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哑口无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个月的时间里,由叶宇口述为主,姜夔与陈亮分班纂录,如此浩大的工程,对于三人的身体来说,都可谓是一个极限。
还好三人都是年轻力壮,不过叶宇就更为劳累一些。虽然他其中最年轻的,但是背后的剑伤却带来了诸多不便。
况且最后的撰写定稿,也是由叶宇亲自过目,可谓忙了个马不停蹄。
日夜不停研究与撰写书稿,可以说是叶宇第一次如此挑战自己的潜能。
一个月下来,叶宇的伤势是逐渐好了不少,但是整个人憔悴的惨不忍睹。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既定的时间里,把这部《论证正注》的初稿写出来了。
叶宇的这部《论语正注》,是以钱穆《论语新解》、程树德《论语集释》为蓝本,再由自己所闻所见的一些后世人的见解汇编而成。
不仅如此,这本《论语正注》之中,不仅认可了前人注解的思想,但也将一些歪曲地方加以扶正,使得苦涩玄奥的道理也明确了不少。
这部书在写前面一半时,姜夔与陈亮还偶尔会问难辩疑,到了后半部,叶宇简直是思如泉涌讨滔滔不绝。
直到最后,姜夔与陈亮只能双眼冒精光的佩服不已。如今二人不仅将叶宇当做师长,而是完全把他当成生而知之的圣人转世。
《论语正注》全篇洋洋洒洒二十万言,是以类似于朱子语录的白话写成,体例仿照钱书,先是集解释义,后面则是对前面一段论语做出阐。
如此一来,这本书若是问世也不会太过突兀,因为被后世尊称‘朱子’的朱熹,如今已经在民间颇有影响。
否则当初金国的纳兰容舒,也不会亲自前往桂岩书院与朱熹辩论儒术。由此可见,如今的朱熹已经渐渐有了一代宗儒的风范。
叶宇这部著作里,以类似朱熹惯用白话语录,既能让以朱熹为首的一帮文人支持,而且也让这些束之高阁的精要,能让普遍人理解。
随后叶宇就将这审定完毕的《论语正注》,交由印刷作坊连夜赶工,只是为了尽快让这部书问世。
原本在姜夔与陈亮看来,这部书要想印刷问世至少也要十年半个月,甚至还会更久的时间。
毕竟这印刷一本书,在古代可是一件极为耗费功夫的事情。
倒不是审阅以及版权一些琐事,而是这印刷起来极为复杂。活字印刷虽然已经出现,但是大多说印刷作坊仍旧惯用雕版印刷。
何为雕版印刷?顾名思义,就是将所印的字句刻在特定的木板上,然后就这样一页书就要雕刻一块木板。
如叶宇这样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就是这雕刻木板都是一件不容的事情。
二人的估计没有错,但是他们算错了一件事,那就是叶宇早就在买下的印刷作坊中,试验成功了明清时期,技术成熟的木活字印刷。
当然叶宇很想制造个打字机,可是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玩意实在是条件所不能允许,否则他第一个就打算制造了……
有了叶宇完善的木活字技术,这印刷起来可谓效率倍增,才短短几日的功夫就印刷了几千部《论语正注》。
这个效率对于后世来说并不算什么,甚至可以称之为低级效率。
但放在当下的大宋来说,几天的工夫就已经印刷几千部,可以说是个奇迹。
因为按照正常程序来说,就是这刻雕版也得几天的时间。
当初叶宇暗中买下的三家印刷作坊,其实只有一家可以运转,其余两家都已是倒闭的趋势,因为这印刷作坊在当下并不吃香。
为什么?一个字,贵!
刻雕版的艰难,直接说明了印刷的昂贵,印刷的昂贵直接使得这些不算富裕,却又有出版书籍愿望的文人望而却步。
因此当下文人宁愿去做耗费时间的手抄,这也是为什么有‘洛阳纸贵’的典故。这纸不是真的贵,而是争相抄录导致纸张紧缺的缘故。
终于在春夏之际,叶宇的这本富有争议的《论语正注》出版了,很快就出现在大街小巷的书店之中。
而此书的作者标注上,除了叶宇之外,姜夔与陈亮的名字也赫然就在其中。
这让姜夔与陈亮二人,既感到羞愧,又对叶宇感激涕零。他们知道,这本书的问世势必让他们声名鹊起!
即便这本书最后蒙尘匿迹,但能与名满天下的叶宇共同著书,他们的名字就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果不其然,此书一出,整个京城再次震动。
籍籍无名之辈著书立说,或许没有多少人去关注,但是这著书的是叶宇,那就另当别论了。
因此在叶宇的暗中传播,以及本身名声的影响下,发书当日,几千部《论语正注》就已经销售一空。
这可喜坏了一个人,不过不是叶宇,而是掌管三家印刷作坊的徐可。
徐可乃是杨辉的好友,自从叶宇收购了印刷作坊之后,见徐可颇有经营之才,又是恩师杨辉的好友,于是便将这三家印刷厂交予徐可打理。
徐可在请示叶宇是否在加工印刷时,却得到了叶宇的回绝。所谓物以稀为贵,这个时候还不是大量印刷的时候。
并且严令徐可,将这改进的活字印刷术极度保密!
一日之内,《论语正注》销售一空;
一日之内,《论语正注》争论不休;
但不得不说的是,在这部书颇有争议的同时,姜夔与陈亮的名字,成了京城乃至整个杭州热议的话题。
正如姜夔与陈亮当初想的那样,不论这部书结局如何,他们这一次是真的出了名,因为是与叶宇共同著书立传。
而对于这部书中的注释解释,更是这些成名已久的大儒争议不断。
但是也不可否的是,叶宇每一个与当下不同的见解,都会引经据典加以论证。
如此一来,这帮大儒们虽然嘴上依旧是不服,但心里也依然默默认同。
尤其是是这部书,叶宇参杂了朱熹以后的学术成果,因此这部书自然得到了以朱熹为首的士林助阵!
京城既是政治的重心,也是文化孕育的中心,而叶宇这部书短短三日的时间里,无论是朝中大儒,还是国子监的书院学子,都是围绕这部书讨论着。
除了讨论叶宇这部书里的注解对错外,就是叶宇在这部书里采用了标点符号。
这个标点符号一出,天下震动。
因为只要是读书人,一见到这标点符号,都知道这种符号的作用。
可那些老儒则产生了担扰,因为一旦有了这种符号,将所有经义注解,段句区分,那么枯涩的经义就变得通俗易懂。
如此一来,既失去了看文章断句的乐趣,而他们也会失去权威。
于是站出来对叶宇发动了攻击,甚至有不少人在赵昚面前弹劾叶宇胆大妄为,竟敢窜改前人留下的规矩。
赵昚也没有想到叶宇在家养病,竟然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而赵昚对于这帮人的心思也是看清楚,但赵昚却似笑非笑的置之不理。
因为谁捅的马蜂窝,就让谁去收拾残局。
最后有不少人上门向叶宇质问,结果叶宇当即来了一句:“我自己写书加标点符号,与你们何干?”
就一句话,将这些气势汹汹、位高权重的大儒们,堵得是哑口无言。
对啊,人家在自己作品上标符号,这是人家自己的权利,他们在这里瞎吵吵啥。
可想想又不对,叶宇这个标点符号一出,天下文人不可能不效仿。到那时他们这些文坛大儒,那里还有研究咬文嚼字的乐趣?
十日的《论语正注》风波,终于渐渐的平息了,而最终结果却是让这帮大儒大跌眼镜。
因为在叶宇这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注解下,大部分读书人认可了叶宇的观点。
曾经叶宇有意注解《论语》的消息,早就已经传开,而这帮大儒也是抱着看笑话的姿态。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叶宇的才学的确堪称惊才绝艳冠绝一时,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但是叶宇注解《论语》,他们根本就不看好。因此在这期间,在孔德贤与张棣一帮儒臣的煽风点火之下,很多人都在暗中抨击叶宇。
但是这个结果让这些人,顿时默然无语。而至始至终,叶宇没有露过面……
因为这个风波,姜夔与陈亮成了京城名人。不久就被孝宗赵昚召见入宫中,在朝堂上询问了这著书一事。
看着庭下神色拘谨的姜夔与陈亮二人,赵昚虽然神色平静,但是心中却是微微一叹,思忖这两人与当年叶宇入宫的表现可是相差甚远。
当初叶宇泰然自若的入宫殿试,这一幕仿佛就在眼前。
随后询问了二人关于著书的事情,二人都是十分的谦逊,不敢占据这份功劳。将叶宇一人口述,他二人负责为撰写编修的经过详细叙述。
嘶!
一个月的时间著成一本,这本就十分的不可思议。如今这著的是《论语正注》,若非大儒呕心沥血几十年,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
可就是这种不可能的事情,又一次在叶宇的身上发生了。
一个月的时间里,由叶宇口述为主,姜夔与陈亮分班纂录,如此浩大的工程,对于三人的身体来说,都可谓是一个极限。
还好三人都是年轻力壮,不过叶宇就更为劳累一些。虽然他其中最年轻的,但是背后的剑伤却带来了诸多不便。
况且最后的撰写定稿,也是由叶宇亲自过目,可谓忙了个马不停蹄。
日夜不停研究与撰写书稿,可以说是叶宇第一次如此挑战自己的潜能。
一个月下来,叶宇的伤势是逐渐好了不少,但是整个人憔悴的惨不忍睹。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既定的时间里,把这部《论证正注》的初稿写出来了。
叶宇的这部《论语正注》,是以钱穆《论语新解》、程树德《论语集释》为蓝本,再由自己所闻所见的一些后世人的见解汇编而成。
不仅如此,这本《论语正注》之中,不仅认可了前人注解的思想,但也将一些歪曲地方加以扶正,使得苦涩玄奥的道理也明确了不少。
这部书在写前面一半时,姜夔与陈亮还偶尔会问难辩疑,到了后半部,叶宇简直是思如泉涌讨滔滔不绝。
直到最后,姜夔与陈亮只能双眼冒精光的佩服不已。如今二人不仅将叶宇当做师长,而是完全把他当成生而知之的圣人转世。
《论语正注》全篇洋洋洒洒二十万言,是以类似于朱子语录的白话写成,体例仿照钱书,先是集解释义,后面则是对前面一段论语做出阐。
如此一来,这本书若是问世也不会太过突兀,因为被后世尊称‘朱子’的朱熹,如今已经在民间颇有影响。
否则当初金国的纳兰容舒,也不会亲自前往桂岩书院与朱熹辩论儒术。由此可见,如今的朱熹已经渐渐有了一代宗儒的风范。
叶宇这部著作里,以类似朱熹惯用白话语录,既能让以朱熹为首的一帮文人支持,而且也让这些束之高阁的精要,能让普遍人理解。
随后叶宇就将这审定完毕的《论语正注》,交由印刷作坊连夜赶工,只是为了尽快让这部书问世。
原本在姜夔与陈亮看来,这部书要想印刷问世至少也要十年半个月,甚至还会更久的时间。
毕竟这印刷一本书,在古代可是一件极为耗费功夫的事情。
倒不是审阅以及版权一些琐事,而是这印刷起来极为复杂。活字印刷虽然已经出现,但是大多说印刷作坊仍旧惯用雕版印刷。
何为雕版印刷?顾名思义,就是将所印的字句刻在特定的木板上,然后就这样一页书就要雕刻一块木板。
如叶宇这样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就是这雕刻木板都是一件不容的事情。
二人的估计没有错,但是他们算错了一件事,那就是叶宇早就在买下的印刷作坊中,试验成功了明清时期,技术成熟的木活字印刷。
当然叶宇很想制造个打字机,可是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玩意实在是条件所不能允许,否则他第一个就打算制造了……
有了叶宇完善的木活字技术,这印刷起来可谓效率倍增,才短短几日的功夫就印刷了几千部《论语正注》。
这个效率对于后世来说并不算什么,甚至可以称之为低级效率。
但放在当下的大宋来说,几天的工夫就已经印刷几千部,可以说是个奇迹。
因为按照正常程序来说,就是这刻雕版也得几天的时间。
当初叶宇暗中买下的三家印刷作坊,其实只有一家可以运转,其余两家都已是倒闭的趋势,因为这印刷作坊在当下并不吃香。
为什么?一个字,贵!
刻雕版的艰难,直接说明了印刷的昂贵,印刷的昂贵直接使得这些不算富裕,却又有出版书籍愿望的文人望而却步。
因此当下文人宁愿去做耗费时间的手抄,这也是为什么有‘洛阳纸贵’的典故。这纸不是真的贵,而是争相抄录导致纸张紧缺的缘故。
终于在春夏之际,叶宇的这本富有争议的《论语正注》出版了,很快就出现在大街小巷的书店之中。
而此书的作者标注上,除了叶宇之外,姜夔与陈亮的名字也赫然就在其中。
这让姜夔与陈亮二人,既感到羞愧,又对叶宇感激涕零。他们知道,这本书的问世势必让他们声名鹊起!
即便这本书最后蒙尘匿迹,但能与名满天下的叶宇共同著书,他们的名字就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果不其然,此书一出,整个京城再次震动。
籍籍无名之辈著书立说,或许没有多少人去关注,但是这著书的是叶宇,那就另当别论了。
因此在叶宇的暗中传播,以及本身名声的影响下,发书当日,几千部《论语正注》就已经销售一空。
这可喜坏了一个人,不过不是叶宇,而是掌管三家印刷作坊的徐可。
徐可乃是杨辉的好友,自从叶宇收购了印刷作坊之后,见徐可颇有经营之才,又是恩师杨辉的好友,于是便将这三家印刷厂交予徐可打理。
徐可在请示叶宇是否在加工印刷时,却得到了叶宇的回绝。所谓物以稀为贵,这个时候还不是大量印刷的时候。
并且严令徐可,将这改进的活字印刷术极度保密!
一日之内,《论语正注》销售一空;
一日之内,《论语正注》争论不休;
但不得不说的是,在这部书颇有争议的同时,姜夔与陈亮的名字,成了京城乃至整个杭州热议的话题。
正如姜夔与陈亮当初想的那样,不论这部书结局如何,他们这一次是真的出了名,因为是与叶宇共同著书立传。
而对于这部书中的注释解释,更是这些成名已久的大儒争议不断。
但是也不可否的是,叶宇每一个与当下不同的见解,都会引经据典加以论证。
如此一来,这帮大儒们虽然嘴上依旧是不服,但心里也依然默默认同。
尤其是是这部书,叶宇参杂了朱熹以后的学术成果,因此这部书自然得到了以朱熹为首的士林助阵!
京城既是政治的重心,也是文化孕育的中心,而叶宇这部书短短三日的时间里,无论是朝中大儒,还是国子监的书院学子,都是围绕这部书讨论着。
除了讨论叶宇这部书里的注解对错外,就是叶宇在这部书里采用了标点符号。
这个标点符号一出,天下震动。
因为只要是读书人,一见到这标点符号,都知道这种符号的作用。
可那些老儒则产生了担扰,因为一旦有了这种符号,将所有经义注解,段句区分,那么枯涩的经义就变得通俗易懂。
如此一来,既失去了看文章断句的乐趣,而他们也会失去权威。
于是站出来对叶宇发动了攻击,甚至有不少人在赵昚面前弹劾叶宇胆大妄为,竟敢窜改前人留下的规矩。
赵昚也没有想到叶宇在家养病,竟然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而赵昚对于这帮人的心思也是看清楚,但赵昚却似笑非笑的置之不理。
因为谁捅的马蜂窝,就让谁去收拾残局。
最后有不少人上门向叶宇质问,结果叶宇当即来了一句:“我自己写书加标点符号,与你们何干?”
就一句话,将这些气势汹汹、位高权重的大儒们,堵得是哑口无言。
对啊,人家在自己作品上标符号,这是人家自己的权利,他们在这里瞎吵吵啥。
可想想又不对,叶宇这个标点符号一出,天下文人不可能不效仿。到那时他们这些文坛大儒,那里还有研究咬文嚼字的乐趣?
十日的《论语正注》风波,终于渐渐的平息了,而最终结果却是让这帮大儒大跌眼镜。
因为在叶宇这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注解下,大部分读书人认可了叶宇的观点。
曾经叶宇有意注解《论语》的消息,早就已经传开,而这帮大儒也是抱着看笑话的姿态。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叶宇的才学的确堪称惊才绝艳冠绝一时,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但是叶宇注解《论语》,他们根本就不看好。因此在这期间,在孔德贤与张棣一帮儒臣的煽风点火之下,很多人都在暗中抨击叶宇。
但是这个结果让这些人,顿时默然无语。而至始至终,叶宇没有露过面……
因为这个风波,姜夔与陈亮成了京城名人。不久就被孝宗赵昚召见入宫中,在朝堂上询问了这著书一事。
看着庭下神色拘谨的姜夔与陈亮二人,赵昚虽然神色平静,但是心中却是微微一叹,思忖这两人与当年叶宇入宫的表现可是相差甚远。
当初叶宇泰然自若的入宫殿试,这一幕仿佛就在眼前。
随后询问了二人关于著书的事情,二人都是十分的谦逊,不敢占据这份功劳。将叶宇一人口述,他二人负责为撰写编修的经过详细叙述。
嘶!
一个月的时间著成一本,这本就十分的不可思议。如今这著的是《论语正注》,若非大儒呕心沥血几十年,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
可就是这种不可能的事情,又一次在叶宇的身上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