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说:屏风(中)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样的展览会基本每个月都会有,但是主题夹带东方文化的却不多见,从这个侧面,可能也反映出些许西方人独有的傲慢吧。
剑桥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其前身伊丽莎白威廉博物馆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是皇室出资兴建的皇家博物馆。当然在英国,皇家博物馆有好几座,这个剑桥博物馆属于相对较小的一个。
尽管在规模和展品的质量数量上,剑桥博物馆同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格局或安排上,两个馆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二者都有埃及厅、希腊罗马厅、兵器厅、东亚瓷器厅、18世纪欧洲油画厅等等。每天来参观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即使这绯雨绵绵的下午,依然聚集了大量的访客。
这次的新展主题叫“龙的觉醒”,不伦不类的红色幕布上,简简单单勾勒了一只不知是个什么玩意的东西,他们叫成“龙”。
可在张震看来,这比蚯蚓还不如,别说苍劲的龙爪,矫健的龙身,威武的龙首,叱诧风云的姿态,就连旁边的九天云霄画的也是松松软软,倒像是堆放在一起的棉花糖,看起来,倒是挺好吃的样子。
不过最让他诧异的还是这个标题,令张震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这华中的崛起从改革开放那刻就开始了,30多年的卧薪尝胆,艰苦奋斗,华中早就成了世界的中心,每年的GDP超过英国50倍有余,可这主题的名字却给人一种东亚病夫渐渐痊愈,威猛睡狮刚刚苏醒一般,让人非常的不舒服。
算了,我就是个学生,管这些干嘛,先看看展品再说。张震思定后,走进了展室。
他走马观花般看了一些陶瓷、景泰蓝、石雕木刻、鼻烟壶、丝绸等展品后,来到了一处小耳室,一扇艳红的屏风映入眼帘。
这个小房间只有这么一个展品,看来是非常珍贵了。布兰妮总算说对了一件事,张震对这个东西确实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待到近前,他看清楚了,这屏风上刻画的是一名黄衣女子在柔暖的烛光下正自穿针引线缝补着衣衫。而他旁边是一名古代男子,身着朴素,正在为女子披上一件白色套纱。
这情深意切的举动,让人不由得心生嫉妒,这简直是:夫妻恩爱一线牵,只羡鸳鸯不羡仙。
再看这扇屏的制作,手工透雕龙纹,刀功何其了得。工笔画风,丹青精细,人物动作流畅自然,脸廓饱满圆润,造型大气精美,让人如痴如醉。
外围红木框做工也十分考究,镂空设计,外框卷刀雕凤,框顶刻五龙,龙龙点睛。整体精美大气,古意盎然,鬼斧神工。
这样的作品张震可从没见到过,不仅仅是作者精雕细琢的工艺,更是他丹青之处的绝妙,画中的男女之情,不正是他一生寻找,可苦苦不得所求的么。
正在这时,他脑海里突然想起了布兰妮,刚才的古韵立刻收敛,他轻轻笑了笑,继续观摩这扇屏风。
可越是看,越感觉有些不对,这红屏里除了儿女情长之意,还透着深深的哀思,这感觉不知道是从何而起,张震不由自主地挠了挠头,刚刚欣喜和羡慕之情,转眼变得深沉和怜悯。他甚至好像看到了滴滴眼泪和斑斑血迹,这是何故?
正在他百思不解之时,稍一侧目,发现展品旁有个介绍栏,上边用英文撰写了屏风的一些科普和制作手法,这些张震并不感兴趣,但接下来的文字,却吸引了他的目光。
“此屏为深海打捞之物,作者不详,出处不详,经鉴定至少有300年的历史,存于海中也有100年,但物表没有损坏,也未被海水侵蚀,堪称神奇。此物为一名东方人匿名捐赠,我馆深表感谢。”
如果这上边说的是真的,那简直是匪夷所思了。别说这木材在海水里浸泡100年,就是钢铁也早就锈迹斑斑,甚至解体,哪可能保存到现在,无稽之谈!
雨越下越大,可能是怕雨后公路堵车的缘故,参观的人流也开始渐渐退场,尤其这间屏风的耳室,现在除了自己,仅仅还剩下一人,正自认真地端详。
由于一身都被雨披包裹,张震并没有看清这个人的脸,但从其佝偻的腰背来看,应该是个老人。
突然,他发现这个陌生人正在轻轻的抽噎,时不时还用纸巾擦拭着脸颊,一副痛楚伤心的样子。
张震立刻用英语向对方询问情况,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流畅的中文回答让张震大吃了一惊,更为惊奇的是口音里流露出浓浓的平城乡音,让他倍感亲切。可知道,在这里遇到同胞已经非常难得了,而且还是老乡,这一下拉近了他俩的距离。
“您也是平城人啊?太难得了!”张震激动地说道。
那人将扣在脑袋上的雨披轻轻拉了下来,果然是一位老者,看这相貌得有个七十好几了,稀疏的白发,满脸的皱纹,深邃的眼眸,稀松的胡须,让张震一下子觉得这一定是一个饱经沧桑,经历丰富的老人。
“咳...咳,是啊,小伙子,你也是吧,听你声音已经没有口音了,看来这远赴他乡的日子够久了!”老者轻轻回答。
“是啊,大爷,我出来的日子可真不短了,刚才看您在流泪,没事吧?”张震小声问道。
“哦,没什么事,想到了这屏风的一段传说,不由自主地落泪了,让你见笑啦!”大爷说完,继续用纸巾擦了擦眼框。
张震一听这意思,看来他是知道这个屏风的来龙去脉,正好问问,没准还能吸收为自己论文的素材呢。
想到这,他立刻近了近身,微笑着说道:“大爷,您给我讲讲这故事呗?不瞒您说我是剑桥的学生,正在写东方文化方面的论文,恰巧和咱们家乡平城相关。这不,飞机票都买好了,明天就启程回家,找一些资料,来充实我的毕业论文。”
“哟!那真是太巧了!我也是明天回去,这人老了,思乡之情越来越强。毕竟叶落需归根嘛,这一晃也有几十年没回去看看了。唉...”大爷说完,眼眸又微微有些湿润,看来这是勾起了他思念故土的心事。
“那太好了,回平城的飞机每天就那一班,那我们真是有缘,可以一同回家了。”张震回道。
“行!小伙子,你扶我一下,咱们到那边的椅子上,我给你讲讲这屏风的故事。”大爷说完,伸出了带着一副黑色手套的手。
现在这季节刚刚入夏,不至于这么冷吧,也许是老人身体不好,怕冷惧寒,张震倒也并不在意,扶着老人坐到了那处椅子上,而自己却站在他的身旁,一脸的期待。
“其实这个屏风正出自咱们的平城,不过是几百年前明末清初的事儿了。它还有个名字,叫莺莺。”
“莺莺?这名字好怪!像个人的名字。”张震若有所思地打断道。
“是的,这就是一个人名,是这屏风工匠亡妻的名字。咱们那里的百姓从小就知道,平城自古盛产屏风,制作工艺天下无双。而这个故事得追溯到明末了。
那时候屏城有个匠师,制作的屏风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别说当地人,就连其他城郭的百姓也来屏城,寻他的作品,可以说那是一屏难求啊,比唐伯虎的真迹还稀有,毕竟做一个屏风的时间,少则月余,多则数月,如果复杂点的,那可能就要一年了。
这个匠师名字叫魏明,百姓们还给他起了个称号,叫屏仙。”老人一边说一边望了眼窗子,外边的大雨下的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
“那日也是这么个阴雨天,魏明从外边工房忙完回家,刚一进大门,就感到有些怪异。平时这个时候,妻子黄莺早就将喷香的饭菜摆到桌头,而今天桌上却空空如也,他想是不是妻子正在柴房忙碌,也并没上心。
可许久了也未见动静,他急忙赶到柴房寻找,清锅冷灶,并没有起火做饭的迹象。这就奇怪了,夫妇二人已经成婚十余年,魏明非常了解妻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不可能会到外边去。
于是,他大声地呼唤黄莺,在院子里四处寻找,最后...最后...终于找到了!”老人有些哽咽,停顿了下来。
“黄莺去了哪里?在哪找到的?”张震焦急地追问道。
“她死在了院内的井旁,甚是凄惨!”老人说完,眼泪滑落了下来。
这样的展览会基本每个月都会有,但是主题夹带东方文化的却不多见,从这个侧面,可能也反映出些许西方人独有的傲慢吧。
剑桥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其前身伊丽莎白威廉博物馆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是皇室出资兴建的皇家博物馆。当然在英国,皇家博物馆有好几座,这个剑桥博物馆属于相对较小的一个。
尽管在规模和展品的质量数量上,剑桥博物馆同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格局或安排上,两个馆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二者都有埃及厅、希腊罗马厅、兵器厅、东亚瓷器厅、18世纪欧洲油画厅等等。每天来参观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即使这绯雨绵绵的下午,依然聚集了大量的访客。
这次的新展主题叫“龙的觉醒”,不伦不类的红色幕布上,简简单单勾勒了一只不知是个什么玩意的东西,他们叫成“龙”。
可在张震看来,这比蚯蚓还不如,别说苍劲的龙爪,矫健的龙身,威武的龙首,叱诧风云的姿态,就连旁边的九天云霄画的也是松松软软,倒像是堆放在一起的棉花糖,看起来,倒是挺好吃的样子。
不过最让他诧异的还是这个标题,令张震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这华中的崛起从改革开放那刻就开始了,30多年的卧薪尝胆,艰苦奋斗,华中早就成了世界的中心,每年的GDP超过英国50倍有余,可这主题的名字却给人一种东亚病夫渐渐痊愈,威猛睡狮刚刚苏醒一般,让人非常的不舒服。
算了,我就是个学生,管这些干嘛,先看看展品再说。张震思定后,走进了展室。
他走马观花般看了一些陶瓷、景泰蓝、石雕木刻、鼻烟壶、丝绸等展品后,来到了一处小耳室,一扇艳红的屏风映入眼帘。
这个小房间只有这么一个展品,看来是非常珍贵了。布兰妮总算说对了一件事,张震对这个东西确实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待到近前,他看清楚了,这屏风上刻画的是一名黄衣女子在柔暖的烛光下正自穿针引线缝补着衣衫。而他旁边是一名古代男子,身着朴素,正在为女子披上一件白色套纱。
这情深意切的举动,让人不由得心生嫉妒,这简直是:夫妻恩爱一线牵,只羡鸳鸯不羡仙。
再看这扇屏的制作,手工透雕龙纹,刀功何其了得。工笔画风,丹青精细,人物动作流畅自然,脸廓饱满圆润,造型大气精美,让人如痴如醉。
外围红木框做工也十分考究,镂空设计,外框卷刀雕凤,框顶刻五龙,龙龙点睛。整体精美大气,古意盎然,鬼斧神工。
这样的作品张震可从没见到过,不仅仅是作者精雕细琢的工艺,更是他丹青之处的绝妙,画中的男女之情,不正是他一生寻找,可苦苦不得所求的么。
正在这时,他脑海里突然想起了布兰妮,刚才的古韵立刻收敛,他轻轻笑了笑,继续观摩这扇屏风。
可越是看,越感觉有些不对,这红屏里除了儿女情长之意,还透着深深的哀思,这感觉不知道是从何而起,张震不由自主地挠了挠头,刚刚欣喜和羡慕之情,转眼变得深沉和怜悯。他甚至好像看到了滴滴眼泪和斑斑血迹,这是何故?
正在他百思不解之时,稍一侧目,发现展品旁有个介绍栏,上边用英文撰写了屏风的一些科普和制作手法,这些张震并不感兴趣,但接下来的文字,却吸引了他的目光。
“此屏为深海打捞之物,作者不详,出处不详,经鉴定至少有300年的历史,存于海中也有100年,但物表没有损坏,也未被海水侵蚀,堪称神奇。此物为一名东方人匿名捐赠,我馆深表感谢。”
如果这上边说的是真的,那简直是匪夷所思了。别说这木材在海水里浸泡100年,就是钢铁也早就锈迹斑斑,甚至解体,哪可能保存到现在,无稽之谈!
雨越下越大,可能是怕雨后公路堵车的缘故,参观的人流也开始渐渐退场,尤其这间屏风的耳室,现在除了自己,仅仅还剩下一人,正自认真地端详。
由于一身都被雨披包裹,张震并没有看清这个人的脸,但从其佝偻的腰背来看,应该是个老人。
突然,他发现这个陌生人正在轻轻的抽噎,时不时还用纸巾擦拭着脸颊,一副痛楚伤心的样子。
张震立刻用英语向对方询问情况,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流畅的中文回答让张震大吃了一惊,更为惊奇的是口音里流露出浓浓的平城乡音,让他倍感亲切。可知道,在这里遇到同胞已经非常难得了,而且还是老乡,这一下拉近了他俩的距离。
“您也是平城人啊?太难得了!”张震激动地说道。
那人将扣在脑袋上的雨披轻轻拉了下来,果然是一位老者,看这相貌得有个七十好几了,稀疏的白发,满脸的皱纹,深邃的眼眸,稀松的胡须,让张震一下子觉得这一定是一个饱经沧桑,经历丰富的老人。
“咳...咳,是啊,小伙子,你也是吧,听你声音已经没有口音了,看来这远赴他乡的日子够久了!”老者轻轻回答。
“是啊,大爷,我出来的日子可真不短了,刚才看您在流泪,没事吧?”张震小声问道。
“哦,没什么事,想到了这屏风的一段传说,不由自主地落泪了,让你见笑啦!”大爷说完,继续用纸巾擦了擦眼框。
张震一听这意思,看来他是知道这个屏风的来龙去脉,正好问问,没准还能吸收为自己论文的素材呢。
想到这,他立刻近了近身,微笑着说道:“大爷,您给我讲讲这故事呗?不瞒您说我是剑桥的学生,正在写东方文化方面的论文,恰巧和咱们家乡平城相关。这不,飞机票都买好了,明天就启程回家,找一些资料,来充实我的毕业论文。”
“哟!那真是太巧了!我也是明天回去,这人老了,思乡之情越来越强。毕竟叶落需归根嘛,这一晃也有几十年没回去看看了。唉...”大爷说完,眼眸又微微有些湿润,看来这是勾起了他思念故土的心事。
“那太好了,回平城的飞机每天就那一班,那我们真是有缘,可以一同回家了。”张震回道。
“行!小伙子,你扶我一下,咱们到那边的椅子上,我给你讲讲这屏风的故事。”大爷说完,伸出了带着一副黑色手套的手。
现在这季节刚刚入夏,不至于这么冷吧,也许是老人身体不好,怕冷惧寒,张震倒也并不在意,扶着老人坐到了那处椅子上,而自己却站在他的身旁,一脸的期待。
“其实这个屏风正出自咱们的平城,不过是几百年前明末清初的事儿了。它还有个名字,叫莺莺。”
“莺莺?这名字好怪!像个人的名字。”张震若有所思地打断道。
“是的,这就是一个人名,是这屏风工匠亡妻的名字。咱们那里的百姓从小就知道,平城自古盛产屏风,制作工艺天下无双。而这个故事得追溯到明末了。
那时候屏城有个匠师,制作的屏风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别说当地人,就连其他城郭的百姓也来屏城,寻他的作品,可以说那是一屏难求啊,比唐伯虎的真迹还稀有,毕竟做一个屏风的时间,少则月余,多则数月,如果复杂点的,那可能就要一年了。
这个匠师名字叫魏明,百姓们还给他起了个称号,叫屏仙。”老人一边说一边望了眼窗子,外边的大雨下的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
“那日也是这么个阴雨天,魏明从外边工房忙完回家,刚一进大门,就感到有些怪异。平时这个时候,妻子黄莺早就将喷香的饭菜摆到桌头,而今天桌上却空空如也,他想是不是妻子正在柴房忙碌,也并没上心。
可许久了也未见动静,他急忙赶到柴房寻找,清锅冷灶,并没有起火做饭的迹象。这就奇怪了,夫妇二人已经成婚十余年,魏明非常了解妻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不可能会到外边去。
于是,他大声地呼唤黄莺,在院子里四处寻找,最后...最后...终于找到了!”老人有些哽咽,停顿了下来。
“黄莺去了哪里?在哪找到的?”张震焦急地追问道。
“她死在了院内的井旁,甚是凄惨!”老人说完,眼泪滑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