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照夜书 >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研朱坊的歌女们传起消息来,比郑维良还快,不出三天,中都里已传遍了有胡人探子混入京师的消息,一时闹得城里人心惶惶,连天子都在早朝上向丹阳尹佟兴宗问询此事。

    佟兴宗向云麾卫讨过胡人探子的尸身查验,云麾卫并未藏私,将从尸身上搜出来的东西如数交付,但这些胡人探子十分谨慎,没有在身上留下任何证明身份的事物,查来验去一无所得。

    对天子的询问,佟兴宗也只能奏对:探子是氐人。

    如今北方混战,不仅是异族,连同族也分为几部互相争斗,氐人建的国就有三个,怎么分是哪一国的人?天子斥责佟兴宗失察失职,又褒奖了刘瑕。

    不过胡人探子这事并没有被大家太放在心上,因为成国也会向北方派遣间谍,都是常事。而且成国不仅有长江天险隔绝胡人,还有刘从晟亲手提拔的两位大将军柱国,一位是琅玡王氏出身的王茂,出镇益州稳固后方边界,一位是寒门出身的尹北望,守卫荆襄保中都上游。

    只要有这二人在,中都的百姓便觉得,眼前的太平总是能延续下去的。

    元昭最近则老老实实地去尚书台报道,除了休沐风雨无阻,到了地方就摊开账册坐下,兢兢业业地开始算账。

    他手下几名帮忙的令史,全是谢律那边调过来的人,元昭每天查点的账目、记录的文字,隔日就会被人送到谢律手上。谢律细细看罢,只觉得十分寻常,瞧不出元昭是要在哪一部分上动手,单看账目种类,赋税、人丁、军饷开支等等什么都有,倒像是他还没有想出办法在漫天搜寻,全是是一团乱麻。

    谢律对这个小师弟不是不怀疑,但这个情况,也只能叫那些令史继续盯紧他。

    转眼到了十一月,年关在即,各曹的账目盘点都到了尾声。

    这日黄昏时分,已过了散衙的时候,室内只剩下元昭跟姚越坐在案前。元昭正收拾算筹,他目光一转,望见姚越从许多账册中各抽出一张写满字的白纸,拢成一叠后用墨线扎成一卷,收入宽大的袖中。

    元昭一看,明白姚越也已经计划好了如何充盈国库,今晚要回去写奏本了。姚越收好纸卷,一转眼跟元昭四目相对,姚越每天跟元昭同室盘账,虽然没看过元昭到底记了些什么,但他能觉察出对方有条不紊的态度,心里清楚元昭多半也想好了办法。

    两人的眼神都有些复杂,片刻后,元昭笑了一下,向他揖别:“姚兄慢走。”

    姚越回了一揖,也只道:“告辞。”

    安王府的内室中,刘璞与谢律正对坐品茶,室内充盈着清香的茶气,夕阳的余晖从外照进,投在一架缂丝山水屏风上,画上江山寸寸如金。

    姚越走进内室时,看到谢律也在,不由愣了一愣。谢律是安王殿下的近臣,会见到他其实是姚越意料之中的事,但他今日来安王府,是来向殿下禀报如何从士族手中夺取利益,正主就坐在他面前,他难免不自在。

    谢律倒是神色如常,风度翩翩地起身施礼:“姚兄。”

    刘璞也看向姚越,神情温和而亲近,用期待的语气道:“墨纯到了!”墨纯是姚越的字。

    看到刘璞,姚越心神稍定。安王与信王虽然是兄弟,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信王殿下固然风姿过人、有英雄气,但也戾气太盛、锋芒逼人;安王殿下则文雅谦和、精御人之法,更有君主风度。

    姚越对谢律回了一礼,然后从袖中取出纸卷,郑重地躬身双手托给刘璞,道:“幸不辱命,臣如约前来奉策。”

    刘璞接过纸卷解开墨线,将纸张摊平在案上,仆人帮谢律跟姚越的坐席移到案前,让三人围案而坐。刘璞催人给姚越上茶,看姚越饮了茶,才道:“本王已心急如焚,等不及一张张细看,请墨纯先简略说说你的良策。”

    姚越尽力当旁边的谢律的不存在,伸手取了一张纸张,开口道:“是,臣的办法说来也简单,就是‘检籍’。”

    检籍,检查户籍。谢律眉头一蹙,偏头看向姚越。

    刘璞用讨教的语气问:“是查谁的户籍?”

    “查为了逃避赋役,冒名士族、假充僧道之人的户籍。”姚越点了点手下的纸张,“殿下知道,本朝有几类人不必负担国家的服役,分别是士族、僧道以及有军功的人,臣查阅账目时发现一件怪事,竟陵郡的徐氏是庶民出身,前年还在向朝廷纳税,但不知为何,从去年起徐氏的户籍忽然附到了另一户徐姓士族名下,从此转移到了不必纳税黄籍上,细细对比后,臣发现如徐氏一户者,在本朝有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刘璞脸上不见怒气,他沉默片刻,对谢律道:“原来还有这种事。”

    谢律心中放松,面上带出尴尬之色,回道:“臣亦有耳闻,这是庶族中富户的手段,只要寻一户同姓士族,说好从此每年向对方缴纳给朝廷赋税的一半,就可以将自己的家族附在对方名下,从此免除赋税。”

    姚越见不得谢律的做作,又从纸张中抽出一张放在最上面,道:“这是臣拟定的拨乱议案,假充士族、僧道的庶族全部退籍为民,并按族中人的丁数缴纳罚金,一人罚一万钱以儆效尤;而让庶族附籍的士族,不仅要向朝廷还换这几年侵占的赋税,还要再交一笔双倍于赋税的罚金。”

    这个办法的确很好,不仅能解眼前的国库之危,还能令朝廷从世家手中争回一笔长期税收。刘璞取过纸张细细看了一遍,对姚越赞赏地道:“墨纯这次真的辛苦了。”姚越忙道不敢。刘璞又把纸张递给谢律,说:“你也看看吧。”

    谢律接过看罢,也一脸欣赏地看向姚越,道:“姚兄高才,此乃万全之法,殿下储位在望,姚兄当为首功。”

    姚越与谢律对视时,心中那股不自在立刻又涌了上来。其实比“检籍”更能争利的办法,他不是想不出,但在座的人都心知肚明,无论用什么办法,只要超出士族心中的尺度,那就是无用之法,所以“检籍法”是姚越思量再三后,选出的既能争夺较大利益又能令士族接受的办法。

    谢律的这句“万全之法”,此时听来简直像故意讥讽。

    姚越勉强应道:“中郎言重了。”

    谢律将桌上的纸张又拢成一叠,推到姚越面前,转向刘璞建议道:“明天就是朝会,既然方略已定,殿下何不借笔墨让姚兄一用,让他写下奏本,明日好呈给陛下。”

    天色已暗,房中燃着灯烛。

    一封奏疏被摊平在桌案上,纸页上墨迹淋漓,一只骨肉停匀、略有薄茧的手握着湖笔,在奏疏末尾处写下:“……臣元昭再拜稽首,建永四年冬六日。”

    落完最后一笔,元昭盖上印章,然后托着纸页,小心地将上面的湿墨吹干,说:“写好了,师兄你来看一遍。”一开始他叫刘瑕师兄心里总是别扭,但叫着叫着也就顺口了。

    书房里的奴婢都被遣走,室内只有他们二人,刘瑕到元昭身边坐下,纸上的墨迹被吹过一次,还是有些发润,他便只捏着奏疏的边缘,元昭将案上的小灯移近给他照亮,灯火一动,两人的影子也跟着移动,并肩映在窗纸上。

    刘瑕用最挑剔的态度将奏本看了一遍,终于道:“不用改了。”

    元昭松一口气,自揉了揉酸痛的手,想想明天朝堂之上的情形,他实在没办法不紧张。而且……明天早朝,他肯定会见到叔叔,他得拿着这样一封奏折去见叔叔。

    刘瑕看元昭一边揉手一边出神,神情中微有怯意,这神情倒叫他想起来,元昭现在是十六岁,若这回事不能成,他也许就永远是十六岁了。

    “师弟是四月的生辰?”刘瑕若有所思地问。

    元昭回过神来,自从他认定刘瑕查过他以后,对刘瑕知道他的一些小事已经习以为常,只是奇怪怎么这时候提这个,莫名其妙地点点头:“是,怎么了?”

    “没什么。”刘瑕微微笑道,“就是记起了,那也只剩四个多月,我想想到时候送你什么。”说完,他看一眼旁边的滴漏,起身道:“还有两个时辰上朝,师弟快回去睡一觉吧,明天的朝会可是一场苦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