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姊妹搬家迎新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之前在镇子上,她不经常出来玩,大部分时间都和三姐奶奶腻歪在一起。
主要是嫌弃那个几个流着鼻涕泡的男孩子,不喜欢跟他们耍。
但是来到乡下后,她越发觉得,什么年龄段就该给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耍。
虽然她内心是成年人了,但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童心未泯的心嘛!
贪玩儿是本性,又不是劣根性。
就是觉得村里的女孩子很不容易,生长在大多数重男轻女的人家,她们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应该干的活。
不像小酒来到这儿,妥妥的当了五年的米虫,还没有嫌弃,甚至还惯着她。
她甚至都快要忘记自己是个现代人了。
主要她有哥哥疼,奶奶爱,家人.宠.,不知不觉间,是真把自己当成了小孩子。
这不,前面斜挎着奶奶给缝的小布包,里面装着干粮,后背背着爷爷做的小竹篓,里面放了水壶。
哥哥们早就提前上了山,她跟着几个小闺女的后面,兴奋的看着晨起炊烟袅袅的村子,平坦一片绿色的良田,一路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溪,还有翠汪汪已感觉到初秋凉意的山头。
深吸一口气,舒服的眯了眯眼:“真好闻,还是住在村子好。”
“小酒,住村子有啥好的啊,还是镇子好,镇子上卖啥的都有,还热闹,你看咱这儿能买着啥啊?”
小伙伴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去镇子上赶集看到的好玩儿的好吃的,一个个回头羡慕的看着小酒。
“小酒,你奶奶对你真好,每次你出门,她都站在门口看着你,直到看不见了才回家。还有你哥哥,每天都找过来帮你背竹篓,哪像我们啊,到点不回来,回家还要挨骂呢!”
“就是就是,小酒你命真好,被这么多人疼不说,吃的穿的也比我们好,”
……
当几个孩子全都凑到她身边诉说着她们的不公,她的好命时,刚开始还会觉得不好意思,听得多了,就有些别扭了。
“不是,你们可别这样说,哪有这样嫌弃自家人的,你们也得考虑下自家的情况,不是大人们不爱自己的孩子,也许是没有太多时间关注呢?我家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我四个哥哥全都上学了,就我陪在我爷奶身边,我也不是干吃不干活的,每天都会帮爷奶干力所能及的活的。”
等小酒发现众人都一脸不相信的神色时,突然感觉一阵无力感袭来。
好吧,多说多错,随便你们怎么说吧!
其实她也没干什么啊,上山尽量和她们吃的一样了,无外乎是她无意间说的话,被他们记在了心上。
比如他们会问,你这小背篓好精致啊,她会骄傲的说,这是爷爷特地给她做的。
诸如此类的问话,还有她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包包,那既然是奶奶给做的,肯定要骄傲的说出来呀。
结果就被他们记在了心上,再看到哥哥们不管多远,都会满山头的接她一起回家,这些孩子的心里难免会起了对比之心,其实也能理解,只能说她命是真的好,被人这么捧在手掌心,要是他们知道她还不是亲生的,估计会得红眼病。
好在小酒干活还是比较务实的,对待这些同龄人,也没有表现的太小气,看谁没吃饱,就将自己菜团子分出去,反正她不爱吃那玩意儿。
有时候落后于人了,会偷偷从空间抓一把花生米填肚子。
山上的野菜是真不少,主要今年雨水也多,那是一茬一茬的冒出来,可是欢喜了爱挖野菜的小酒。
她一搬都先往空间扔,反正约摸着时间,差不多该回家了,再往背篓里装。
不管是野菜还是菌子,她都捡,小背篓本来就不大,没多大会儿就装满了。
七八点出门,大概十点多就下山了,如果没等到哥哥,她会先让小伙伴回家,自己留在山上能看到的平坦地方等他们,趁着这个功夫,或是啃个苹果,吃个香蕉,总之嘴.巴不闲着。
如果她的附近刚好有野菜,她会把竹篓放到一边,尽心尽力的往空间里丢野菜。
她靠着这种方式攒下来的野菜,比她竹篓里带回去的都多。
等哥哥们回来,她再趁着这个机会混到他们摊在院子里的野菜堆上,就这样完成了野菜的储备。
——
桃源村这边的翠花三姊妹,从镇子上带回家一笼三合面馒头,还带了一小罐咸菜,这几天干活,饿了就吃馒头,渴了就借邻居家的碗喝井水,反正没开火,凑活一顿是一顿。
总算不负她们的辛劳,两天时间,不仅将前院后院收拾齐整,就连屋子里也腾了个干净。
能用的摆放在一旁,不能用的拿着斧子劈了当柴火烧。
房子倒还算完整,除了有两三个漏雨的地方,其他都还算好,这已经比他们想象中的好太多了。
只不过外面搭建的灶房塌了。
井里有水,也需要好好清洗,这个光靠她们姊妹仨做不到,还得等陶昌义几个人过来才能完成。
大门也不行,墙头太矮,不适合她们姊妹仨住,得垒三米才有安全感。
在约定时间陶昌义父子几人和木匠铺子那边的人,统共拉了三辆板车来到桃源村。
不说引起轰动吧,起码将她们的家给围了起来。
有眼色的村里人慌忙帮着卸东西,等翠花将家里的情况跟陶昌义说完之后,就直接转过身走到大门口招呼乡亲们。
“我这大侄女的房子暂时收拾出来了,不过房顶有漏水的地方,灶房也塌了,井也需要清理,包括这土坯墙,也需要重新脱坯,还有这正房三间的外墙,里面都需要粉刷,正好现在还不是农忙季节,谁家有空了,可以来帮工几天,不管饭,一天八个小时,我们给一块钱工钱,这钱是需要大家伙帮忙去拉黏土的啊,谁家有麦秸秆,也匀我们一些出来,我们看量给钱,不白要大家的。”
之后又解释了下为什么还要那么多土坯。
“这围墙都塌了,我们得推倒重新盖,至少得盖三米高,家里就这仨闺女住,安全重要,”
一番话说下来,围观的人不少都吆喝着要报名,最后陶昌义还是将决定权交给了唐翠花,什么人能用,什么人不能用,她比他要清楚的多。
有村里人帮忙,陶昌义时不时过来递烟,充当家中长辈监工,不过五天的时间,院墙就垒起来了,房顶漏水的地方也修好了,甚至还大手笔的重新铺了瓦片,之前的瓦片直接拿下来盖了灶房。
主要还是土坯多,干脆在东边搭建了一个灶房。
井里淘洗干净后,已经渗出来干净的水,有了井,姊妹仨就不用走街串巷到村里的大井打水了。
后院还给重新修建了茅房,鸡窝,别的不养,这鸡肯定是养两只的。
整个围墙将后院也给圈了出来,高三米,还在围墙上叉了竹条,看谁敢攀上去。
木匠连续三天过来给他们家送门,正房三间,大门,后门外加灶房,一共六个门,有大有小。
灶房里新垒了两个灶,多了两个橱柜,陶昌义还给她们买了瓦罐陶罐还有一口小铁锅。
为什么是小铁锅,还不是因为再过两年,嗯哼,家家户户都要上缴了。
所以够她们用就成了,这也是翠花自己要求的,可不敢给她们打造大铁锅,多费钱啊!
就这样,回村不到十天,翠花的家就全部拾掇好了。
三间屋子连同灶房都刷了白,堂屋打了两个储物柜,桌椅板凳一套,将来不够了再打。
两间卧室面积足够大,考虑到暂时就只有她们姊妹仨住,先紧着一个房间打造了两组衣柜,高低木床三套,西屋她们打算日后放杂物和粮食。
之前的窗户也都不行了,堂屋没有窗户,两个卧室,一个灶房,各安了一个大窗户,都用纸糊起来。
玻璃对他们来说,尚且还买不起。
就这样加上木材、手工、人工、锅碗瓢盆、各种家具、墙料等所有加起来,差不多花了七八十块钱。
这七八十块钱主要花在老房子的稳固、门窗家具上,其他倒也没花什么钱。
阴历六月十六这天,陶昌义夫妇带着上小学的仨儿子,带着给三姊妹温锅的粮食、搪瓷盆、藤编水壶、烧水壶、案板等各种生活必需品,一家老小,租了一辆牛车,浩浩荡荡的直奔桃源村而来。
老两口和小酒没来,主要小酒和姊妹仨长得太像,怕有人看出来,安全起见,没有来。
三姊妹当然知道这是因为啥,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反而走的时候,让夫妻俩带话,等这边收拾好了,他们就去两边的家里探望他们。
有了陶家给予的支援,姊妹仨自身也存了三百多块钱,接下来虽然没地,但赵伶俐却给翠花在镇子上找了个照顾老人的工作,一个月十块钱,管吃管住,一个月能回家两天。
姊妹仨也利索的在院子里种上了萝卜、白菜、大蒜、菠菜、青菜、土豆,后院还栽种了油菜。
之前在镇子上,她不经常出来玩,大部分时间都和三姐奶奶腻歪在一起。
主要是嫌弃那个几个流着鼻涕泡的男孩子,不喜欢跟他们耍。
但是来到乡下后,她越发觉得,什么年龄段就该给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耍。
虽然她内心是成年人了,但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童心未泯的心嘛!
贪玩儿是本性,又不是劣根性。
就是觉得村里的女孩子很不容易,生长在大多数重男轻女的人家,她们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应该干的活。
不像小酒来到这儿,妥妥的当了五年的米虫,还没有嫌弃,甚至还惯着她。
她甚至都快要忘记自己是个现代人了。
主要她有哥哥疼,奶奶爱,家人.宠.,不知不觉间,是真把自己当成了小孩子。
这不,前面斜挎着奶奶给缝的小布包,里面装着干粮,后背背着爷爷做的小竹篓,里面放了水壶。
哥哥们早就提前上了山,她跟着几个小闺女的后面,兴奋的看着晨起炊烟袅袅的村子,平坦一片绿色的良田,一路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溪,还有翠汪汪已感觉到初秋凉意的山头。
深吸一口气,舒服的眯了眯眼:“真好闻,还是住在村子好。”
“小酒,住村子有啥好的啊,还是镇子好,镇子上卖啥的都有,还热闹,你看咱这儿能买着啥啊?”
小伙伴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去镇子上赶集看到的好玩儿的好吃的,一个个回头羡慕的看着小酒。
“小酒,你奶奶对你真好,每次你出门,她都站在门口看着你,直到看不见了才回家。还有你哥哥,每天都找过来帮你背竹篓,哪像我们啊,到点不回来,回家还要挨骂呢!”
“就是就是,小酒你命真好,被这么多人疼不说,吃的穿的也比我们好,”
……
当几个孩子全都凑到她身边诉说着她们的不公,她的好命时,刚开始还会觉得不好意思,听得多了,就有些别扭了。
“不是,你们可别这样说,哪有这样嫌弃自家人的,你们也得考虑下自家的情况,不是大人们不爱自己的孩子,也许是没有太多时间关注呢?我家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我四个哥哥全都上学了,就我陪在我爷奶身边,我也不是干吃不干活的,每天都会帮爷奶干力所能及的活的。”
等小酒发现众人都一脸不相信的神色时,突然感觉一阵无力感袭来。
好吧,多说多错,随便你们怎么说吧!
其实她也没干什么啊,上山尽量和她们吃的一样了,无外乎是她无意间说的话,被他们记在了心上。
比如他们会问,你这小背篓好精致啊,她会骄傲的说,这是爷爷特地给她做的。
诸如此类的问话,还有她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包包,那既然是奶奶给做的,肯定要骄傲的说出来呀。
结果就被他们记在了心上,再看到哥哥们不管多远,都会满山头的接她一起回家,这些孩子的心里难免会起了对比之心,其实也能理解,只能说她命是真的好,被人这么捧在手掌心,要是他们知道她还不是亲生的,估计会得红眼病。
好在小酒干活还是比较务实的,对待这些同龄人,也没有表现的太小气,看谁没吃饱,就将自己菜团子分出去,反正她不爱吃那玩意儿。
有时候落后于人了,会偷偷从空间抓一把花生米填肚子。
山上的野菜是真不少,主要今年雨水也多,那是一茬一茬的冒出来,可是欢喜了爱挖野菜的小酒。
她一搬都先往空间扔,反正约摸着时间,差不多该回家了,再往背篓里装。
不管是野菜还是菌子,她都捡,小背篓本来就不大,没多大会儿就装满了。
七八点出门,大概十点多就下山了,如果没等到哥哥,她会先让小伙伴回家,自己留在山上能看到的平坦地方等他们,趁着这个功夫,或是啃个苹果,吃个香蕉,总之嘴.巴不闲着。
如果她的附近刚好有野菜,她会把竹篓放到一边,尽心尽力的往空间里丢野菜。
她靠着这种方式攒下来的野菜,比她竹篓里带回去的都多。
等哥哥们回来,她再趁着这个机会混到他们摊在院子里的野菜堆上,就这样完成了野菜的储备。
——
桃源村这边的翠花三姊妹,从镇子上带回家一笼三合面馒头,还带了一小罐咸菜,这几天干活,饿了就吃馒头,渴了就借邻居家的碗喝井水,反正没开火,凑活一顿是一顿。
总算不负她们的辛劳,两天时间,不仅将前院后院收拾齐整,就连屋子里也腾了个干净。
能用的摆放在一旁,不能用的拿着斧子劈了当柴火烧。
房子倒还算完整,除了有两三个漏雨的地方,其他都还算好,这已经比他们想象中的好太多了。
只不过外面搭建的灶房塌了。
井里有水,也需要好好清洗,这个光靠她们姊妹仨做不到,还得等陶昌义几个人过来才能完成。
大门也不行,墙头太矮,不适合她们姊妹仨住,得垒三米才有安全感。
在约定时间陶昌义父子几人和木匠铺子那边的人,统共拉了三辆板车来到桃源村。
不说引起轰动吧,起码将她们的家给围了起来。
有眼色的村里人慌忙帮着卸东西,等翠花将家里的情况跟陶昌义说完之后,就直接转过身走到大门口招呼乡亲们。
“我这大侄女的房子暂时收拾出来了,不过房顶有漏水的地方,灶房也塌了,井也需要清理,包括这土坯墙,也需要重新脱坯,还有这正房三间的外墙,里面都需要粉刷,正好现在还不是农忙季节,谁家有空了,可以来帮工几天,不管饭,一天八个小时,我们给一块钱工钱,这钱是需要大家伙帮忙去拉黏土的啊,谁家有麦秸秆,也匀我们一些出来,我们看量给钱,不白要大家的。”
之后又解释了下为什么还要那么多土坯。
“这围墙都塌了,我们得推倒重新盖,至少得盖三米高,家里就这仨闺女住,安全重要,”
一番话说下来,围观的人不少都吆喝着要报名,最后陶昌义还是将决定权交给了唐翠花,什么人能用,什么人不能用,她比他要清楚的多。
有村里人帮忙,陶昌义时不时过来递烟,充当家中长辈监工,不过五天的时间,院墙就垒起来了,房顶漏水的地方也修好了,甚至还大手笔的重新铺了瓦片,之前的瓦片直接拿下来盖了灶房。
主要还是土坯多,干脆在东边搭建了一个灶房。
井里淘洗干净后,已经渗出来干净的水,有了井,姊妹仨就不用走街串巷到村里的大井打水了。
后院还给重新修建了茅房,鸡窝,别的不养,这鸡肯定是养两只的。
整个围墙将后院也给圈了出来,高三米,还在围墙上叉了竹条,看谁敢攀上去。
木匠连续三天过来给他们家送门,正房三间,大门,后门外加灶房,一共六个门,有大有小。
灶房里新垒了两个灶,多了两个橱柜,陶昌义还给她们买了瓦罐陶罐还有一口小铁锅。
为什么是小铁锅,还不是因为再过两年,嗯哼,家家户户都要上缴了。
所以够她们用就成了,这也是翠花自己要求的,可不敢给她们打造大铁锅,多费钱啊!
就这样,回村不到十天,翠花的家就全部拾掇好了。
三间屋子连同灶房都刷了白,堂屋打了两个储物柜,桌椅板凳一套,将来不够了再打。
两间卧室面积足够大,考虑到暂时就只有她们姊妹仨住,先紧着一个房间打造了两组衣柜,高低木床三套,西屋她们打算日后放杂物和粮食。
之前的窗户也都不行了,堂屋没有窗户,两个卧室,一个灶房,各安了一个大窗户,都用纸糊起来。
玻璃对他们来说,尚且还买不起。
就这样加上木材、手工、人工、锅碗瓢盆、各种家具、墙料等所有加起来,差不多花了七八十块钱。
这七八十块钱主要花在老房子的稳固、门窗家具上,其他倒也没花什么钱。
阴历六月十六这天,陶昌义夫妇带着上小学的仨儿子,带着给三姊妹温锅的粮食、搪瓷盆、藤编水壶、烧水壶、案板等各种生活必需品,一家老小,租了一辆牛车,浩浩荡荡的直奔桃源村而来。
老两口和小酒没来,主要小酒和姊妹仨长得太像,怕有人看出来,安全起见,没有来。
三姊妹当然知道这是因为啥,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反而走的时候,让夫妻俩带话,等这边收拾好了,他们就去两边的家里探望他们。
有了陶家给予的支援,姊妹仨自身也存了三百多块钱,接下来虽然没地,但赵伶俐却给翠花在镇子上找了个照顾老人的工作,一个月十块钱,管吃管住,一个月能回家两天。
姊妹仨也利索的在院子里种上了萝卜、白菜、大蒜、菠菜、青菜、土豆,后院还栽种了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