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宁渝下朝的第一件事,并非去寻找自己的那俩老婆,而是直接奔向了仁寿宫,自家老父宁忠源和宁夫人,现在便以太上皇和太后的身份居住在那里。
走进仁寿宫时,宁渝却见到宁忠源正拉着吕毅中在下棋,当下心里便有些好笑,这俩人说起来一个是太上皇,一个是江南文宗,可是这棋艺水平却不相伯仲,都是臭棋篓子的水平,因此倒也杀得兴高采烈。
只是宁渝笑过之后,心里多少也有几分感慨,虽说自己笑话他们,可是这当上了皇帝之后,无形当中自己也被困在了这个壳子当中,有很多事情便已经不能随便亲力亲为——比如再次带兵打仗......
见到宁渝过来,吕毅中连忙起身想要跪下行礼,无论怎么说,眼前的这个年轻人都是皇帝,更是一个在江南掀起血雨腥风的君王。
宁渝却是扶起正欲跪下的吕毅中,低声道:“吕先生何须大礼?如今登基时辰已过,所有人都无需再行大礼。”
“怎么样,这当皇帝的感觉如何?”宁忠源扔下了一颗黑色棋子,望着一脸复杂的宁渝,脸上浮现出几分笑意,只是怎么看怎么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模样。
宁渝感慨道:“没当皇帝的时候还不觉得,可是真当了皇帝后,儿臣的心里便只剩下了八个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说得好啊!”
宁忠源哈哈大笑起来,“为父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但是近日却偶有所得,便跟你说一说罢。”
瞧见宁家父子摆开了传授当皇帝的架势后,吕毅中心里便有些不妙,他连忙行礼道:“启禀太上皇,启禀皇上,老朽这便先行退下了。”
宁忠源轻轻摆手,“吕先生不必先走,这件事说起来与你也颇有关系,因此大可留下来听听,看看朕这番话说得对与不对。”
“谨受教。”
宁忠源站起身子,从怀里掏出来一枚铜钱,还有一把小米出来,就这么洒在了桌子上,然后一脸严肃地望着宁渝,不发一言。
宁渝叹口气,他如何不明白自家老父朴素而实在的想法,只是这二者想要做起来又何其难也.......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父皇的意思,我如今却是明白了。”
宁忠源哈哈大笑,“你永远要记住一点,治理天下没有那么多的大道理可以讲,老百姓不认那些大道理,他们只认手里的铜板还有这能吃下去的小米,这些东西是他们的命,所以只要你不把百姓手里最后一块铜板最后一把小米夺走,这天下就不会乱起来。反之若是你这么做了,那么任谁来也救不了咱们宁家的天下。”
前明之失,不仅是清廷一直以来的学习对象,也是如今大楚的一个借鉴模板,宁忠源的这番话,其实无非就是将那些弊端都总结出来了,不能把底层的百姓逼得他们吃不起饭的地步,否则反抗将会无处不在。
吕毅中亦是感叹了一声,“若是大明的皇帝能够一直理解这个道理,大明不会亡,若是康熙能明白这个道理,眼下的天下也不会乱。”
宁忠源又是满怀深意道:“当了皇帝了,不能一直待在宫里,多出去走走,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若是寻常的皇帝,恐怕这一生都会局限在小小的紫禁城当中,可是对于宁渝而言,他偏偏不会只在乎这一小小的天地,而只有更大的世界,才能让他保持清醒的状态。
忙过了数日之后,宁渝心里想着宁忠源说的那些话,当下便决定出去走一走,至少要听听百姓们的想法,不能做一个只待在宫廷内的皇帝。
于是宁渝便在侍女的服侍下,换上了一身便装,头上戴着一顶翼善冠,便在中廷禁卫的护送下,一路直接出了宫廷,来到了南京的大街头。
宁四有些略略紧张,若是往日他根本不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可是如今身份确确实实不一样了,因此也不敢懈怠,一双眼睛时时刻刻盯着附近的人群,生怕从里面蹦出来一个刺客来。
“咳,这咱们今日就跟往常一般无二即可,你还是像以前那样唤我为少爷罢了。”
宁渝嘿嘿一笑,却是迈开了步子,在南京城的街头上开始巡视着一切,自此登基大典结束后,南京城内的百姓便多了许多,大家伙也都在欢庆,因此并没有太多人第一时间散去,而是继续滞留在南京城内。
说起来这南京城车水马龙,看上去一派盛世繁华的模样,可是在宁渝这个看惯后世大城市的人眼里,也不过如此罢了,只是百姓们的日子,反倒是更让宁渝比较好奇。
严格来说,大楚很多政策都是刚刚才开始实施,因此大楚表面上的变化并不大,老百姓依然是一副面黄肌瘦的模样,而身上的衣着依然是破破旧旧,可是也不代表完全没有任何的变化,至少在南京的街头处,贩货的小商贩却是多了不少。
远远望去,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流淌到南京城东九龙桥后便一分为二,一股水顺着城墙外侧南行西流,成为外秦淮河;一股穿过东水关西行入城,成了内秦淮河,而此时的内秦淮河上漂着几艘彩船,想来便是这城内的烟花之地。
宁渝自然没有兴趣去寻花问柳,实际上他对于女色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实在是经过了后世阵仗的宁渝,看这个年代的女性,并不会产生多少心动,哪怕是崔姒和陈采薇,其本身的气质亦远超脸蛋,成为让宁渝更心动的存在。
实际上对于宁渝而言,更想知道的还是百姓们对于新的《钦定大楚宪法》的看法,这才是宁渝出行的真正目的。
这个年代里并没有所谓的报纸和其他的传播机构,百姓们想要知道一些朝廷的大事,除了口耳相传之外,还有就是依靠城墙边上的布告,以及街头巷尾的小茶馆。
宁渝带着众人进了一家茶楼,刚刚坐定之后,点了一壶铁观音和几分点心,还没等开始吃呢,就听到有人开始议论起来《钦定大楚宪法》的条条款款,倒也不是因为正巧,而是这几天议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偏偏朝廷也没有任何禁止的意思,因此许多人都在讨论着。
不过并没有出乎宁渝意料,凡是读书人,大体上都是觉得这《钦定大楚宪法》过于拔高了工商的地位,认为这朝廷有些薄待了读书人,而商贾们则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意思,恨不得天天把《钦定大楚宪法》背下来。
对于寻常百姓们而言,他们一方面感叹朝廷对小民是越来越好了,毕竟这田税可是都收到了大户的手里,可是另一方面,也在犯着嘀咕,那就是将来会不会改变这些政策,若是到时候换了政策,怕又是百姓们受苦了。
对于这些人所说所言,宁渝也没有丝毫的愤怒与得意,他只是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用炭笔记下几笔,一切都仿佛变得无声无息,可是宁四却渐渐发现,皇帝整个人似乎也在发生着变化,变得更加像一个皇帝了。
在颁布《钦定大楚宪法》后,大楚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包括《钦定大楚民法》、《钦定大楚商法》还有《钦定大楚刑律》,以及重中之重的《钦定大楚税赋》,其中的条款是正式将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当成了国策,被严格地在各地实施着。
其实这些法本身在《钦定大楚宪法》当中,是有一定的体现的,只是将这些条令给更加细化,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这对于小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在过去的时候,法令其实并非是给百姓看的,而是给下面的小官小吏们看的,让他们依法而行。
可以这么说,在这个阶段里民不知有法,更不会依法而行。德治在这种环境下,也就变得非常理所当然,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县太爷,几乎是将刑狱大权给一把抓在手里的,断案也就成为了县太爷的必备功课,这其中固然有许多经典明断,但是更多的则是糊涂断案和利益往来。
宁渝心里明白很多东西都是要一步步来,这个时候不易步子过大,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他并不会想着一步迈向法治,这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不过总的来说,百姓们对于朝廷的要求并不高,而大楚在这方面其实已经是做得非常出色了,甚至是从那些读书人的角度而言,朝廷都可以担上一个“仁”字,因为没有哪个朝代,会如此地重视小民的利益,甚至是低到尘埃里的贱民们,也彻底迎来了新的生活。
许多恢复了正常户籍的贱民们,他们跪在了皇城根脚底下,也不去喧闹什么,只是静静地跪着,他们没有怨气要发,也没有委屈要诉说,只有无尽的感动与希望。
这一幕并不算出奇,因为除了他们,还有许多人也在对着皇城行大礼,无论《钦定大楚宪法》怎么规定,他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跪拜,来让住在皇城里面的达官贵人们知道,百姓是最容易感恩的,哪怕是一点点的小恩小惠,都会让他们铭记。
宁渝望着眼前的这一幕,深深叹了口气,眼角微微有些红。
“传令政事堂,让他们都来看看,看看这些百姓们,咱们大楚真的做的还远远不够......可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了片刻之后,一大队穿着红色官衣的政事堂官员们,从东华门涌出来,他们的到来瞬间惊讶到了那些百姓们,他们望着那些满头大汗的官员,却是变得有些不知所措。
李绂望着穿着一身便衣的宁渝,却是有些惊讶,低声道:“皇上,为何在此地......”
宁渝淡淡一笑,伸手指了指那些百姓们,然后回头望了一眼官员们,轻声道:“你们都跟我来,看看咱们的百姓,都是怎么样的一群人。”
看看百姓是什么人?李绂有些不太理解,而一旁的崔万采却仿佛感觉到了什么,他只是望着宁渝的背影,抚须微笑了起来。
宁渝很快便带着官员们走到了百姓面前,他高声道:“百姓们,你们快起来吧......朕说过,我大楚无需跪礼......你们不用跪在朕的面前!”
下面的百姓看向了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再看了一眼跟在后面的官员们,当下便有些将信将疑,他们却没有站起来,无论这个人是不是皇帝,跪着总是没有错的,当然除了继续跪下之外,人群中还齐齐高颂万岁。
宁渝不顾身旁宁四的阻拦,亲自上前几步,扶起了跪在面前的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
“老人家,你们无需如此.....这是朕应该做的,若是朕做的不好,你们可以骂朕,可是不要跪,更无须跪。”
老者的脸上先是一片惶恐之色,却是过了片刻后,又是涕泪横流。
“皇上宅心仁厚,草民心里岂能不知,可是正因为如此,草民心里才会愧疚万分,皇上还未曾从我们身上收入分文的赋税,便给草民们一份天大的福寿,实在是无以回报啊......”
说起来,宁渝确确实实没有从他们的身上收过一文钱的赋税,甚至当初在攻下江宁后,对于这些贱民还多有关注,在登基之后更是第一时间就解除了他们的贱民身份,着实是有着再造之恩。
宁渝轻轻叹口气,他回头望向那些官员们,“你们看了这一幕,不知心里有何等感触?朕相信,这天底下的百姓们一直都没有变过,可是为何前明覆灭,为何清廷不得人心?便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去注意到百姓的想法!”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朕愿意做虚心纳谏的李世民,可是你们也得是时时心怀百姓的魏征才行。”
宁渝在对官职改革的前夜里,带着众臣一起上了这么一课,自然是带着很深的用意,他希望用今天的这么一幕,给所有人传达一个信息,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需要做到一副勤政爱民的样子,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升官的机会,如果不爱护百姓,不管多高的能力,都不能做亲民官。
或许宁渝的想法并不合时宜,甚至显得有些幼稚,可是这毕竟是他最大的坚持,也是最开始的初衷。
宁渝下朝的第一件事,并非去寻找自己的那俩老婆,而是直接奔向了仁寿宫,自家老父宁忠源和宁夫人,现在便以太上皇和太后的身份居住在那里。
走进仁寿宫时,宁渝却见到宁忠源正拉着吕毅中在下棋,当下心里便有些好笑,这俩人说起来一个是太上皇,一个是江南文宗,可是这棋艺水平却不相伯仲,都是臭棋篓子的水平,因此倒也杀得兴高采烈。
只是宁渝笑过之后,心里多少也有几分感慨,虽说自己笑话他们,可是这当上了皇帝之后,无形当中自己也被困在了这个壳子当中,有很多事情便已经不能随便亲力亲为——比如再次带兵打仗......
见到宁渝过来,吕毅中连忙起身想要跪下行礼,无论怎么说,眼前的这个年轻人都是皇帝,更是一个在江南掀起血雨腥风的君王。
宁渝却是扶起正欲跪下的吕毅中,低声道:“吕先生何须大礼?如今登基时辰已过,所有人都无需再行大礼。”
“怎么样,这当皇帝的感觉如何?”宁忠源扔下了一颗黑色棋子,望着一脸复杂的宁渝,脸上浮现出几分笑意,只是怎么看怎么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模样。
宁渝感慨道:“没当皇帝的时候还不觉得,可是真当了皇帝后,儿臣的心里便只剩下了八个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说得好啊!”
宁忠源哈哈大笑起来,“为父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但是近日却偶有所得,便跟你说一说罢。”
瞧见宁家父子摆开了传授当皇帝的架势后,吕毅中心里便有些不妙,他连忙行礼道:“启禀太上皇,启禀皇上,老朽这便先行退下了。”
宁忠源轻轻摆手,“吕先生不必先走,这件事说起来与你也颇有关系,因此大可留下来听听,看看朕这番话说得对与不对。”
“谨受教。”
宁忠源站起身子,从怀里掏出来一枚铜钱,还有一把小米出来,就这么洒在了桌子上,然后一脸严肃地望着宁渝,不发一言。
宁渝叹口气,他如何不明白自家老父朴素而实在的想法,只是这二者想要做起来又何其难也.......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父皇的意思,我如今却是明白了。”
宁忠源哈哈大笑,“你永远要记住一点,治理天下没有那么多的大道理可以讲,老百姓不认那些大道理,他们只认手里的铜板还有这能吃下去的小米,这些东西是他们的命,所以只要你不把百姓手里最后一块铜板最后一把小米夺走,这天下就不会乱起来。反之若是你这么做了,那么任谁来也救不了咱们宁家的天下。”
前明之失,不仅是清廷一直以来的学习对象,也是如今大楚的一个借鉴模板,宁忠源的这番话,其实无非就是将那些弊端都总结出来了,不能把底层的百姓逼得他们吃不起饭的地步,否则反抗将会无处不在。
吕毅中亦是感叹了一声,“若是大明的皇帝能够一直理解这个道理,大明不会亡,若是康熙能明白这个道理,眼下的天下也不会乱。”
宁忠源又是满怀深意道:“当了皇帝了,不能一直待在宫里,多出去走走,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若是寻常的皇帝,恐怕这一生都会局限在小小的紫禁城当中,可是对于宁渝而言,他偏偏不会只在乎这一小小的天地,而只有更大的世界,才能让他保持清醒的状态。
忙过了数日之后,宁渝心里想着宁忠源说的那些话,当下便决定出去走一走,至少要听听百姓们的想法,不能做一个只待在宫廷内的皇帝。
于是宁渝便在侍女的服侍下,换上了一身便装,头上戴着一顶翼善冠,便在中廷禁卫的护送下,一路直接出了宫廷,来到了南京的大街头。
宁四有些略略紧张,若是往日他根本不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可是如今身份确确实实不一样了,因此也不敢懈怠,一双眼睛时时刻刻盯着附近的人群,生怕从里面蹦出来一个刺客来。
“咳,这咱们今日就跟往常一般无二即可,你还是像以前那样唤我为少爷罢了。”
宁渝嘿嘿一笑,却是迈开了步子,在南京城的街头上开始巡视着一切,自此登基大典结束后,南京城内的百姓便多了许多,大家伙也都在欢庆,因此并没有太多人第一时间散去,而是继续滞留在南京城内。
说起来这南京城车水马龙,看上去一派盛世繁华的模样,可是在宁渝这个看惯后世大城市的人眼里,也不过如此罢了,只是百姓们的日子,反倒是更让宁渝比较好奇。
严格来说,大楚很多政策都是刚刚才开始实施,因此大楚表面上的变化并不大,老百姓依然是一副面黄肌瘦的模样,而身上的衣着依然是破破旧旧,可是也不代表完全没有任何的变化,至少在南京的街头处,贩货的小商贩却是多了不少。
远远望去,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流淌到南京城东九龙桥后便一分为二,一股水顺着城墙外侧南行西流,成为外秦淮河;一股穿过东水关西行入城,成了内秦淮河,而此时的内秦淮河上漂着几艘彩船,想来便是这城内的烟花之地。
宁渝自然没有兴趣去寻花问柳,实际上他对于女色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实在是经过了后世阵仗的宁渝,看这个年代的女性,并不会产生多少心动,哪怕是崔姒和陈采薇,其本身的气质亦远超脸蛋,成为让宁渝更心动的存在。
实际上对于宁渝而言,更想知道的还是百姓们对于新的《钦定大楚宪法》的看法,这才是宁渝出行的真正目的。
这个年代里并没有所谓的报纸和其他的传播机构,百姓们想要知道一些朝廷的大事,除了口耳相传之外,还有就是依靠城墙边上的布告,以及街头巷尾的小茶馆。
宁渝带着众人进了一家茶楼,刚刚坐定之后,点了一壶铁观音和几分点心,还没等开始吃呢,就听到有人开始议论起来《钦定大楚宪法》的条条款款,倒也不是因为正巧,而是这几天议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偏偏朝廷也没有任何禁止的意思,因此许多人都在讨论着。
不过并没有出乎宁渝意料,凡是读书人,大体上都是觉得这《钦定大楚宪法》过于拔高了工商的地位,认为这朝廷有些薄待了读书人,而商贾们则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意思,恨不得天天把《钦定大楚宪法》背下来。
对于寻常百姓们而言,他们一方面感叹朝廷对小民是越来越好了,毕竟这田税可是都收到了大户的手里,可是另一方面,也在犯着嘀咕,那就是将来会不会改变这些政策,若是到时候换了政策,怕又是百姓们受苦了。
对于这些人所说所言,宁渝也没有丝毫的愤怒与得意,他只是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用炭笔记下几笔,一切都仿佛变得无声无息,可是宁四却渐渐发现,皇帝整个人似乎也在发生着变化,变得更加像一个皇帝了。
在颁布《钦定大楚宪法》后,大楚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包括《钦定大楚民法》、《钦定大楚商法》还有《钦定大楚刑律》,以及重中之重的《钦定大楚税赋》,其中的条款是正式将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当成了国策,被严格地在各地实施着。
其实这些法本身在《钦定大楚宪法》当中,是有一定的体现的,只是将这些条令给更加细化,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这对于小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在过去的时候,法令其实并非是给百姓看的,而是给下面的小官小吏们看的,让他们依法而行。
可以这么说,在这个阶段里民不知有法,更不会依法而行。德治在这种环境下,也就变得非常理所当然,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县太爷,几乎是将刑狱大权给一把抓在手里的,断案也就成为了县太爷的必备功课,这其中固然有许多经典明断,但是更多的则是糊涂断案和利益往来。
宁渝心里明白很多东西都是要一步步来,这个时候不易步子过大,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他并不会想着一步迈向法治,这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不过总的来说,百姓们对于朝廷的要求并不高,而大楚在这方面其实已经是做得非常出色了,甚至是从那些读书人的角度而言,朝廷都可以担上一个“仁”字,因为没有哪个朝代,会如此地重视小民的利益,甚至是低到尘埃里的贱民们,也彻底迎来了新的生活。
许多恢复了正常户籍的贱民们,他们跪在了皇城根脚底下,也不去喧闹什么,只是静静地跪着,他们没有怨气要发,也没有委屈要诉说,只有无尽的感动与希望。
这一幕并不算出奇,因为除了他们,还有许多人也在对着皇城行大礼,无论《钦定大楚宪法》怎么规定,他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跪拜,来让住在皇城里面的达官贵人们知道,百姓是最容易感恩的,哪怕是一点点的小恩小惠,都会让他们铭记。
宁渝望着眼前的这一幕,深深叹了口气,眼角微微有些红。
“传令政事堂,让他们都来看看,看看这些百姓们,咱们大楚真的做的还远远不够......可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了片刻之后,一大队穿着红色官衣的政事堂官员们,从东华门涌出来,他们的到来瞬间惊讶到了那些百姓们,他们望着那些满头大汗的官员,却是变得有些不知所措。
李绂望着穿着一身便衣的宁渝,却是有些惊讶,低声道:“皇上,为何在此地......”
宁渝淡淡一笑,伸手指了指那些百姓们,然后回头望了一眼官员们,轻声道:“你们都跟我来,看看咱们的百姓,都是怎么样的一群人。”
看看百姓是什么人?李绂有些不太理解,而一旁的崔万采却仿佛感觉到了什么,他只是望着宁渝的背影,抚须微笑了起来。
宁渝很快便带着官员们走到了百姓面前,他高声道:“百姓们,你们快起来吧......朕说过,我大楚无需跪礼......你们不用跪在朕的面前!”
下面的百姓看向了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再看了一眼跟在后面的官员们,当下便有些将信将疑,他们却没有站起来,无论这个人是不是皇帝,跪着总是没有错的,当然除了继续跪下之外,人群中还齐齐高颂万岁。
宁渝不顾身旁宁四的阻拦,亲自上前几步,扶起了跪在面前的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
“老人家,你们无需如此.....这是朕应该做的,若是朕做的不好,你们可以骂朕,可是不要跪,更无须跪。”
老者的脸上先是一片惶恐之色,却是过了片刻后,又是涕泪横流。
“皇上宅心仁厚,草民心里岂能不知,可是正因为如此,草民心里才会愧疚万分,皇上还未曾从我们身上收入分文的赋税,便给草民们一份天大的福寿,实在是无以回报啊......”
说起来,宁渝确确实实没有从他们的身上收过一文钱的赋税,甚至当初在攻下江宁后,对于这些贱民还多有关注,在登基之后更是第一时间就解除了他们的贱民身份,着实是有着再造之恩。
宁渝轻轻叹口气,他回头望向那些官员们,“你们看了这一幕,不知心里有何等感触?朕相信,这天底下的百姓们一直都没有变过,可是为何前明覆灭,为何清廷不得人心?便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去注意到百姓的想法!”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朕愿意做虚心纳谏的李世民,可是你们也得是时时心怀百姓的魏征才行。”
宁渝在对官职改革的前夜里,带着众臣一起上了这么一课,自然是带着很深的用意,他希望用今天的这么一幕,给所有人传达一个信息,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需要做到一副勤政爱民的样子,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升官的机会,如果不爱护百姓,不管多高的能力,都不能做亲民官。
或许宁渝的想法并不合时宜,甚至显得有些幼稚,可是这毕竟是他最大的坚持,也是最开始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