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新三郡(建议明天中午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盐湖浮岛那个磁铁矿,不仅产铁,同时还蕴藏了大量的银、铅、硝、钠等诸多伴生金属矿,这里不仅是汉部落兵器和工具的重要材料来源,同时也是汉部落货币原料的主产地之一,从资源的重要性上来说,整个汉部落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再从这个地方往东走上四天时间,就可以到达八宝山铜矿区的北部,这一带的地形也是一马平川,东临大泽,南靠宝山,西有森林,北有草原。
湖边的小平原上水草丰盛,各种珍奇异兽经常出没,就比如罗冲曾经见过的和柯基差不多大的袖珍马,还有以前抓过的蓝马羚,角鹿和巨龟,和二哈差不多大的巨河狸,也有身高两米多的元鹤和远古巨鹅,其他水鸟和鱼类也是多不胜数。
生物体积大,那就说明它们的食物充足,当然,它们吃饱了,人类的食物也就多了......
按理说这么好的地方,应该会有部落居住才对,然而等两天后,罗冲带着大树和云志一起来到这个地方时,并未发现有什么人类居住的痕迹,打猎的倒是有一些,可常驻的就没有了。
“云志,你觉得在这个地方建设新郡怎么样,就把你说的那些住在湖心岛的部落搬过来,这些部落习惯了种植水稻和采集鸟蛋,狩猎水鸟和鲜鱼,这里紧靠着沼泽大湖,你们即使搬过来,以后也可以到大泽里面渔猎,生活习惯上应该更适应一些。
至于那些大泽沿岸的部落,他们毕竟只是近水而居,算不上真的离不开水,他们同样也靠种植和狩猎采集为生,没必要一定待在湖边。
我准备把这一部分人向西迁,迁到汝阳河上游的两岸,那里同样靠水,也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你们看这样如何?”
罗冲站在一个小土丘上,对身边的两人问道,不远处的四头恐象也在水边尽情的嬉戏吃草。
云志看到这个地方两眼放光,先不说地理上有什么战略意义,起码这个生存环境他就很喜欢,罗冲说想把二十多处湖心岛上的人口迁徙过来,这其中自然就包括菱部落,事关族人们以后的生活,云志怎么可能会不慎重呢,可他依然挑不出什么毛病。
“首领,就这里吧,别的部落我不知道,但是我们菱部落的族人肯定愿意住在这的。”云志立刻表态道。
“这个位置确实适合安置那些大泽里的部落,如果不是这里,反而让他们搬到西北边的高地草原,让他们离开水去学骑马放羊,那肯定是会出乱子的。
而且这个地方虽然和浏阳郡中间隔着一座宝山,但是也正好把宝山的铜矿圈在了我们汉部落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这样就可以合两郡之力共同保卫和发展矿山,对我们以后的很多事情都更有帮助。
另外从交通上来看,这个地方走水路去浏阳郡十分方便,到汉阳和汝阳虽然不容易,但是到四通县那里最多也就三四天的距离,只要把路修一下,以后运输物资什么的也没问题,如果嫌这条路不好走,也可以从草原方向联络缚马关那边,骑马的话最多一天就能到达。”
大树身为一郡之守,也已经干了快两年的时间了,在罗冲的指导下,很多管理上的事情也能分析的头头是道,罗冲在这里选址的许多打算,大树基本上都猜了出来。
他这边分析着,旁边的罗冲和云志也听得频频点头,罗冲是对大树的分析表示肯定,云志是才刚刚知道,原来首领把新郡的位置选在这里,还有那么多的考虑。
另一面就是云志对大树这个人的重新认识,以前云志和大树也见过几次,说过话,但并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了解过。
之前在云志的眼里,像大树那样做一方郡守,管理上万人口,在汉部落诸多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帮助下,他也能做到,这才夸下海口向罗冲讨了一个郡守之位,但现在一看,这个郡守似乎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不过这地位是他凭本事讨来的,让是不可能让出去的,不会干?那多学多看就是了,自己本来就不笨,有了新的知识来源,还怕自己学不会吗?
三人在这里确定了新郡的地形,然后就一起回去了,第二天,罗冲就传书给汉阳郡那边,让人押送300个已经斩去大脚趾的奴隶过来,用来帮助新郡这边的建设,同时也要从汉阳郡和浏阳郡这边招一些愿意迁徙的匠人过来,给与优厚的待遇,让他们过来就能安心工作。
整个汉部落现有的三个郡北方,这片狭长的草原地带,基本上也被罗冲划分成了三个郡出来。
最靠西北边的新郡,主要负责发展养殖业,那里的地势较高,水源并不充足,种植的话也只能试试高粱和小麦,介于这些情况,罗冲很合时宜的给这个新郡取名叫作牧野郡......
另一处就是在汝阳河上游的两岸,这个郡并没有跨河而治,而是把河水两边的居住地统一算给一个郡来管理。
这个郡由于独霸了河流两岸,水利资源比较方便,适合在河流沿岸开垦大量的农田,同时这里的农田不仅要养活自身,还要承担起为‘牧野’和‘矿区’两个地方补充粮食缺额的问题。
在这里设郡,罗冲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打造一个为矿山服务的后方基地而已,因此这个郡的名字,就被罗冲定为了‘新钢’郡。
再往东,就是才刚刚看过的大泽沿岸了,这里的地形不再多说,按照地理特征来取名的话,叫临泽郡有点不合适,因为浏阳郡那里已经有了一个临泽乡了,再说这俩地方也不是一个郡的,同名也不太好。
既然地理特征不合适,那就从设郡的出发点来吧,设立这个郡最主要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在战略上做出保卫八宝山矿区北面防线的意图,所以最后这个郡的名字,就被罗冲定为了‘卫山郡’。
这样一来,整个汉部落的领地都像是往北平移了上百公里一样,南边的老三郡对应北边的新三郡,在纬度上呈平行状态,经度上也基本保持了一致。
上面是‘牧野’‘新钢’‘卫山’三郡;下面是‘汉阳’‘汝阳’‘浏阳’三个老郡,相互依靠,相互拱卫。
新三郡的设立,加速了汉部落扩张的步伐,但是步子大了总是会扯到蛋,因为每建设一个新的郡县,都会让老郡县的负担重上一分。
建设新城,首先需要的就是很多粮食,因为刚刚建设的新城,是不可能会有粮食产出的,但是每天又要养着那么多人干活,他们的食物全都要靠老郡来补给。
其次就是需要各方面的工匠,以及添加大量新的工具和农具,还有牲畜和车辆。
粮食还好说一点,自从今年实行了私有制以后,各地光是收农税就收来了不少,虽然暂时都支援给了新建的几个县城,但还是能剩下一些。
而且那些新建的县城,在筑好城墙,搭好临时棚户房之后,就开始全力开垦农田,毕竟食物不能总靠别的郡县来补给,要不然汉部落也吃不消啊。
如今已是四月底,新建的几个县城也已经把玉米种上了,有的地方还已经长出了嫩苗,这样一来,对这些新建县城来说,只要再过两三个月,就能做到食物上的自给自足,让老郡摆脱这些负担,把收上来的粮税转运北上,开始支持北三郡的建设。
不过介于暂时无粮可调的局面,罗冲没有好大喜功的搞什么三管齐下,以汉阳浏阳两郡之力,同时支援四个郡的建设,那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罗冲做出了阶段性的目标,第一阶段就是先建设卫山郡,也就是浏阳郡北面那个仅靠沼泽的郡,让云志和菱部落带头,先把二十多个湖心岛上的部落迁徙出来。
至于沿岸的其他部落,暂时先不要动,贸然把这些人口都吸收过来,只会对汉部落形成重大的负担,吸收人口为的就是壮大实力,如果实力不升反降的话,那还不如不吸收。
其次就是工匠的培养,学生的培养,工匠还好说,让现有的工匠多招一些学徒工就好了,一是可以帮忙干活,二也可以让他们跟着学习技术。
学生的问题,小孩子固然要教,但那是汉部落的未来,暂时的困难也是要同时解决的,因此罗冲在各郡下令,再按上次的选人模式招收一批成年人做学员,以原各部落首领,巫的候选者,狩猎队长,采集队长为主,另有头脑聪明之人,也可以举荐。
这些成年学员将进行为期12个月的紧急培训,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就要把他们打发到各地去充当官吏,有能耐的可以县令县尉,没能耐的哪怕当个写写算算的小吏,也必须赶鸭子上架。
这一批人中有很多都是云志举荐上来的,来源就是几十个湖心岛上的部落。
之所以那么选的原因,主要还是考虑到当地人管当地人比较有优势,尤其是卫山郡这个紧邻大泽的郡,他们的人口都习惯了渔猎的生活,真要调集一批旱鸭子官员过去,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不够了解,很容易就会惹出乱子。
同时这批人的培训内容也与上一期不同,上一期那真是零基础教学,但是现在条件不一样了。
新学员的课程分为文化课和实践课,每天学习认字读写算数这几样文化课之外,还要参加以各种劳动为主题的实践课。
早期以劳动为主,在城里扫大街,到城外去耕种,和服役的民夫一起参加工程建设,到军营里进行简单的军训,进工坊学习技能,不要求成为大匠,但是你必须对各个工种都足够的了解,不然你将来怎么管事。
这个过程会持续半年以上,每个项目最少一个月,半年之后,实践课的内容就让学员们以实习生的身份,到周围的郡县官署中去实习,先适应一下工作的内容,省的到他们上任的时候屁都不懂。
师资力量的话,就用上一期剩下的那五六十个学生,这些人虽然没能被选去做官,但是当文化课老师还是合格的,他们只需要教导新学员学写字,算数即可,其他的实践课自然有专人来带,用不着这些老师操心。
没有课本和教材也没关系,暂时就先用上一期优秀学员的笔记,还有罗冲当时整理的教案。
一系列的征召,调遣,任命和任务从罗冲这个首领下发各地,汉部落这个日渐庞大的机器也开始笨拙但又生机勃发的运转起来。
虽然看起来就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但是它的每一个部门都在快速的学习和适应中,这期间免不了出现漏洞,发现各种问题,但罗冲这个首领就像个修理工,哪里出现问题,他就过去修理谁......
于此同时,罗冲也在趁着这个机会,逐渐完成自己的两本新书,一本《汉礼》,一本《汉律》。
前者是统一服饰装束和民俗节日,礼节,婚丧嫁娶,还有各个爵位对这些事情享受不一样的规格等等,书内主要强调的就是爵位等级的待遇,让百姓知道爵位的重要性,强化等级观念,现在不是追求自由平等的时候,因为他们都被管惯了,真让他们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百姓们反而会迷茫,不知所措。
后者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后,罗冲逐渐完善的汉部落律法大典,这是一个很慢的过程,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罗冲不可能一下子面面俱到,因此往往都是在出现新的问题后,再专门针对这件事情立一个新法。
不过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在发现这种模式存在弊端后,罗冲很快就给在各地执政的官员下了一条征文的命令,让他们也为律法的完善出谋划策,同时还有写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汉部落就在这种不断完善的制度和规矩中逐渐的成长起来,不过就在此时的南方,那里也有一伙人,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多方打听之后,终于问出了汉部落的方向。
“哎,这位朋友,你们部落这是要去哪啊,我听说北方有个汉部落,那里生活非常好,不仅人人有衣服穿,还能顿顿吃饱饭,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啊?”
鑫部落的新任商长老,牛尾,领着一众人马,对一伙正在向北迁徙的部落问道。
【我在459章的本章说里发布了硬币的图片,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O(∩_∩)O】
盐湖浮岛那个磁铁矿,不仅产铁,同时还蕴藏了大量的银、铅、硝、钠等诸多伴生金属矿,这里不仅是汉部落兵器和工具的重要材料来源,同时也是汉部落货币原料的主产地之一,从资源的重要性上来说,整个汉部落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再从这个地方往东走上四天时间,就可以到达八宝山铜矿区的北部,这一带的地形也是一马平川,东临大泽,南靠宝山,西有森林,北有草原。
湖边的小平原上水草丰盛,各种珍奇异兽经常出没,就比如罗冲曾经见过的和柯基差不多大的袖珍马,还有以前抓过的蓝马羚,角鹿和巨龟,和二哈差不多大的巨河狸,也有身高两米多的元鹤和远古巨鹅,其他水鸟和鱼类也是多不胜数。
生物体积大,那就说明它们的食物充足,当然,它们吃饱了,人类的食物也就多了......
按理说这么好的地方,应该会有部落居住才对,然而等两天后,罗冲带着大树和云志一起来到这个地方时,并未发现有什么人类居住的痕迹,打猎的倒是有一些,可常驻的就没有了。
“云志,你觉得在这个地方建设新郡怎么样,就把你说的那些住在湖心岛的部落搬过来,这些部落习惯了种植水稻和采集鸟蛋,狩猎水鸟和鲜鱼,这里紧靠着沼泽大湖,你们即使搬过来,以后也可以到大泽里面渔猎,生活习惯上应该更适应一些。
至于那些大泽沿岸的部落,他们毕竟只是近水而居,算不上真的离不开水,他们同样也靠种植和狩猎采集为生,没必要一定待在湖边。
我准备把这一部分人向西迁,迁到汝阳河上游的两岸,那里同样靠水,也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你们看这样如何?”
罗冲站在一个小土丘上,对身边的两人问道,不远处的四头恐象也在水边尽情的嬉戏吃草。
云志看到这个地方两眼放光,先不说地理上有什么战略意义,起码这个生存环境他就很喜欢,罗冲说想把二十多处湖心岛上的人口迁徙过来,这其中自然就包括菱部落,事关族人们以后的生活,云志怎么可能会不慎重呢,可他依然挑不出什么毛病。
“首领,就这里吧,别的部落我不知道,但是我们菱部落的族人肯定愿意住在这的。”云志立刻表态道。
“这个位置确实适合安置那些大泽里的部落,如果不是这里,反而让他们搬到西北边的高地草原,让他们离开水去学骑马放羊,那肯定是会出乱子的。
而且这个地方虽然和浏阳郡中间隔着一座宝山,但是也正好把宝山的铜矿圈在了我们汉部落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这样就可以合两郡之力共同保卫和发展矿山,对我们以后的很多事情都更有帮助。
另外从交通上来看,这个地方走水路去浏阳郡十分方便,到汉阳和汝阳虽然不容易,但是到四通县那里最多也就三四天的距离,只要把路修一下,以后运输物资什么的也没问题,如果嫌这条路不好走,也可以从草原方向联络缚马关那边,骑马的话最多一天就能到达。”
大树身为一郡之守,也已经干了快两年的时间了,在罗冲的指导下,很多管理上的事情也能分析的头头是道,罗冲在这里选址的许多打算,大树基本上都猜了出来。
他这边分析着,旁边的罗冲和云志也听得频频点头,罗冲是对大树的分析表示肯定,云志是才刚刚知道,原来首领把新郡的位置选在这里,还有那么多的考虑。
另一面就是云志对大树这个人的重新认识,以前云志和大树也见过几次,说过话,但并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了解过。
之前在云志的眼里,像大树那样做一方郡守,管理上万人口,在汉部落诸多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帮助下,他也能做到,这才夸下海口向罗冲讨了一个郡守之位,但现在一看,这个郡守似乎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不过这地位是他凭本事讨来的,让是不可能让出去的,不会干?那多学多看就是了,自己本来就不笨,有了新的知识来源,还怕自己学不会吗?
三人在这里确定了新郡的地形,然后就一起回去了,第二天,罗冲就传书给汉阳郡那边,让人押送300个已经斩去大脚趾的奴隶过来,用来帮助新郡这边的建设,同时也要从汉阳郡和浏阳郡这边招一些愿意迁徙的匠人过来,给与优厚的待遇,让他们过来就能安心工作。
整个汉部落现有的三个郡北方,这片狭长的草原地带,基本上也被罗冲划分成了三个郡出来。
最靠西北边的新郡,主要负责发展养殖业,那里的地势较高,水源并不充足,种植的话也只能试试高粱和小麦,介于这些情况,罗冲很合时宜的给这个新郡取名叫作牧野郡......
另一处就是在汝阳河上游的两岸,这个郡并没有跨河而治,而是把河水两边的居住地统一算给一个郡来管理。
这个郡由于独霸了河流两岸,水利资源比较方便,适合在河流沿岸开垦大量的农田,同时这里的农田不仅要养活自身,还要承担起为‘牧野’和‘矿区’两个地方补充粮食缺额的问题。
在这里设郡,罗冲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打造一个为矿山服务的后方基地而已,因此这个郡的名字,就被罗冲定为了‘新钢’郡。
再往东,就是才刚刚看过的大泽沿岸了,这里的地形不再多说,按照地理特征来取名的话,叫临泽郡有点不合适,因为浏阳郡那里已经有了一个临泽乡了,再说这俩地方也不是一个郡的,同名也不太好。
既然地理特征不合适,那就从设郡的出发点来吧,设立这个郡最主要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在战略上做出保卫八宝山矿区北面防线的意图,所以最后这个郡的名字,就被罗冲定为了‘卫山郡’。
这样一来,整个汉部落的领地都像是往北平移了上百公里一样,南边的老三郡对应北边的新三郡,在纬度上呈平行状态,经度上也基本保持了一致。
上面是‘牧野’‘新钢’‘卫山’三郡;下面是‘汉阳’‘汝阳’‘浏阳’三个老郡,相互依靠,相互拱卫。
新三郡的设立,加速了汉部落扩张的步伐,但是步子大了总是会扯到蛋,因为每建设一个新的郡县,都会让老郡县的负担重上一分。
建设新城,首先需要的就是很多粮食,因为刚刚建设的新城,是不可能会有粮食产出的,但是每天又要养着那么多人干活,他们的食物全都要靠老郡来补给。
其次就是需要各方面的工匠,以及添加大量新的工具和农具,还有牲畜和车辆。
粮食还好说一点,自从今年实行了私有制以后,各地光是收农税就收来了不少,虽然暂时都支援给了新建的几个县城,但还是能剩下一些。
而且那些新建的县城,在筑好城墙,搭好临时棚户房之后,就开始全力开垦农田,毕竟食物不能总靠别的郡县来补给,要不然汉部落也吃不消啊。
如今已是四月底,新建的几个县城也已经把玉米种上了,有的地方还已经长出了嫩苗,这样一来,对这些新建县城来说,只要再过两三个月,就能做到食物上的自给自足,让老郡摆脱这些负担,把收上来的粮税转运北上,开始支持北三郡的建设。
不过介于暂时无粮可调的局面,罗冲没有好大喜功的搞什么三管齐下,以汉阳浏阳两郡之力,同时支援四个郡的建设,那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罗冲做出了阶段性的目标,第一阶段就是先建设卫山郡,也就是浏阳郡北面那个仅靠沼泽的郡,让云志和菱部落带头,先把二十多个湖心岛上的部落迁徙出来。
至于沿岸的其他部落,暂时先不要动,贸然把这些人口都吸收过来,只会对汉部落形成重大的负担,吸收人口为的就是壮大实力,如果实力不升反降的话,那还不如不吸收。
其次就是工匠的培养,学生的培养,工匠还好说,让现有的工匠多招一些学徒工就好了,一是可以帮忙干活,二也可以让他们跟着学习技术。
学生的问题,小孩子固然要教,但那是汉部落的未来,暂时的困难也是要同时解决的,因此罗冲在各郡下令,再按上次的选人模式招收一批成年人做学员,以原各部落首领,巫的候选者,狩猎队长,采集队长为主,另有头脑聪明之人,也可以举荐。
这些成年学员将进行为期12个月的紧急培训,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就要把他们打发到各地去充当官吏,有能耐的可以县令县尉,没能耐的哪怕当个写写算算的小吏,也必须赶鸭子上架。
这一批人中有很多都是云志举荐上来的,来源就是几十个湖心岛上的部落。
之所以那么选的原因,主要还是考虑到当地人管当地人比较有优势,尤其是卫山郡这个紧邻大泽的郡,他们的人口都习惯了渔猎的生活,真要调集一批旱鸭子官员过去,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不够了解,很容易就会惹出乱子。
同时这批人的培训内容也与上一期不同,上一期那真是零基础教学,但是现在条件不一样了。
新学员的课程分为文化课和实践课,每天学习认字读写算数这几样文化课之外,还要参加以各种劳动为主题的实践课。
早期以劳动为主,在城里扫大街,到城外去耕种,和服役的民夫一起参加工程建设,到军营里进行简单的军训,进工坊学习技能,不要求成为大匠,但是你必须对各个工种都足够的了解,不然你将来怎么管事。
这个过程会持续半年以上,每个项目最少一个月,半年之后,实践课的内容就让学员们以实习生的身份,到周围的郡县官署中去实习,先适应一下工作的内容,省的到他们上任的时候屁都不懂。
师资力量的话,就用上一期剩下的那五六十个学生,这些人虽然没能被选去做官,但是当文化课老师还是合格的,他们只需要教导新学员学写字,算数即可,其他的实践课自然有专人来带,用不着这些老师操心。
没有课本和教材也没关系,暂时就先用上一期优秀学员的笔记,还有罗冲当时整理的教案。
一系列的征召,调遣,任命和任务从罗冲这个首领下发各地,汉部落这个日渐庞大的机器也开始笨拙但又生机勃发的运转起来。
虽然看起来就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但是它的每一个部门都在快速的学习和适应中,这期间免不了出现漏洞,发现各种问题,但罗冲这个首领就像个修理工,哪里出现问题,他就过去修理谁......
于此同时,罗冲也在趁着这个机会,逐渐完成自己的两本新书,一本《汉礼》,一本《汉律》。
前者是统一服饰装束和民俗节日,礼节,婚丧嫁娶,还有各个爵位对这些事情享受不一样的规格等等,书内主要强调的就是爵位等级的待遇,让百姓知道爵位的重要性,强化等级观念,现在不是追求自由平等的时候,因为他们都被管惯了,真让他们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百姓们反而会迷茫,不知所措。
后者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后,罗冲逐渐完善的汉部落律法大典,这是一个很慢的过程,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罗冲不可能一下子面面俱到,因此往往都是在出现新的问题后,再专门针对这件事情立一个新法。
不过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在发现这种模式存在弊端后,罗冲很快就给在各地执政的官员下了一条征文的命令,让他们也为律法的完善出谋划策,同时还有写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汉部落就在这种不断完善的制度和规矩中逐渐的成长起来,不过就在此时的南方,那里也有一伙人,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多方打听之后,终于问出了汉部落的方向。
“哎,这位朋友,你们部落这是要去哪啊,我听说北方有个汉部落,那里生活非常好,不仅人人有衣服穿,还能顿顿吃饱饭,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啊?”
鑫部落的新任商长老,牛尾,领着一众人马,对一伙正在向北迁徙的部落问道。
【我在459章的本章说里发布了硬币的图片,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