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回家,李小冯氏的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君苒虽说并不会看相,不过对于李小冯氏这样有特色的分析出个三六九来:额头宽,下颌窄下巴尖,瞧着有点像心形脸,给人第一感觉便是没什么福气。按着华夏传统审美观念,圆脸是福气的象征。君不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些个巨星们几乎凭着圆润的鹅蛋脸一路飘红。李君苒并不知道天启朝这边是以瘦为美还是像隋唐那般以胖为美,可瞧着程府最受宠的三姨娘那弱柳扶风的样子,虽说纤纤细腰盈盈一握,可该有肉的地方还是分量十足,绝不缺斤少两,私下克扣秤盘。再纵观程府上下,上至夫人程张氏,下至诸位姨娘,外带那些个丫鬟婆子们,除了粗使婆子一个个虎背熊腰的外,其余貌似也没见着超正常体格的。那些个粗使婆子是例外,在后院这个家丁护院除非特殊情况谢绝入内的地界儿,这些人是被当成重劳动力的存在。由此可见,按着天启朝这边的审美观,李小冯氏这样的心形脸是绝对不属于有福之人。
除此之外,李小冯氏的颧骨也有点高,上嘴唇薄而无色,可以说面无四两肉。现在随着年岁渐长,鼻头两侧的法令纹更是又深又长。法令纹正常情况下,当人在哭泣、发愁或者发怒时,便容易出现。当一个人早年总是处于这种哭泣发愁或者发怒状态下,自然想不深刻都难。都说相由心生,李小冯氏原本那面相瞧着就不像是容易相处,现在再加上这两条深刻的法令纹,目光又锐利……也难怪李家屯那些个小孩子一瞧见李小冯氏十之*会吓得哇哇大哭了。
李君苒的这一句“小奶奶”,也只是让李小冯氏愣了一下,随后便很快回过了神来,原本就是多云转阴的脸,立马雷声大作一派风雨欲来的架势。
当年李小冯氏是以未亡人也就是俗称的小寡/妇的身份嫁给小七柳的爷爷李平海为平妻,即便后来给老李家添了三个儿子俩女儿,其中还有一对是非常稀罕的龙凤胎,又熬死了前头的正妻李冯氏,她的嫡亲堂姐。可在李小冯氏心里依旧有一根刺,而且是永远都没办法拔出干净的一根刺。那便是她不仅当年只是李平海的平妻,现在也是,将来百年之后依然是,而且百年之后李平海是要跟前头的正妻李冯氏合葬在一块的,至于她李小冯氏只能安葬在另外一处。若不是给老李家留下了三个儿子俩女儿,能不能写入祠堂的族谱还是个问题。毕竟,当年李小冯氏嫁给李平海前还嫁过男人,生过一个女儿金巧儿,属于二嫁。
天启朝虽说并不强制要求本朝女子为亡夫守节,甚至还支持未亡人们再嫁。可对于再嫁问题,总归还是牵扯到很多细节问题。所以未亡人再嫁时,亡夫家的家产是不允许带走的,再者还有条限制便是关于入族谱。既然改了嫁了,前亡夫那头便得销户,即便留下了子嗣,也会有所备注。而二嫁后的夫家这边,能不能进祠堂入族谱还得一看二嫁时是何身份进的门,若是姬妾,除非舍弃后再迎娶一回,要不然永远没可能牌位进祠堂大名记入族谱。再来便是看肚皮是不是争气了。以正妻之位进门的,希望最大,平妻次之。
一句话,天启朝对女子的束缚虽说比不上现代那般,可比起李君苒印象中的华夏古代(主要指宋以后)却是已经宽容了不少,当然这里面自然有昭瑞公主这位穿越前辈的功劳在。
“臭丫头,你方才叫我什么?”李小冯氏几步便来到了李君苒的跟前,二话不说举起右手朝着李君苒的脸便狠狠地甩了过去。
李君苒初来乍到时,在交流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性地将天启朝的语言先转化成华夏语,再理解话的意思,使得整个人的反应总比正常时要慢上一大拍,后来虽说已经熟练掌握了天启朝的官方语以及越镇这边的乡音,可为了能在程府更安全地生存下去,刻意地反应慢半拍。可毕竟不是真的反应迟钝,加上小七柳的身体经过空间那温泉水的改造,不说踏雪无痕,也是身轻如燕相当地灵活。更何况现在又不是在程府,李君苒虽说也时刻提防周边有不怀好意之人,防备心到底没在程府那般重。所以李小冯氏挥手向她打来时,李君苒那身体便本能地往后一闪,险险地避开了。更甚者还山寨了一下现代电视剧中打挨耳光:双手用力击一下掌发出声音,然后瞬间左手挨一下耳光,为了更真实,李君苒甚至一屁股摔在了地上。除了屁股摔在地上用力大了点,疼了点外,也就是两只手有点疼。
当然,这般作假,即便能瞒得过其他人,李小冯氏那儿也是隐瞒不了的。李小冯氏无疑更生气了。
李君苒见李小冯氏如此生气,便立马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大声嚷嚷道:“夏嬷嬷说过,在天启朝最是讲究嫡庶尊卑的了。若是嫡庶不分,将来就算有了功名,也是要被御史参奏,最后被剥夺了去的。现在大伯伯跟五叔不是在考秀才嘛,我,我以为爷爷知道……这才小奶奶‘小奶奶’的。娘~~~”
李君苒这话不提还好,这一提其实还挖了个更大的坑给老李家的人,尤其对于李小冯氏而言,不比直接诛心更狠了。李小冯氏虽说是平妻,地位远比姬妾高,可到底还是比正妻矮上一头。所以平妻所出的子女,还得尊正妻为母亲或者大娘,尊自己亲娘为二娘或者小娘。只不过这些规矩,城里的大户人家会讲究一些,乡下地方常年在地里刨食,能娶上媳妇,然后媳妇孩子热炕头就不错了。能纳姬妾娶平妻的很少很少。久而久之,这规矩也渐渐被淡忘了。
“是这样子的吗?”原本还想继续上前狠揍李君苒一顿的李小冯氏将头转向了一旁闷不做声的二儿媳妇李赵氏。
“是。”李赵氏点了点头,虽然并不想告诉自家婆婆实情,但有些事不是你想隐瞒就能瞒得过去的。更何况是这种随便找个识字懂规矩的人都知道的常识。
李赵氏原本是落地秀才的女儿,当年李小冯氏瞧对眼后,便托李家屯的李媒婆上门求亲。李赵氏的亲娘也曾偷偷找人打听过老李家,尤其是要跟自家女儿结亲的李家二儿子李正泰。李正泰虽说没考科举,可好歹也上过几天私塾读过几年书,正因为识得一些字,求亲那会儿已经在镇上当管账先生了。老李家唯二让李赵氏的亲娘不是很舒服的,一个就是李小冯氏这个准婆婆有点厉害,再来还是李小冯氏,她并非准公公李平海的发妻,也不是填房,而是平妻。平妻虽说占了个妻字,毕竟不是正了八经八抬大轿进李家大门的正妻。怎奈,当时李赵氏也瞧着李正泰不错,前头正经婆婆李冯氏又早早翘了辫子,加上又恰好发生了另外一桩事,李赵氏的亲娘这才勉强同意了这桩亲事。
李小冯氏知道自家二儿媳妇不敢对她有所隐瞒,而她本身也是隐隐知道就算她当年拿捏住了李平海,在身份上她已经输给她那堂姐李冯氏一头。即便李冯氏死了那么多年,她也不可能将“平妻”这个前头的“平”给剔除了。
“到底是去了程府这样的大宅院,七丫头可比两年前懂规矩多了。”李小冯氏几乎是咬着牙说道。
“娘~”李钱氏见李小冯氏因为李君苒的一番话,竟然态度有所好转,便悄悄地伸手拉了拉李小冯氏的衣角,朝小厨房的土灶上努了努嘴,暗示李小冯氏可别忘了特意跑来的正经事。
李小冯氏在李钱氏的提醒下,自然想起了李钱氏跟她所的那些话:这一次七丫头得了程府大小姐的恩典,能回来一趟,还特意给她带了程府的糕点。那可是满满一大篮子的精美糕点啊。
“我说七丫头啊,你也别坐地上了。还不把你从程府带出来的,给你亲爷爷奶,小奶奶的糕点拿出来?娘,你是不知道,晌午时在镇上我遇到七丫头,她说她那糕点是专程给公公还是您准备的。说是怕我偷吃,死活不让我转交。”
李君苒虽然并不清楚李钱氏是怎么跟李小冯氏叙述晌午遇到她这事的。但有一点李君苒可以百分百肯定,瞧着李钱氏那幸灾乐祸的样子,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瞧出她没安什么好心。
李君苒带回李家的小竹篮子原本就放在小厨房土灶上,正对着厨房大门,正是最显眼的。李小冯氏一听自家大儿媳妇如此提醒,也立马回过了神,两下一打量便瞧见了土灶上的那个小竹篮子。小碎花布盖着,应该没错了。
确定目标后,李小冯氏二话不说,抬脚便往小厨房里走。
李君苒虽说并不会看相,不过对于李小冯氏这样有特色的分析出个三六九来:额头宽,下颌窄下巴尖,瞧着有点像心形脸,给人第一感觉便是没什么福气。按着华夏传统审美观念,圆脸是福气的象征。君不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些个巨星们几乎凭着圆润的鹅蛋脸一路飘红。李君苒并不知道天启朝这边是以瘦为美还是像隋唐那般以胖为美,可瞧着程府最受宠的三姨娘那弱柳扶风的样子,虽说纤纤细腰盈盈一握,可该有肉的地方还是分量十足,绝不缺斤少两,私下克扣秤盘。再纵观程府上下,上至夫人程张氏,下至诸位姨娘,外带那些个丫鬟婆子们,除了粗使婆子一个个虎背熊腰的外,其余貌似也没见着超正常体格的。那些个粗使婆子是例外,在后院这个家丁护院除非特殊情况谢绝入内的地界儿,这些人是被当成重劳动力的存在。由此可见,按着天启朝这边的审美观,李小冯氏这样的心形脸是绝对不属于有福之人。
除此之外,李小冯氏的颧骨也有点高,上嘴唇薄而无色,可以说面无四两肉。现在随着年岁渐长,鼻头两侧的法令纹更是又深又长。法令纹正常情况下,当人在哭泣、发愁或者发怒时,便容易出现。当一个人早年总是处于这种哭泣发愁或者发怒状态下,自然想不深刻都难。都说相由心生,李小冯氏原本那面相瞧着就不像是容易相处,现在再加上这两条深刻的法令纹,目光又锐利……也难怪李家屯那些个小孩子一瞧见李小冯氏十之*会吓得哇哇大哭了。
李君苒的这一句“小奶奶”,也只是让李小冯氏愣了一下,随后便很快回过了神来,原本就是多云转阴的脸,立马雷声大作一派风雨欲来的架势。
当年李小冯氏是以未亡人也就是俗称的小寡/妇的身份嫁给小七柳的爷爷李平海为平妻,即便后来给老李家添了三个儿子俩女儿,其中还有一对是非常稀罕的龙凤胎,又熬死了前头的正妻李冯氏,她的嫡亲堂姐。可在李小冯氏心里依旧有一根刺,而且是永远都没办法拔出干净的一根刺。那便是她不仅当年只是李平海的平妻,现在也是,将来百年之后依然是,而且百年之后李平海是要跟前头的正妻李冯氏合葬在一块的,至于她李小冯氏只能安葬在另外一处。若不是给老李家留下了三个儿子俩女儿,能不能写入祠堂的族谱还是个问题。毕竟,当年李小冯氏嫁给李平海前还嫁过男人,生过一个女儿金巧儿,属于二嫁。
天启朝虽说并不强制要求本朝女子为亡夫守节,甚至还支持未亡人们再嫁。可对于再嫁问题,总归还是牵扯到很多细节问题。所以未亡人再嫁时,亡夫家的家产是不允许带走的,再者还有条限制便是关于入族谱。既然改了嫁了,前亡夫那头便得销户,即便留下了子嗣,也会有所备注。而二嫁后的夫家这边,能不能进祠堂入族谱还得一看二嫁时是何身份进的门,若是姬妾,除非舍弃后再迎娶一回,要不然永远没可能牌位进祠堂大名记入族谱。再来便是看肚皮是不是争气了。以正妻之位进门的,希望最大,平妻次之。
一句话,天启朝对女子的束缚虽说比不上现代那般,可比起李君苒印象中的华夏古代(主要指宋以后)却是已经宽容了不少,当然这里面自然有昭瑞公主这位穿越前辈的功劳在。
“臭丫头,你方才叫我什么?”李小冯氏几步便来到了李君苒的跟前,二话不说举起右手朝着李君苒的脸便狠狠地甩了过去。
李君苒初来乍到时,在交流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性地将天启朝的语言先转化成华夏语,再理解话的意思,使得整个人的反应总比正常时要慢上一大拍,后来虽说已经熟练掌握了天启朝的官方语以及越镇这边的乡音,可为了能在程府更安全地生存下去,刻意地反应慢半拍。可毕竟不是真的反应迟钝,加上小七柳的身体经过空间那温泉水的改造,不说踏雪无痕,也是身轻如燕相当地灵活。更何况现在又不是在程府,李君苒虽说也时刻提防周边有不怀好意之人,防备心到底没在程府那般重。所以李小冯氏挥手向她打来时,李君苒那身体便本能地往后一闪,险险地避开了。更甚者还山寨了一下现代电视剧中打挨耳光:双手用力击一下掌发出声音,然后瞬间左手挨一下耳光,为了更真实,李君苒甚至一屁股摔在了地上。除了屁股摔在地上用力大了点,疼了点外,也就是两只手有点疼。
当然,这般作假,即便能瞒得过其他人,李小冯氏那儿也是隐瞒不了的。李小冯氏无疑更生气了。
李君苒见李小冯氏如此生气,便立马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大声嚷嚷道:“夏嬷嬷说过,在天启朝最是讲究嫡庶尊卑的了。若是嫡庶不分,将来就算有了功名,也是要被御史参奏,最后被剥夺了去的。现在大伯伯跟五叔不是在考秀才嘛,我,我以为爷爷知道……这才小奶奶‘小奶奶’的。娘~~~”
李君苒这话不提还好,这一提其实还挖了个更大的坑给老李家的人,尤其对于李小冯氏而言,不比直接诛心更狠了。李小冯氏虽说是平妻,地位远比姬妾高,可到底还是比正妻矮上一头。所以平妻所出的子女,还得尊正妻为母亲或者大娘,尊自己亲娘为二娘或者小娘。只不过这些规矩,城里的大户人家会讲究一些,乡下地方常年在地里刨食,能娶上媳妇,然后媳妇孩子热炕头就不错了。能纳姬妾娶平妻的很少很少。久而久之,这规矩也渐渐被淡忘了。
“是这样子的吗?”原本还想继续上前狠揍李君苒一顿的李小冯氏将头转向了一旁闷不做声的二儿媳妇李赵氏。
“是。”李赵氏点了点头,虽然并不想告诉自家婆婆实情,但有些事不是你想隐瞒就能瞒得过去的。更何况是这种随便找个识字懂规矩的人都知道的常识。
李赵氏原本是落地秀才的女儿,当年李小冯氏瞧对眼后,便托李家屯的李媒婆上门求亲。李赵氏的亲娘也曾偷偷找人打听过老李家,尤其是要跟自家女儿结亲的李家二儿子李正泰。李正泰虽说没考科举,可好歹也上过几天私塾读过几年书,正因为识得一些字,求亲那会儿已经在镇上当管账先生了。老李家唯二让李赵氏的亲娘不是很舒服的,一个就是李小冯氏这个准婆婆有点厉害,再来还是李小冯氏,她并非准公公李平海的发妻,也不是填房,而是平妻。平妻虽说占了个妻字,毕竟不是正了八经八抬大轿进李家大门的正妻。怎奈,当时李赵氏也瞧着李正泰不错,前头正经婆婆李冯氏又早早翘了辫子,加上又恰好发生了另外一桩事,李赵氏的亲娘这才勉强同意了这桩亲事。
李小冯氏知道自家二儿媳妇不敢对她有所隐瞒,而她本身也是隐隐知道就算她当年拿捏住了李平海,在身份上她已经输给她那堂姐李冯氏一头。即便李冯氏死了那么多年,她也不可能将“平妻”这个前头的“平”给剔除了。
“到底是去了程府这样的大宅院,七丫头可比两年前懂规矩多了。”李小冯氏几乎是咬着牙说道。
“娘~”李钱氏见李小冯氏因为李君苒的一番话,竟然态度有所好转,便悄悄地伸手拉了拉李小冯氏的衣角,朝小厨房的土灶上努了努嘴,暗示李小冯氏可别忘了特意跑来的正经事。
李小冯氏在李钱氏的提醒下,自然想起了李钱氏跟她所的那些话:这一次七丫头得了程府大小姐的恩典,能回来一趟,还特意给她带了程府的糕点。那可是满满一大篮子的精美糕点啊。
“我说七丫头啊,你也别坐地上了。还不把你从程府带出来的,给你亲爷爷奶,小奶奶的糕点拿出来?娘,你是不知道,晌午时在镇上我遇到七丫头,她说她那糕点是专程给公公还是您准备的。说是怕我偷吃,死活不让我转交。”
李君苒虽然并不清楚李钱氏是怎么跟李小冯氏叙述晌午遇到她这事的。但有一点李君苒可以百分百肯定,瞧着李钱氏那幸灾乐祸的样子,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瞧出她没安什么好心。
李君苒带回李家的小竹篮子原本就放在小厨房土灶上,正对着厨房大门,正是最显眼的。李小冯氏一听自家大儿媳妇如此提醒,也立马回过了神,两下一打量便瞧见了土灶上的那个小竹篮子。小碎花布盖着,应该没错了。
确定目标后,李小冯氏二话不说,抬脚便往小厨房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