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七十四 古尔王朝的介入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阿尔斯兰恼火的无以复加。
因为明国的宣战布告之前就送到了,让他洗干净脖子准备等死,大明绝对不会放过他。
原因是阿兰持刀胁迫大明西征军行军书记官韩伟让他把西喀喇汗王国交给花剌子模国,致使韩伟受伤。
阿兰被逮捕之后,交代了这件事情是阿尔斯兰逼着他让他做的,为此还抓住了他的家人族人,以此作为威胁的筹码。
明国皇帝苏咏霖勃然大怒,立刻下令讨伐花剌子模国,誓要让花剌子模国和国王阿尔斯兰付出代价。
阿尔斯兰对此当然是一无所知,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派人去讨要土地,却换回了这个结局。
他不知道阿兰和韩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他根据事情的结局大概脑补出了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
大概率就是阿兰无法达成他要的结果,绝望之下决定用挟持的方式来逼迫明国答应他的条件,结果不仅没成功,还把花剌子模国从盟国变成了敌国,现在需要讨伐。
所以他痛斥阿兰的愚蠢、无用,对阿兰的家族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族灭,把他们的尸体吊在城楼上示众,以此泄愤。
愤怒是泄掉了,忧愁却回来了。
面对明国强大的军事威胁,他走投无路,拿不出任何军事力量抗衡明军,眼看着就要被明军挂在东南枝上随风飘扬了。
无奈之下,他只有在部下的建议下选择向南边新兴强国古尔王朝求援的方案。
为了确保古尔王朝一定介入这场战争,还拿出了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拒绝的诱惑。
阿尔斯兰当然知道这是与虎谋皮、与狼共舞,但是为了生存,他别无选择。
当然了,以花剌子模国这种堪比马奇诺防线一样密不透风的保密水平,其高层上午知道的事情,下午就被天网军密探完整得知,然后传回大明。
正在被改名为安西城的虎思斡耳朵周边进行战争准备的苏海生等人很快知道了这个事情,对此表示惊讶。
他们一边将这个事情快马加鞭传递给中都,一边召开军事会议商量这件事情,最后得出了谨慎对待的结论。
总而言之,先派遣大量军事哨探前往古尔王朝边境地区探查军事情报,搞清楚古尔王朝的军队数量、装备和各类兵种,并且积极打听这个国家的一些和军事相关的事情之类的,给大明更多的情报。
不管多难,都要想办法达成目标,天网军的使命就在于此,为了达成目的,花再多钱也无妨。
但是说实话,这年头想要在物理对线之前搞清楚对方国家的实际状况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往往两个国家开始干仗的时候,对对方的了解甚至连皮毛都没有,也难以找到真正对对方有所了解的人。
当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的时候,明帝国对日本的了解非常匮乏,甚至连对方领导人的名字都不知道,还根据之前的一些谣传,认为对方所有领导人都姓【平】,完全不了解日本的指挥系统。
日本就更不了解大明了,否则也不会出现想要以朝鲜为跳板鲸吞大明的想法,丰臣秀吉甚至还说要把首都迁移到宁波,把他们的天皇迁移到宁波去过舒服日子。
两个激情对线打生打死的国家之间完全不知道对方的底细和实情,乃至于对最高领导层都没有多少了解,可见情报收集的难度到底有多大。
于是孙子兵法里才会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年头,能够做到知己知彼,不是战争标配,而是战争顶配,顶到不能再顶的那种,类似于电脑游戏中的地图全开、上帝视角。
人类历史上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战争都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更有趣的是,两个陌生国家最主要互相增进了解的地方,除了通商的市场之外,就是战场,打仗打得多了,才会对对方有更多的了解。
比如西汉和匈奴。
大明在此之前和古尔王朝没有任何官方往来,没有任何官方层面的交流,甚至于商业贸易都不是直接展开的,主要依靠二道贩子,就是两个从未认识过的陌生国家。
但是这并不妨碍双方开战。
苏海生和韩伟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然后把具体消息通报给镇守葱岭的姜良平,安排姜良平那边没什么问题的话最好也派人帮帮场子之类的。
因为战场距离中都太远,所以苏咏霖给了苏海生重要的临机专断授权,允许他根据突发状况灵活行使权力。
只是涉及第三国,这个事情就必须要告诉苏咏霖一声,然后该怎么做怎么做,不能贻误战机。
此番作战明军本来没打算出动多少人马,觉得两万人足够让花剌子模国跪下喊爸爸,但是现在多了一个参与者,两万人可能就不太够用了。
明军方面已经要求西喀喇汗王国国王马斯乌德至少整顿两万人马随同明军一起出征,现在本身决定增兵至三万人,凑个五万人的联军。
花剌子模国方面才被西辽干废了主力,短期内凑不出太多的军队,现在主要就是看古尔王朝那边到底能凑出多少人来。
这将直接影响大明对古尔王朝的实力推测,也将直接影响到大明未来在安西和北庭两个行省的驻军人数规模。
受到粮食生产和运输问题的直接影响,大明在西域之地无法长期保持十万以上的军队规模,随着两大行省的安定,第二兵团和第六兵团的军队正在有序组织撤退。
未来大明在西域两大行省的驻军计划其实也就是根据聚居点来的,因为西域能生存人的地方并不多,主要就是绿洲,所以大明驻军也好,交通道路也好,都是随着绿洲来建设的。
如此一来,安西行省和北庭行省广大地区在未来都将是无人区或者少人区,自然也不需要太多军队留下来驻守,现在是有行军存粮支撑,耗费巨大但也是也能维持。
未来一旦进入常规状态,在生产建设兵团搞起来之前,数量太大的军队是无法立足于当地的。
所以苏咏霖还是打算在安西行省和北庭行省留下数量不多的军队,由第二兵团和第六兵团共同承担守备职责,不单独设立主战兵团驻守,以减轻军事负担。
这个问题上,苏咏霖和参谋总部充分参考了当年经营西域、中亚十分成功的唐朝的策略。
唐朝极盛时期,也就是开元、天宝年间,在西域的正规驻军人数约四万五千人,分属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看似数量稀少,而疆域广大,四万多人控制者百万平方公里的广大疆域,很难达成目标。
实则不然。
唐朝极盛时期,国威远播四海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天可汗的名号也绝对不仅仅只是名号。
从长安出发到中亚地区,在并非本国直属领土而是羁縻势力范围内的诸多小国、部落都对唐帝国俯首称臣,一旦出事,他们是有出兵义务的。
阿尔斯兰恼火的无以复加。
因为明国的宣战布告之前就送到了,让他洗干净脖子准备等死,大明绝对不会放过他。
原因是阿兰持刀胁迫大明西征军行军书记官韩伟让他把西喀喇汗王国交给花剌子模国,致使韩伟受伤。
阿兰被逮捕之后,交代了这件事情是阿尔斯兰逼着他让他做的,为此还抓住了他的家人族人,以此作为威胁的筹码。
明国皇帝苏咏霖勃然大怒,立刻下令讨伐花剌子模国,誓要让花剌子模国和国王阿尔斯兰付出代价。
阿尔斯兰对此当然是一无所知,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派人去讨要土地,却换回了这个结局。
他不知道阿兰和韩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他根据事情的结局大概脑补出了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
大概率就是阿兰无法达成他要的结果,绝望之下决定用挟持的方式来逼迫明国答应他的条件,结果不仅没成功,还把花剌子模国从盟国变成了敌国,现在需要讨伐。
所以他痛斥阿兰的愚蠢、无用,对阿兰的家族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族灭,把他们的尸体吊在城楼上示众,以此泄愤。
愤怒是泄掉了,忧愁却回来了。
面对明国强大的军事威胁,他走投无路,拿不出任何军事力量抗衡明军,眼看着就要被明军挂在东南枝上随风飘扬了。
无奈之下,他只有在部下的建议下选择向南边新兴强国古尔王朝求援的方案。
为了确保古尔王朝一定介入这场战争,还拿出了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拒绝的诱惑。
阿尔斯兰当然知道这是与虎谋皮、与狼共舞,但是为了生存,他别无选择。
当然了,以花剌子模国这种堪比马奇诺防线一样密不透风的保密水平,其高层上午知道的事情,下午就被天网军密探完整得知,然后传回大明。
正在被改名为安西城的虎思斡耳朵周边进行战争准备的苏海生等人很快知道了这个事情,对此表示惊讶。
他们一边将这个事情快马加鞭传递给中都,一边召开军事会议商量这件事情,最后得出了谨慎对待的结论。
总而言之,先派遣大量军事哨探前往古尔王朝边境地区探查军事情报,搞清楚古尔王朝的军队数量、装备和各类兵种,并且积极打听这个国家的一些和军事相关的事情之类的,给大明更多的情报。
不管多难,都要想办法达成目标,天网军的使命就在于此,为了达成目的,花再多钱也无妨。
但是说实话,这年头想要在物理对线之前搞清楚对方国家的实际状况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往往两个国家开始干仗的时候,对对方的了解甚至连皮毛都没有,也难以找到真正对对方有所了解的人。
当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的时候,明帝国对日本的了解非常匮乏,甚至连对方领导人的名字都不知道,还根据之前的一些谣传,认为对方所有领导人都姓【平】,完全不了解日本的指挥系统。
日本就更不了解大明了,否则也不会出现想要以朝鲜为跳板鲸吞大明的想法,丰臣秀吉甚至还说要把首都迁移到宁波,把他们的天皇迁移到宁波去过舒服日子。
两个激情对线打生打死的国家之间完全不知道对方的底细和实情,乃至于对最高领导层都没有多少了解,可见情报收集的难度到底有多大。
于是孙子兵法里才会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年头,能够做到知己知彼,不是战争标配,而是战争顶配,顶到不能再顶的那种,类似于电脑游戏中的地图全开、上帝视角。
人类历史上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战争都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更有趣的是,两个陌生国家最主要互相增进了解的地方,除了通商的市场之外,就是战场,打仗打得多了,才会对对方有更多的了解。
比如西汉和匈奴。
大明在此之前和古尔王朝没有任何官方往来,没有任何官方层面的交流,甚至于商业贸易都不是直接展开的,主要依靠二道贩子,就是两个从未认识过的陌生国家。
但是这并不妨碍双方开战。
苏海生和韩伟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然后把具体消息通报给镇守葱岭的姜良平,安排姜良平那边没什么问题的话最好也派人帮帮场子之类的。
因为战场距离中都太远,所以苏咏霖给了苏海生重要的临机专断授权,允许他根据突发状况灵活行使权力。
只是涉及第三国,这个事情就必须要告诉苏咏霖一声,然后该怎么做怎么做,不能贻误战机。
此番作战明军本来没打算出动多少人马,觉得两万人足够让花剌子模国跪下喊爸爸,但是现在多了一个参与者,两万人可能就不太够用了。
明军方面已经要求西喀喇汗王国国王马斯乌德至少整顿两万人马随同明军一起出征,现在本身决定增兵至三万人,凑个五万人的联军。
花剌子模国方面才被西辽干废了主力,短期内凑不出太多的军队,现在主要就是看古尔王朝那边到底能凑出多少人来。
这将直接影响大明对古尔王朝的实力推测,也将直接影响到大明未来在安西和北庭两个行省的驻军人数规模。
受到粮食生产和运输问题的直接影响,大明在西域之地无法长期保持十万以上的军队规模,随着两大行省的安定,第二兵团和第六兵团的军队正在有序组织撤退。
未来大明在西域两大行省的驻军计划其实也就是根据聚居点来的,因为西域能生存人的地方并不多,主要就是绿洲,所以大明驻军也好,交通道路也好,都是随着绿洲来建设的。
如此一来,安西行省和北庭行省广大地区在未来都将是无人区或者少人区,自然也不需要太多军队留下来驻守,现在是有行军存粮支撑,耗费巨大但也是也能维持。
未来一旦进入常规状态,在生产建设兵团搞起来之前,数量太大的军队是无法立足于当地的。
所以苏咏霖还是打算在安西行省和北庭行省留下数量不多的军队,由第二兵团和第六兵团共同承担守备职责,不单独设立主战兵团驻守,以减轻军事负担。
这个问题上,苏咏霖和参谋总部充分参考了当年经营西域、中亚十分成功的唐朝的策略。
唐朝极盛时期,也就是开元、天宝年间,在西域的正规驻军人数约四万五千人,分属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看似数量稀少,而疆域广大,四万多人控制者百万平方公里的广大疆域,很难达成目标。
实则不然。
唐朝极盛时期,国威远播四海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天可汗的名号也绝对不仅仅只是名号。
从长安出发到中亚地区,在并非本国直属领土而是羁縻势力范围内的诸多小国、部落都对唐帝国俯首称臣,一旦出事,他们是有出兵义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