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母子论道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夏日灼热的阳光烧烤着大地与海洋,蔚蓝色的晴空下,片片风帆好似白云点缀着同样宛若蓝宝石的碧波之间。这一日,三艘硕大的海船驶入了东莱的龙口港。但与平时不同的是,从这三艘船上走下的并非扛着货物的水手苦力,而是一群衣着光鲜的富贵之人。但见为首的中年男子身着名贵的丝质锦袍,头戴冲天冠,腰佩七星箭。其神情虽显得十分疲倦,可眉宇间却透着一股子目中无人的傲气。
许是这位相貌堂堂的中年贵人有着不同常人的气质,当他信步走下跳板之时,早已在码头等候多时的管统当即便带着一干侍卫上前恭迎道东莱郡承管统见过公路公。”
没,眼前这个中年贵人正是自广陵渡海而来的袁术。此刻眼见管统带人相迎,袁术颇为倨傲地问道可是蔡安贞派汝来接孤?”
管统赶紧作答道,“回公路公,统是奉了谭之命特在此等候。前往平原车马已在前方准备就绪,烦请公路公随统来。”
袁术耳听来者是袁谭的使节,不由神色一缓,感叹道,“还是吾侄谭儿孝顺啊。”
言罢自付行事低调的袁术也不同管统多说废话,只是示意对方在前带路。而正当袁术以及身旁的众亲信跟着管统朝马车走去之时,忽然一小厮匆忙跑来向袁术禀报道,“主公,主母身体不适,怕是不能再经舟车劳顿也。”
小厮此话一出,跟在袁术身后的众文武就更加难掩疲倦之色了。毕竟在海上漂泊了三个多月后,就算是铁打的人也难免会有不适与劳累。而早已被晕船闹得全身酸软的袁涣更是忙不迭地向袁术小声提议道,“主公,要不先在黄县歇息几日再启程?”
哪知袁涣此话刚一出口,负责接洽的管统便急切地劝阻道,“诸君还是尽早启程,以免夜长梦多。”
袁术这会儿其实也很劳累,但鉴于的身份,以及自身的安全,他十分同意管统夜长梦多的说法。因此在意识到冯可能拖延的行程之后,袁术微微蹙了下眉头抱怨道,“这老货就是事多”
袁术在抱怨妻子的同时,其实也否决部下们的请求。于是包括袁涣在内的一干文武纷纷闭上了嘴进而打消了歇息的念头。对此,袁耀身为人子自然是不能当众责怪父亲的刻薄寡恩。但他也不能就此丢下因经历海上长途旅行而体弱的老母,于是袁耀当即跨前一步向袁术提议道,“父上,要不耀留下陪阿母在东莱住上些时日,待到阿母身子复原后,再北上与父上会合?”
袁术本就急着北上干“大事业”,且与冯的关系一直都冷淡之极。此刻眼见向来软弱的愿意留下照顾那麻烦的发妻,便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罢了,就如汝所言行事。”
“喏。还请父上一路。”袁耀得了父亲的首肯之后,当即恭敬地躬身作了一揖之,便转身随那小厮快步向母亲所在的海船走去。
然而令袁耀颇感意外的是,当他走进船舱时,母亲并没有像小厮禀报的那样病恹恹。相反冯正饶有兴致地同段融说着话儿。待见折照顾,冯的脸上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袁耀见状立马不解地上前问道,“阿母哪里不舒服?”
“阿母没事,只是想在黄县多住几日。如今有耀儿相陪,那阿母更可就更安心也。”冯一面将拉到身边,一面冲着身旁的段融颔首道,“老身与犬子在黄县的安顿事宜就劳烦段从事了。”
段融欣然躬身道,“龙口乃是自由港,与大可安心在此居住。”
袁耀从母亲与段融的谈话中,已然听出母亲竟是故意要留在东莱,不禁骇然道,“阿母要常住东莱?”
冯不以为然道,“有何不可?此地比寿春繁华十倍,且气候宜人,正适合老身休养。”
“那父上……”
“汝父要去哪儿,干已与老身无关。耀儿若是舍不得富贵,尽可随汝父北上。但日后也别再叫老身阿母”未等袁耀将下面的话将出口,冯便断然地说出了的想法。事实上早在坐船北上的途中,冯就已暗自下定决心,一上岸就与那不靠谱的分道扬镳。因此她在向段融咨询了黄县的情况之后,便让小厮向袁术带去了刚才那一番借口。而袁术也正如冯料想的那样,连过问都不过问一声,就自顾自地北上追求新富贵去了。好在还算有良心,肯留下来照顾。感动间冯又怎肯放北上冒险?
袁耀见母亲说到这份上,心知有些事情已无法挽留。同时他也并不热衷参与父亲的复兴大计,于是便顺势应答道孩儿愿常伴阿母左右。”
冯听罢的答复,心头压着的巨石总算是落了下来。却见她旋即含笑夸赞道善,真是个聪慧的乖孩儿。”
对于冯来说能以养病为由隐居在东莱,从而撇清与袁术之间的关系,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但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却也有人在为没能捧到袁术这只烫山芋而耿耿于怀。袁绍的正妻刘便是其中的一员。
“竟然让袁谭那小儿占了先机真不知袁雷是干吃的,打探点消息都如此迟缓”邺城的深院内刘紧扯着丝巾,厉声斥责着并不在眼前的脂粉探子袁雷。其实刘此言多少有些怪袁雷了。须知管统之所以消息灵通是有郭嘉在背后做推手的缘故。而袁雷的消息之所以会传得比管统慢亦是郭嘉故意为之。
“母亲息怒。此番虽让大哥占了些许先机,可叔父毕竟还没到邺城。孩儿这就点齐人马在半道上将叔父直接接来邺城岂不是一了百了。”回话的正是冯的袁尚。与蔡吉同岁的袁尚如今已出落得一表人才,全然一副美郎君做派,同时也越发地讨袁绍夫妇的喜欢起来。只是袁谭身为嫡长子,始终霸占着大义的名分,又拥有一州之地做后盾。因此府中上下依旧有不少人支持袁谭继承袁氏家业。而袁尚在母亲的鼓动,父亲的默许之下,也开始广交贤能之士,逐渐积累实力,意图与大哥袁谭分庭抗礼。
“此刻派人半路阻截怕是已来不及。更何况拾人牙慧也没啥意思。”刘说到这儿杏目一转,忽然心生一计道,“既然袁谭打算以玉玺向汝父邀功,那吾等就联络文武为汝父称帝造势”
“称帝”袁尚没想到母亲竟能如此轻描淡写地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言,一竟楞在了当场。
可刘自小身处深院闺阁,过得是锦衣玉食的生活。所谓的君臣名分,春秋大义在她眼里都不及的夫君重要,的重要。而身为袁绍枕边人的她又何尝不知在日思夜想着。更何况一旦袁绍称帝,那她便可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而她的袁尚亦能在不远的将来被封为太子。在刘看来,只要如此这般子子孙孙世代统治天下,方可谓达到了一个所能企及的最高地位。
于是在野心的怂恿下,自付巾帼不让须眉的刘,毫不避讳地冲着侃侃而谈道,“称帝又有何不可。想那刘协不过是一介黄口孺子,其德行,其武勇,其才情,如何能与汝父相提并论。再说高祖亭长出身都能一统江山登基称帝,汝父出身四世三公官拜大将军,又如何不能问鼎中原。”
袁尚本就处于容易被鼓动的青少年期,此刻听罢刘一番豪言壮语之后,顿时便觉得心头一阵激昂。仿佛他的父亲袁绍真像高祖刘邦那般正在开创新纪元。而只要诚心辅佐有朝一日一定也能坐上龙椅。想到这儿,袁尚清秀的脸庞,顿时就涨得通红。却见他激动地向刘抱拳道,“母亲身为女流尚有如此雄心壮志,孩儿又岂能落后却不知这一干文武之中,孩儿该先拉拢谁?而父亲对称帝之事又是何想法?”
“尚儿放心,汝父心中在想,阿母最是清楚。若非如此,袁谭那厮又怎敢招惹袁术去青州。”刘说到这儿,得意洋洋地冷哼了一声,“玉玺不过是死物。人心才是关键。尚儿,当务之急汝应该先行拉拢新来的仙师于道长,让他为汝出谋划策。”
“于仙师?”袁尚见母亲头一个提议拉拢的竟是于吉,不由神色迟疑道,“可沮军师、田别驾都对此人颇有微词。更何况于仙师只是修道之人,又如何能为孩儿出谋划策。”
其实袁尚的这番说法还算是有所保留的。事实上,自打于吉随袁绍回到邺城之后,就没少受沮授等人的抵制。多数攻击于吉的文臣都认为其来路不明,且身怀异术,乃是一个危险的妖人。为了让袁绍远离这等妖人蛊惑,性格刚烈的田丰甚至还联名一些有识之士拒不参加有于吉参与的会议。只可惜易京城下的“山崩地裂”之术已经在袁术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因此哪怕田丰等人以性命为要挟,袁绍依旧固执地将于吉奉为仙师。而刘虽没有袁绍那般笃信于吉的法术,但她对这位争议颇多的老道却有着一番独特的见解。
“哼,沮授、田丰迂腐之辈。这么多年来,此二人对吾母子俩的拉拢一直视而不见。如今尚儿又何须在意此二人的态度。”刘一边表示着对沮授、田丰的不屑与不满,一边则向进一步解释道,“尚儿可别小看于仙师,此人精通仙术,在易京之时就曾请来黄帝为汝父助阵,深得汝父信任。而天下间的愚夫愚妇历来不懂春秋大义,只知鬼神之说。要不古来称帝者都标榜‘天命所归’,而不说‘大义所归’呢?由此可见汝父要称帝,这于仙师远要比沮授、田丰之流有用得多。”
袁尚听罢刘一席分析,不禁抚掌叹服道,“母亲言之有理。真是令孩儿茅塞顿开。”然而他跟着又眉头一皱,喃喃自语道,“孩儿听说于仙师极少过问俗事。却不知该如何同其交好?”
“尚儿无须多虑。依阿母所见,那于仙师可比沮授、田丰等人知趣得多。”刘带着自信的微笑保证道,“结交之事就包在阿母身上。”
数日后,刘以驱鬼为由用重金聘请于吉入府做法。于吉当众演示了凭空捉鬼、捞油锅等等“仙术”,博得了袁绍府内家眷的一致认可。之后刘便以此为契机时常邀请于吉入府讨教修仙之术,为了避免传出闲言碎语,刘还让的袁尚也一同在场听道。一来二去之下,有关袁尚母子好修道的传闻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邺城。由于袁绍宠爱三子袁尚早已是路人皆知之事。为了讨好袁绍,一邺城内外跟风修道者不计其数。
而就在袁尚母子同于吉狼狈为奸之时,身处青州的袁谭亦忙不迭地亲自领兵护送袁术一行人北上邺城。虽说袁术北上之事并非密不透风,但为了安全起见袁谭还是找了个护送粮草为借口低调行事。而在坊间虽有袁术去邺城的传闻,可在半真半假间,并没有引起中原其他诸侯的注意。因为此时此刻的徐州曹吕大战正日渐陷入白热化状态。
建安三年的整个六月,战火肆虐着徐州的南部。许是慑于曹操之前屡次屠城的“威名”,不少徐州的城池仅远远望见曹字大旗,便忙不迭地挂起顺民大旗开城投降。而被之前吕布委以重任的广陵太守陈登,更是在曹、刘、蔡三军会师之后立马倒戈,率领广陵郡郡兵作为曹操的先锋进攻周边的吕布军。原本想在下邳以逸待劳的吕布,眼瞅着治下的城池宛如骨牌一般接连倒戈投诚曹操,哪里还能继续稳坐钓鱼台。于是他一改先前的计划,亲自率军与曹操在野外交战。只可惜在曹操圆熟的战术面前,只知一味蛮干的吕布屡次大败。无奈之下,吕布只得偃旗收兵,退入下邳城内死守,不敢在轻易出城作战。而在这一年的七月,曹、刘、蔡联军亦逐步击溃了外围敌军,一同兵临下邳城下。
是 由】.
div>
baidu_clb_lt_id = "519311";
夏日灼热的阳光烧烤着大地与海洋,蔚蓝色的晴空下,片片风帆好似白云点缀着同样宛若蓝宝石的碧波之间。这一日,三艘硕大的海船驶入了东莱的龙口港。但与平时不同的是,从这三艘船上走下的并非扛着货物的水手苦力,而是一群衣着光鲜的富贵之人。但见为首的中年男子身着名贵的丝质锦袍,头戴冲天冠,腰佩七星箭。其神情虽显得十分疲倦,可眉宇间却透着一股子目中无人的傲气。
许是这位相貌堂堂的中年贵人有着不同常人的气质,当他信步走下跳板之时,早已在码头等候多时的管统当即便带着一干侍卫上前恭迎道东莱郡承管统见过公路公。”
没,眼前这个中年贵人正是自广陵渡海而来的袁术。此刻眼见管统带人相迎,袁术颇为倨傲地问道可是蔡安贞派汝来接孤?”
管统赶紧作答道,“回公路公,统是奉了谭之命特在此等候。前往平原车马已在前方准备就绪,烦请公路公随统来。”
袁术耳听来者是袁谭的使节,不由神色一缓,感叹道,“还是吾侄谭儿孝顺啊。”
言罢自付行事低调的袁术也不同管统多说废话,只是示意对方在前带路。而正当袁术以及身旁的众亲信跟着管统朝马车走去之时,忽然一小厮匆忙跑来向袁术禀报道,“主公,主母身体不适,怕是不能再经舟车劳顿也。”
小厮此话一出,跟在袁术身后的众文武就更加难掩疲倦之色了。毕竟在海上漂泊了三个多月后,就算是铁打的人也难免会有不适与劳累。而早已被晕船闹得全身酸软的袁涣更是忙不迭地向袁术小声提议道,“主公,要不先在黄县歇息几日再启程?”
哪知袁涣此话刚一出口,负责接洽的管统便急切地劝阻道,“诸君还是尽早启程,以免夜长梦多。”
袁术这会儿其实也很劳累,但鉴于的身份,以及自身的安全,他十分同意管统夜长梦多的说法。因此在意识到冯可能拖延的行程之后,袁术微微蹙了下眉头抱怨道,“这老货就是事多”
袁术在抱怨妻子的同时,其实也否决部下们的请求。于是包括袁涣在内的一干文武纷纷闭上了嘴进而打消了歇息的念头。对此,袁耀身为人子自然是不能当众责怪父亲的刻薄寡恩。但他也不能就此丢下因经历海上长途旅行而体弱的老母,于是袁耀当即跨前一步向袁术提议道,“父上,要不耀留下陪阿母在东莱住上些时日,待到阿母身子复原后,再北上与父上会合?”
袁术本就急着北上干“大事业”,且与冯的关系一直都冷淡之极。此刻眼见向来软弱的愿意留下照顾那麻烦的发妻,便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罢了,就如汝所言行事。”
“喏。还请父上一路。”袁耀得了父亲的首肯之后,当即恭敬地躬身作了一揖之,便转身随那小厮快步向母亲所在的海船走去。
然而令袁耀颇感意外的是,当他走进船舱时,母亲并没有像小厮禀报的那样病恹恹。相反冯正饶有兴致地同段融说着话儿。待见折照顾,冯的脸上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袁耀见状立马不解地上前问道,“阿母哪里不舒服?”
“阿母没事,只是想在黄县多住几日。如今有耀儿相陪,那阿母更可就更安心也。”冯一面将拉到身边,一面冲着身旁的段融颔首道,“老身与犬子在黄县的安顿事宜就劳烦段从事了。”
段融欣然躬身道,“龙口乃是自由港,与大可安心在此居住。”
袁耀从母亲与段融的谈话中,已然听出母亲竟是故意要留在东莱,不禁骇然道,“阿母要常住东莱?”
冯不以为然道,“有何不可?此地比寿春繁华十倍,且气候宜人,正适合老身休养。”
“那父上……”
“汝父要去哪儿,干已与老身无关。耀儿若是舍不得富贵,尽可随汝父北上。但日后也别再叫老身阿母”未等袁耀将下面的话将出口,冯便断然地说出了的想法。事实上早在坐船北上的途中,冯就已暗自下定决心,一上岸就与那不靠谱的分道扬镳。因此她在向段融咨询了黄县的情况之后,便让小厮向袁术带去了刚才那一番借口。而袁术也正如冯料想的那样,连过问都不过问一声,就自顾自地北上追求新富贵去了。好在还算有良心,肯留下来照顾。感动间冯又怎肯放北上冒险?
袁耀见母亲说到这份上,心知有些事情已无法挽留。同时他也并不热衷参与父亲的复兴大计,于是便顺势应答道孩儿愿常伴阿母左右。”
冯听罢的答复,心头压着的巨石总算是落了下来。却见她旋即含笑夸赞道善,真是个聪慧的乖孩儿。”
对于冯来说能以养病为由隐居在东莱,从而撇清与袁术之间的关系,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但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却也有人在为没能捧到袁术这只烫山芋而耿耿于怀。袁绍的正妻刘便是其中的一员。
“竟然让袁谭那小儿占了先机真不知袁雷是干吃的,打探点消息都如此迟缓”邺城的深院内刘紧扯着丝巾,厉声斥责着并不在眼前的脂粉探子袁雷。其实刘此言多少有些怪袁雷了。须知管统之所以消息灵通是有郭嘉在背后做推手的缘故。而袁雷的消息之所以会传得比管统慢亦是郭嘉故意为之。
“母亲息怒。此番虽让大哥占了些许先机,可叔父毕竟还没到邺城。孩儿这就点齐人马在半道上将叔父直接接来邺城岂不是一了百了。”回话的正是冯的袁尚。与蔡吉同岁的袁尚如今已出落得一表人才,全然一副美郎君做派,同时也越发地讨袁绍夫妇的喜欢起来。只是袁谭身为嫡长子,始终霸占着大义的名分,又拥有一州之地做后盾。因此府中上下依旧有不少人支持袁谭继承袁氏家业。而袁尚在母亲的鼓动,父亲的默许之下,也开始广交贤能之士,逐渐积累实力,意图与大哥袁谭分庭抗礼。
“此刻派人半路阻截怕是已来不及。更何况拾人牙慧也没啥意思。”刘说到这儿杏目一转,忽然心生一计道,“既然袁谭打算以玉玺向汝父邀功,那吾等就联络文武为汝父称帝造势”
“称帝”袁尚没想到母亲竟能如此轻描淡写地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言,一竟楞在了当场。
可刘自小身处深院闺阁,过得是锦衣玉食的生活。所谓的君臣名分,春秋大义在她眼里都不及的夫君重要,的重要。而身为袁绍枕边人的她又何尝不知在日思夜想着。更何况一旦袁绍称帝,那她便可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而她的袁尚亦能在不远的将来被封为太子。在刘看来,只要如此这般子子孙孙世代统治天下,方可谓达到了一个所能企及的最高地位。
于是在野心的怂恿下,自付巾帼不让须眉的刘,毫不避讳地冲着侃侃而谈道,“称帝又有何不可。想那刘协不过是一介黄口孺子,其德行,其武勇,其才情,如何能与汝父相提并论。再说高祖亭长出身都能一统江山登基称帝,汝父出身四世三公官拜大将军,又如何不能问鼎中原。”
袁尚本就处于容易被鼓动的青少年期,此刻听罢刘一番豪言壮语之后,顿时便觉得心头一阵激昂。仿佛他的父亲袁绍真像高祖刘邦那般正在开创新纪元。而只要诚心辅佐有朝一日一定也能坐上龙椅。想到这儿,袁尚清秀的脸庞,顿时就涨得通红。却见他激动地向刘抱拳道,“母亲身为女流尚有如此雄心壮志,孩儿又岂能落后却不知这一干文武之中,孩儿该先拉拢谁?而父亲对称帝之事又是何想法?”
“尚儿放心,汝父心中在想,阿母最是清楚。若非如此,袁谭那厮又怎敢招惹袁术去青州。”刘说到这儿,得意洋洋地冷哼了一声,“玉玺不过是死物。人心才是关键。尚儿,当务之急汝应该先行拉拢新来的仙师于道长,让他为汝出谋划策。”
“于仙师?”袁尚见母亲头一个提议拉拢的竟是于吉,不由神色迟疑道,“可沮军师、田别驾都对此人颇有微词。更何况于仙师只是修道之人,又如何能为孩儿出谋划策。”
其实袁尚的这番说法还算是有所保留的。事实上,自打于吉随袁绍回到邺城之后,就没少受沮授等人的抵制。多数攻击于吉的文臣都认为其来路不明,且身怀异术,乃是一个危险的妖人。为了让袁绍远离这等妖人蛊惑,性格刚烈的田丰甚至还联名一些有识之士拒不参加有于吉参与的会议。只可惜易京城下的“山崩地裂”之术已经在袁术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因此哪怕田丰等人以性命为要挟,袁绍依旧固执地将于吉奉为仙师。而刘虽没有袁绍那般笃信于吉的法术,但她对这位争议颇多的老道却有着一番独特的见解。
“哼,沮授、田丰迂腐之辈。这么多年来,此二人对吾母子俩的拉拢一直视而不见。如今尚儿又何须在意此二人的态度。”刘一边表示着对沮授、田丰的不屑与不满,一边则向进一步解释道,“尚儿可别小看于仙师,此人精通仙术,在易京之时就曾请来黄帝为汝父助阵,深得汝父信任。而天下间的愚夫愚妇历来不懂春秋大义,只知鬼神之说。要不古来称帝者都标榜‘天命所归’,而不说‘大义所归’呢?由此可见汝父要称帝,这于仙师远要比沮授、田丰之流有用得多。”
袁尚听罢刘一席分析,不禁抚掌叹服道,“母亲言之有理。真是令孩儿茅塞顿开。”然而他跟着又眉头一皱,喃喃自语道,“孩儿听说于仙师极少过问俗事。却不知该如何同其交好?”
“尚儿无须多虑。依阿母所见,那于仙师可比沮授、田丰等人知趣得多。”刘带着自信的微笑保证道,“结交之事就包在阿母身上。”
数日后,刘以驱鬼为由用重金聘请于吉入府做法。于吉当众演示了凭空捉鬼、捞油锅等等“仙术”,博得了袁绍府内家眷的一致认可。之后刘便以此为契机时常邀请于吉入府讨教修仙之术,为了避免传出闲言碎语,刘还让的袁尚也一同在场听道。一来二去之下,有关袁尚母子好修道的传闻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邺城。由于袁绍宠爱三子袁尚早已是路人皆知之事。为了讨好袁绍,一邺城内外跟风修道者不计其数。
而就在袁尚母子同于吉狼狈为奸之时,身处青州的袁谭亦忙不迭地亲自领兵护送袁术一行人北上邺城。虽说袁术北上之事并非密不透风,但为了安全起见袁谭还是找了个护送粮草为借口低调行事。而在坊间虽有袁术去邺城的传闻,可在半真半假间,并没有引起中原其他诸侯的注意。因为此时此刻的徐州曹吕大战正日渐陷入白热化状态。
建安三年的整个六月,战火肆虐着徐州的南部。许是慑于曹操之前屡次屠城的“威名”,不少徐州的城池仅远远望见曹字大旗,便忙不迭地挂起顺民大旗开城投降。而被之前吕布委以重任的广陵太守陈登,更是在曹、刘、蔡三军会师之后立马倒戈,率领广陵郡郡兵作为曹操的先锋进攻周边的吕布军。原本想在下邳以逸待劳的吕布,眼瞅着治下的城池宛如骨牌一般接连倒戈投诚曹操,哪里还能继续稳坐钓鱼台。于是他一改先前的计划,亲自率军与曹操在野外交战。只可惜在曹操圆熟的战术面前,只知一味蛮干的吕布屡次大败。无奈之下,吕布只得偃旗收兵,退入下邳城内死守,不敢在轻易出城作战。而在这一年的七月,曹、刘、蔡联军亦逐步击溃了外围敌军,一同兵临下邳城下。
是 由】.
div>
baidu_clb_lt_id = "51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