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安阳演兵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袁尚和逄纪商议了许久,一直到后半夜才休息。
今晚的收获不错,袁尚不仅看清楚了袁熙的真实面目,也终于找到了黑山贼的补给通道。只是不论是袁熙还是太原王氏,都不是那么好对付。
安阳大营距离邺城并不遥远,两日跋涉,袁尚在第三天的晌午时分到达了安阳大营。在多日前,袁绍就命人传令到安阳大营,授命高览为副将,统一服从袁尚的统帅。
高览倒并不意外,袁绍的大公子和二公子都是一方的太守兼军事长官,三公子如此得主公重视必然也会是一方的军事长官。不过高览有些内心忐忑,就是袁尚不懂军事军务,虽然有才能,但是经验不足,资历甚浅。一旦袁尚来了不懂装懂,瞎指挥,乱指挥,难保不会出乱子。可是军令如山,袁尚是自己的长官,又是主公最疼爱的儿子,私下很多人都称呼他少主公。就连颜良文丑都俯首帖耳的,高览真的怕伺候不好这尊大佛。
媳妇总要见公婆,袁尚一行人来到安阳大营,高览率军以迎接主公的仪仗迎接袁尚。
袁尚意气风发,头戴紫金冠,一身麒麟甲,手持鸳鸯双刀,腰后宝雕弓、雁翎箭,胯下栗黄乌孙宝马,真个是“风流少年英雄气,倜傥后生吞天地”。
再看袁尚身后,有一个铜铃眼的莽汉,头戴斗笠帽,胡子乱长的,手提钢枪,骑着一匹斑点马,紧跟在袁尚身边,寸步不离,十分警惕,好似黑炭金刚,又像铁面阎罗!
另有一个铁盔铁甲的大汉,手中拎着一口大刀,冒冒失失,十分兴奋的边骑马边叫嚷,活力无限,凶猛非常。
更有一个少年,风姿不亚于三公子袁尚,头戴亮银冠,身披亮银甲,手端一口龙吟宝刀,刀光银闪闪,和刀光一样白的是此人身后的白袍!竟然也是一位少年英雄!
另有五百军士紧跟其后,步伐齐整,军容干练。
最后却有一人费劲的骑马跟着,正是谋士逄纪,看他灰头土脸的,看来不是很擅长骑马,勉强跟在士卒之后!
高览和安阳大营的兵将不禁感叹袁尚这支队伍的意气风发!
“高览率安阳大营全军叩见三公子!”高览率众叩拜。
袁尚一摆手,指示道:“众将甲胄在身不必多礼!”
众人:“谢公子!”
“高览将军,吾观大营齐整,不妨演练一二,展示我军威仪!”袁尚直接下令,要求演军练兵。意图也十分明显,检查军容战力!
高览自从来在安阳大营后便一直枕戈待旦的练兵,他晓得主公攻打公孙瓒的时间临近,因此练兵不辍。而这安阳大营的兵士十有八九以后就是高览直接指挥的军队了,高览要立功受赏,就要依靠这支军队,所以练兵十分严谨。
安阳大营共一万两千人,其中骑兵两千,步兵一万,高览则亲自打军旗,指挥步骑演练。
太阳渐渐升起,将整个演练场笼罩在明亮的光芒中。士兵们身着统一的军装,严肃而庄重地组成整齐的方阵。安阳大营以步兵为主力,他们是战场上最为常见的存在,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在这个时代,步兵们的战斗力被极度重视,因此每一次演练都是一次认真而真实的训练。
步兵统领们身穿铠甲,手持长枪,指挥着整个演练。他按照高览的旗帜,传达着各种指示。士兵们瞪大了眼睛,认真观看并严格执行。他们知道这次的演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显示出真正的战斗力。
高览挥动着手中的旗帜,士兵们眼神坚定地前进着。他们步伐整齐,步步紧逼,仿佛一股犀利的刀刃,要刺破敌军的防线。这些士兵的底子都不是新兵蛋子,而是多年追随袁绍的老兵。他们饱经战火的洗礼,早已习惯了生命与死亡的边缘,唯有彼此的兄弟情感,才能给他们无穷的勇气。
士兵们在统一的指挥下像一股洪流,涌向“敌阵”,他们协同作战,配合默契。战斗的场面虽然没有敌人但是步兵们的砍杀之威,呐喊之声让空旷的大地都为之震动。
士卒们的阵法转变也十分迅速,从最初的方阵,到突击的楔形阵,再到围剿的长蛇阵,还有防御的圆形铁桶阵,都很快的进行转化。
接下来演练的便是骑兵。在三国时期,骑兵成为战争中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为了提高骑兵的战斗效能,各国都进行了严格的演练和训练。
公孙瓒作为骑兵战术的先驱者,在训练上下了大量的功夫。而与之常年对抗的袁绍吸取了对方很多的经验,因此河北骑兵的质量和战斗力也很强!
首先是横扫千军的冲锋演练。骑兵连续发起冲锋,从低速开始逐渐加速,最后以惊人的速度撞向目标。士兵们战马奔腾,长矛挥舞,仿佛给人一种无可抵挡的力量感。训练过程中,每位士兵都要尽力掌握冲锋的时机和速度,保持队形整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破敌人的防线。
接下来是快速机动的骑兵战术演练。在指挥将领的号令下,骑兵们马不停蹄地进行反复的转向、转弯和转身操作。他们需要充分掌握马匹的速度和灵活性,灵活应对战场上的各种情况。只有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机动,才能在敌军战线中迅速造成威胁,打乱敌人的战斗节奏。
此外,骑兵演练还涵盖了袭破战术、防守战术、追击战术等多个方面。这些骑兵演练展示壮丽的军事场面,更是彰显增强士兵的战斗技能和战斗意识。
演练的最后部分则是步骑联动,步兵中弓箭兵三轮齐射结束时,刚刚好骑兵冲锋到对方阵前,步兵在骑兵后面掩杀。这是经典的三位一体战术,是冷兵器时代经典战术。通常评价一支军队能够做到三位一体战术,就是一支强悍的军队了。
因为很多时候,一些训练不够扎实的军队,弓箭距离和射速,与骑兵不能完美搭配,经常出现弓箭雨矢和骑兵冲锋脱节的情况。这样会让敌人有喘息机会,以阻击骑兵。若是完美情况,地方阵营的步兵被弓箭压制根本抬不起头来,当弓箭刚刚一过,骑兵的长枪长刀就到眼前了!这才是完美的搭配。
而步兵要在骑兵冲锋后,充填本方骑兵的地区与敌人肉搏战斗,而骑兵则可以抽身,再次拉开距离,二次乃至三次四次冲锋!因为骑兵一旦没有了运动时带来的势能则战斗力大打折扣!但是冲锋需要距离和时间,这个距离和时间,需要步兵接替骑兵的战斗区域,后撤一段后,骑兵才能二次冲锋!
不然骑兵陷入阵地战,失去速度优势和马匹的动能,那么骑兵的战斗力和步兵没有什么两样。必须马冲起来,战斗力才会飙升!骑兵人借马力,马借人势才能刺出威力无比的一枪!原地站着,骑兵反而因为禁锢在马匹上导致十分笨拙不够灵活。
大规模的战斗,比如万人对万人,骑兵冲阵后就会被敌方步兵缠着,丧失冲击力和机动性。所以步兵及时赶到接替肉搏战区域,给骑兵二次重逢制造距离和时间就是尤为重要的。
古代冷兵器时代,战争非常讲究细节,不是电视电影演的那么简单,就是骑马冲锋,或者短兵相接。一支成熟的训练过的军队,在将领的指挥下,可以用非常少的伤亡击败一支没有战斗经验的军队!这就是为什么黄巾军起义,被官府能镇压的军事原因。黄巾军作为农民起义,没有接受过训练,都是乱打的。而官军和门阀世族的军队是常年训练的,人家的骑兵一场战斗下来,冲锋个十次八次,可以把黄巾军轻松虐杀。而黄巾军就算有骑兵,平时训练不得法,也会被步兵纠缠发挥不出骑兵的战斗力!
这又牵扯出另一个战斗要素,就是斩将!
为何古代冷兵器时代那么多武将爱单挑,就是因为斩将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一个军队的指挥全靠军事将领,如果将领被杀,那么将无人指挥。骑兵,步兵,弓箭兵的协作将群龙无首。会被对方有指挥有节奏的军队打败。
所以战斗时候,击杀对方武将就是最有效的战斗方式了。所以一旦开打,自己这边最能打的武将就会率先寻找对方的武将进行击杀,这样可以速胜和完胜。尤其是三国初期,很多战斗规模没有那么大的时候,中小规模的作战,两万人以内的战斗,敌方将领可以一目了然的找到,之后这边的武将会去击杀。而对方的武将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就会出现战斗中,两边武将都去找对方的情况,之后两边武将大战一场。
后来这种情况逐渐演化为索性单挑了,因为就算打起来还是要对阵一番的。于是这种情况下,逐渐演化出武将单挑,武将个人的战斗力被推到顶峰!每个阵营必须有厉害的武将才行,不然打起来弱鸡武将一旦被杀,整个军队就战败了。
试想一下,一万军队对一万军队,一边是吕布,一边是曹操,两军对垒。吕布就是技战术不如曹操,也可以单凭个人能力在军队中找到曹操斩杀,之后曹军必败!濮阳之战时就是如此,吕布技战术不如曹操,但是愣是凭借一己之力,冲杀曹操,导致曹操把八员武将召回抵挡吕布!不然曹操一死,曹军失去指挥将溃不成军。
但是这个人数增加后,武将的个人能力就越发的显示不出来了,如果是十万打十万,两军对垒,曹操技战术的优势就可以灭掉吕布。人数太多,武将想击杀对方武将就会十分困难,那时反而技战术更为重要。
这就是三国后期大规模集团军作战时,能打胜仗的武将往往是智将了,单纯的猛将在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的作战中,武力值再高也很难战胜智将的战术和谋略。
反过来,人数越少的战斗武将个人武力越重要,要是一千打一千,吕布无敌的存在!他自己就能干掉好几百。人数那么少,他的赤兔马又快,一会就可以找到将领击杀,又没人能拦住他!
说回安阳大营之中,袁尚观看一个时辰的排兵布阵,虽然他是个外行,但是他的队伍中有内行。
逄纪是追随袁绍很长时间的谋士,一直在军中效力,他虽然不直接指挥军事,但是他毕竟见多识广。逄纪也曾无数次的随军出征,观看过很多大战,也对冀州内部各个武将都有所了解。
袁尚让逄纪来到身边,要他点评高览治军情况。
逄纪看了一眼远处的高览,发现他根本听不到自己说话,于是逄纪便放心的对袁尚进行点评。
逄纪认为高览与张合颜良文丑四将的治军能力都很不错,算是北方将领中的佼佼者。阵法有模有样,军纪严明,士气高昂。
但是高览治军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军阵转化相对来说缓慢一些,就是军队的灵活性相对差一些。一些阵型转变的时候士卒位置的调整可以更灵活,但是高览的士卒有些迂腐,太过固定位置。在实战中军阵变化,速度和抗压能力十分重要,因为实战中会遭受到敌军的压力导致阵型改变,太过拘泥于阵型,反倒容易出现阵型的缺口。
袁尚发现这些谋士都不是白给的!
逄纪在三国读者中,籍籍无名之辈,然而对阵法也有一针见血的精辟见解!还是那句话,三国中但凡有点名气和名头的人都不是一般人!要么是一个城市最能打的,要么就是一个县最聪慧的!
像纪灵,很多三国读者根本不晓得这个人,但是实际上非常能打!逄纪作为谋士也是如此,一说三国谋士就是诸葛和司马,然而逄纪拎出来也是颇有真才实干的!
袁尚结合逄纪的分析,联想三国原史中高览的性格,不禁了然。
高览为人处世的态度就是比较轴,认死理的。
袁尚和逄纪商议了许久,一直到后半夜才休息。
今晚的收获不错,袁尚不仅看清楚了袁熙的真实面目,也终于找到了黑山贼的补给通道。只是不论是袁熙还是太原王氏,都不是那么好对付。
安阳大营距离邺城并不遥远,两日跋涉,袁尚在第三天的晌午时分到达了安阳大营。在多日前,袁绍就命人传令到安阳大营,授命高览为副将,统一服从袁尚的统帅。
高览倒并不意外,袁绍的大公子和二公子都是一方的太守兼军事长官,三公子如此得主公重视必然也会是一方的军事长官。不过高览有些内心忐忑,就是袁尚不懂军事军务,虽然有才能,但是经验不足,资历甚浅。一旦袁尚来了不懂装懂,瞎指挥,乱指挥,难保不会出乱子。可是军令如山,袁尚是自己的长官,又是主公最疼爱的儿子,私下很多人都称呼他少主公。就连颜良文丑都俯首帖耳的,高览真的怕伺候不好这尊大佛。
媳妇总要见公婆,袁尚一行人来到安阳大营,高览率军以迎接主公的仪仗迎接袁尚。
袁尚意气风发,头戴紫金冠,一身麒麟甲,手持鸳鸯双刀,腰后宝雕弓、雁翎箭,胯下栗黄乌孙宝马,真个是“风流少年英雄气,倜傥后生吞天地”。
再看袁尚身后,有一个铜铃眼的莽汉,头戴斗笠帽,胡子乱长的,手提钢枪,骑着一匹斑点马,紧跟在袁尚身边,寸步不离,十分警惕,好似黑炭金刚,又像铁面阎罗!
另有一个铁盔铁甲的大汉,手中拎着一口大刀,冒冒失失,十分兴奋的边骑马边叫嚷,活力无限,凶猛非常。
更有一个少年,风姿不亚于三公子袁尚,头戴亮银冠,身披亮银甲,手端一口龙吟宝刀,刀光银闪闪,和刀光一样白的是此人身后的白袍!竟然也是一位少年英雄!
另有五百军士紧跟其后,步伐齐整,军容干练。
最后却有一人费劲的骑马跟着,正是谋士逄纪,看他灰头土脸的,看来不是很擅长骑马,勉强跟在士卒之后!
高览和安阳大营的兵将不禁感叹袁尚这支队伍的意气风发!
“高览率安阳大营全军叩见三公子!”高览率众叩拜。
袁尚一摆手,指示道:“众将甲胄在身不必多礼!”
众人:“谢公子!”
“高览将军,吾观大营齐整,不妨演练一二,展示我军威仪!”袁尚直接下令,要求演军练兵。意图也十分明显,检查军容战力!
高览自从来在安阳大营后便一直枕戈待旦的练兵,他晓得主公攻打公孙瓒的时间临近,因此练兵不辍。而这安阳大营的兵士十有八九以后就是高览直接指挥的军队了,高览要立功受赏,就要依靠这支军队,所以练兵十分严谨。
安阳大营共一万两千人,其中骑兵两千,步兵一万,高览则亲自打军旗,指挥步骑演练。
太阳渐渐升起,将整个演练场笼罩在明亮的光芒中。士兵们身着统一的军装,严肃而庄重地组成整齐的方阵。安阳大营以步兵为主力,他们是战场上最为常见的存在,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在这个时代,步兵们的战斗力被极度重视,因此每一次演练都是一次认真而真实的训练。
步兵统领们身穿铠甲,手持长枪,指挥着整个演练。他按照高览的旗帜,传达着各种指示。士兵们瞪大了眼睛,认真观看并严格执行。他们知道这次的演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显示出真正的战斗力。
高览挥动着手中的旗帜,士兵们眼神坚定地前进着。他们步伐整齐,步步紧逼,仿佛一股犀利的刀刃,要刺破敌军的防线。这些士兵的底子都不是新兵蛋子,而是多年追随袁绍的老兵。他们饱经战火的洗礼,早已习惯了生命与死亡的边缘,唯有彼此的兄弟情感,才能给他们无穷的勇气。
士兵们在统一的指挥下像一股洪流,涌向“敌阵”,他们协同作战,配合默契。战斗的场面虽然没有敌人但是步兵们的砍杀之威,呐喊之声让空旷的大地都为之震动。
士卒们的阵法转变也十分迅速,从最初的方阵,到突击的楔形阵,再到围剿的长蛇阵,还有防御的圆形铁桶阵,都很快的进行转化。
接下来演练的便是骑兵。在三国时期,骑兵成为战争中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为了提高骑兵的战斗效能,各国都进行了严格的演练和训练。
公孙瓒作为骑兵战术的先驱者,在训练上下了大量的功夫。而与之常年对抗的袁绍吸取了对方很多的经验,因此河北骑兵的质量和战斗力也很强!
首先是横扫千军的冲锋演练。骑兵连续发起冲锋,从低速开始逐渐加速,最后以惊人的速度撞向目标。士兵们战马奔腾,长矛挥舞,仿佛给人一种无可抵挡的力量感。训练过程中,每位士兵都要尽力掌握冲锋的时机和速度,保持队形整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破敌人的防线。
接下来是快速机动的骑兵战术演练。在指挥将领的号令下,骑兵们马不停蹄地进行反复的转向、转弯和转身操作。他们需要充分掌握马匹的速度和灵活性,灵活应对战场上的各种情况。只有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机动,才能在敌军战线中迅速造成威胁,打乱敌人的战斗节奏。
此外,骑兵演练还涵盖了袭破战术、防守战术、追击战术等多个方面。这些骑兵演练展示壮丽的军事场面,更是彰显增强士兵的战斗技能和战斗意识。
演练的最后部分则是步骑联动,步兵中弓箭兵三轮齐射结束时,刚刚好骑兵冲锋到对方阵前,步兵在骑兵后面掩杀。这是经典的三位一体战术,是冷兵器时代经典战术。通常评价一支军队能够做到三位一体战术,就是一支强悍的军队了。
因为很多时候,一些训练不够扎实的军队,弓箭距离和射速,与骑兵不能完美搭配,经常出现弓箭雨矢和骑兵冲锋脱节的情况。这样会让敌人有喘息机会,以阻击骑兵。若是完美情况,地方阵营的步兵被弓箭压制根本抬不起头来,当弓箭刚刚一过,骑兵的长枪长刀就到眼前了!这才是完美的搭配。
而步兵要在骑兵冲锋后,充填本方骑兵的地区与敌人肉搏战斗,而骑兵则可以抽身,再次拉开距离,二次乃至三次四次冲锋!因为骑兵一旦没有了运动时带来的势能则战斗力大打折扣!但是冲锋需要距离和时间,这个距离和时间,需要步兵接替骑兵的战斗区域,后撤一段后,骑兵才能二次冲锋!
不然骑兵陷入阵地战,失去速度优势和马匹的动能,那么骑兵的战斗力和步兵没有什么两样。必须马冲起来,战斗力才会飙升!骑兵人借马力,马借人势才能刺出威力无比的一枪!原地站着,骑兵反而因为禁锢在马匹上导致十分笨拙不够灵活。
大规模的战斗,比如万人对万人,骑兵冲阵后就会被敌方步兵缠着,丧失冲击力和机动性。所以步兵及时赶到接替肉搏战区域,给骑兵二次重逢制造距离和时间就是尤为重要的。
古代冷兵器时代,战争非常讲究细节,不是电视电影演的那么简单,就是骑马冲锋,或者短兵相接。一支成熟的训练过的军队,在将领的指挥下,可以用非常少的伤亡击败一支没有战斗经验的军队!这就是为什么黄巾军起义,被官府能镇压的军事原因。黄巾军作为农民起义,没有接受过训练,都是乱打的。而官军和门阀世族的军队是常年训练的,人家的骑兵一场战斗下来,冲锋个十次八次,可以把黄巾军轻松虐杀。而黄巾军就算有骑兵,平时训练不得法,也会被步兵纠缠发挥不出骑兵的战斗力!
这又牵扯出另一个战斗要素,就是斩将!
为何古代冷兵器时代那么多武将爱单挑,就是因为斩将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一个军队的指挥全靠军事将领,如果将领被杀,那么将无人指挥。骑兵,步兵,弓箭兵的协作将群龙无首。会被对方有指挥有节奏的军队打败。
所以战斗时候,击杀对方武将就是最有效的战斗方式了。所以一旦开打,自己这边最能打的武将就会率先寻找对方的武将进行击杀,这样可以速胜和完胜。尤其是三国初期,很多战斗规模没有那么大的时候,中小规模的作战,两万人以内的战斗,敌方将领可以一目了然的找到,之后这边的武将会去击杀。而对方的武将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就会出现战斗中,两边武将都去找对方的情况,之后两边武将大战一场。
后来这种情况逐渐演化为索性单挑了,因为就算打起来还是要对阵一番的。于是这种情况下,逐渐演化出武将单挑,武将个人的战斗力被推到顶峰!每个阵营必须有厉害的武将才行,不然打起来弱鸡武将一旦被杀,整个军队就战败了。
试想一下,一万军队对一万军队,一边是吕布,一边是曹操,两军对垒。吕布就是技战术不如曹操,也可以单凭个人能力在军队中找到曹操斩杀,之后曹军必败!濮阳之战时就是如此,吕布技战术不如曹操,但是愣是凭借一己之力,冲杀曹操,导致曹操把八员武将召回抵挡吕布!不然曹操一死,曹军失去指挥将溃不成军。
但是这个人数增加后,武将的个人能力就越发的显示不出来了,如果是十万打十万,两军对垒,曹操技战术的优势就可以灭掉吕布。人数太多,武将想击杀对方武将就会十分困难,那时反而技战术更为重要。
这就是三国后期大规模集团军作战时,能打胜仗的武将往往是智将了,单纯的猛将在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的作战中,武力值再高也很难战胜智将的战术和谋略。
反过来,人数越少的战斗武将个人武力越重要,要是一千打一千,吕布无敌的存在!他自己就能干掉好几百。人数那么少,他的赤兔马又快,一会就可以找到将领击杀,又没人能拦住他!
说回安阳大营之中,袁尚观看一个时辰的排兵布阵,虽然他是个外行,但是他的队伍中有内行。
逄纪是追随袁绍很长时间的谋士,一直在军中效力,他虽然不直接指挥军事,但是他毕竟见多识广。逄纪也曾无数次的随军出征,观看过很多大战,也对冀州内部各个武将都有所了解。
袁尚让逄纪来到身边,要他点评高览治军情况。
逄纪看了一眼远处的高览,发现他根本听不到自己说话,于是逄纪便放心的对袁尚进行点评。
逄纪认为高览与张合颜良文丑四将的治军能力都很不错,算是北方将领中的佼佼者。阵法有模有样,军纪严明,士气高昂。
但是高览治军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军阵转化相对来说缓慢一些,就是军队的灵活性相对差一些。一些阵型转变的时候士卒位置的调整可以更灵活,但是高览的士卒有些迂腐,太过固定位置。在实战中军阵变化,速度和抗压能力十分重要,因为实战中会遭受到敌军的压力导致阵型改变,太过拘泥于阵型,反倒容易出现阵型的缺口。
袁尚发现这些谋士都不是白给的!
逄纪在三国读者中,籍籍无名之辈,然而对阵法也有一针见血的精辟见解!还是那句话,三国中但凡有点名气和名头的人都不是一般人!要么是一个城市最能打的,要么就是一个县最聪慧的!
像纪灵,很多三国读者根本不晓得这个人,但是实际上非常能打!逄纪作为谋士也是如此,一说三国谋士就是诸葛和司马,然而逄纪拎出来也是颇有真才实干的!
袁尚结合逄纪的分析,联想三国原史中高览的性格,不禁了然。
高览为人处世的态度就是比较轴,认死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