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李陶陶穿越记 > 第五十七章 取淮南

第五十七章 取淮南

作者:一蓑烟雨任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几个月,李陶陶都是在极度焦虑中度过的,虽然她外表上佯装无事,但却瞒不了贴身女使黛蓝和茶白。买来的四个小丫头,另外两个叫绛紫和雪青。

    早在叛军还在山南东道徘徊的时候,她就写信给长安的林夭夭和郑通,让他们暂时关掉生意,尽快回庐州,长安不久就会大乱。可那二人舍不得,长安的达官显贵多,银子也好赚。这要是一关张,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可就前功尽弃了。再说,无论哪家占了这江山,跟他们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呢?日子照常要过,几天之后,还不是一样的该吃吃,该玩玩。

    后来长安沦陷,然后又被勤王的军队围了好几个月,一直不通讯息,直到十一月底又才联系上。原来叛军入长安后,倒是循规蹈矩,没有大肆破坏,只是一直戒严中,老百姓不许随便走动。长安城出名的几个大户倒是被迫捐了不少物资,像他们这种小商小户,反而无人骚扰。十一月,勤王的队伍撤离,长安城终于恢复了昔日的繁华,重新变得车水马龙,毂击肩摩起来。

    其间,李陶陶收到过一封傅嘉昱的来信,寥寥几行字,只说他父亲过世了,他承爵了,回徐州了。李陶陶虽然恨他怎么不多写一点,但到底还是放下心来。其实傅嘉昱的这些事情,包括长安城外那惨烈的一战,早就传到了庐州。李陶陶知道他受了重伤,一直揪着心,现在得了他的亲笔信,才彻底相信他没事了。她安慰自己,平安就好,其他的,多想无益。

    腊月又到了,李陶陶突然有了点期盼,他会来吗?傅嘉昱没有等来,傅诚一行却风尘仆仆地赶到了。

    这半年,他们马不停蹄地一共开了三间店,分别在扬州,泉州和广州,都是知名的繁华大城市。本来想往长安的,但因为战乱,只好明年再去。明年的计划中还包括徐州和洛阳。

    傅诚特别提到了韩五和刘宏伟,觉得这二人的能力都不输他。刘宏伟缺的只是一点时间和经验,毕竟年轻嘛。韩五就不同了,他阅历丰富,经验老道,完全可以独当一面,甚至某些地方还超过了他。

    原来这韩五藏拙了。他明明有本事,却为什么不说?或许是因为他只是一介奴仆,但求无过,不敢过多表现吧。也算是老成持重的打算。于是李陶陶就开始考虑,明年一开春是否就派他入驻越州?总管越州所有的事务,关键是协助唐衡,做好备货和销货的工作。

    傅诚不顾大雪飘飘,坚持要回徐州。他家公子刚做了镇北国公,他一直还没跟他见上面呢。他哽咽着,“我家公子总算苦尽甘来了,只是老夫人心肠狠毒,曾经害死了大娘子和小公子。我家公子搞不好还要吃她的亏,我得去看着点。”这话说得,怎么感觉国公府内一片阴森恐怖?李陶陶也不再挽留,送了他大额的银票,放他离去了。

    正月初八,叛军领袖魏鸿在长安登基,国号“梁”。自此,大唐正式宣告灭亡。消息一出,天下哗然,不少藩镇趁机宣布独立,还有的以收复故土为借口,大肆出兵侵占邻近的州县,受了欺负的自然不服,全力反击回去。一时间,这天下打来打去,竟没有一方净土了。也有那老成持重的,固守本土,静观其变。

    梁此时的地盘并不很多,东到洛阳,郑州,西到岐州,南到金州、邓州一带。往东不敢扩张,不远处就是镇北国公的地盘,动作太大怕引起误会,这样的狠人还是不惹为妙。往北也是硬骨头,只有往西,往南发展了。

    庐州倒是平静,一来节度使黄聘重兵在握,庐州也算是在他的保护之下。二来庐州“凶”名在外,一块没肉的骨头,而且还难啃得很,谁也不想花那个功夫。所以来来往往的军队,居然都绕道而行。庐州倒成了没有战乱的世外桃源,引得无数难民纷纷前来,一时间人满为患。萧瑾瑜无奈之下,只得关闭城门,不再接纳难民的流入。

    唐衡的船队在正月中旬回到越州,他来信说,这次走到了天竺,李陶陶吩咐的所有事宜他都办妥,特别在骠国逗留了快二十天,亲自跟他们的朝廷签了买卖协议,花不多的钱就买下了最好的矿区。骠国人还殷勤地问他,还要不要再多买一点?他已经雇了当地人挖矿,还派了一个颇为能干的手下留守在那里监督管理。

    这一次,他是满载而归,十艘船都装得满当当的,还带回来不少新奇的玩意儿。他很遗憾,现在到处都在打仗,表姐这次是不能来越州了。他多想把这次的经历和她分享一下,然后再让她指点指点,每一次,他都受益匪浅。

    李陶陶也很遗憾,作为一个古代女子,而且还是在乱世,她是没有机会去冒险的。所以她爱听唐衡讲述,他这一路的风土人情和惊险奇遇,也算是一个心理安慰吧。这次看来连这点爱好都要被剥夺了,李陶陶无比惆怅。她一个女人,自然不敢在这样的关头到处乱跑。

    她找来韩五,跟他说了说越州的情况,还说了对他的期望和安排。韩五当即表态,愿意听从大娘子的调遣,并尽力办好差事。她让韩五带上同村的吕平安,还有陈风扬,让这二人给他做助手,还叮嘱他到了越州尽管招兵买马,一切事情他全权做主。

    韩五感恩戴德,百感交集。没想到他韩五一生碌碌,差点性命不保,居然到了中年,还有机会一展抱负,夫人这知遇之恩,他唯有粉身碎骨,死而后已了。李陶陶分别给孙婉,唐衡都写了长信,告诉他们韩五的能力,以及以后要做的工作,希望他们能多多配合,让他尽快熟悉情况,进入工作流程。其实这样也是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能更专心的做更专业的事情。

    刘宏伟也被她派了出去,也给他配了两个助手,张冰张凌堂兄弟俩。这两兄弟的表现也相当不错,现在先多锻炼锻炼,日后也好独当一面。李陶陶正式把珠宝店这一块交付给了刘宏伟,怎么开疆扩土,怎么增加营业额,怎么调度调配,他都可以全权做主。刘宏伟踌躇满志,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做大,不负李娘子的知遇之恩。

    知州萧瑾瑜颇为头疼,这么多流民,他该如何安置呢?一是安全问题,二是卫生问题,三是吃饭的问题,都是亟需解决的事。满大街都是被抛弃的婴儿或者是失孤孩童,还有不少丧失劳动力的孤寡老人。李陶陶恻隐之心大起,当前这个局面,她总要做点什么吧?

    她开办的养老院早已人满为患,现在只能再开设一个了,还有育婴堂,也要开办起来。她想过了,就雇那些逃难的妇女来照顾他们吧。一是妇女本就是弱势群体,找工作难,特别是在古代。在这个乱世,想要活下来,就更不容易了。二来,也是让她们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不能一味地等待别人的施舍,要学会依靠自己。

    淮南节度使黄聘真是觉得十分地委屈。他和宣武军争地盘,在颖州交战,一不小心误入武宁军的地界,事后,他也赶紧派人前去解释了,却引来武宁军的不依不饶。那新任的镇北国公居然亲自领军,一举打下了他大半个淮南。

    因镇北国公战神的威名,其中好多州府都是不战而降。有的慕他的英名,想跟个有前途的主公;有的怕他的凶名,自忖不是他的对手;还有的本就孱弱,想找个强有力的靠山。所以他所到之处,无不开门献城,倒履相迎。镇北国公倒也不扰民,归到他名下的州县一切依旧,连县衙班子都不曾动过,国泰民安,一片祥和。于是,主动来投的就越发地多起来。

    萧瑾瑜想了又想,也主动献了城。在这乱世,群狼环伺,英雄辈出,傅嘉昱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就凭他父子二人千里救驾,血洒沙场的孤勇之举,也强过那些自私自利,目光短浅的其他藩镇。他相信把庐州交到他手上,会是最好的选择。何况,傅嘉昱一直不动庐州,何尝不是因为有些香火情谊,不忍庐州人民陷入兵祸战乱之中,希望他主动识趣呢?

    和武宁军开战这大半年以来,黄聘真是受够了,他龟缩在扬州,他也只剩下这块地盘了,思忖着该何去何从。本来这天下大乱,他也是有点想法的,毕竟他占了淮南,手握五万精兵。上次叛军从他扬州过,也没讨到什么便宜,这让他信心大增。

    岂料这淮南人心向背,一有点风吹草动,就纷纷倒戈相向,投靠了声势日隆的镇北国公。他不服气,派兵前去讨伐。可是那镇北国公果然不负盛名,实力实在彪悍,一战下来,他的五万精兵输得一塌糊涂,兵力顿时缩减一半。他招兵买马,咬牙再战,却一输再输。到现在,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了。

    他总算看清楚了,就是没有误入这回事,这镇北国公依然会找借口吞并他的地盘,这是他早就计划好了的。可知道了又能如何?打又打不过,搬救兵又没人肯趟这趟浑水。他气不过,曾经想过把扬州献给他的邻居浙西观察使。无奈那家伙胆小怕事,不敢惹那镇北国公,居然不敢接受。搞到最后他也彻底明白了,他无路可走,只有投降一途。他手下的谋士也曾多次劝他,识时务者为俊杰,宜早不宜迟。

    这日大醉之后,他终于命师爷写了乞降书,盖上他的官印,投到镇北国公所部。傅嘉昱很快派人来接收了扬州,他为人还算厚道,把黄聘调到了其他州府任职。至此,淮南一地,尽入镇北国公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