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种水稻?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也不知道皇帝的正经工作是做什么?就是看文件,批奏折吗?
当中是了无生趣。难怪朱厚照要离经叛道,活的自由自在!
去看了高炉的建立,这建了不短的时间,还没有弄好,工头回复说还的10天8天的,那也就不急于一时。
兵仗局的事情一了,回了豹房,轻松惬意的休息了1个时辰,让张永把那乔二虎兄妹传过来。
乔家兄妹2人经过一段时间也知道了,救他们的是当今天子,当时被吓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活生生的天子居然救了他们,还说了他的坏话,乔家庄传的那个难道是真的,不能说天子的坏话?
“草民,民女 拜见陛下圣安。”
“起来说话。”
“谢陛下。”
“乔二虎,朕问你,仁寿宫庄你熟悉吗?”
乔二虎心思转动,要怎么回答皇帝的话呢,这样好的机会。
“回陛下的话,仁寿宫地方不小勉强熟悉,乔家庄还算熟悉,”
“你们乔家庄的青壮多吗?”朱厚照轻松随意的问起。
乔二虎低着头认真的思考,回忆着乔家庄的过去,把脑速开动到最大。
然后斩钉截铁的回答:“多,起码不少。”
“为何?”朱厚照好奇起来,10税7,这个可是很高的税收了,按理说皇庄应该人丁不多的,因为养不活呀。
“陛下,是这样的,皇庄虽然税高,但田地都是上好的,周围河流众多,一年风调雨顺的话,勉强能养活一家人。”
朱厚照摇了摇头,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齐二虎的妹妹突然抢过话头说了起来:“陛下,皇庄很苦,但是每年都有一些犯官之类的会发配过来,充实皇庄,他们的家眷不少。”
“那些女人就会根据情况许配给到合适成亲的男子,这样一来,就把犯官的家眷给打散,偷偷聚众闹事的就少了很多。”
“平白无故得了老婆的男子,对皇庄的怨言也少,做事也用心,那些管事的也乐得轻松。”
“还有就是佃仆家里都穷,彩礼什么的随便给一点就行,这样下来也不会有人口减少的情况出现。”
齐二虎的妹妹条理很清楚,分析的也头头是道。
起码朱厚照不去具体调查的话,她这一番话语是可信的。
这姑娘年纪看不出来,有一点点老相,应该不超过20。一看就长的像娘,是个瓜子脸蛋,皮肤偏黑,乌溜溜的大眼睛今天看起来灵动了很多。
眼神中蕴涵了一种不屈的野性和狡黠,这样的眼神朱厚照很熟悉,因为他曾经也有这样的眼神。
所以他要抗争,拼命的读书,考上了大学,只是后来的情况也是自己性格使然,要不考了公,这一辈子怎么说也是稳稳当当,平平安安的。
“嗯,不错!比你哥哥看的深刻。你叫什么名字?”
“民女叫乔柔善。”
“温柔善良?不错的名字。”
“乔二虎,如果皇庄的青壮,朕要挑选一些人当兵,你觉得他们会愿意吗?”
乔二虎心里咯噔一下,不是说好男不当兵?可佃仆身份注定了这一辈子是没有出头之日的,当兵的话还能拿命拼一把。
“陛下,其他人草民不知道,但草民愿意,草民愿意为陛下效力。”
乔二虎又一次的跪倒下去。
乔柔善见朱厚照似乎并不是很严厉,对他们兄妹也很好,再次插话道:“陛下,皇庄青壮年很多,大多常年劳作,孔武有力,当兵打仗不在话下。战场立功也能博一个出身,肯定都愿意的。”
“像我们乔家庄,有好些户人家3个儿子,个个天生的力大无穷,家里的粮食不够吃,要是能来当兵,肯定愿意的。”
乔柔善提这些3兄弟,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想起了不少关于和这些人的糗事来。
“那把青壮抽去当兵了,田间耕种呢?人手可够?”
“每家都有多余的青壮,人口多,影响不大。民女家里种的麦子能比其他家的多产一成,我们可以献上此法。”
“以前听我娘说,南方种什么占城大米,产量比麦子高很多,那皇庄是不是可以改种这样的大米?我还会在海棠树接上苹果树枝,长的苹果又多又好吃。”
朱厚照笑了起来:“你还会嫁接果树?产量高是在肥料上下了功夫还是在育种上面?”
乔柔善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乔二虎也是很吃惊,不过没有表现出来,怎么皇帝这些都懂?难道这就是天子。什么都懂?
育种,是母亲在很多年前就偷偷的开始的,这几年才有成果了,如果不是有多产一成的粮食,兄妹俩也不会体力比别人要强,那天能跑那么远还有力气摆脱追兵。
“嫁接,这是一个很贴切的名字。母亲告诉的,可惜,常年劳作又患了病无钱医治。”
乔柔善沉浸在思念母亲的情绪当中,不知不觉的就说了出来。
“皇庄全部是种的麦子?没有种水稻?”
朱厚照一开口就后悔起来,问的都是常识性问题。
京城的粮食来源基本都是来自于江南地区,依赖漕运南粮北调。
早在宪宗成化年间的礼部尚书丘浚就提出在京城地处在北方,粮食太过于依赖南方,万一有战事,就怕被人掐住脖子。
京城的东南方向,有大片的平原,水网密布,很适合中东南高产的粮食作物水稻。
但是这些好的建议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
后来正德5年起刘六刘七等人在霸州发动造反,数千农民响应。
义军由河北攻入山东,以后又由山东回攻京城地区。
一度的切断漕运,粮食供应困难,京城粮价飞涨。
就算是这样,也没有人提出来在京城东南方向那片平原屯田种植高产的水稻。
真正的历史进程当中。嘉靖年间的兵部尚书李承勋开通坡塘,修水利,种水稻,以3年为期,看看效果再做决定。
就算是这样,嘉靖皇帝也没有同意。
真正开始种水稻已经到了万历年间。
伟大的水利专家徐贞明先生出书《潞水客谈》大谈北方种植水稻的14大好处。
书籍传到北方,被当时的顺天巡抚张国彦、副使顾养谦看到,觉得可行,就在蓟州、永平、丰润、玉田推行此法,都有效果。
得到一些官员的举荐,神宗便晋升徐贞明为少卿,赏赐他敕令,命令他推行种植水稻。
也不知道皇帝的正经工作是做什么?就是看文件,批奏折吗?
当中是了无生趣。难怪朱厚照要离经叛道,活的自由自在!
去看了高炉的建立,这建了不短的时间,还没有弄好,工头回复说还的10天8天的,那也就不急于一时。
兵仗局的事情一了,回了豹房,轻松惬意的休息了1个时辰,让张永把那乔二虎兄妹传过来。
乔家兄妹2人经过一段时间也知道了,救他们的是当今天子,当时被吓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活生生的天子居然救了他们,还说了他的坏话,乔家庄传的那个难道是真的,不能说天子的坏话?
“草民,民女 拜见陛下圣安。”
“起来说话。”
“谢陛下。”
“乔二虎,朕问你,仁寿宫庄你熟悉吗?”
乔二虎心思转动,要怎么回答皇帝的话呢,这样好的机会。
“回陛下的话,仁寿宫地方不小勉强熟悉,乔家庄还算熟悉,”
“你们乔家庄的青壮多吗?”朱厚照轻松随意的问起。
乔二虎低着头认真的思考,回忆着乔家庄的过去,把脑速开动到最大。
然后斩钉截铁的回答:“多,起码不少。”
“为何?”朱厚照好奇起来,10税7,这个可是很高的税收了,按理说皇庄应该人丁不多的,因为养不活呀。
“陛下,是这样的,皇庄虽然税高,但田地都是上好的,周围河流众多,一年风调雨顺的话,勉强能养活一家人。”
朱厚照摇了摇头,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齐二虎的妹妹突然抢过话头说了起来:“陛下,皇庄很苦,但是每年都有一些犯官之类的会发配过来,充实皇庄,他们的家眷不少。”
“那些女人就会根据情况许配给到合适成亲的男子,这样一来,就把犯官的家眷给打散,偷偷聚众闹事的就少了很多。”
“平白无故得了老婆的男子,对皇庄的怨言也少,做事也用心,那些管事的也乐得轻松。”
“还有就是佃仆家里都穷,彩礼什么的随便给一点就行,这样下来也不会有人口减少的情况出现。”
齐二虎的妹妹条理很清楚,分析的也头头是道。
起码朱厚照不去具体调查的话,她这一番话语是可信的。
这姑娘年纪看不出来,有一点点老相,应该不超过20。一看就长的像娘,是个瓜子脸蛋,皮肤偏黑,乌溜溜的大眼睛今天看起来灵动了很多。
眼神中蕴涵了一种不屈的野性和狡黠,这样的眼神朱厚照很熟悉,因为他曾经也有这样的眼神。
所以他要抗争,拼命的读书,考上了大学,只是后来的情况也是自己性格使然,要不考了公,这一辈子怎么说也是稳稳当当,平平安安的。
“嗯,不错!比你哥哥看的深刻。你叫什么名字?”
“民女叫乔柔善。”
“温柔善良?不错的名字。”
“乔二虎,如果皇庄的青壮,朕要挑选一些人当兵,你觉得他们会愿意吗?”
乔二虎心里咯噔一下,不是说好男不当兵?可佃仆身份注定了这一辈子是没有出头之日的,当兵的话还能拿命拼一把。
“陛下,其他人草民不知道,但草民愿意,草民愿意为陛下效力。”
乔二虎又一次的跪倒下去。
乔柔善见朱厚照似乎并不是很严厉,对他们兄妹也很好,再次插话道:“陛下,皇庄青壮年很多,大多常年劳作,孔武有力,当兵打仗不在话下。战场立功也能博一个出身,肯定都愿意的。”
“像我们乔家庄,有好些户人家3个儿子,个个天生的力大无穷,家里的粮食不够吃,要是能来当兵,肯定愿意的。”
乔柔善提这些3兄弟,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想起了不少关于和这些人的糗事来。
“那把青壮抽去当兵了,田间耕种呢?人手可够?”
“每家都有多余的青壮,人口多,影响不大。民女家里种的麦子能比其他家的多产一成,我们可以献上此法。”
“以前听我娘说,南方种什么占城大米,产量比麦子高很多,那皇庄是不是可以改种这样的大米?我还会在海棠树接上苹果树枝,长的苹果又多又好吃。”
朱厚照笑了起来:“你还会嫁接果树?产量高是在肥料上下了功夫还是在育种上面?”
乔柔善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乔二虎也是很吃惊,不过没有表现出来,怎么皇帝这些都懂?难道这就是天子。什么都懂?
育种,是母亲在很多年前就偷偷的开始的,这几年才有成果了,如果不是有多产一成的粮食,兄妹俩也不会体力比别人要强,那天能跑那么远还有力气摆脱追兵。
“嫁接,这是一个很贴切的名字。母亲告诉的,可惜,常年劳作又患了病无钱医治。”
乔柔善沉浸在思念母亲的情绪当中,不知不觉的就说了出来。
“皇庄全部是种的麦子?没有种水稻?”
朱厚照一开口就后悔起来,问的都是常识性问题。
京城的粮食来源基本都是来自于江南地区,依赖漕运南粮北调。
早在宪宗成化年间的礼部尚书丘浚就提出在京城地处在北方,粮食太过于依赖南方,万一有战事,就怕被人掐住脖子。
京城的东南方向,有大片的平原,水网密布,很适合中东南高产的粮食作物水稻。
但是这些好的建议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
后来正德5年起刘六刘七等人在霸州发动造反,数千农民响应。
义军由河北攻入山东,以后又由山东回攻京城地区。
一度的切断漕运,粮食供应困难,京城粮价飞涨。
就算是这样,也没有人提出来在京城东南方向那片平原屯田种植高产的水稻。
真正的历史进程当中。嘉靖年间的兵部尚书李承勋开通坡塘,修水利,种水稻,以3年为期,看看效果再做决定。
就算是这样,嘉靖皇帝也没有同意。
真正开始种水稻已经到了万历年间。
伟大的水利专家徐贞明先生出书《潞水客谈》大谈北方种植水稻的14大好处。
书籍传到北方,被当时的顺天巡抚张国彦、副使顾养谦看到,觉得可行,就在蓟州、永平、丰润、玉田推行此法,都有效果。
得到一些官员的举荐,神宗便晋升徐贞明为少卿,赏赐他敕令,命令他推行种植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