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碧青后来想,是不是人倒霉到了极致,便开始有了些许好运,在沈家村的这一个月里碧青无数次觉得自己会饿死,那种绝望是她上一辈子永远不可能体会到的,却也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到了绝望的时候往往会迸发最大的求生意志,这或许是生命的本能。
不管这是什么世界,她都不想死,她想活,一定会活下去。这种信念支撑她一路熬到了王家,作为一个彻底的外来者,她对这个世界是完全陌生的,跟着王大娘走了足有半天,才看到一辆牛车,等着她们的是一个妇人,翘着腿坐在牛车上,瞧着有四十多的年纪,或许因为赶路,灰头土脸的,衣裳只能说,比自己跟王大娘整齐一些,却并不算体面。
碧青猜妇人或许就是这时候的人牙子,专门做人口买卖的,已经等的不耐烦,老远就嚷嚷了起来:“怎么这时候才来?”说着,挑剔的目光在碧青身上转了一遭,尤其在她的胸跟屁股上停了停。
碧青的感觉在妇人眼里自己根本不是人,是牲口,妇人两道八字眉紧紧皱了起来,嘴巴一撇:“我说大妹子,我可是看在咱们同乡的份上,这样的好事才摊在你头上,你先头跟我说是个十三的妮子,这小丫头才多大点儿?你莫不是挖着心眼子哄骗我呢吧。”
王大娘忙道:“嫂子这话说的,这时候您还惦记着我这个同乡,我这心里恨不能把您当活菩萨供着,哪敢哄嫂子呢,嫂子别看这丫头个头小,年纪真真儿的十三了。”说着苦笑了一声:“说到底还不是饿的,年景好的的时候,青丫头可水灵着呢,这连着两年的灾荒,大人还好说,这些孩子可受了大罪,能活着没饿死,就是祖宗积德了,这丫头家里尤其难过,弟妹都小,她爹又病的起不来炕,想逃也逃不出去,眼看着一家子就断炊了,实在可怜,您就行行好,带着这妮子走吧,能得一条活命,也是您的福报不是。”
碧青颇有些意外,一开始,她以为王大娘做这件事是为了捞好处呢,如今看来真算个善心人,想也是,灾荒年,粮食比什么都金贵,人命更如草芥,若不是赶巧,这样的好事恐真摊不到自己头上。
正想着,那妇人跳下车,伸手捏了捏碧青的胳膊,又摸了摸她的屁股,摇摇头:“这么瘦的丫头,将来恐怕不好生养。”
生养?碧青心里咯噔一下,心说那王大郎不是死了吗……王大娘忙道:“嫂子若真是找好生养的,我也不敢把青丫头带过来,说白了,王家那境况,想也不靠着青丫头生养,您就行行好,带这丫头走吧……”
王大娘足足央告了一车好话,那妇人才勉强点点头,嘟囔了一句:“不是事儿急,这丫头可不值那口袋黍米,得了,就当积德行善吧。”
王大娘听了忙催着碧青上了牛车,碧青心里有些话想说,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只能直勾勾看着王大娘。
王大娘仿佛知道她要说什么,叹口气:“知道你是个孝顺孩子,惦记着你爹娘弟妹,你放心去吧,那半口袋黍米能支撑好一阵了,你王大伯说朝廷换了个官儿,说不准就是个清官,咱这苦日子就算熬到头了,你安心去吧,过好了你的日子,你娘也就安心了。”
碧青含着泪儿点点头,那妇人催着赶车的汉子:“快着点儿,天黑可就麻烦了。”赶车的汉子应一声紧着抽了两鞭子,牛车走了起来。
妇人很是着急,估计怕那个什么王二郎一命呜呼,毕竟买了自己是去冲喜的,人要是死了,这买卖也就白瞎了,一路日夜不歇,车上吃,车上睡,碧青都记不清走了多远。
从上车到天黑,妇人才给了她一块黑乎乎硬邦邦的饼子,饼子不大,只比手心大那么点儿,却是她穿越过来头一次见到干粮,一天没吃饭的碧青,早饿的眼前发黑,却也不敢狼吞虎咽,胃口太空,饼子太硬,这时候狼吞虎咽只会给自己找病,所以,碧青吃的很慢。
吃完了才发现妇人用一种异常古怪的目光看着她,碧青也没理会,在她眼里,妇人只是买自己的中介,这样的人即使良知未泯,也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人,更遑论,王大娘说的活菩萨了,给自己吃的,也是怕自己饿死了,不好跟买主交代。
碧青不在意妇人怎么想,她在意的是自己怎么才能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活下去,还有,这到底是个什么世界?
牛车没有遮挡,也只有一床破被子,天黑了,妇人裹着唯一的被子靠在哪儿睡了,根本不管碧青。
虽是春天,夜风刮在身上也有些刺骨,碧青打了个哆嗦,打开包袱,想拿出她娘给她的衣裳套上,却摸到一块软乎乎的东西,碧青一愣,就着月光看了一眼,是黍米糕,藏在衣裳中间,因包袱始终在她怀里抱着,这会儿摸上去还有些温。
碧青忍不住眼眶发热,掰了一块塞进嘴里,黍米糕的温热从口腔直达心底,令碧青觉得这刺骨的夜风仿佛都不那么冷了。
碧青抱紧了包袱闭上眼,跟自己说,沈碧青你得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有好日子,你答应过你娘的,你要记着,牢牢的记着。
碧青再醒过来已经天亮了,外头的景色也渐渐不一样起来,光秃秃的树开始有了青翠的叶子,路边也有了斑驳的青草,这种带着希望的绿色越来越多。
进入冀州地界的时候已经习以为常,碧青觉得这里异常熟悉,不管这是个什么世界,至少从地里的农作物,以及两边的树木来看,这里应该就是古时候的燕赵之地,也就是现代的河北一带,就连州的名字都是冀。
碧青忽然想起,自己来了一个多月,竟然不知道沈家村是哪儿,从旱情来看,难道是陕北?碧青往远处看,一望无尽的平原,绿油油的庄稼,一切都昭示着这里的富庶。
大概是到了地儿,妇人的心情好了不少,话也多了起来:“跟你们家不一样吧,我们冀州可是个难得的好地儿,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些酸秀才是没来过我们冀州,不然啊,就是上游天堂下有冀州府喽,要不是这几年连着跟南蛮子打仗,咱冀州府的日子还好过呢。”
不禁叹了口气:“这仗都打了好几年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哦。”说着,看了碧青一眼:“要是仗打完了,王家的大郎得个什么军功回来,你的好日子就来了。”
碧青目光闪了闪,心说,他还是死在外头的好,自己可不想平白无故多出个丈夫来,她宁可当寡妇,也不想跟个完全不认识的男人过一辈子,而且,王大郎不是她娘,不是她弟妹,是个可以主宰她人生的男人,这样的人她可不想要。
碧青心里默默祈祷,王大郎你千万千万要死在外头,我的人生已经够不幸了,但至少还有希望,若是你回来,那可就彻底玩完了。不过,这冀州的确不错,等将来有机会,可以考虑把她爹娘弟妹都接到这儿来,但前提是自己得先站住脚,而自己会有什么样的遭遇,现在都是未知的。
牛车没进冀州城而是在城根儿绕了一圈,从官道下去晃晃悠悠走了半天进了一个村子,在一户人家外头停下,饶是碧青有一定心理准备,这会儿也不免有些紧张起来,瞧了院门一眼,暗道,这就是王家,却听妇人道:“这是我家,王家村还得往前走五里地呢,怎么说也是新媳妇儿,你这么着过去可不成,好歹得打扮打扮有个样儿,不然叫人笑话,也没个喜气儿。”
说着,催碧青进去,打了盆水,让碧青洗脸,拿出一套衣裳给碧青换了,衣裳是粗布的,虽是大红,颜色也不正,样式就更不用说了,而且,非常大,套在碧青身上逛逛荡荡像小孩子穿了大人的衣裳,王家也就图个喜气的彩头,有个意思就得了。
换了衣裳,又坐上了牛车,赶在正午前到了王家,王家的院子在村头上,不大的院子,一明两暗三间屋,院子里盖着柴火棚,不见有猪圈鸡鸭等家禽牲畜,房子有些破旧,日子明显不如别家富裕。
碧青稍微想了想就明白了,这个时候,农民的贫富完全取决于家庭劳力的多寡,也就是男丁,家里的男丁多,干活的多,粮食打的多,日子也就富裕。王家本来是挺好的日子,可惜男人没了,留下孤儿寡妇的过日子,本来就难,两个儿子一个征了兵,剩下一个还病了,便不病,十岁的孩子能指望他顶家不成,故此,即使在富庶的冀州,王家也应该算一级贫户,不然,也不会大老远的把自己买回来冲喜,若是手里有银子,哪不能弄个媳妇儿。
冲喜自然不能大操大办,就放了一挂鞭,贴个喜字,打点儿浑酒,摆一桌粗席,左邻右舍意思意思的来道声喜就成礼了。
至于碧青,给婆婆磕过头,就成了王家的媳妇儿,王沈氏,连她自己的名儿都没了……
碧青后来想,是不是人倒霉到了极致,便开始有了些许好运,在沈家村的这一个月里碧青无数次觉得自己会饿死,那种绝望是她上一辈子永远不可能体会到的,却也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到了绝望的时候往往会迸发最大的求生意志,这或许是生命的本能。
不管这是什么世界,她都不想死,她想活,一定会活下去。这种信念支撑她一路熬到了王家,作为一个彻底的外来者,她对这个世界是完全陌生的,跟着王大娘走了足有半天,才看到一辆牛车,等着她们的是一个妇人,翘着腿坐在牛车上,瞧着有四十多的年纪,或许因为赶路,灰头土脸的,衣裳只能说,比自己跟王大娘整齐一些,却并不算体面。
碧青猜妇人或许就是这时候的人牙子,专门做人口买卖的,已经等的不耐烦,老远就嚷嚷了起来:“怎么这时候才来?”说着,挑剔的目光在碧青身上转了一遭,尤其在她的胸跟屁股上停了停。
碧青的感觉在妇人眼里自己根本不是人,是牲口,妇人两道八字眉紧紧皱了起来,嘴巴一撇:“我说大妹子,我可是看在咱们同乡的份上,这样的好事才摊在你头上,你先头跟我说是个十三的妮子,这小丫头才多大点儿?你莫不是挖着心眼子哄骗我呢吧。”
王大娘忙道:“嫂子这话说的,这时候您还惦记着我这个同乡,我这心里恨不能把您当活菩萨供着,哪敢哄嫂子呢,嫂子别看这丫头个头小,年纪真真儿的十三了。”说着苦笑了一声:“说到底还不是饿的,年景好的的时候,青丫头可水灵着呢,这连着两年的灾荒,大人还好说,这些孩子可受了大罪,能活着没饿死,就是祖宗积德了,这丫头家里尤其难过,弟妹都小,她爹又病的起不来炕,想逃也逃不出去,眼看着一家子就断炊了,实在可怜,您就行行好,带着这妮子走吧,能得一条活命,也是您的福报不是。”
碧青颇有些意外,一开始,她以为王大娘做这件事是为了捞好处呢,如今看来真算个善心人,想也是,灾荒年,粮食比什么都金贵,人命更如草芥,若不是赶巧,这样的好事恐真摊不到自己头上。
正想着,那妇人跳下车,伸手捏了捏碧青的胳膊,又摸了摸她的屁股,摇摇头:“这么瘦的丫头,将来恐怕不好生养。”
生养?碧青心里咯噔一下,心说那王大郎不是死了吗……王大娘忙道:“嫂子若真是找好生养的,我也不敢把青丫头带过来,说白了,王家那境况,想也不靠着青丫头生养,您就行行好,带这丫头走吧……”
王大娘足足央告了一车好话,那妇人才勉强点点头,嘟囔了一句:“不是事儿急,这丫头可不值那口袋黍米,得了,就当积德行善吧。”
王大娘听了忙催着碧青上了牛车,碧青心里有些话想说,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只能直勾勾看着王大娘。
王大娘仿佛知道她要说什么,叹口气:“知道你是个孝顺孩子,惦记着你爹娘弟妹,你放心去吧,那半口袋黍米能支撑好一阵了,你王大伯说朝廷换了个官儿,说不准就是个清官,咱这苦日子就算熬到头了,你安心去吧,过好了你的日子,你娘也就安心了。”
碧青含着泪儿点点头,那妇人催着赶车的汉子:“快着点儿,天黑可就麻烦了。”赶车的汉子应一声紧着抽了两鞭子,牛车走了起来。
妇人很是着急,估计怕那个什么王二郎一命呜呼,毕竟买了自己是去冲喜的,人要是死了,这买卖也就白瞎了,一路日夜不歇,车上吃,车上睡,碧青都记不清走了多远。
从上车到天黑,妇人才给了她一块黑乎乎硬邦邦的饼子,饼子不大,只比手心大那么点儿,却是她穿越过来头一次见到干粮,一天没吃饭的碧青,早饿的眼前发黑,却也不敢狼吞虎咽,胃口太空,饼子太硬,这时候狼吞虎咽只会给自己找病,所以,碧青吃的很慢。
吃完了才发现妇人用一种异常古怪的目光看着她,碧青也没理会,在她眼里,妇人只是买自己的中介,这样的人即使良知未泯,也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人,更遑论,王大娘说的活菩萨了,给自己吃的,也是怕自己饿死了,不好跟买主交代。
碧青不在意妇人怎么想,她在意的是自己怎么才能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活下去,还有,这到底是个什么世界?
牛车没有遮挡,也只有一床破被子,天黑了,妇人裹着唯一的被子靠在哪儿睡了,根本不管碧青。
虽是春天,夜风刮在身上也有些刺骨,碧青打了个哆嗦,打开包袱,想拿出她娘给她的衣裳套上,却摸到一块软乎乎的东西,碧青一愣,就着月光看了一眼,是黍米糕,藏在衣裳中间,因包袱始终在她怀里抱着,这会儿摸上去还有些温。
碧青忍不住眼眶发热,掰了一块塞进嘴里,黍米糕的温热从口腔直达心底,令碧青觉得这刺骨的夜风仿佛都不那么冷了。
碧青抱紧了包袱闭上眼,跟自己说,沈碧青你得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有好日子,你答应过你娘的,你要记着,牢牢的记着。
碧青再醒过来已经天亮了,外头的景色也渐渐不一样起来,光秃秃的树开始有了青翠的叶子,路边也有了斑驳的青草,这种带着希望的绿色越来越多。
进入冀州地界的时候已经习以为常,碧青觉得这里异常熟悉,不管这是个什么世界,至少从地里的农作物,以及两边的树木来看,这里应该就是古时候的燕赵之地,也就是现代的河北一带,就连州的名字都是冀。
碧青忽然想起,自己来了一个多月,竟然不知道沈家村是哪儿,从旱情来看,难道是陕北?碧青往远处看,一望无尽的平原,绿油油的庄稼,一切都昭示着这里的富庶。
大概是到了地儿,妇人的心情好了不少,话也多了起来:“跟你们家不一样吧,我们冀州可是个难得的好地儿,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些酸秀才是没来过我们冀州,不然啊,就是上游天堂下有冀州府喽,要不是这几年连着跟南蛮子打仗,咱冀州府的日子还好过呢。”
不禁叹了口气:“这仗都打了好几年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哦。”说着,看了碧青一眼:“要是仗打完了,王家的大郎得个什么军功回来,你的好日子就来了。”
碧青目光闪了闪,心说,他还是死在外头的好,自己可不想平白无故多出个丈夫来,她宁可当寡妇,也不想跟个完全不认识的男人过一辈子,而且,王大郎不是她娘,不是她弟妹,是个可以主宰她人生的男人,这样的人她可不想要。
碧青心里默默祈祷,王大郎你千万千万要死在外头,我的人生已经够不幸了,但至少还有希望,若是你回来,那可就彻底玩完了。不过,这冀州的确不错,等将来有机会,可以考虑把她爹娘弟妹都接到这儿来,但前提是自己得先站住脚,而自己会有什么样的遭遇,现在都是未知的。
牛车没进冀州城而是在城根儿绕了一圈,从官道下去晃晃悠悠走了半天进了一个村子,在一户人家外头停下,饶是碧青有一定心理准备,这会儿也不免有些紧张起来,瞧了院门一眼,暗道,这就是王家,却听妇人道:“这是我家,王家村还得往前走五里地呢,怎么说也是新媳妇儿,你这么着过去可不成,好歹得打扮打扮有个样儿,不然叫人笑话,也没个喜气儿。”
说着,催碧青进去,打了盆水,让碧青洗脸,拿出一套衣裳给碧青换了,衣裳是粗布的,虽是大红,颜色也不正,样式就更不用说了,而且,非常大,套在碧青身上逛逛荡荡像小孩子穿了大人的衣裳,王家也就图个喜气的彩头,有个意思就得了。
换了衣裳,又坐上了牛车,赶在正午前到了王家,王家的院子在村头上,不大的院子,一明两暗三间屋,院子里盖着柴火棚,不见有猪圈鸡鸭等家禽牲畜,房子有些破旧,日子明显不如别家富裕。
碧青稍微想了想就明白了,这个时候,农民的贫富完全取决于家庭劳力的多寡,也就是男丁,家里的男丁多,干活的多,粮食打的多,日子也就富裕。王家本来是挺好的日子,可惜男人没了,留下孤儿寡妇的过日子,本来就难,两个儿子一个征了兵,剩下一个还病了,便不病,十岁的孩子能指望他顶家不成,故此,即使在富庶的冀州,王家也应该算一级贫户,不然,也不会大老远的把自己买回来冲喜,若是手里有银子,哪不能弄个媳妇儿。
冲喜自然不能大操大办,就放了一挂鞭,贴个喜字,打点儿浑酒,摆一桌粗席,左邻右舍意思意思的来道声喜就成礼了。
至于碧青,给婆婆磕过头,就成了王家的媳妇儿,王沈氏,连她自己的名儿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