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章武帝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于是,杨彪与朱俊,引大小官僚附表,请刘备即大汉皇帝之位。
刘备览表心中自是狂喜,可是表面却是一副惊诧的样子,故作惊慌之状道:“卿等欲陷备为不忠不义之人耶?”
杨彪奏曰:“非也。当今天下已无主,将军又乃汉室苗裔,理合继统以延汉祀。”
刘备知道时机尚未成熟,勃然变色道:“备岂敢逆天所为!”说完拂袖而起,撇下一众官员,出宫而去。
众文武官员面面相窥,也觉得无趣,便各自散去。过后,太尉杨彪与大司农朱俊、谏议大夫种邵等人又招集一众朝廷百官,聚到一起商议。
太尉杨彪作了全面的准备,他使人由长安宫中寻的汉室刘氏宗族世谱检看,又找来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将军实乃刘弘之子也。”
侍中马宇沮丧的说道:“奈何刘将军不肯受!”
左中郎将刘范道:“嗯,非是刘将军不肯受,而是我等太过急切了些。”
大司农朱俊眼睛一亮,说道:“是极,此事只能磨。”
“磨?噢,我明白了!”太尉杨彪恍然大悟道。
三日之后,太尉杨彪又引一众官员入朝,请刘备出来主持朝政。刘备欣然而往,众文武百官见到刘备皆拜伏于前,使得刘备受用十分。
大司农朱俊上前奏道:“今汉天子已被董卓所弑,天下群雄鼎立,刘将军汉室宗亲,不即帝位,兴师讨逆,一统天下,不得为忠义也。今天下无不欲将军为君,为孝愍皇帝雪恨。若不从臣等所议,是失民望矣。”
刘备仰首叹息道:“备虽是景帝之孙,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今一旦自立为帝,与篡窃何异!”
杨彪等文武官员又是苦劝数次,刘备却是坚执不从。
太尉杨彪、大司农朱俊着实无策,便想到了李儒,这个曾经令他恨之入骨的毒士,将此事详细的告知李儒,并希望李儒协助其迫刘备即刻登基为帝。李儒早有如此想法,只是担心自己的身份,一直不敢出面张罗,此时大司农朱俊来寻他,自然是喜不自胜。
不过,李儒还是买足了关子,待朱俊等人不耐之时,抛出一计,对众文武官员耳语道:如此如此。
于是太尉杨彪托病不出。刘备闻知太尉杨彪这等朝廷重臣病笃,赶忙亲自上其府中慰问。
奔至太尉杨彪府中,刘备直入卧榻边,关切的问道:“太尉大人所感何疾?”
杨彪有气无力的答道:“忧心如焚,命不久矣!”
朝中重臣忧心之事,刘备自然要十分的关注,于是问道:“太尉大人所忧何事?”
太尉杨彪闭目不答。
刘备连问数次,太尉杨彪只推病重,依旧是闭目不答。刘备自来宽厚,见杨彪不答,心知其必有难言之隐,也不生气只是再三请问。
杨彪倍感其宽厚,喟然叹息道:“老朽自重新入仕,便有心将我大汉朝重塑文景、武帝时的辉煌,今有幸遇的将军;将军雄才盖世,仁德宽厚,弘雅有信,知人待士,甚得众心,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又为宗室苗裔,终济大业,必不负老朽之夙愿。目今天下无主,汉祀将斩,文武官僚,咸欲奉明公为帝,一统天下再兴刘汉,共图功名;不想明公却坚执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四方诸侯来攻,两都难保,汉室难保。老朽安得不忧乎?”
刘备深感愧疚,惭愧道:“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
杨彪大摇其头道:“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今明公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刘备感激万分,终于点头应道:“待太尉病好,行之未迟。”
太尉杨彪听罢,精神为之一振,从榻上跃然而起,将屏风一击,等候在外面文武众官们鱼涌而入,拜伏于地,高声唱道:“明公既然答允,便请择日以行登基大礼。”
刘备蓦然一惊,抬头放眼视之,乃是大司农朱俊、太仆韩融、车骑将军董承、太傅马日蝉、太仆赵岐、少府阴修、昭信将军吴子兰、宗正刘艾、光禄卿董昭、侍中太史令王立、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司隶校尉黄琬、尚书杨瓒、偏将军皇甫郦、议郎吴硕、司业范成、侍中胡邈、侍中杨琦以及军师李儒、麴义、典韦、简雍、张济、樊稠等众也。
刘备心中大惊,原来是他们设的计谋,不由望向李儒,只见李儒负手而立,视若无睹。刘备想想李儒这还不是为了自己好,且火候也差不多了,再不同意的话,这些人恐怕就要失去耐性了,不过开场白还是要的。
只听刘备说道:“陷刘备于不义,皆卿等也!”
杨彪不以为然的说道:“明公既答允所请,便可筑坛择吉,恭行大礼。”
随即使人送刘备入宫,一面令博士张慈、谏议郎邓广掌礼,筑坛于长安城郊之南。诸事齐备,多官整设銮驾,迎请刘备登坛致祭。
司业范成在坛上,高声朗读祭文曰:“惟初平三年九月丙午朔,越十二日丁巳,皇帝备,敢昭告于皇天后土: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董卓阻兵残忍,戮杀主后,罪恶滔天;致使天下群贼并起,载肆凶逆,欲窃神器。群下将士,以为汉祀堕废,备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罚。备惧无德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遐荒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高、光之业,将坠于地,谨择吉日,登坛告祭,受皇帝玺绶,抚临四方。惟神飨祚汉家,永绥历服!”
范成读罢祭文,太尉杨彪、大司农朱俊二位老臣率一众文武官员恭上玉玺。
刘备欣然接受之,捧于坛上,再三推辞说:“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
太尉杨彪奏曰:“明公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况是大汉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复何让焉!”
于是,一众文武百官,皆呼“万岁”。拜舞礼毕,改元章武元年。立妃穆夫人为皇后,长子刘皋为太子;封李儒为丞相,总理军国重事。董承为司徒,简雍为尚书令,太尉杨彪、大司农朱俊、谏议大夫种邵等官职不变;又封出征在外的麴义为前将军、典韦为后将军、张济为左将军;留守洛阳的樊稠为司隶太守。其余李蒙、王方等大小官僚,一一升赏。随即刘备下诏,大赦天下。两都军民,无不欢欣雀跃。
却说麴义、典韦、张济三将点起兵马,合三万之众前往追讨李傕、郭汜二贼。
李傕、郭汜二人统其余众,狼狈往凉洲逃窜,二人以贾诩为谋士,结连马腾,屯兵于扶风。
麴义、典韦、张济三将分军三路而行,以建忠将军张绣为先锋。张绣乃是左将军张济之侄,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之时,金城的麹胜袭杀祖厉长刘隽。张绣当时为县吏,不久就寻找机会刺杀了麹胜,本郡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义气,于是张绣招合少年,成为本地豪杰。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杀,张济降于刘备,张绣跟随张济,以军功升至建忠将军。
张绣一身武艺高绝,人称‘北地枪王’,使一杆虎头金枪。是当今武术名家蓬莱枪神散人,童渊的大徒弟。他的‘百鸟朝凰枪’威震天下,其枪战典韦,百十合不落下风,典韦甚为喜爱。
闻听麴义、典韦、张济三将分军三路来袭,当下李傕、郭汜找来谋士贾诩,一同商议御敌之策。
谋士贾诩说道:“三军远来,只宜深沟高垒,坚守以拒之。不过百日,彼兵粮尽,必将自退,然后引兵追之,三将可败矣。”
李傕的侄子李利与麾下勇将陈卫出列说道:“此非好计。愿借精兵万人,立斩马腾、韩遂之头,献于麾下。”
贾诩摇头叹息道:“今若即战,必当败绩。”
李利、陈卫二人愤然望向贾诩,齐声说道:“若吾二人败,情愿斩首;吾若战胜,公亦当输首级与我等。”
贾诩笑而不语,却是对李傕、郭汜二人说:“扶风以东百余里夹蒙山,其路险峻,可使遣一军屯兵于此,坚壁守之;待李利、陈卫二为将军自引兵迎敌,可也。”
李傕、郭汜从其言,点一万五千人马与李利、陈卫。二人忻喜而去,离扶风百八十里下寨。知待三路军马至扶风,李利、陈卫两个引军迎去。刘备三路军马拦路摆开阵势。麴义、典韦、张济三将联辔而出。
麴义遥指李利、陈卫二人痛骂道:“反国之贼!谁去与我擒之?”
这边麴义话音刚落,只见一位威武将军,英武俊朗,器宇轩昂,眼似流星,虎体健硕;身着银甲,手执长枪,坐骑骏马,从阵中飞出。
众人看去,正是张济之侄子张绣,年方三十岁,英勇无敌。可是,李利、陈卫不知,陈卫欺张绣无名,挺枪跃马迎战。
二人枪枪交手,战不到数合,陈卫胆怯,正要逃离,早被张绣一枪刺于马下。李利见陈卫被张绣刺死,心中恼怒,愤然跃马而出,奔张绣赶来。
张绣却是无视之,只管调转马头,打马回阵。
张济在阵门下看的心急,忍不住大叫道:“小心背后有人追赶!”
可是张济的话还未喊出,却见张绣已经将那李利擒在马上。原来张绣明知李利追赶,却故意俄延;等他马近举枪刺来,张绣将身一闪,李利搠个空,两马相并,被张绣轻舒手臂,生擒过去。
李利、陈卫之军士见当下已无主,便望风奔逃。麴义、典韦、张济三将乘势挥军追杀,大获胜捷,直隘口下寨,把李利斩首号令。
李傕、郭汜听知李利、陈卫二人皆被张绣杀了,方信贾诩有先见之明,准备重用其计,只理会紧守关防,由他搦战,并不出迎。
可这时贾诩却又劝说李傕、郭汜道:“如今刘备登基为帝,兵强势大,征伐天下,我等不可与之为敌,不如举众投降吧。”
“不是我等不肯降,只是惜时追随董卓,又杀朝廷许多官员,若是去投,恐招来横祸!”李傕说出他们的担忧。
“刘公志在天下,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二位将军还有何惧之?”贾诩老谋深算道。
李傕、郭汜二人默默低头沉思,虽然都想投降,可是又都担心招来横祸,是以久久不敢下决心。
“二位将军可知李儒否?”贾诩淡然说道。
李傕、郭汜二人闻之,猛然抬头,面面相视,终于拍板决定投效刘备,当即使人至麴义等将上表求赦。
麴义接到降表不敢怠慢,连日送往长安,刘备接到降表之后,问道道:“众位爱卿怎么看?”
朝廷一众文武百官和士大夫闻听此事,便是议论纷纷,有说可以赦免,有说不能赦免的,一时间大殿若市井一般热闹起来。
“众位爱卿都说说自己的意见,看看是赦,还是不赦。”刘备轻柔的问道。
刘备果然天生就是一个上位者,只见其高居龙椅之上,君临天下之势令殿下一众文武百官们无不心悦诚服,大殿的喧闹之声随即停止。
于是,杨彪与朱俊,引大小官僚附表,请刘备即大汉皇帝之位。
刘备览表心中自是狂喜,可是表面却是一副惊诧的样子,故作惊慌之状道:“卿等欲陷备为不忠不义之人耶?”
杨彪奏曰:“非也。当今天下已无主,将军又乃汉室苗裔,理合继统以延汉祀。”
刘备知道时机尚未成熟,勃然变色道:“备岂敢逆天所为!”说完拂袖而起,撇下一众官员,出宫而去。
众文武官员面面相窥,也觉得无趣,便各自散去。过后,太尉杨彪与大司农朱俊、谏议大夫种邵等人又招集一众朝廷百官,聚到一起商议。
太尉杨彪作了全面的准备,他使人由长安宫中寻的汉室刘氏宗族世谱检看,又找来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将军实乃刘弘之子也。”
侍中马宇沮丧的说道:“奈何刘将军不肯受!”
左中郎将刘范道:“嗯,非是刘将军不肯受,而是我等太过急切了些。”
大司农朱俊眼睛一亮,说道:“是极,此事只能磨。”
“磨?噢,我明白了!”太尉杨彪恍然大悟道。
三日之后,太尉杨彪又引一众官员入朝,请刘备出来主持朝政。刘备欣然而往,众文武百官见到刘备皆拜伏于前,使得刘备受用十分。
大司农朱俊上前奏道:“今汉天子已被董卓所弑,天下群雄鼎立,刘将军汉室宗亲,不即帝位,兴师讨逆,一统天下,不得为忠义也。今天下无不欲将军为君,为孝愍皇帝雪恨。若不从臣等所议,是失民望矣。”
刘备仰首叹息道:“备虽是景帝之孙,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今一旦自立为帝,与篡窃何异!”
杨彪等文武官员又是苦劝数次,刘备却是坚执不从。
太尉杨彪、大司农朱俊着实无策,便想到了李儒,这个曾经令他恨之入骨的毒士,将此事详细的告知李儒,并希望李儒协助其迫刘备即刻登基为帝。李儒早有如此想法,只是担心自己的身份,一直不敢出面张罗,此时大司农朱俊来寻他,自然是喜不自胜。
不过,李儒还是买足了关子,待朱俊等人不耐之时,抛出一计,对众文武官员耳语道:如此如此。
于是太尉杨彪托病不出。刘备闻知太尉杨彪这等朝廷重臣病笃,赶忙亲自上其府中慰问。
奔至太尉杨彪府中,刘备直入卧榻边,关切的问道:“太尉大人所感何疾?”
杨彪有气无力的答道:“忧心如焚,命不久矣!”
朝中重臣忧心之事,刘备自然要十分的关注,于是问道:“太尉大人所忧何事?”
太尉杨彪闭目不答。
刘备连问数次,太尉杨彪只推病重,依旧是闭目不答。刘备自来宽厚,见杨彪不答,心知其必有难言之隐,也不生气只是再三请问。
杨彪倍感其宽厚,喟然叹息道:“老朽自重新入仕,便有心将我大汉朝重塑文景、武帝时的辉煌,今有幸遇的将军;将军雄才盖世,仁德宽厚,弘雅有信,知人待士,甚得众心,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又为宗室苗裔,终济大业,必不负老朽之夙愿。目今天下无主,汉祀将斩,文武官僚,咸欲奉明公为帝,一统天下再兴刘汉,共图功名;不想明公却坚执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四方诸侯来攻,两都难保,汉室难保。老朽安得不忧乎?”
刘备深感愧疚,惭愧道:“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
杨彪大摇其头道:“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今明公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刘备感激万分,终于点头应道:“待太尉病好,行之未迟。”
太尉杨彪听罢,精神为之一振,从榻上跃然而起,将屏风一击,等候在外面文武众官们鱼涌而入,拜伏于地,高声唱道:“明公既然答允,便请择日以行登基大礼。”
刘备蓦然一惊,抬头放眼视之,乃是大司农朱俊、太仆韩融、车骑将军董承、太傅马日蝉、太仆赵岐、少府阴修、昭信将军吴子兰、宗正刘艾、光禄卿董昭、侍中太史令王立、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司隶校尉黄琬、尚书杨瓒、偏将军皇甫郦、议郎吴硕、司业范成、侍中胡邈、侍中杨琦以及军师李儒、麴义、典韦、简雍、张济、樊稠等众也。
刘备心中大惊,原来是他们设的计谋,不由望向李儒,只见李儒负手而立,视若无睹。刘备想想李儒这还不是为了自己好,且火候也差不多了,再不同意的话,这些人恐怕就要失去耐性了,不过开场白还是要的。
只听刘备说道:“陷刘备于不义,皆卿等也!”
杨彪不以为然的说道:“明公既答允所请,便可筑坛择吉,恭行大礼。”
随即使人送刘备入宫,一面令博士张慈、谏议郎邓广掌礼,筑坛于长安城郊之南。诸事齐备,多官整设銮驾,迎请刘备登坛致祭。
司业范成在坛上,高声朗读祭文曰:“惟初平三年九月丙午朔,越十二日丁巳,皇帝备,敢昭告于皇天后土: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董卓阻兵残忍,戮杀主后,罪恶滔天;致使天下群贼并起,载肆凶逆,欲窃神器。群下将士,以为汉祀堕废,备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罚。备惧无德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遐荒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高、光之业,将坠于地,谨择吉日,登坛告祭,受皇帝玺绶,抚临四方。惟神飨祚汉家,永绥历服!”
范成读罢祭文,太尉杨彪、大司农朱俊二位老臣率一众文武官员恭上玉玺。
刘备欣然接受之,捧于坛上,再三推辞说:“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
太尉杨彪奏曰:“明公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况是大汉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复何让焉!”
于是,一众文武百官,皆呼“万岁”。拜舞礼毕,改元章武元年。立妃穆夫人为皇后,长子刘皋为太子;封李儒为丞相,总理军国重事。董承为司徒,简雍为尚书令,太尉杨彪、大司农朱俊、谏议大夫种邵等官职不变;又封出征在外的麴义为前将军、典韦为后将军、张济为左将军;留守洛阳的樊稠为司隶太守。其余李蒙、王方等大小官僚,一一升赏。随即刘备下诏,大赦天下。两都军民,无不欢欣雀跃。
却说麴义、典韦、张济三将点起兵马,合三万之众前往追讨李傕、郭汜二贼。
李傕、郭汜二人统其余众,狼狈往凉洲逃窜,二人以贾诩为谋士,结连马腾,屯兵于扶风。
麴义、典韦、张济三将分军三路而行,以建忠将军张绣为先锋。张绣乃是左将军张济之侄,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之时,金城的麹胜袭杀祖厉长刘隽。张绣当时为县吏,不久就寻找机会刺杀了麹胜,本郡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义气,于是张绣招合少年,成为本地豪杰。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杀,张济降于刘备,张绣跟随张济,以军功升至建忠将军。
张绣一身武艺高绝,人称‘北地枪王’,使一杆虎头金枪。是当今武术名家蓬莱枪神散人,童渊的大徒弟。他的‘百鸟朝凰枪’威震天下,其枪战典韦,百十合不落下风,典韦甚为喜爱。
闻听麴义、典韦、张济三将分军三路来袭,当下李傕、郭汜找来谋士贾诩,一同商议御敌之策。
谋士贾诩说道:“三军远来,只宜深沟高垒,坚守以拒之。不过百日,彼兵粮尽,必将自退,然后引兵追之,三将可败矣。”
李傕的侄子李利与麾下勇将陈卫出列说道:“此非好计。愿借精兵万人,立斩马腾、韩遂之头,献于麾下。”
贾诩摇头叹息道:“今若即战,必当败绩。”
李利、陈卫二人愤然望向贾诩,齐声说道:“若吾二人败,情愿斩首;吾若战胜,公亦当输首级与我等。”
贾诩笑而不语,却是对李傕、郭汜二人说:“扶风以东百余里夹蒙山,其路险峻,可使遣一军屯兵于此,坚壁守之;待李利、陈卫二为将军自引兵迎敌,可也。”
李傕、郭汜从其言,点一万五千人马与李利、陈卫。二人忻喜而去,离扶风百八十里下寨。知待三路军马至扶风,李利、陈卫两个引军迎去。刘备三路军马拦路摆开阵势。麴义、典韦、张济三将联辔而出。
麴义遥指李利、陈卫二人痛骂道:“反国之贼!谁去与我擒之?”
这边麴义话音刚落,只见一位威武将军,英武俊朗,器宇轩昂,眼似流星,虎体健硕;身着银甲,手执长枪,坐骑骏马,从阵中飞出。
众人看去,正是张济之侄子张绣,年方三十岁,英勇无敌。可是,李利、陈卫不知,陈卫欺张绣无名,挺枪跃马迎战。
二人枪枪交手,战不到数合,陈卫胆怯,正要逃离,早被张绣一枪刺于马下。李利见陈卫被张绣刺死,心中恼怒,愤然跃马而出,奔张绣赶来。
张绣却是无视之,只管调转马头,打马回阵。
张济在阵门下看的心急,忍不住大叫道:“小心背后有人追赶!”
可是张济的话还未喊出,却见张绣已经将那李利擒在马上。原来张绣明知李利追赶,却故意俄延;等他马近举枪刺来,张绣将身一闪,李利搠个空,两马相并,被张绣轻舒手臂,生擒过去。
李利、陈卫之军士见当下已无主,便望风奔逃。麴义、典韦、张济三将乘势挥军追杀,大获胜捷,直隘口下寨,把李利斩首号令。
李傕、郭汜听知李利、陈卫二人皆被张绣杀了,方信贾诩有先见之明,准备重用其计,只理会紧守关防,由他搦战,并不出迎。
可这时贾诩却又劝说李傕、郭汜道:“如今刘备登基为帝,兵强势大,征伐天下,我等不可与之为敌,不如举众投降吧。”
“不是我等不肯降,只是惜时追随董卓,又杀朝廷许多官员,若是去投,恐招来横祸!”李傕说出他们的担忧。
“刘公志在天下,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二位将军还有何惧之?”贾诩老谋深算道。
李傕、郭汜二人默默低头沉思,虽然都想投降,可是又都担心招来横祸,是以久久不敢下决心。
“二位将军可知李儒否?”贾诩淡然说道。
李傕、郭汜二人闻之,猛然抬头,面面相视,终于拍板决定投效刘备,当即使人至麴义等将上表求赦。
麴义接到降表不敢怠慢,连日送往长安,刘备接到降表之后,问道道:“众位爱卿怎么看?”
朝廷一众文武百官和士大夫闻听此事,便是议论纷纷,有说可以赦免,有说不能赦免的,一时间大殿若市井一般热闹起来。
“众位爱卿都说说自己的意见,看看是赦,还是不赦。”刘备轻柔的问道。
刘备果然天生就是一个上位者,只见其高居龙椅之上,君临天下之势令殿下一众文武百官们无不心悦诚服,大殿的喧闹之声随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