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宁渝将编纂《贰臣传》的想法跟李绂简单说了一下,这件事情想要操作好,可不是简简单单罗列一些名字,里面还牵涉许多其他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将来的统一。
对于宁渝的这个想法,李绂并没有感觉到奇怪,只是他心里却是有些疑虑,“撰写《贰臣传》不是问题,可是这些人的后裔大部分手中都握有兵权,而且很大程度上都是绿营的兵,如果一味从苛,恐怕会不利于将来统一大业。”
宁渝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在这件事情上,他却表现的比较固执,“我复汉军立根之基,便是为了兴汉家的江山,以传承明之大统,溯本清源,安定人心。若是将来对这些人网开一面,我军立根之基何存?”
李绂有些默然,他不是不理解宁渝心中的大义,只是他以为这样做实在是太不值得了,那些人背后牵涉的利益实在是太大,就算要算旧账,也可以等到大业一统之后,再慢慢清算也不吃,如今这般直接了当的将这些人打入另册,有些不理智罢了。
不过宁渝想做的事情,李绂也不好公然反对,因此也就领了命退了下去,现如今江宁既定,许多东西都还是千头万绪的,因此这一段时间以来,都督府行署里一直都是灯火通明的状态,所有人都忙到停不下来。
夜幕降临,宁渝披着一件单衣走出了帐外,空气中的硝烟味道还没有彻底散去,中间夹杂着些许的血腥,令人感到有些许刺鼻。
远处漆黑的夜幕中出现了一抹亮色,那里已经被挖下了一个大坑,里面堆积的柴火正在熊熊燃烧着,还有许多复汉军士兵正抬着尸体往里面扔,然后不断添加者柴火,使得火焰烧得越来越旺盛。
这是复汉军每次打完仗以后的惯例,宁渝早在起兵时就开始这么做了,在这个年代大灾之后往往都会有大疫,原因就是尸体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导致大量的病毒在肆意传播,因此必须要及时处理好尸体,才能尽可能避免大疫产生。
“大都督万岁!”
一群围着火堆的士兵们,发现了披着单衣的宁渝,神情里便带着几分崇拜与狂热,复汉军内的思想教育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过,特别是禁卫旅都是选拔全军的苗子,对于宁渝的忠诚度更是无以复加。
宁渝很久没有这么近距离跟下面的官兵相处了,因此如今见到这些士兵的面孔,大部分都有些陌生,心里便有几分愧疚。
“你们是哪个团的?”
为首的一名士兵却是立正行了军礼,恭敬道:“启禀大都督,属下是禁卫旅三团二营营帐赵承礼,率部奉命执行尸体焚烧任务。”
宁渝很快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心里却是有了印象,感慨道:“我记得你,你是在九江之战后冲在最前面的一批人,当时咱们死了很多人,可是你活了下来。”
在目前的复汉军当中,中高层军官且不论,底层的比如队长和连长,甚至是营长,想要升上去的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登,也就是冲在最前面。能活着下来,那就是立功,如果死了,那就只能是死了。
哪怕是从讲武堂出来的军官,在战场上也要经过这么一遭,说白了最底下打仗就是一个士气的问题,看谁更能抗,看谁更不怕死,这个时候军官的带头作用,就会变得非常大,甚至在军营里已经出现了若是军官不带头,那么很快就会被踢下来,下面的人也不会服气。
这也造成了目前复汉军中低层军官的伤亡率堪称恐怖,可是就这样,还是有很多人想要成为底层军官,原因自然便是复汉军对军官的奖赏也是非常丰厚的,比起小兵要强出许多来。而军官只有到了团级,才不会讲究冲锋,毕竟这个时候更考验指挥能力。
赵承礼是一个比较憨厚的汉子,他的脸色涨红,“没想到大都督居然还能记得卑职.....卑职实在是.......”说着,眼圈便有些红了。
没有任何一个士兵,不希望自己被将军记住,因为记住的不仅仅是记住,还有承认。
宁渝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近些日子武昌讲武堂会开办第二届的军官训练团,主要还是面向连营级别的军官,我已经把你的名字写上去了,回了武昌以后好好学习。”
“是!”
赵承礼脸色通红,他握拳用力捶在了胸口处,整个人都有些微微颤抖。
一旁的士兵们一脸艳羡的望着赵承礼,在军中谁不知道?军官训练团可不简单,特别是普通的士兵,想要升到连营级别,只要不怕死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就不是没有可能,但是想要升到团级以上,军官训练团就成为绕不开的一道坎。
次日,江宁城门大开,城楼上插着一杆大大的复汉军大旗,火红色的旗帜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宁’字,在风中飘扬着。
江宁城内的百姓经过了一夜的担惊受怕,终于将家里的大门给打了开来,许多人探头探脑的走出来,却发现大街上并非是一副尸横遍野的场景,除了地面上一些干涸的红色印记以外,便只能看到一些墙面上,镶嵌着一颗颗变形的铅弹。
许多人围在一处墙边,那里有数名穿戴整齐的复汉军士兵,正在大声地朗诵着复汉军的一些相关政策,许多人却是在一旁时不时叫着好。
“复汉军进城官兵严禁骚扰民间,严禁奸淫掳掠,严禁强买强卖,一应违逆,已军法严惩!”
“复汉军将组织军法处对江宁城暂行管制,一应相关民生事物均由都督府与军法处联合处置,任何人若有冤情,可去军法处告状!”
.........
城内开始变得热闹非凡,而复汉军的士兵们也排列成了整齐的队伍,开始向着城内行进,人人的脸上洋溢着自信而热切的笑容。
一旁的百姓们看到了大军进城,原本还有些慌乱,可是看复汉军并没有丝毫杀戮的意思,当下也就慢慢放下警惕,只是望着复汉军的身影为之感叹。
“王者之师,王者之师啊!”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却是连连感慨,他是经历过战乱的,自然知道这大清的兵是个什么东西,哪能像这般秋毫无犯?
在大军进城之时,整个江宁城也不是全然一片和谐,复汉军的士兵已经将江宁城内的依附清廷的士绅还有大族都给封锁了起来,特别是江南织造曹府,如今已经变得一片肃杀。
曹府上下所有人都已经被府里赶了出来,被关在了大院当中,附近则站着一排排的复汉军士兵,他们的脸色十分肃杀,特别是望着曹家男丁脑袋后面的辫子,更是带着几分嘲讽的味道。
曹頫如今并不在江宁,他被范时绎派去了杨宗仁身边,负责征募团练一事,因此曹家上下在江宁城告破之时,却是没了主心骨,就连跑都不知道往哪里跑,以致于整个家族上下都已经被堵在了府里。
年仅十岁的曹沾跟着母亲一同跪在了院子当中,他的脸上带着几分茫然,那些端着刺刀的汉子,望着他的眼神里透着几分鄙夷,似乎是在看着一只即将被宰杀的鸡子。
一旁的女眷原先还打算自杀尽节,可是发现这些士兵除了把人都给赶了出来,其他什么事情也都没有做,心也就放下了一半,自杀的想法也就不再有了。
只是那些士兵们也不放他们离开,却是让这些曹家人感到一阵阵心惊,说起身份,曹家在大清自然是显赫望族,可是放在复汉军这边,是真正的大汉奸了。
不一会,却是从府门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一名身着大红军衣的复汉军将军走了进来,他穿着黑色的牛皮靴子,神色不怒自威。
“奉大都督军令,曹氏一族自先祖曹振彦之始,曾为大明故吏,却投身满虏杀我汉家子弟,血洗大同百姓,其罪不赦,如今其贼已死,特将曹振彦及曹玺父子掘坟挖墓,挫骨扬灰,曹氏族人皆打入苦力营,终身不赦!”
一番血淋淋的话语,几乎让跪着的曹氏族人吓软了腿脚,他们甚至已经有人大小便失禁,就这么倒在了地上,开始痛苦哀嚎,可是却没有任何人敢于起身反对。
复汉军的清算行动酷烈而绝情,曹家府邸很快便被封禁,大小族人也都被直接押解上了囚车,他们的归宿地或许是某一座矿场,或许是某一处工地,只是年幼的曹沾在被压上了囚车之后,望着身后偌大的曹府,却是发出了一声不同于孩童的感叹。
“似乎......这一切不该是这样的......”
在后世的历史当中,曹家的彻底倒塌还需要好几年,而且也只是财产尽数充公而已,却不像现在这般,全族老小身陷囹圄,前途彻底渺茫。
实际上,宁渝在处置曹家的时候,心里也有些犹豫,原因很简单,曹家死不足惜,可是曹家却出了一个曹雪芹,还写出了一本旷世巨作《红楼梦》,若是这般处置了,那么此作还不一定能够问世。
只是等到宁渝查看了曹振彦所作所为以后,心中的不忍也是被彻底打消了,原来这个曹振彦原本作为大明的官吏,却投靠了清军,甚至还成为了多尔衮麾下的包衣奴才,在后来还屡立战功,这也就罢了,曹振彦和其长子曹玺(即曹寅之父)还参与了大同屠城,超过七八万的大同百姓和五万多赤手空拳的降卒,都死在了他们的刀下。
后来大同还竖起了一块石碑,上面记录了曹家父子屠城之举,“戊子之变,谁非赤子,误陷汤火,哀此下民,肝脑涂地。是非莫辩、玉石俱焚,盖以楚猿祸林、城火殃鱼,此亦理与势之所必至者,睇此芜城,比于吴宫晋室,鞠为茂草,为孤鬼之场者,五阅春秋。哲人以黍离之悲,彷徨不忍释者。”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一本《红楼梦》,就算是十本,宁渝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毕竟他无权替当初死在曹家父子刀下的百姓宽恕曹氏,当然对曹振彦和曹玺挫骨扬灰之余,宁渝也算是网开了一面,并没有直接处死曹氏其余人,只是将其打入苦力营罢了。
对于江宁,宁渝是带着很深的期望,但是想要彻底入主江宁,还需要对江宁继续进行彻底的打扫才行,与对安徽与江西不同,宁渝不愿意在江宁继续妥协下去,至少现在无需顾忌那帮已经被吓得屁滚尿流的江南士绅。
与此同时,江宁城内的百姓却发出了一声声的欢呼,因为复汉军已经发出了新的公告,废除了一切的苛捐杂税,也废除了所谓的火耗银子和摊牌,江南在今年的赋税都会免去,到了明年才需要交纳正税。
当然,这一步其实也是复汉军走到目前以来的常见措施,为的自然便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稳定人心,然后实现平稳过度,这样才能更快的将征伐之地纳入到统治范围,从这一点上来说,却是比那些税银要重要许多。
当然这一举措的效果也非常不错,至少江宁城内许多人的想法已经开始了转变,从楚逆到王师正朔,这中间的距离并不算很遥远,至少复汉军的这些政令足以让人心思变了。
毕竟自古以来,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保证一口饭吃,哪怕每日十分忙碌,也都不会闹腾什么,毕竟活着才是最大的目的。可是如果连他们活着的权利都没有了,那么就只能操着刀子干了。
在人心逐渐靠向复汉军的同时,城内的剪子却开始忙碌了起来,许多人都直接将辫子给绞掉了,以示对复汉军的支持。当然还有一些忠于满清的老顽固们,他们宁肯不出门,也不愿意剪掉那根猪尾巴,以示对大清的忠心耿耿。
不过这些人对于宁渝来说,最多也就是一些不识好歹的老顽固罢了,反正这进城出城留辫者均征收五两白银辫子税,这生意宁渝做的不亏。
七月二十二,十几艘满载着复汉军和清军俘虏的船只,顺着长江西进,目的便是武昌,这些俘虏都将会发到武昌周边的矿场里面,还有一些表现良好的俘虏会被挑选出来,进行一些短期的轻度劳作。
当然,船上还有一批特殊的人,那就是江南投靠复汉军的一批士绅们,这一次去武昌,一来是拜会明面上的大主子,另一个目便是商讨战后的江南格局。
毕竟这一仗打完,天下也要进入重新洗牌的阶段了。
宁渝将编纂《贰臣传》的想法跟李绂简单说了一下,这件事情想要操作好,可不是简简单单罗列一些名字,里面还牵涉许多其他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将来的统一。
对于宁渝的这个想法,李绂并没有感觉到奇怪,只是他心里却是有些疑虑,“撰写《贰臣传》不是问题,可是这些人的后裔大部分手中都握有兵权,而且很大程度上都是绿营的兵,如果一味从苛,恐怕会不利于将来统一大业。”
宁渝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在这件事情上,他却表现的比较固执,“我复汉军立根之基,便是为了兴汉家的江山,以传承明之大统,溯本清源,安定人心。若是将来对这些人网开一面,我军立根之基何存?”
李绂有些默然,他不是不理解宁渝心中的大义,只是他以为这样做实在是太不值得了,那些人背后牵涉的利益实在是太大,就算要算旧账,也可以等到大业一统之后,再慢慢清算也不吃,如今这般直接了当的将这些人打入另册,有些不理智罢了。
不过宁渝想做的事情,李绂也不好公然反对,因此也就领了命退了下去,现如今江宁既定,许多东西都还是千头万绪的,因此这一段时间以来,都督府行署里一直都是灯火通明的状态,所有人都忙到停不下来。
夜幕降临,宁渝披着一件单衣走出了帐外,空气中的硝烟味道还没有彻底散去,中间夹杂着些许的血腥,令人感到有些许刺鼻。
远处漆黑的夜幕中出现了一抹亮色,那里已经被挖下了一个大坑,里面堆积的柴火正在熊熊燃烧着,还有许多复汉军士兵正抬着尸体往里面扔,然后不断添加者柴火,使得火焰烧得越来越旺盛。
这是复汉军每次打完仗以后的惯例,宁渝早在起兵时就开始这么做了,在这个年代大灾之后往往都会有大疫,原因就是尸体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导致大量的病毒在肆意传播,因此必须要及时处理好尸体,才能尽可能避免大疫产生。
“大都督万岁!”
一群围着火堆的士兵们,发现了披着单衣的宁渝,神情里便带着几分崇拜与狂热,复汉军内的思想教育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过,特别是禁卫旅都是选拔全军的苗子,对于宁渝的忠诚度更是无以复加。
宁渝很久没有这么近距离跟下面的官兵相处了,因此如今见到这些士兵的面孔,大部分都有些陌生,心里便有几分愧疚。
“你们是哪个团的?”
为首的一名士兵却是立正行了军礼,恭敬道:“启禀大都督,属下是禁卫旅三团二营营帐赵承礼,率部奉命执行尸体焚烧任务。”
宁渝很快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心里却是有了印象,感慨道:“我记得你,你是在九江之战后冲在最前面的一批人,当时咱们死了很多人,可是你活了下来。”
在目前的复汉军当中,中高层军官且不论,底层的比如队长和连长,甚至是营长,想要升上去的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登,也就是冲在最前面。能活着下来,那就是立功,如果死了,那就只能是死了。
哪怕是从讲武堂出来的军官,在战场上也要经过这么一遭,说白了最底下打仗就是一个士气的问题,看谁更能抗,看谁更不怕死,这个时候军官的带头作用,就会变得非常大,甚至在军营里已经出现了若是军官不带头,那么很快就会被踢下来,下面的人也不会服气。
这也造成了目前复汉军中低层军官的伤亡率堪称恐怖,可是就这样,还是有很多人想要成为底层军官,原因自然便是复汉军对军官的奖赏也是非常丰厚的,比起小兵要强出许多来。而军官只有到了团级,才不会讲究冲锋,毕竟这个时候更考验指挥能力。
赵承礼是一个比较憨厚的汉子,他的脸色涨红,“没想到大都督居然还能记得卑职.....卑职实在是.......”说着,眼圈便有些红了。
没有任何一个士兵,不希望自己被将军记住,因为记住的不仅仅是记住,还有承认。
宁渝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近些日子武昌讲武堂会开办第二届的军官训练团,主要还是面向连营级别的军官,我已经把你的名字写上去了,回了武昌以后好好学习。”
“是!”
赵承礼脸色通红,他握拳用力捶在了胸口处,整个人都有些微微颤抖。
一旁的士兵们一脸艳羡的望着赵承礼,在军中谁不知道?军官训练团可不简单,特别是普通的士兵,想要升到连营级别,只要不怕死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就不是没有可能,但是想要升到团级以上,军官训练团就成为绕不开的一道坎。
次日,江宁城门大开,城楼上插着一杆大大的复汉军大旗,火红色的旗帜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宁’字,在风中飘扬着。
江宁城内的百姓经过了一夜的担惊受怕,终于将家里的大门给打了开来,许多人探头探脑的走出来,却发现大街上并非是一副尸横遍野的场景,除了地面上一些干涸的红色印记以外,便只能看到一些墙面上,镶嵌着一颗颗变形的铅弹。
许多人围在一处墙边,那里有数名穿戴整齐的复汉军士兵,正在大声地朗诵着复汉军的一些相关政策,许多人却是在一旁时不时叫着好。
“复汉军进城官兵严禁骚扰民间,严禁奸淫掳掠,严禁强买强卖,一应违逆,已军法严惩!”
“复汉军将组织军法处对江宁城暂行管制,一应相关民生事物均由都督府与军法处联合处置,任何人若有冤情,可去军法处告状!”
.........
城内开始变得热闹非凡,而复汉军的士兵们也排列成了整齐的队伍,开始向着城内行进,人人的脸上洋溢着自信而热切的笑容。
一旁的百姓们看到了大军进城,原本还有些慌乱,可是看复汉军并没有丝毫杀戮的意思,当下也就慢慢放下警惕,只是望着复汉军的身影为之感叹。
“王者之师,王者之师啊!”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却是连连感慨,他是经历过战乱的,自然知道这大清的兵是个什么东西,哪能像这般秋毫无犯?
在大军进城之时,整个江宁城也不是全然一片和谐,复汉军的士兵已经将江宁城内的依附清廷的士绅还有大族都给封锁了起来,特别是江南织造曹府,如今已经变得一片肃杀。
曹府上下所有人都已经被府里赶了出来,被关在了大院当中,附近则站着一排排的复汉军士兵,他们的脸色十分肃杀,特别是望着曹家男丁脑袋后面的辫子,更是带着几分嘲讽的味道。
曹頫如今并不在江宁,他被范时绎派去了杨宗仁身边,负责征募团练一事,因此曹家上下在江宁城告破之时,却是没了主心骨,就连跑都不知道往哪里跑,以致于整个家族上下都已经被堵在了府里。
年仅十岁的曹沾跟着母亲一同跪在了院子当中,他的脸上带着几分茫然,那些端着刺刀的汉子,望着他的眼神里透着几分鄙夷,似乎是在看着一只即将被宰杀的鸡子。
一旁的女眷原先还打算自杀尽节,可是发现这些士兵除了把人都给赶了出来,其他什么事情也都没有做,心也就放下了一半,自杀的想法也就不再有了。
只是那些士兵们也不放他们离开,却是让这些曹家人感到一阵阵心惊,说起身份,曹家在大清自然是显赫望族,可是放在复汉军这边,是真正的大汉奸了。
不一会,却是从府门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一名身着大红军衣的复汉军将军走了进来,他穿着黑色的牛皮靴子,神色不怒自威。
“奉大都督军令,曹氏一族自先祖曹振彦之始,曾为大明故吏,却投身满虏杀我汉家子弟,血洗大同百姓,其罪不赦,如今其贼已死,特将曹振彦及曹玺父子掘坟挖墓,挫骨扬灰,曹氏族人皆打入苦力营,终身不赦!”
一番血淋淋的话语,几乎让跪着的曹氏族人吓软了腿脚,他们甚至已经有人大小便失禁,就这么倒在了地上,开始痛苦哀嚎,可是却没有任何人敢于起身反对。
复汉军的清算行动酷烈而绝情,曹家府邸很快便被封禁,大小族人也都被直接押解上了囚车,他们的归宿地或许是某一座矿场,或许是某一处工地,只是年幼的曹沾在被压上了囚车之后,望着身后偌大的曹府,却是发出了一声不同于孩童的感叹。
“似乎......这一切不该是这样的......”
在后世的历史当中,曹家的彻底倒塌还需要好几年,而且也只是财产尽数充公而已,却不像现在这般,全族老小身陷囹圄,前途彻底渺茫。
实际上,宁渝在处置曹家的时候,心里也有些犹豫,原因很简单,曹家死不足惜,可是曹家却出了一个曹雪芹,还写出了一本旷世巨作《红楼梦》,若是这般处置了,那么此作还不一定能够问世。
只是等到宁渝查看了曹振彦所作所为以后,心中的不忍也是被彻底打消了,原来这个曹振彦原本作为大明的官吏,却投靠了清军,甚至还成为了多尔衮麾下的包衣奴才,在后来还屡立战功,这也就罢了,曹振彦和其长子曹玺(即曹寅之父)还参与了大同屠城,超过七八万的大同百姓和五万多赤手空拳的降卒,都死在了他们的刀下。
后来大同还竖起了一块石碑,上面记录了曹家父子屠城之举,“戊子之变,谁非赤子,误陷汤火,哀此下民,肝脑涂地。是非莫辩、玉石俱焚,盖以楚猿祸林、城火殃鱼,此亦理与势之所必至者,睇此芜城,比于吴宫晋室,鞠为茂草,为孤鬼之场者,五阅春秋。哲人以黍离之悲,彷徨不忍释者。”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一本《红楼梦》,就算是十本,宁渝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毕竟他无权替当初死在曹家父子刀下的百姓宽恕曹氏,当然对曹振彦和曹玺挫骨扬灰之余,宁渝也算是网开了一面,并没有直接处死曹氏其余人,只是将其打入苦力营罢了。
对于江宁,宁渝是带着很深的期望,但是想要彻底入主江宁,还需要对江宁继续进行彻底的打扫才行,与对安徽与江西不同,宁渝不愿意在江宁继续妥协下去,至少现在无需顾忌那帮已经被吓得屁滚尿流的江南士绅。
与此同时,江宁城内的百姓却发出了一声声的欢呼,因为复汉军已经发出了新的公告,废除了一切的苛捐杂税,也废除了所谓的火耗银子和摊牌,江南在今年的赋税都会免去,到了明年才需要交纳正税。
当然,这一步其实也是复汉军走到目前以来的常见措施,为的自然便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稳定人心,然后实现平稳过度,这样才能更快的将征伐之地纳入到统治范围,从这一点上来说,却是比那些税银要重要许多。
当然这一举措的效果也非常不错,至少江宁城内许多人的想法已经开始了转变,从楚逆到王师正朔,这中间的距离并不算很遥远,至少复汉军的这些政令足以让人心思变了。
毕竟自古以来,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保证一口饭吃,哪怕每日十分忙碌,也都不会闹腾什么,毕竟活着才是最大的目的。可是如果连他们活着的权利都没有了,那么就只能操着刀子干了。
在人心逐渐靠向复汉军的同时,城内的剪子却开始忙碌了起来,许多人都直接将辫子给绞掉了,以示对复汉军的支持。当然还有一些忠于满清的老顽固们,他们宁肯不出门,也不愿意剪掉那根猪尾巴,以示对大清的忠心耿耿。
不过这些人对于宁渝来说,最多也就是一些不识好歹的老顽固罢了,反正这进城出城留辫者均征收五两白银辫子税,这生意宁渝做的不亏。
七月二十二,十几艘满载着复汉军和清军俘虏的船只,顺着长江西进,目的便是武昌,这些俘虏都将会发到武昌周边的矿场里面,还有一些表现良好的俘虏会被挑选出来,进行一些短期的轻度劳作。
当然,船上还有一批特殊的人,那就是江南投靠复汉军的一批士绅们,这一次去武昌,一来是拜会明面上的大主子,另一个目便是商讨战后的江南格局。
毕竟这一仗打完,天下也要进入重新洗牌的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