兀里海两眼,无比惆怅地说:“哼,这老狗赚得老子助拳,打一半他先跑了,好悬没把俺陷进去。恨呐!后来在山北又见,反倒只有欢喜,一点怨气也无喽。”

    “这是不打不相识。”也不管这话说得勉强,李枢密只管道,“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此人生四大喜也。

    亲兄弟还不免磕磕绊绊,何况部落,何况胡汉?

    说到底,都是穷闹的。

    穷山恶水出刁民嘛。

    先贤管子早有明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日子好了,谁还愿意打打杀杀?”

    李三的高论老牧民们带头认可,若是日子过得,哪个愿意刀口舔血?

    草原,好山,好水,好困苦啊。

    李三郎来了兴致,音调越来越高,大手一挥,道:“我总说中华之与外邦不同之处,就在于中华不止有杀戮,更有建设。我等每征服一地,开拓一地,就建设一地,文明一地。

    我们带去秩序,带去富足,而不只是痛苦。嗯,哪怕有点痛苦那也是短暂的,更多都是甜蜜。你看,凡是跟着中国的,日子总是越过越好。”看几个牧民都听得呵呵直笑,李三郎就开始大发感慨。

    带头大哥与一众兵头篝火夜话,免不得吸引许多军士围观。尤其是少壮军人特别热情,探头探脑地凑过来。

    年轻人嘛,总想要靠近些,再靠近些。

    李三郎干脆起身,看看周围,朗声道:“中华,从来都是开放包容,而非封闭自守地。何为华夏?着华服,崇夏礼者,即为华夏。尊我文明者,服我法度者,即为华夏。正所谓入华夏则华夏之。

    隋末乱世,高祖、太宗弘业开国,而有煌煌大唐。

    当今又是英勇用命之时,诸君且与我共勉,扫平乱世,重建华夏乐土。

    待我大唐复兴,地无分南北西东,民不论老幼胡汉,皆能安居乐业。

    来,饮胜!”

    每到这个环节,郑大帅总会觉着出戏。

    你说李三这些酸词他不对吧,好像也有道理。

    可你说他有理吧?又总觉着哪里不对。

    比如,日子好了就不愿打打杀杀了么?只怕不是吧。似郑某人就很愿意从军嘛。黄巢那个盐贩子就缺钱么?还不是造了反。

    感觉李三是越说越亢奋,围过来的小青年也越聚越多。

    这次出来,讲武堂的娃娃兵跟来了足足有五百。此时就数这些愣头青最上头,叽叽喳喳闹得郑二心烦。

    实在觉着无趣,郑大帅就让出位置,跟老马匪等另寻一个火堆说话。

    讲到刘守光身死,老马匪王义不免感怀,道:“刘二可惜了。若这厮真能西去,嘿嘿,弄不好河西、安西皆要遭他毒手。头儿。”老马匪稍有踟蹰,道,“前阵子过来个商队,讲些秃头蛮之事。”

    郑守义道:“哦,怎么说?”

    卸任了毅勇都指挥使,王义如今独领一军,做了单于都护府的土皇帝。如今的老马匪算是彻底找到了旧日雄风,把他经营山寨的本领拿出,倒是将治下打理的井井有条。

    原先在此以沙陀等部为主,都被大李子带队屠戮一空。迁来的山北各部是忠实小弟,再后来陆续投奔的也是些乖顺小部落。老马匪除了练练兵,就是四处游荡。大口吃肉,大碗吃酒,时不常组织队伍去阴山以北抢一把……

    哦不,是去巡查一下。顺手剪除一两个刺头。

    总之这日子就过得惬意,发福不少,抖一抖,也是满身肥膘。

    王大寨主道:“那年秃头蛮从山北跑出来,先躲在漠北养得数载。那草原胡儿是个什么德行?为其收拢一批。又探明了道路,便往西行。

    数年前,阿保机先在北庭大破回鹘,继而借道往西,据称已在夷播海一带立足。嗯,其部据称有甲兵一二万,部众十数万。嗯,”老马匪略作停顿,方道,“据闻其以月里朵为后,诸王子中,有唤作耶律倍与耶律德光者……

    似是华儿、光儿。”

    额。

    嗯?

    他郑某人的儿子居然做了契丹王子?郑守义听了,直把两只眼珠子瞪大,好悬没有脱眶而出。这阿保机如此生冷不忌么?想想其实也正常。草原嘛,抢回来的女人、孩子,养着养着,就养成自家人的比比皆是。

    铁木真还是刘邦的基因呢。呦呦呦串台了,这个知识点咱郑二可不知道。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郑守义难以面对的疮疤。

    事发当时他在义昌前线,如今又隔了几千上万里地,他能怎么着?

    拿酒囊与老伙计碰了一口。

    实在不想继续这个话题,甚至不愿去想。老屠子道:“过几日还要向西,你带上队伍跟我走。总觉着李三这厮不会空手而归。二哥儿有意接忠武都,卢八确也不小了。此次看看能否捞点实惠,给老弟兄都安排妥当。”

    正说着,卢八拽着好女婿就晃晃悠悠找过来。

    老郑抬头来看,那热乎劲儿,好像儿子都是他的。

    也不知是卢八耳朵尖,还是谁给透露了风声,卢八哥一屁股坐在老郑身侧,笑呵呵说:“郑哥儿,那可说妥了。这番随李三走一趟天德军,回来将忠武都交给二哥儿,俺便回幽州去了。累啦,还是咱显忠坊住得舒坦。”

    如今的忠武都有足足两千骑。其中具装甲骑八百,甲骑千二,是毅勇军里的勇力担当。凝聚了郑二的半生心血,更倾注了卢八的全部努力。交给贤婿手里,卢老八是非常满意。

    小屠子得偿所愿,同样乐得合不拢嘴。开心得感觉要飞,缠着老丈人左右不离,那是比对亲爹还亲。

    趁着此次休整,郑守义也将身边的队伍略作调整。保留了亲兵万胜营与毅勇都,加入了卢八的忠武都和老王的常捷军,调换少部回去朔州休整。

    老马匪疑惑道:“李三儿这厮莫不会要西征?”这老小子早就想追着契丹向西狠杀,当初是被李大硬生生搅黄了,兄弟俩弄得很不愉快。

    如今李老三头顶再没人添乱,我王哥感觉很有可能。

    几十年的交情,还能不晓得李老三是个啥性子?

    对于老伙计的揣测,郑守义表示有限地同意。道:“镇内行军带一万辅军?哼哼,定然有事。不过具体打哪里么倒不好说。”

    大军行动必须有保障部队没错,但是按什么标准保障,那门道可就多了。

    倘若只是供给二万人吃用,内线行军,从幽州过来都是自家地盘,出了山,草原辽阔平坦,卢龙军马又多,机动快,沿途还有云中城等据点接应,不打算打仗的话,征发夫子、役畜就足够。

    二万正兵带一万辅军出门,这是典型要搞事的节奏。

    但是,李老三究竟要搞谁,郑二觉着还不能妄下定论。这老小子虽然酸,办事还算靠谱有分寸。征河西?呵呵,那今年的大会盟就别办了。

    李老三放的下么?

    大寨主蹙眉想半晌。心曰,天德军经蒲昌海奔袭甘州,先不说上千里奔袭的危险,就算打得成也有点得不偿失。除了抢点钱粮,根本不可能据有其地。

    打银州或者夏州么,道理也差不多。梁朝在南边虎视眈眈,东边都应付得绞尽脑汁,再占个银、夏?

    进漠北就更犯不上了。

    如今胡儿孱弱至极,而且漠北比漠南贫瘠多了,他老王进草原打草谷也就是几千人的规模足够。胡儿们散沙一片,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这么多人过去完全就是赔本买卖。

    想来想去,大寨主不很确定地说:“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