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考验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恪与李承乾顿时吃惊,两人不可置信地看着父亲。
李世民扫了两人一眼,道:“这什么表情,没出息极了。”
兄弟二人很是尴尬,咳嗽两声。李承乾率先开口,道:“父亲,我也很想分担此事,然孩儿不曾在军中历练,对军中门道不清。再者,此事干系重大。方才,你也说了此事弄不好,会引起蜀中哗变。”
“是呢。父亲,大兄不曾参与军中事务,到底生疏,此事关系大唐国祚。北地本就不安分,这连续两年天灾,若是蜀中再生事端,我怕——”李恪也说。
在此时,他是断然不能依靠前世的经验的,这一世已经不一样了,将来会如何走向,他心里也没底。
因前世里,剑南道与山南道军中大换,是到了李治执掌朝政后。而今,没想到在贞观初,就出了这样绝佳的机会。说来说去,这机会似乎还是阿芝创造的。因了阿芝的缘故,牵扯出了不少人。他顺藤摸瓜,就掌控了许多的证据,包括有些前世里没发掘出来的证据。
尽管证据非常充分,足可以让剑南道与山南道的官场军队被连根拔起,但如今大唐初年,根基未稳。李建成的余孽还到处活动,这个节骨眼上,剑南道与山南道的事,肯定要妥善处理的。父亲将这样一件事交给不曾军中历练的太子,这实在是儿戏。
因此,李恪跳出来反对。
李世民扫了他一眼,反问:“你反对,难道派你去?”
“父亲,不可。”这回出声反对的是李承乾。
李世民瞧着他,问:“照你三弟所言,定然要派个懂军队门道的去。他这几年化身阿念领兵的事,太子你也是知道的。”
“三弟乃将帅之才,兵法如神。若是他来主导这次的调查,定是好的。然而,作为他的大兄,我要保护他。”李承乾没有明说。
“是呢。父亲,孩儿刚出使突厥回来,还没休息够呢。再者,我与大兄还有暗地里的敌人要揪出来。再者,若是我来主导这次调查,朝中有些人可能会心生异端,异想天开。比如,我刚在突厥一箭三雕,这会儿又让我沾染军队。就是大兄不乱想,那些朝中重臣也会乱想的。”李恪诚恳地说。心里却是腹诽:好久没好好陪阿芝了,他才不要这些繁琐的事了。
“父亲,三弟说得对。更何况,他蜀王府有个侧妃是萧氏。而今,剑南道上可有不少是出自兰陵萧氏。这也得要避嫌。”李承乾立马又找到一条。
总之,他就是不能让老三去冒险。更何况他知晓老三特别懒,若他不帮,回头就该埋怨他了。
李世民看着俩儿子,忍不住笑着问:“你们的意思是你们俩都不去?”
李恪兄弟二人面面相觑,李承乾清了清嗓子说:“父亲,三弟是断不能去的,会给他平添许多事端。”
他想的是若父亲非得要一个儿子,那他就勉为其难地去吧。谁让自己是长子,是太子,是父亲的儿子,是大兄呢。他断然是要护着三弟的。
“老三肯定不能去。”李世民淡淡地说,随后伸了一个懒腰,看着李承乾说,“至于你,大唐太子,未来君主。这军队这块儿是肯定要执掌的。难道你想要旁人为你执掌军队?”
“可是,天下军队——”李承乾说了一半。
李恪已警觉起来,忙打断李承乾的话,问:“父亲,你的意思是说要,要亲自执掌兵权?”
“刀在自己手中好,还是在别人手中好?”李世民反问。
“这么说,父亲是接受了秦大将军的方略了?”李承乾也满是惊喜。秦大将军的方略是李恪去将军府找的,然后他私下里递给父亲的。
“秦大将军乃李家恩人。再者,他品行高洁,心中所怀皆家国天下,毕生所学都想的是为天下太平尽一份力。如今,这治兵方略实在是好,我为何不接受?”李世民很严肃地说。
若这世间,非得要找一个人让他来佩服。那么,就只有秦叔宝了。
“父亲既然有了决断,想必胸中已有丘壑。只是万不可激进。毕竟世家大族根深叶茂。”李恪认真地说。
“恪儿放心,为父不是按捺不住的人。今日的话就是我们的闲谈,切不可传了出去。”李世民说。
兄弟二人很是严肃地向父亲保证。李世民捶了捶腿,看着两个儿子,说:“此次,是最佳机遇。承乾,不要怕。”
先前,李恪反对李承乾去,是因为此事事关重大。如今,父亲已在着手潜移默化进行军事改革,而且这就是开刀的事。李承乾作为未来的君王,必须要亲自参与。
因此,他上前一步,端端地对着父亲跪下,道:“父亲深谋远略,是孩儿方才考虑不周。此事,确实是最好的机遇。”他说到这里,又瞧着一旁的承乾说,“大兄,你要去。我会暗地里待命,帮助你。就像你护着我一样。”
“承乾,你三弟熟悉军队的事,他既说暗地里待命,你就不必太担心。”李世民也安慰。
李承乾点点头,道:“父亲,三弟,你们放心,此事,我定然全力以赴。”
李世民很是满意的点点头,李恪则是忧心另一件事说:“父亲,此事干系重大,魏征不曾领兵,程老将军是深谋远虑,但脾气也火爆。儿子觉得还是欠缺点什么。”
“哦?欠缺什么?”李世民听到李恪这么说,他倒是来了兴趣,想要考考这俩儿子,到底有多大能耐。
“儿子认为是欠缺一个真正做事考虑周详,且十分公正的人。”李承乾接了话。
然后,兄弟二人不约而同想到一个人,便是对视一眼。那一眼,兄弟二人都了然于心。
李世民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乐呵呵的。他这个做爹的做得真成功啊。
“这样的人,怕是不太好找。”李世民假装忧心。
“父亲,您不是说秦大将军正是公正之人么?他考虑事情都是从家国天下出发,而且军队改革是他提出来的。”李恪建议。
“可他辞官归隐了。上一次去迷途山探路,就是我做得对不住人家了。”李世民叹息。
父子三人顿时陷入了困难境地。一时之间,三人都没说话。周围鸟儿鸣声上下,日光正盛。
“我听说,秦大将军从迷途山回来后,身子骨比从前好多了?”李世民忽然开口,瞧着李恪问。
李恪点头,道:“我还没去瞧过,但早上碰见秦铭,说感谢我和九姑娘的安排,他父亲身子骨大好。秦铭是个实诚的,断不会说谎。”
“他是真正的军事奇才,挂靴归隐,总觉得是我这帝王容不得人似的。”李世民感叹。也有点瞧不上当初自己的一念之私。
“父亲,是秦大将军身子骨不好,你莫要自责。”李承乾安稳。
李恪却是径直说:“反正大兄作为太子,学兵法,了军中事,这是必须的。我瞧着太子府的几个老师都不顺眼呢。”
他言下之意可聘请秦叔宝去太子府做老师。李世民一听李恪这样想,心里也是乐呵:果然,自己的儿子真是不凡,这才十来岁,就考虑周详。
但他面上却是很惊讶,问:“太子府几个老师如何不顺眼了?”
“如何能顺眼呢?你瞧太子太傅。”李恪撇撇嘴。
“李老先生可是大儒。”李世民斥责。
李恪摇摇头,道:“他大儒不假,然而终归是老了,做事难免迂腐可笑,不知变通。教一教小儿认字还好,如何能继续教太子呢?并且,我听闻他最近身子骨也不好,总是生病。大兄正需人指点时,他这总生病也不是办法。”
“李太傅总生病?”李世民很是讶异。在他印象中李纲虽年迈,但身子骨一向没毛病。
“最近总是生病。请了好些有名的大夫来瞧了,也只说是身子骨老了。”李承乾回答。
“再者,他也不吉利啊。”李恪嘀咕。
李世民却是听见了,问:“恪儿,你说什么呢?”
“听说李太傅教过大伯父,教过我外祖父的兄长。”李恪说。
李世民当即就变了脸色,细细一想:可不是么?前朝太子杨勇就是李纲教的,最后被废了;自己的兄长李建成为太子时,是李纲教的,然后被废了。如今——
他不由得看了看李承乾,李承乾也是蹙了眉。
“反正儿子觉得他不行。这跟怪力乱神没关系,儿子就是觉得连续两任太子都没教好,他定然也是有责任的。文学大儒又如何?治国的事,他还能比得过父亲,比得过魏征,房相他们?领军的事,他就更不能了。”李恪这会儿也大胆,径直就说了。
反正他看到李纲就不舒服。这人书是读了不少,然而迂腐可笑,不过纸上谈兵。难怪教了三个太子,都让人家被废了。是的,若是加上前世李承乾被废,那李纲还真称得上是太子杀手,太子府的丧门星。
如今,他既是愿支持李承乾上位,就决不能留着这个丧门星。
“这样呀,李太傅身子不好。太子你就安排安排,让李太傅颐养天年吧。逢年过节,差人瞧一瞧,也不失了师生一场的缘分。”李世民大约也觉得李承乾说的在理,顿时就替李承乾想了个办法。
“父亲,这事怕不成啊。当初是你下的旨意。怕大兄去处理,旁人会有意见。”李恪说。
李承乾也点头。说实话,他真的有点怕李纲这啰里啰嗦一大堆的老头。要他自己去处理,可真是得绞尽脑汁了。
李世民见老三处处护着太子,心里很是高兴,便当即说:“是父亲欠妥贴,等下午我就下旨,让李纲回去颐养天年,并且派尚医署去会诊。同时,父亲在先前为你定了魏征为太子太傅,等这边谈完,你就去拜见魏大夫吧。”
兄弟二人一听,都知晓父亲早就胸中有丘壑,方才的一切不过是考量二人。两人顿时汗颜,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父亲,你这是考我们呀。”李承乾小声问。
李世民摇摇头,说:“李纲的事,我确没想到。我只想到了让你能顺利去完成此次的调查。”
“因此,父亲为儿子定了魏大夫作为太子太傅?”李承乾很是感激。这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感觉可真是好。
“除了魏大夫为太子太傅,父亲应该还想请秦大将军。”李恪顺着方才的话思索一下,便得出这结论。
李世民赞许地点点头,尔后又发愁说:“我正有此意。然而,秦大将军情况特别,我答应人挂靴归隐,如今人才挂靴几天,我又下旨,实在不妥帖。”
“那就大兄自己去请教了,虚心请教。就算没师徒名分,也有师徒之实。”李恪说。
“我也这样想,三顾茅庐也是美谈。”李世民笑着问李承乾,“承乾,你可愿意?”
“求之不得。”李承乾笑道。
“若能让他对你倾心相助才好。”李世民还是有些担忧。秦叔宝这人太过家国天下,太过正直。这也是很头疼的事。
“父亲,我是去学本事的,这种事不必强求。”李承乾讪讪地说。
“我听说秦大将军的二儿子秦铭,也是博学多才。”李世民提醒。
“是呢。在左屯卫军中,是个小校尉。”李承乾回答。
“那你看看东宫还有没有什么合适的职位,你先将秦铭调进东宫。”李世民帮儿子出主意。
李承乾一听,立马就说:“有个空缺,是东宫左千牛。”
“这原来是谁?因何空缺?”李世民很是好奇。
“原是贺兰楚石,前日里东宫进了贼人,他受了伤,一时半会儿也来不了。”李承乾回答。
他上次在柴府听那王谢说贺兰楚石面相不好什么的,他心里就疙疙瘩瘩的。再加上,当时,独孤先生虽没说话,但也似乎很不喜欢贺兰楚石。他就一直想着将贺兰楚石换了,如今算是逮着机会了。
李世民一时没想起来,李恪提醒:“就是侯君集的义子。”
“哦,原是他呀。”李世民恍然大悟,随后蹙眉,道,“承乾,你此事处理得太急躁了。”
李恪与李承乾顿时吃惊,两人不可置信地看着父亲。
李世民扫了两人一眼,道:“这什么表情,没出息极了。”
兄弟二人很是尴尬,咳嗽两声。李承乾率先开口,道:“父亲,我也很想分担此事,然孩儿不曾在军中历练,对军中门道不清。再者,此事干系重大。方才,你也说了此事弄不好,会引起蜀中哗变。”
“是呢。父亲,大兄不曾参与军中事务,到底生疏,此事关系大唐国祚。北地本就不安分,这连续两年天灾,若是蜀中再生事端,我怕——”李恪也说。
在此时,他是断然不能依靠前世的经验的,这一世已经不一样了,将来会如何走向,他心里也没底。
因前世里,剑南道与山南道军中大换,是到了李治执掌朝政后。而今,没想到在贞观初,就出了这样绝佳的机会。说来说去,这机会似乎还是阿芝创造的。因了阿芝的缘故,牵扯出了不少人。他顺藤摸瓜,就掌控了许多的证据,包括有些前世里没发掘出来的证据。
尽管证据非常充分,足可以让剑南道与山南道的官场军队被连根拔起,但如今大唐初年,根基未稳。李建成的余孽还到处活动,这个节骨眼上,剑南道与山南道的事,肯定要妥善处理的。父亲将这样一件事交给不曾军中历练的太子,这实在是儿戏。
因此,李恪跳出来反对。
李世民扫了他一眼,反问:“你反对,难道派你去?”
“父亲,不可。”这回出声反对的是李承乾。
李世民瞧着他,问:“照你三弟所言,定然要派个懂军队门道的去。他这几年化身阿念领兵的事,太子你也是知道的。”
“三弟乃将帅之才,兵法如神。若是他来主导这次的调查,定是好的。然而,作为他的大兄,我要保护他。”李承乾没有明说。
“是呢。父亲,孩儿刚出使突厥回来,还没休息够呢。再者,我与大兄还有暗地里的敌人要揪出来。再者,若是我来主导这次调查,朝中有些人可能会心生异端,异想天开。比如,我刚在突厥一箭三雕,这会儿又让我沾染军队。就是大兄不乱想,那些朝中重臣也会乱想的。”李恪诚恳地说。心里却是腹诽:好久没好好陪阿芝了,他才不要这些繁琐的事了。
“父亲,三弟说得对。更何况,他蜀王府有个侧妃是萧氏。而今,剑南道上可有不少是出自兰陵萧氏。这也得要避嫌。”李承乾立马又找到一条。
总之,他就是不能让老三去冒险。更何况他知晓老三特别懒,若他不帮,回头就该埋怨他了。
李世民看着俩儿子,忍不住笑着问:“你们的意思是你们俩都不去?”
李恪兄弟二人面面相觑,李承乾清了清嗓子说:“父亲,三弟是断不能去的,会给他平添许多事端。”
他想的是若父亲非得要一个儿子,那他就勉为其难地去吧。谁让自己是长子,是太子,是父亲的儿子,是大兄呢。他断然是要护着三弟的。
“老三肯定不能去。”李世民淡淡地说,随后伸了一个懒腰,看着李承乾说,“至于你,大唐太子,未来君主。这军队这块儿是肯定要执掌的。难道你想要旁人为你执掌军队?”
“可是,天下军队——”李承乾说了一半。
李恪已警觉起来,忙打断李承乾的话,问:“父亲,你的意思是说要,要亲自执掌兵权?”
“刀在自己手中好,还是在别人手中好?”李世民反问。
“这么说,父亲是接受了秦大将军的方略了?”李承乾也满是惊喜。秦大将军的方略是李恪去将军府找的,然后他私下里递给父亲的。
“秦大将军乃李家恩人。再者,他品行高洁,心中所怀皆家国天下,毕生所学都想的是为天下太平尽一份力。如今,这治兵方略实在是好,我为何不接受?”李世民很严肃地说。
若这世间,非得要找一个人让他来佩服。那么,就只有秦叔宝了。
“父亲既然有了决断,想必胸中已有丘壑。只是万不可激进。毕竟世家大族根深叶茂。”李恪认真地说。
“恪儿放心,为父不是按捺不住的人。今日的话就是我们的闲谈,切不可传了出去。”李世民说。
兄弟二人很是严肃地向父亲保证。李世民捶了捶腿,看着两个儿子,说:“此次,是最佳机遇。承乾,不要怕。”
先前,李恪反对李承乾去,是因为此事事关重大。如今,父亲已在着手潜移默化进行军事改革,而且这就是开刀的事。李承乾作为未来的君王,必须要亲自参与。
因此,他上前一步,端端地对着父亲跪下,道:“父亲深谋远略,是孩儿方才考虑不周。此事,确实是最好的机遇。”他说到这里,又瞧着一旁的承乾说,“大兄,你要去。我会暗地里待命,帮助你。就像你护着我一样。”
“承乾,你三弟熟悉军队的事,他既说暗地里待命,你就不必太担心。”李世民也安慰。
李承乾点点头,道:“父亲,三弟,你们放心,此事,我定然全力以赴。”
李世民很是满意的点点头,李恪则是忧心另一件事说:“父亲,此事干系重大,魏征不曾领兵,程老将军是深谋远虑,但脾气也火爆。儿子觉得还是欠缺点什么。”
“哦?欠缺什么?”李世民听到李恪这么说,他倒是来了兴趣,想要考考这俩儿子,到底有多大能耐。
“儿子认为是欠缺一个真正做事考虑周详,且十分公正的人。”李承乾接了话。
然后,兄弟二人不约而同想到一个人,便是对视一眼。那一眼,兄弟二人都了然于心。
李世民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乐呵呵的。他这个做爹的做得真成功啊。
“这样的人,怕是不太好找。”李世民假装忧心。
“父亲,您不是说秦大将军正是公正之人么?他考虑事情都是从家国天下出发,而且军队改革是他提出来的。”李恪建议。
“可他辞官归隐了。上一次去迷途山探路,就是我做得对不住人家了。”李世民叹息。
父子三人顿时陷入了困难境地。一时之间,三人都没说话。周围鸟儿鸣声上下,日光正盛。
“我听说,秦大将军从迷途山回来后,身子骨比从前好多了?”李世民忽然开口,瞧着李恪问。
李恪点头,道:“我还没去瞧过,但早上碰见秦铭,说感谢我和九姑娘的安排,他父亲身子骨大好。秦铭是个实诚的,断不会说谎。”
“他是真正的军事奇才,挂靴归隐,总觉得是我这帝王容不得人似的。”李世民感叹。也有点瞧不上当初自己的一念之私。
“父亲,是秦大将军身子骨不好,你莫要自责。”李承乾安稳。
李恪却是径直说:“反正大兄作为太子,学兵法,了军中事,这是必须的。我瞧着太子府的几个老师都不顺眼呢。”
他言下之意可聘请秦叔宝去太子府做老师。李世民一听李恪这样想,心里也是乐呵:果然,自己的儿子真是不凡,这才十来岁,就考虑周详。
但他面上却是很惊讶,问:“太子府几个老师如何不顺眼了?”
“如何能顺眼呢?你瞧太子太傅。”李恪撇撇嘴。
“李老先生可是大儒。”李世民斥责。
李恪摇摇头,道:“他大儒不假,然而终归是老了,做事难免迂腐可笑,不知变通。教一教小儿认字还好,如何能继续教太子呢?并且,我听闻他最近身子骨也不好,总是生病。大兄正需人指点时,他这总生病也不是办法。”
“李太傅总生病?”李世民很是讶异。在他印象中李纲虽年迈,但身子骨一向没毛病。
“最近总是生病。请了好些有名的大夫来瞧了,也只说是身子骨老了。”李承乾回答。
“再者,他也不吉利啊。”李恪嘀咕。
李世民却是听见了,问:“恪儿,你说什么呢?”
“听说李太傅教过大伯父,教过我外祖父的兄长。”李恪说。
李世民当即就变了脸色,细细一想:可不是么?前朝太子杨勇就是李纲教的,最后被废了;自己的兄长李建成为太子时,是李纲教的,然后被废了。如今——
他不由得看了看李承乾,李承乾也是蹙了眉。
“反正儿子觉得他不行。这跟怪力乱神没关系,儿子就是觉得连续两任太子都没教好,他定然也是有责任的。文学大儒又如何?治国的事,他还能比得过父亲,比得过魏征,房相他们?领军的事,他就更不能了。”李恪这会儿也大胆,径直就说了。
反正他看到李纲就不舒服。这人书是读了不少,然而迂腐可笑,不过纸上谈兵。难怪教了三个太子,都让人家被废了。是的,若是加上前世李承乾被废,那李纲还真称得上是太子杀手,太子府的丧门星。
如今,他既是愿支持李承乾上位,就决不能留着这个丧门星。
“这样呀,李太傅身子不好。太子你就安排安排,让李太傅颐养天年吧。逢年过节,差人瞧一瞧,也不失了师生一场的缘分。”李世民大约也觉得李承乾说的在理,顿时就替李承乾想了个办法。
“父亲,这事怕不成啊。当初是你下的旨意。怕大兄去处理,旁人会有意见。”李恪说。
李承乾也点头。说实话,他真的有点怕李纲这啰里啰嗦一大堆的老头。要他自己去处理,可真是得绞尽脑汁了。
李世民见老三处处护着太子,心里很是高兴,便当即说:“是父亲欠妥贴,等下午我就下旨,让李纲回去颐养天年,并且派尚医署去会诊。同时,父亲在先前为你定了魏征为太子太傅,等这边谈完,你就去拜见魏大夫吧。”
兄弟二人一听,都知晓父亲早就胸中有丘壑,方才的一切不过是考量二人。两人顿时汗颜,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父亲,你这是考我们呀。”李承乾小声问。
李世民摇摇头,说:“李纲的事,我确没想到。我只想到了让你能顺利去完成此次的调查。”
“因此,父亲为儿子定了魏大夫作为太子太傅?”李承乾很是感激。这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感觉可真是好。
“除了魏大夫为太子太傅,父亲应该还想请秦大将军。”李恪顺着方才的话思索一下,便得出这结论。
李世民赞许地点点头,尔后又发愁说:“我正有此意。然而,秦大将军情况特别,我答应人挂靴归隐,如今人才挂靴几天,我又下旨,实在不妥帖。”
“那就大兄自己去请教了,虚心请教。就算没师徒名分,也有师徒之实。”李恪说。
“我也这样想,三顾茅庐也是美谈。”李世民笑着问李承乾,“承乾,你可愿意?”
“求之不得。”李承乾笑道。
“若能让他对你倾心相助才好。”李世民还是有些担忧。秦叔宝这人太过家国天下,太过正直。这也是很头疼的事。
“父亲,我是去学本事的,这种事不必强求。”李承乾讪讪地说。
“我听说秦大将军的二儿子秦铭,也是博学多才。”李世民提醒。
“是呢。在左屯卫军中,是个小校尉。”李承乾回答。
“那你看看东宫还有没有什么合适的职位,你先将秦铭调进东宫。”李世民帮儿子出主意。
李承乾一听,立马就说:“有个空缺,是东宫左千牛。”
“这原来是谁?因何空缺?”李世民很是好奇。
“原是贺兰楚石,前日里东宫进了贼人,他受了伤,一时半会儿也来不了。”李承乾回答。
他上次在柴府听那王谢说贺兰楚石面相不好什么的,他心里就疙疙瘩瘩的。再加上,当时,独孤先生虽没说话,但也似乎很不喜欢贺兰楚石。他就一直想着将贺兰楚石换了,如今算是逮着机会了。
李世民一时没想起来,李恪提醒:“就是侯君集的义子。”
“哦,原是他呀。”李世民恍然大悟,随后蹙眉,道,“承乾,你此事处理得太急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