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有诏!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鲁芝发现,自从大将军逝世之后,群臣的口才是越来越好了。
不只是口才,就是胆魄也忽然出现了,各个都变得正直,勇武,令人刮目相看。
过去那些跟在王肃身后低头弯腰的人,此刻居然要召集群臣来逼走他。
面对大将军瑟瑟发抖的人,此刻想要赶走皇帝身边的司马妜。
听到大将军三个字就不敢抬起头的人,此刻居然想要拥立大将军了?
鲁芝对当今的群臣非常的失望,他的脸上满是无奈。
他一直都觉得庙堂里的这些事情毫无意义,他的想法其实跟王观有些类似,认为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实事上,尽快平定庙堂的混乱,不要耽误正事。
这次群臣前来他的府邸,主要是因为群臣敢去争夺大权,却不敢在自家府内商谈这件事。
想偷肉,又怕挨揍。
郭彰找到鲁芝,对他一顿吹捧,说他是如今群臣之望什么的,说想要在他府内聚集起来商谈大事。
若是别人这么说,鲁芝一定会将他赶出去。
但是郭彰不同,郭彰是郭淮的侄子。
当初鲁芝还很年轻的时候,郭淮担任雍州刺史,郭淮非常看重这个年轻人,就举荐他为孝廉,并提升他为郎中。
严格来说,鲁芝就是郭家的故吏。
尽管郭淮已经不在了,可对他的侄儿,鲁芝还是念着昔日恩情的。
只是,比起郭淮,这位侄儿的表现实在是不堪,鲁芝听了他的想法都忍不住摇头。
此刻听到辛敞说出更为炸裂的话,鲁芝都无法保持淡定了。
“辛公,我不知道这是何人所提起的,我也不想要知道,我只是看在同僚的情谊上劝您几句,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
他认真的说道:“这是取死之道。”
“陛下对您极为看重,那您就安心待在自己的位置上,勿要参与庙堂的密谋,什么都不知道,或许能保全性命。”
鲁芝说着,就起身送客。
他是再也不会跟这些人纠缠了,简直就是疯了!
还拥立大将军??你们何不干脆重新拥立一個皇帝呢?
他明白这些人的想法,皇帝如今肆无忌惮的执行人事任免权,大张旗鼓的换人,却没有过问群臣的想法,群臣对此极为不满,可三公空缺,没有人能硬怼皇帝,他们就想弄出一个大将军来限制皇帝。
他们也是真的敢想!!
不能跟这些人厮混了,若是再混在一起,迟早三族不保!
鲁芝很是急躁的将辛敞如同驱赶一般的送了出去。
站在门外,辛敞苦笑着看着面前的府门,看来,自己也得稍微躲着这些人了
次日,天蒙蒙亮,曹髦就已经驾车离开了皇宫。
今晚的东堂宴不能耽误,而在开宴之前,他还要去拜访一个人。
当曹髦忽然出现在了华府的时候,华表惊慌失措,赶忙令人将府门大开,又强行拉着儿子一同出门来拜见。
升到中书监的华表,已经成为了群臣的领袖之一。
若是能再加个三公,以司徒或者太尉来录中书事,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大魏权相了。
华表对如今的生活很是满意,他也成为了皇帝最忠实的大臣,在短短几日内,他已经执掌了中书台,对中书台进行了从上到下的清理,在关键的位置上都换上了自己人。
“臣拜见陛下~~~”
华表将声音拉的很长,还是没改掉担任侍中的习惯,几乎以宣读诏令的口吻来说出了迎接词。
曹髦笑呵呵的将他扶起来,感慨道:“这些时日里,朕所下达的诏令没有任何的耽误,能及时到达群臣的手里,政令畅通,这都是因为您的功劳啊!”
“中书台有您,朕高枕无忧也!”
听到这句话,华表顿时有些惭愧。
他支支吾吾的,有些说不出话来。
中书台这几天的表现很是亮眼,但是吧,这其实跟华表的关系不是很大,可以说,基本无关。
中书作为大魏拟定诏令的核心机构,他们的工作内容总是被人误解为就是简单的书写诏令,然后送出去。
可这具体的工作显然没这么简单,曹髦下达诏令,并非是要亲自书写,他是要将想法告知中书,由中书来完成拟定和下发的任务。
如何正确理解皇帝的意思,如何用最简练的语言,让诏令表达精准,不使诏令为人误解,如何减轻群臣对诏令的抗拒,如何将诏令正确的下放到指定人员的手里,这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这事没点能力还真的做不到,既要担心误解皇帝的意思,又要担心群臣找茬,权力很大,但是责任也很大,诏令出了问题,那可是要找中书令和中书监来顶罪的。
可这几天里,曹髦下达了几份诏令,其中包括人事的任免,调动,还有部分政策的调整,中书台完成的都很出色。
曹髦看着面前的华表,又夸赞了几句,华表终于忍不住了,他开口说道:“陛下,这非老臣之功也。”
“哦?您怎么会这么说呢?”
华表这才解释道:“原先我一直都轻视郑公,如今方才得知,他擅识人的名声,并非是空谈,他所举荐的那个卫君,极有才能,中书台的事情,都是他在操办,不曾耽误”
华表这个人,其实本身才能并不算太突出。
曹髦也早就想到了会是卫瓘在其中发力。
他之所以没挑明,就是想要看看华表在往后能否继续重用。
华表虽然表现的很是忠诚,但是这治理天下,还是不能只看忠诚,还得看能力,若是华表会吃掉属下的功劳,那就说明此人不适合担任要位,往后可以找个人来换掉他。
可如今华表说了实话,嗯,即使本身的才能不足,可能不嫉妒属下的才能,主动为其邀功,此人还是可用的。
当初曹髦让郑袤担任吏部尚书更换诸多官员的时候,华表曾表示过怀疑。
曹髦让郑袤举荐一个人来辅佐华表,郑袤就举荐了年轻的卫瓘。
卫瓘出身大族,他的高祖卫暠在汉明帝时是著名的儒士,经典传家,到了他的父亲卫觊,已经是担任尚书的要任了。
只是,卫瓘跟曹髦身边的很多能臣一样,都有不幸的童年经历,十岁丧父,自幼开始独立的生活,少年时就受到他人的称赞,认为此子定然了不得。
曹髦感觉自己好像发现了能臣的共同特点,同样是大族出身,可从小顺风顺水,生活在大人庇佑下的那些人,几乎都是酒囊饭袋,反而是自幼失去庇护,独立自主的那些人,有了极大的成就。
卫瓘跟其余那些被吹起来的人还不同,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当了尚书郎,这开局就是比钟会也不遑多让。
尚书台可是要办实事的,这不是一般的酒囊饭袋可以混进来的地方,随后,他又前往各个重要的位置上磨砺,先后担任通事郎,中书郎,几乎将所有办实事的机构都转了一遍,这给他打下了成为能臣的基础。
倘若不是因为曹髦的变化,那他此刻就应该是被司马昭所看重,成为皇帝身边的散骑常侍。
这人的一生都很生猛,四十岁就担任了侍中,又转九卿,虽然跟某个四十岁当三公的挂壁差了一点,但是实操经验拉满,文武双全。
后来钟会谋反,也是此人出面,平定了益州,却没有接受赏赐,在司马炎时期,他在东北为庙堂解决了鲜卑的问题。
只可惜,最后还是惨遭冤杀死,据说是因为此人当初反对司马衷上位,从而得罪了贾南风。
此人为人公正,才能杰出,而最重要的是,曹髦知道,这是魏晋时第一个跟司马炎上奏,要求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官员。
他认为这样的选官制度会破坏庙堂的根基,当初只是权宜之策,不该继续执行。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会死的那么惨了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卫玠,就是卫瓘的亲孙子。
这个年轻人还是能重用的,他比钟会都要稳健的多。
不过,曹髦这次前来,却不是为了卫瓘。
曹髦看向了同样跪坐在一旁,保持着行礼姿势的华廙。
他这次是为了华廙而来的。
安世手里的贤才是真的多啊!
明明是人才济济,却没有一个是有好下场的,包括面前这位华廙,他在历史上是安世的尚书令,为人正直,不阿权贵。
贾南风想要将自己的亲戚嫁给华廙的孙子,华廙直接开口辱骂,说不愿意同流合污。
从那之后,他就不断的遭受来自贾南风的打击报复,直到他逝世,都没让他登上台司,做上三公。
明明官爵和能力都名列前茅,就是不愿意,最后顶不住群臣的压力,给了个仪同三司
曹髦笑呵呵的看着华廙,开口问道:“华君,卿这次立下了如此大功,为什么却不愿意来见朕呢?”
华廙抬起头来,“陛下,臣并无德行,先前的事情,都是因为父亲的吩咐,我本人不曾立下功勋,实在担不起陛下的看重。”
“朕这次来,就是要给君一个立下功勋的机会。”
“朕有诏,卿当从之!”
鲁芝发现,自从大将军逝世之后,群臣的口才是越来越好了。
不只是口才,就是胆魄也忽然出现了,各个都变得正直,勇武,令人刮目相看。
过去那些跟在王肃身后低头弯腰的人,此刻居然要召集群臣来逼走他。
面对大将军瑟瑟发抖的人,此刻想要赶走皇帝身边的司马妜。
听到大将军三个字就不敢抬起头的人,此刻居然想要拥立大将军了?
鲁芝对当今的群臣非常的失望,他的脸上满是无奈。
他一直都觉得庙堂里的这些事情毫无意义,他的想法其实跟王观有些类似,认为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实事上,尽快平定庙堂的混乱,不要耽误正事。
这次群臣前来他的府邸,主要是因为群臣敢去争夺大权,却不敢在自家府内商谈这件事。
想偷肉,又怕挨揍。
郭彰找到鲁芝,对他一顿吹捧,说他是如今群臣之望什么的,说想要在他府内聚集起来商谈大事。
若是别人这么说,鲁芝一定会将他赶出去。
但是郭彰不同,郭彰是郭淮的侄子。
当初鲁芝还很年轻的时候,郭淮担任雍州刺史,郭淮非常看重这个年轻人,就举荐他为孝廉,并提升他为郎中。
严格来说,鲁芝就是郭家的故吏。
尽管郭淮已经不在了,可对他的侄儿,鲁芝还是念着昔日恩情的。
只是,比起郭淮,这位侄儿的表现实在是不堪,鲁芝听了他的想法都忍不住摇头。
此刻听到辛敞说出更为炸裂的话,鲁芝都无法保持淡定了。
“辛公,我不知道这是何人所提起的,我也不想要知道,我只是看在同僚的情谊上劝您几句,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
他认真的说道:“这是取死之道。”
“陛下对您极为看重,那您就安心待在自己的位置上,勿要参与庙堂的密谋,什么都不知道,或许能保全性命。”
鲁芝说着,就起身送客。
他是再也不会跟这些人纠缠了,简直就是疯了!
还拥立大将军??你们何不干脆重新拥立一個皇帝呢?
他明白这些人的想法,皇帝如今肆无忌惮的执行人事任免权,大张旗鼓的换人,却没有过问群臣的想法,群臣对此极为不满,可三公空缺,没有人能硬怼皇帝,他们就想弄出一个大将军来限制皇帝。
他们也是真的敢想!!
不能跟这些人厮混了,若是再混在一起,迟早三族不保!
鲁芝很是急躁的将辛敞如同驱赶一般的送了出去。
站在门外,辛敞苦笑着看着面前的府门,看来,自己也得稍微躲着这些人了
次日,天蒙蒙亮,曹髦就已经驾车离开了皇宫。
今晚的东堂宴不能耽误,而在开宴之前,他还要去拜访一个人。
当曹髦忽然出现在了华府的时候,华表惊慌失措,赶忙令人将府门大开,又强行拉着儿子一同出门来拜见。
升到中书监的华表,已经成为了群臣的领袖之一。
若是能再加个三公,以司徒或者太尉来录中书事,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大魏权相了。
华表对如今的生活很是满意,他也成为了皇帝最忠实的大臣,在短短几日内,他已经执掌了中书台,对中书台进行了从上到下的清理,在关键的位置上都换上了自己人。
“臣拜见陛下~~~”
华表将声音拉的很长,还是没改掉担任侍中的习惯,几乎以宣读诏令的口吻来说出了迎接词。
曹髦笑呵呵的将他扶起来,感慨道:“这些时日里,朕所下达的诏令没有任何的耽误,能及时到达群臣的手里,政令畅通,这都是因为您的功劳啊!”
“中书台有您,朕高枕无忧也!”
听到这句话,华表顿时有些惭愧。
他支支吾吾的,有些说不出话来。
中书台这几天的表现很是亮眼,但是吧,这其实跟华表的关系不是很大,可以说,基本无关。
中书作为大魏拟定诏令的核心机构,他们的工作内容总是被人误解为就是简单的书写诏令,然后送出去。
可这具体的工作显然没这么简单,曹髦下达诏令,并非是要亲自书写,他是要将想法告知中书,由中书来完成拟定和下发的任务。
如何正确理解皇帝的意思,如何用最简练的语言,让诏令表达精准,不使诏令为人误解,如何减轻群臣对诏令的抗拒,如何将诏令正确的下放到指定人员的手里,这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这事没点能力还真的做不到,既要担心误解皇帝的意思,又要担心群臣找茬,权力很大,但是责任也很大,诏令出了问题,那可是要找中书令和中书监来顶罪的。
可这几天里,曹髦下达了几份诏令,其中包括人事的任免,调动,还有部分政策的调整,中书台完成的都很出色。
曹髦看着面前的华表,又夸赞了几句,华表终于忍不住了,他开口说道:“陛下,这非老臣之功也。”
“哦?您怎么会这么说呢?”
华表这才解释道:“原先我一直都轻视郑公,如今方才得知,他擅识人的名声,并非是空谈,他所举荐的那个卫君,极有才能,中书台的事情,都是他在操办,不曾耽误”
华表这个人,其实本身才能并不算太突出。
曹髦也早就想到了会是卫瓘在其中发力。
他之所以没挑明,就是想要看看华表在往后能否继续重用。
华表虽然表现的很是忠诚,但是这治理天下,还是不能只看忠诚,还得看能力,若是华表会吃掉属下的功劳,那就说明此人不适合担任要位,往后可以找个人来换掉他。
可如今华表说了实话,嗯,即使本身的才能不足,可能不嫉妒属下的才能,主动为其邀功,此人还是可用的。
当初曹髦让郑袤担任吏部尚书更换诸多官员的时候,华表曾表示过怀疑。
曹髦让郑袤举荐一个人来辅佐华表,郑袤就举荐了年轻的卫瓘。
卫瓘出身大族,他的高祖卫暠在汉明帝时是著名的儒士,经典传家,到了他的父亲卫觊,已经是担任尚书的要任了。
只是,卫瓘跟曹髦身边的很多能臣一样,都有不幸的童年经历,十岁丧父,自幼开始独立的生活,少年时就受到他人的称赞,认为此子定然了不得。
曹髦感觉自己好像发现了能臣的共同特点,同样是大族出身,可从小顺风顺水,生活在大人庇佑下的那些人,几乎都是酒囊饭袋,反而是自幼失去庇护,独立自主的那些人,有了极大的成就。
卫瓘跟其余那些被吹起来的人还不同,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当了尚书郎,这开局就是比钟会也不遑多让。
尚书台可是要办实事的,这不是一般的酒囊饭袋可以混进来的地方,随后,他又前往各个重要的位置上磨砺,先后担任通事郎,中书郎,几乎将所有办实事的机构都转了一遍,这给他打下了成为能臣的基础。
倘若不是因为曹髦的变化,那他此刻就应该是被司马昭所看重,成为皇帝身边的散骑常侍。
这人的一生都很生猛,四十岁就担任了侍中,又转九卿,虽然跟某个四十岁当三公的挂壁差了一点,但是实操经验拉满,文武双全。
后来钟会谋反,也是此人出面,平定了益州,却没有接受赏赐,在司马炎时期,他在东北为庙堂解决了鲜卑的问题。
只可惜,最后还是惨遭冤杀死,据说是因为此人当初反对司马衷上位,从而得罪了贾南风。
此人为人公正,才能杰出,而最重要的是,曹髦知道,这是魏晋时第一个跟司马炎上奏,要求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官员。
他认为这样的选官制度会破坏庙堂的根基,当初只是权宜之策,不该继续执行。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会死的那么惨了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卫玠,就是卫瓘的亲孙子。
这个年轻人还是能重用的,他比钟会都要稳健的多。
不过,曹髦这次前来,却不是为了卫瓘。
曹髦看向了同样跪坐在一旁,保持着行礼姿势的华廙。
他这次是为了华廙而来的。
安世手里的贤才是真的多啊!
明明是人才济济,却没有一个是有好下场的,包括面前这位华廙,他在历史上是安世的尚书令,为人正直,不阿权贵。
贾南风想要将自己的亲戚嫁给华廙的孙子,华廙直接开口辱骂,说不愿意同流合污。
从那之后,他就不断的遭受来自贾南风的打击报复,直到他逝世,都没让他登上台司,做上三公。
明明官爵和能力都名列前茅,就是不愿意,最后顶不住群臣的压力,给了个仪同三司
曹髦笑呵呵的看着华廙,开口问道:“华君,卿这次立下了如此大功,为什么却不愿意来见朕呢?”
华廙抬起头来,“陛下,臣并无德行,先前的事情,都是因为父亲的吩咐,我本人不曾立下功勋,实在担不起陛下的看重。”
“朕这次来,就是要给君一个立下功勋的机会。”
“朕有诏,卿当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