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三省六部制的弊端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时三国演义还不那么出名,并没有成为四大名著,所以罗贯中的态度,是虚心求教。
“对于《三国演义》这种名著,我只能说说自己个人的看法。”秦宇道,“一部作品写出来,本来就是要给后世之人评价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诸葛亮。”
历史名著?罗贯中闻言心中激动不已:在学究天人的秦先生眼里,我的拙作竟然是名著?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数十个战争场面,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得读者好像跨越了千年,亲临当时的古战场。尤其是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
“在《三国演义》写成之前,人们对三国那段历史并不热衷。《三国演义》一出,它塑造的一系列三国人物,便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它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也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居然……有如此高的评价?
罗贯中闻言身躯微微颤抖起来,他还不知道,他写的这部小说,将来会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真的有这么好吗?朱元璋侧头想道,既然先生对他的书评价这么高,那就全国大规模刊印发行好了,先生说好那就是真的好。
至于施耐庵的《水浒传》,因为描写的坏人太多,已经被禁止。
师徒俩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不过,还是有些不足之处的。”秦宇道,“比如说,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诸葛亮是一代名相不假,但把他吹成了能呼风唤雨的神仙,就太过了。”
“以至于有好多人,抓住这一点不放,借此攻讦丞相。”
“其实诸葛亮一开始的隆中对,就有对局势的误判。千里之遥分兵两处,失败那是必然。”
“隆中对的意思是从荆襄和益州两处出兵,夹击曹操。孙权又不傻,在关羽从荆州出兵的时候,肯定会在背后出兵偷袭的。”
“其次是贬曹捧刘。曹操实际上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为华夏安定北方,起到了重要作用。”
“纵观整个三国,能领兵打仗且留下诗文以传后世的,就只有曹操和诸葛亮。”
“不错,不错,先生说的对极了。”罗贯中道,“请问先生……”
“老罗,你家里不是有急事吗?”正当他想向秦宇请教修改意见的时候,朱元璋提醒道。
“对,对,对,秦先生,差点忘了家里还有点急事急需要处理,就不打扰你们了。”罗贯中说完,站起身来,依依不舍的离去。
是不是家里煤气罐着火了?秦宇见状,心中暗想。
“秦先生,咱也想向你请教一个问题,是真正的历史问题。”朱元璋道,“不像他,这么好的机会,讨论什么三国演义小说?”
“什么问题?”秦宇问道。
“假如,咱是说假如,一个王朝逐渐繁荣起来,发现六部制不够用怎么办?”朱元璋问道。
他打算向秦宇请教三省六部制的改制问题。
这样的国家大事,肯定不愿意让罗贯中,这样一个刚进朝堂不久的大臣听到。就算以后也会拿出来和群臣商议,也不愿让他接触到最核心的机密。
“三省六部制本来就是,封建王朝落后的制度。”秦宇道,“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够用,一旦社会生产力发展起来,就落后了。”
“清光绪年间国门被打开,西方文明进入。皇帝就发现三省六部制不行了,为此特意增加了一个商部,专门管商务以及铁路矿务。”
“至于如何改制,很简单,那就是细分。”
“比如说商部就应该专门管商业,矿部就专管矿产,教育就专管教育,户部专管户籍,农部专管农业,税部就专门管税收……”
“朝廷的职能部门分工越细,运转起来就越方便、顺畅。”
“和社会一样,社会分工越细,生产力就越发达。”
“就拿古时候的户部举例,户部既要管田赋,又要管关税,公债,货币,户籍……一个部门管的事务太多,就会流于复杂,结果一个也管不好。”
“原来只要细分就行了?”朱元璋恍然大悟。
“是啊,这本来就不是什么难题。”秦宇道,“你以为有多复杂?”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六部制只有六个部就只有六个尚书,权力集中在他们六个人身上,未免权力过大,不是什么好事情。”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大臣的权力越集中,就越容易威胁到皇帝的集权。”
“如果建立几十个部的话,几十个尚书,他们的权力就被分割了。”
还能分割六部尚书的权力?太好了!朱元璋闻言惊喜起来。心中暗想幸亏刚才把罗贯中叫走了,分大臣的权已经属于帝王之术了,的确不能让他听到。
“六部制,权力只集中在六个人手里。一旦他们当中有两个人联合起来,都够皇帝喝一壶的。”
“比如说明朝中期的三扬内阁,朝廷大权都被他们几个掌握。”
“把六部尚书的权力分化,掌权的尚书越多,他们就越难结党,就越难威胁到皇权。毕竟人心隔肚皮,结党两三个人容易,结党几十个人难度就大了。”
“不错,不错!”朱元璋听的是连连点头。
当皇帝的最忌讳的就是大臣结党,而把六部细分成几十个部,就相当于从根源上,极大的削弱了他们结党的可能性和危害性。
要是换做以前,六部尚书每一个都掌握了很多大权。
一旦有两三个人结党,都能威胁到朝廷的安稳了。
以前皇帝一旦发现大臣结党,处理的方法就是罢官或者抄家灭族。但这种方法只是在‘堵’,就算堵的再结实,也杜绝不了大臣结党的发生。
而秦宇的这个方法就是疏,从根源上削弱了结党的可能,和破坏力。
堵不如疏。
当时三国演义还不那么出名,并没有成为四大名著,所以罗贯中的态度,是虚心求教。
“对于《三国演义》这种名著,我只能说说自己个人的看法。”秦宇道,“一部作品写出来,本来就是要给后世之人评价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诸葛亮。”
历史名著?罗贯中闻言心中激动不已:在学究天人的秦先生眼里,我的拙作竟然是名著?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数十个战争场面,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得读者好像跨越了千年,亲临当时的古战场。尤其是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
“在《三国演义》写成之前,人们对三国那段历史并不热衷。《三国演义》一出,它塑造的一系列三国人物,便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它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也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居然……有如此高的评价?
罗贯中闻言身躯微微颤抖起来,他还不知道,他写的这部小说,将来会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真的有这么好吗?朱元璋侧头想道,既然先生对他的书评价这么高,那就全国大规模刊印发行好了,先生说好那就是真的好。
至于施耐庵的《水浒传》,因为描写的坏人太多,已经被禁止。
师徒俩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不过,还是有些不足之处的。”秦宇道,“比如说,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诸葛亮是一代名相不假,但把他吹成了能呼风唤雨的神仙,就太过了。”
“以至于有好多人,抓住这一点不放,借此攻讦丞相。”
“其实诸葛亮一开始的隆中对,就有对局势的误判。千里之遥分兵两处,失败那是必然。”
“隆中对的意思是从荆襄和益州两处出兵,夹击曹操。孙权又不傻,在关羽从荆州出兵的时候,肯定会在背后出兵偷袭的。”
“其次是贬曹捧刘。曹操实际上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为华夏安定北方,起到了重要作用。”
“纵观整个三国,能领兵打仗且留下诗文以传后世的,就只有曹操和诸葛亮。”
“不错,不错,先生说的对极了。”罗贯中道,“请问先生……”
“老罗,你家里不是有急事吗?”正当他想向秦宇请教修改意见的时候,朱元璋提醒道。
“对,对,对,秦先生,差点忘了家里还有点急事急需要处理,就不打扰你们了。”罗贯中说完,站起身来,依依不舍的离去。
是不是家里煤气罐着火了?秦宇见状,心中暗想。
“秦先生,咱也想向你请教一个问题,是真正的历史问题。”朱元璋道,“不像他,这么好的机会,讨论什么三国演义小说?”
“什么问题?”秦宇问道。
“假如,咱是说假如,一个王朝逐渐繁荣起来,发现六部制不够用怎么办?”朱元璋问道。
他打算向秦宇请教三省六部制的改制问题。
这样的国家大事,肯定不愿意让罗贯中,这样一个刚进朝堂不久的大臣听到。就算以后也会拿出来和群臣商议,也不愿让他接触到最核心的机密。
“三省六部制本来就是,封建王朝落后的制度。”秦宇道,“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够用,一旦社会生产力发展起来,就落后了。”
“清光绪年间国门被打开,西方文明进入。皇帝就发现三省六部制不行了,为此特意增加了一个商部,专门管商务以及铁路矿务。”
“至于如何改制,很简单,那就是细分。”
“比如说商部就应该专门管商业,矿部就专管矿产,教育就专管教育,户部专管户籍,农部专管农业,税部就专门管税收……”
“朝廷的职能部门分工越细,运转起来就越方便、顺畅。”
“和社会一样,社会分工越细,生产力就越发达。”
“就拿古时候的户部举例,户部既要管田赋,又要管关税,公债,货币,户籍……一个部门管的事务太多,就会流于复杂,结果一个也管不好。”
“原来只要细分就行了?”朱元璋恍然大悟。
“是啊,这本来就不是什么难题。”秦宇道,“你以为有多复杂?”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六部制只有六个部就只有六个尚书,权力集中在他们六个人身上,未免权力过大,不是什么好事情。”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大臣的权力越集中,就越容易威胁到皇帝的集权。”
“如果建立几十个部的话,几十个尚书,他们的权力就被分割了。”
还能分割六部尚书的权力?太好了!朱元璋闻言惊喜起来。心中暗想幸亏刚才把罗贯中叫走了,分大臣的权已经属于帝王之术了,的确不能让他听到。
“六部制,权力只集中在六个人手里。一旦他们当中有两个人联合起来,都够皇帝喝一壶的。”
“比如说明朝中期的三扬内阁,朝廷大权都被他们几个掌握。”
“把六部尚书的权力分化,掌权的尚书越多,他们就越难结党,就越难威胁到皇权。毕竟人心隔肚皮,结党两三个人容易,结党几十个人难度就大了。”
“不错,不错!”朱元璋听的是连连点头。
当皇帝的最忌讳的就是大臣结党,而把六部细分成几十个部,就相当于从根源上,极大的削弱了他们结党的可能性和危害性。
要是换做以前,六部尚书每一个都掌握了很多大权。
一旦有两三个人结党,都能威胁到朝廷的安稳了。
以前皇帝一旦发现大臣结党,处理的方法就是罢官或者抄家灭族。但这种方法只是在‘堵’,就算堵的再结实,也杜绝不了大臣结党的发生。
而秦宇的这个方法就是疏,从根源上削弱了结党的可能,和破坏力。
堵不如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