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亡国之君 > 第一章:宫冷

第一章:宫冷

作者:江边村豆腐店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见日月。荒无人烟的山脊,一直向前倔强地奔跑。

    无邪,纯粹,健壮的身躯在不时地向天挥舞着长矛。

    悬珠。中空的矛尖浮套着闪烁幽光的磷珠,随着那人起伏跳跃在旋转,翻滚。

    微光尽头显映出滔天的大水,从远后处滚滚迫来。

    原来他是在奔逃。

    多次重复的梦境,使人感觉起莫名哀伤又不免有怪异的安怡。

    雷声在沥沥秋雨中炸响,将午夜深寐的人们骤然惊扰。

    “不象是他,怎么会有那些水…。”

    醒后的惊悚,蚊声喃语中所带出的疑问,还有即将不由自主展开的空朦思绪。

    统统被外间传进来的一声问候所打断,转眼渺去无踪。

    “娘娘,娘娘。可曾惊着啦?”

    “…,困吧。”

    “哎。”

    外间,暴丫儿鼾声依然如潮。潮声中,酸丫儿倒头继续睡下。

    宫女被安上绰号并不奇怪,令人奇怪的是两个值夜的宫女从未轮换。打自己十九岁生辰那日开始起,到现在依然。那一年好像是先皇四年的十一月.

    改元已有几年,心境大体能保持着安宁,是因她之前太多的艰辛忍让好不容易换回的。最近数月,怪梦扰得心绪烦乱,不再能如往常般专注于观书写字。

    也许,需要开启一扇新窗。让清风徐入,晾晒已发霉的犄角旮旯。或者挑个日子前往灵济宫参拜算是个不错的选择,父母家人从祥符搬回京城已得三年,也恰是可行将探望的时节。

    今年已然错过。也许来年的九九重阳是个好时机,父母一直说家中的许多堂姊妹挂念着自己,能出去到父母家中见上一面也是好的。

    作为先皇遗孀,纵然曾经风光无限,也终是要清冷收场。唯有亲人,不曾弃。

    没办法将先皇也算作亲人,可也难免偶尔会想起。回忆起初,每一次他的开心笑脸,每一次的默然忧伤。每一次欢呼雀跃和他边上摆放的精绝器物。

    雨停了。万籁俱静的空旷中传来惊慌的脚步,直踏在殿门才停顿住。

    似乎有低语,然后是宦官才迈有的碎步声,延续到了门前。

    宦官身上都带有一股子浊气,异常的刺鼻。所以平时出行,暴丫儿都会先将他们驱赶出自己的视线之外。銮仪中捧龙涎香的宫女总是先行,只因自己对各类气味敏感异常。

    但凡自己还在这,应该还没有宦官胆敢敲击这扇门。

    “报懿安娘娘主知,太皇贵妃郑氏薨逝。”

    平缓的述话口气,宫内独特的。阿猫阿狗一样,太皇贵妃也一样,不带出任何情绪的语调,不阴不阳的嗓音。就这么样生生钻入耳内。

    慈宁宫冷。恰在无眠时,曾经被当世廷臣们视作妖孽的前郑贵妃走了。

    江右某地。

    稻谷才收一半,九月的鬼天说变就变。本来还晴空万里的暖秋和风,一下子象罩上了锅底,风刮得呜呜叫。张珉从设在祠堂里的学堂溜出来,刚拐到自家侧门巷前,就见满堂和满仓两个在下门板。

    “你两个怎么又来卸门板?”

    “昨儿白竹有人见到河上有泡尸,我俩这去找找,也借你家门扇使唤一二。”

    “怎么又死了人,又死人呢?”

    嘟囔着,张珉跨槛侧身进了去。作为张坊许多年来唯一的秀才,除在蒙童跟前,平日一点威风都莫有,真乃斯文扫地。

    “秀才老爷行善好施,明年准能中状元。”

    俩泼皮嘴里说些好听的,手脚没半点停顿的意思。

    “这雨怎么又不下了呢?“

    太阳露了脸。天井愣立的张珉象在询问,又象在自问。抬头再看,两个痞子早撒丫子没了影,连同他家侧门的板儿。

    无名观。

    满堂口中的泡尸此际正站在门前。这家伙象个水鬼从河底冒出来,上岸就抢了小道士的咸鸭蛋,然后又同观里起了纠葛。

    “想清楚啦?”

    “嗯。”

    一身略显短小的道袍将这厮衬得比往日高大,只是布也忒糙了点。白浆点沾上得用手指甲一个个抠,方能掉落。

    “那便随我入内,到祖师像前作揖。”

    手持拂尘的中年道士和他仨徒弟一排站着,高挽的发咎、清瘦的脸庞勉强有两分道骨仙风,前题是忽略掉他脸上一大一小的眼瞳。

    “能吃肉吗?”

    猛然间,他想起此一非常关键的问题。

    “我门下不戒荤腥,蛇鱼、大雁和狗、牛四样吃不得。师伯门下无此门规,你只须谨记一项,自食其力不得化缘。”

    “那是,那是。叫花子才乞讨呢,咱堂堂道门不化缘。”

    似乎很随和的样子,并没有多么隆重繁琐的仪式。歪头随他对着断了臂膀的青苔石像连作三个深揖,礼成。

    “渺目师兄。”道士一指头点着自己鼻子,然后挨个点向边上三个,“成一,龙夕,庆生三个是你师侄。”

    “黄冲。”点鼻子,他有样学样地自我介绍。

    “师叔。”三位小道士很是懒散地辑手。

    一直偷眼盯着靠墙长矛的黄冲脑袋有点抽抽,反应不过来。好像对方在表达代师伯收徒的意思,啥子情况?

    “师兄?谁是我师傅?那俩个白发老头?”

    “都是。”

    “都是…啥子意思啊?是俩老头都是呢,还是…。”

    没人理他。渺目去了里屋,象个嘎农夫的成一从长矛边上拎起一把锄头出门,贼眉鼠眼的龙夕去院中菜地摘豆荚,半大小孩的庆生蹲地上清理薯藤。

    “渺目师兄,那我出门去打点野味。”没人理会才好呢。

    一步迈出,攥回自己的东西,强烈的自信没来由地充沛起来,他觉得自己将来肯定能活得很好。握住既是武器也是护身符或吉祥物之类的黑杆长矛,他蛮有信心地。

    晦气散尽,找回重要物件的黄冲,左右观瞧一番之后,依然没人理会。太好了,幸福人生的模样,一下便找着了。

    “个死佬系癫子。”背后,半大小孩的庆生蹲在地上嘟囔。也不知他真没听见还是假没听见。扛起长长的黑杆长矛,一溜烟地跑向东山,打猎去也。

    不高的山峰遍布着一堆堆巨石,白色的,奇形怪状的,有块大的似马,故名石马山。欢悦的死佬没空去注意这些,蹦跳着大步进行迂回穿插,天气真好。

    落籍野观便有了居处,没啥子清规戒律还能吃肉。东山就在跟前,山景真美。

    空气中飘忽一丝野兽特有的骚味,长矛便在手里变成标枪的握姿,有门。这位庆生眼中不晓得从哪里冒出来的死野佬一脸的兴奋和紧张。

    想要尽快寻点猎获,也算纳个投名状。

    当惊飞的山鸡笨拙地拍打翅膀声响起,在奔出去的一瞬间,两双能看透人心肺的眼神于脑海中一闪而过。

    俩个老不死的家伙。呸,唬鬼的师傅哪有肥野鸡重要?我去。

    专注,才能有收获。

    向着野鸡,呼啸而起的他一直都信奉这句。

    乾清宫。

    由信王而成皇帝是一种飞升,朱由检可谓是一步登天。

    治理天下何其难矣!所以,只能兢兢业业地不敢丝毫懈怠。

    做尧舜之君何其难矣!其实,从未接受为君之道的经年教导,也仅能效仿前古传说中这些天生天养的圣人。

    为了得到他这位新皇的欢心和信任,许多官员们纷纷上疏,建言献策,表达忠心,以图博得他的好感。其目的不外为升官发财耳。

    满朝的官员,他也认识不了几个。至于谁好谁坏,谁强谁劣,更是不甚了解。毕竟缺乏经验,改元初年的廷推,还不得不采用拈阄的方式来选择内阁班底。

    好在一切都会慢慢理顺的。比如,今年初白莲教乱了一阵,上个月批准顺天府伊刘宗周的上疏,颁下新的保甲法,也算能缓应一时。

    由于一贯国事繁忙睡得晚,郑贵妃的事,昨儿就已收到消息。只是这出殡事宜还需由内阁出章程,他习惯每遇事则断不拖延。所以着人召集相关臣属,今天就要商定此事。

    六部阁臣连同内务府司礼监管事太监齐至,早朝之后便开始汇商。

    “…,臣以为,既然光宗皇帝未按遗诏尊其为太皇后,熹宗皇帝也未实施,陛下当依从熹宗皇帝旧例,按皇太妃一仪而定。谥号也可依太妃例。”

    奔放的周延儒侃侃而谈,总是能让人觉出言辞间的洒脱,语气也豪迈的很。

    “那需不需要入定陵合葬呢?”

    “按熹宗成例可不入定陵,按神宗皇帝遗诏则当入。”

    成基命作为首辅,理所当然地做出解答。讲得也够有板有眼的。

    可这个解答还不如没有的好,这点连内务府的小宦官都看出来了。圣上在皱眉。

    “周爱卿以为如何?”

    果然,皇帝将咨询的重点放在了周延儒的身上。

    “回禀陛下,臣以为,若按方才曹公及王公所述,综合臣参阅的所具以往成例,或可并葬入银泉山李园为妥。”

    最后一句话直点问题关要,他这样的回答让朱由检相当满意。

    现在要的就是实干大臣。象周延儒这样,事先下过一番妥帖功课,又能体察上意。解决问题也是信手沾来,才算是自己所需的阁臣首辅。

    能入内阁的都是当世俊才。才二十岁的皇帝还远未达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境地,如果这样的状况都不明所以,真该卷铺盖回家去也。

    “诸卿家以为如何?”

    “臣等附议。”连成基命也一齐躬身应合。

    “既然如此,此一项便如此定下。”

    接着,王承恩将预写的谥号奏折交与曹化淳,老曹接过后双手奉放在御案上。

    他俩都是信王府出来的跟班宦官,王则是曹的名下人。而曹化淳显然比王承恩要本事的多,要不然也不会惹上魏公公还被赶回家去过。

    皇帝亲书谥曰: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

    一通的朱笔频点,一手的清秀端庄小楷。曾经叱咤风云的郑贵妃,终于了却在阳间的一切,由皇帝亲作盖棺定论矣。

    內府安排各项孝仪规章,她名下人等福王及寿宁公主一些人按制守孝不提。

    江右某地,石马山东岭小径,天近黄昏。

    雨说下终是未下,麻黑的山坳小路上,黄冲横担长矛,挑着两大摞藤条串绑的猎获。一只大麂子两只肥山鸡,六只兔子和一条长虫。

    前方传来噼里啪啦的动响,龙夕握着条竹枝一路打草惊蛇来接他。

    “师叔。”

    “哎。”

    两人照面,一个欢快地喊,一个欢快地答。倒似彼此相熟已久的模样。

    “我来挑。”

    “哎。”

    龙夕想挑,可是起不了腰。却原来另一头还串着只黑野猪。然后还是他师叔轻便地担回肩上,这厮劲真大。

    “师叔来个,以后天天有肉吃咧。”

    “哎。”

    贼眉鼠眼的龙夕高兴得象过年,心想原来这死佬真个会打猎。

    “快些走嘞,师叔。天大黑了。”

    “鞋破了。”

    准确地说,应该是鞋带断了。脚下的破烂帆布胶鞋和铁矛头是他最为重要的物件,这两件东西能提醒他,原本自己也有来处。

    “草绳不结实,要麻绳。”

    下午时分,龙夕发现了这个问题。

    “会编吗?”

    “屋檐下头现成有,成一师兄他个手巧。”

    “嗯。”

    好像门边木钩子上是搭着几摞粗细不等的麻绳,印象中。

    “师叔,个蛇怎么弄?”

    “煮汤喝。”

    虽然是死蛇,龙夕还是边上盯了一路。

    事实证明黄冲讲的做法是正确的。当渺目最后放下空碗的时候,成一和龙夕两个已经开始在连夜剥兔子皮,寺庙观庵中最不缺香烛。

    “老大,…哦不,师兄。我俩师傅有名号么?”

    “不晓得。观里也就我一个人有道号,咱观里不兴。”

    吃得肚皮滚瓜圆鼓的庆生刚探手,渺目将他手腕拨转,然后指向外间。破天荒,自己动手收拾起一桌子的碗筷。

    “个麂子够有百二三斤哇,长得真恰噶(漂亮)。”

    “还有野牛,要两个人才能弄得回来。”

    麻利地剥开麂子皮,然后一刀将白花花、圆鼓鼓的肚子划开。黄冲觉得观里的菜刀真快,而且乘手。

    “东山坳里有三四头,我旧年见到过。”

    庆生双手捧着木脚盆,接住滚落而下的肠肚心肺,血水飞溅到兴奋的小脸上。

    “带我去。”

    “还是我去,你跑得慢。”

    “你两个都去,打得回来腌成肉干过年吃。”

    “俩老…师傅人呢?渺目师兄。”

    “去了外面,不回来了。”

    “师傅,盐不够哩。”

    “下到张坊去买就是,明天早上就去。顺带收回去年水田的谷租。”

    “哎。”

    打油买米,跑腿送信都归龙夕做。因他以前就是个街上痞子。

    “咔嚓。”门框上半尺长的蜈蚣被菜刀剁成两截,眼神贼亮的黄冲惊了众人一跳,他却没事人地单手拎起捆柴火继续忙活。

    烧水洗澡也是当下一件紧要事。

    九月二十四。顺天府,大兴。

    出了禁的王良妃心思就象只放飞的小鸟,不住偷瞅外头的街市和行人。

    可惜啥都瞅不到,除了轿夫的后脚跟。

    不是每个人都有张皇后那般好命,也不是每个前朝嫔妃都能安心颐养天年。别看现在铜锣开道街清行人避让,好不威风的一番模样。谁会知道长年累月一间窄阁两名宫女,苦熬岁月。好好一个女儿家,换回的只不过百倾的田地和无权无利的虚名,却要耗费掉整个一生。

    十栽恍如一梦。禁内黑夜如漆、宫冷似冰。但愿家里一切安好,也不枉自己象个死人数着日子捱过的时光。

    “启禀娘娘,前方桥断了需绕行。”

    扶撵的宦官是个老成的,讲话也是斯言慢语。

    “嗯。”

    她不知道是哪座桥断了,但一路都无长桥,绕路却都极远。一来一回本就仓促,路上耽误一刻就少见爹娘一刻,消息让她心情一下子变得极为的不畅。

    低下头看着双脚,要是自己能骑马就好了。听张皇后身边的暴丫儿说田妃就能骑,还在西苑里跟好些宫女一起蹴鞠。真是羡慕煞人。

    不知道是不是体会到女主子归家心切,转过道后仪队走得飞快。连铜锣也不再响了,远远的后头还传来参杂喝骂声的糟乱。

    “怎么回事?”老宦官低声询问两侧马上护卫。

    “快滴行,莫管后面。”

    卫队首领打马近前,声音中透着焦急。

    轮不到良妃说话,说也没有用。世道变得已经没人讲真话,各自苟营、损他利己是常态。仁义礼信都是挂在嘴边的,手上攥着的是毒辣,绝大多数人心里安放的也都是唯利是图。

    天景不顺,百姓又遭官吏胡乱糟践。民变、兵变时时都有。大明天下何时太平过,打自己记事起,每年都听有逃难的人过村,每年都有横死的人停在义庄。

    世道乱了,是该和父亲说说后路的事。但愿历年宫里往家的赏赐还能存有些,也但愿父亲不再一心迷恋在叶子戏上。

    是夜,顺天府及内务衙口接报,大兴现小股贼寇,熹宗良妃回城受阻。次日,兵部下辖五军都督府呈言:查无贼,恐为流寇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