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汉七十九年,初夏。
滇王病逝,太子庄淼即位为王。
多年来,滇国数次向汉廷请允内附,然大汉天子皆以时机未到为由,不予准允。
换做史上任何一位帝皇,或许早就顺势接受滇人归附,将偌大的滇地笑纳入囊中,以此彰显自身的绝世武勋。
刘彻却无须再以开疆拓土来向世人证明甚么,登基十余年来,汉军兵锋所指之处,诛不臣,戮四夷,现今的大汉不缺疆土,不缺财富,不缺资源,独缺劳动力。
依后世工业理论,一套完整的初级工业体系,至少需要五千万人口来维持,以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和需求市场,且工业水准欲发达,需求的人口愈多,计算机和互联网出现,完整工业链的需求人口会暴涨到一亿。
大汉现今的工业发展,乃是先跳跃发展,再补科技断层与技术短板,在完整的初级工业体系尚未彻底完善时,更高端的石化和电力等行业却已提早成型。
这等若大汉在同时发展初级工业化和二次工业化,若不提早进行大批量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将来怕是要陷入长期的发展瓶颈。
劳动力,工业体系下的合格劳动力,绝不是外族奴隶那等廉价劳动力。
有道是,百年树木,十年树人。
在工业社会,要真正“树人”,短短十年是绝对不够的,二十年都不嫌多,工程技术和科技人才更是活到老学到老。
搞教育,要花钱的,后世诸多公知精英狂喷华夏教育体制,却不懂感恩国家在他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中,给予了多少补贴。
若开放大批私立高校,并为遵循所谓公平竞争,国家减少对公立高校的教育补贴,你们特么念得起,搞得过有钱人么?
滇国的辖地,在后世云南的东部和中部,以滇池区域为中心,东西宽愈三百里,南北长愈八百里。
黔地夜郎在滇国西北,号称地广数千里,属民五十万,拥精兵十万,是为西南夷君长。
滇国属民人口不如夜郎,加上附属部族也不到三十万,然滇国的国力却不比夜郎弱多少,盖因滇人的耕作和冶炼技艺比夜郎人要强,文明程度也高出不少。
战国末年,楚将庄蹻率万余楚兵征讨滇地,迫使当地滇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便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故现今滇国君臣多为楚国遗民,贵族也多以楚人自居,可视为滇族诸部奉“楚族”为首领的部族联盟。
滇国数次向汉廷请允内附,实乃楚族见得大汉强盛,意图重归“华夏”,若有可能,滇国君臣和贵族们在举国内附后,皆不想再留在“莽荒湿热”之地,而是会请准迁居内郡。
皇帝刘彻执意不受滇国内附,关键就在于此。
楚族若是迁徙,滇族诸部又当如何?
若将滇人皆留在滇地,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当霸王,无有楚族统治,日后难保不出几个“南蛮孟获”。
若将滇人也内迁,安置成本和社会成本无疑十分庞大,并不划算。
旁的不说,楚族人想学汉话,书汉隶,无疑颇为简单,毕竟是楚国遗民,然为数更多的滇人却是实打实的“化外蛮夷”,想要归化入汉,可比昔年的东瓯人和闽越人要难得多。
滇人做奴隶可以,想归化入汉,理智到冷血的刘彻显然不打算做赔本买卖。
近两年,二十万乌桓人得以归化入汉,乃是他们的父兄、夫婿、儿孙在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为大汉拼杀,才为他们争取到的军眷优待。
滇人,与大汉无有功绩,又非炎黄血脉,谈甚么归化?
庄淼,刚即位的滇国新王,在八年前曾以滇国太子的身份前往长安朝拜,虽未曾得大汉天子召见,却也见过时任大行令的窦浚,对汉廷乃至大汉皇帝的态度是有清楚认知的。
出使返滇后,他极力劝说自家父王服膺大汉,莫要再打着两面讨好的如意算盘,滇国既想与大汉交好,又不愿得罪夜郎国乃至哀劳国,这是不成的。
只可惜,老滇王颇为优柔寡断,在汉廷始终不肯接受滇国内附的情形下,不敢过于得罪夜郎和哀劳,更遑论出兵为大汉攻打夜郎。
如此一来,滇国举国内附之事更是半点可能没有,一拖就拖了八年有余。
汉廷不急,西南蛮荒地处偏远,朝廷暂且无力开发,夜郎国和滇国对大汉也没甚么威胁,倒不如以夷治夷,保证滇地商路畅通才是正事。
庄淼却是心急如焚,昔年出使见识过大汉之强盛,返滇后又常往岭南各城游历,眼界之开阔绝非老滇王可比。
他晓得,昔年大汉之所以肯对滇国开放边市,并与滇国缔结邦交,无非是要开拓和维持滇地商道,使得汉货能从岭南运往哀劳乃至身毒。
然随着大汉接连在胥浦和仰光筑城,并开拓出贯穿中南半岛的陆地商道及海上商道,使得货物运送可绕过山高林深的滇地和哀劳,如此滇地商道乃至滇国的重要性便不可避免的降低了。
庄淼晓得,滇国和楚族皆错失了向大汉呈上投名状的最佳时机,八年来,他每每念及此事,皆是愁得寝食难安。
尤是在去年岁末,汉廷重新整编了七支骑营,且在涪陵和胥浦都各囤驻一支,涪陵边塞直面夜郎,胥浦边塞直面哀劳,重置骑营之举,着实耐人寻味。
庄淼对此更是忧心忡忡,唯恐汉廷已有所不耐,要出兵清剿西南诸夷。
滇国,或许非是首当其冲,然若夜郎和哀劳尽皆覆灭,滇国又岂能得以苟全?
唇亡齿寒?
何其荒谬!
庄淼从未想过与夜郎和哀劳联手,抗衡大汉,盖因用“以卵击石”都不足以形容这种做法的愚蠢。
他心心念念的,就是如何为汉廷效力,将来能为自身和楚族换得活下去的权利。
是的,只求能好好活下去!
很卑微,却很实际。
汉人对外族的态度,早已举世皆知,秉持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理念,汉军所到之处,除却被掳掠的奴隶,便只余盈野尸身。
滇地紧挨着岭南,征伐百乘的汉军去岁班师后,不少往来身毒与岭南的汉商都听闻了百乘王朝的惨状,甚至不少拥有船队的汉商还曾被战时征募,往百乘载运汉军的缴获,还曾亲眼见识过那血腥炼狱。
数百万百乘人,屠戮殆尽啊!
尸横遍野,埋都埋不住,烧都烧不完,恶臭经久不绝,若非汉军撤得早,指不定要染上疫病。
庄淼与汉商多有往来交际,听闻百乘惨况,自是吓得脊背冒汗,头皮发麻。
说句有违孝道且毫无人性的话,对自家父王的病逝,庄淼是喜闻乐见的。
倒不是欣喜自身能得继滇王之位,在蛮荒湿热的滇地为王,倒不如大汉的太守甚或区区县令活得滋润。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话虽是这么说,可也要考虑到具体情形。
首先,所谓的“楚族”,本就不是滇地土著,也向来不以滇人自居,甚至对滇人是颇为歧视的,尤是庄氏王族,常以庄周后裔为自己脸上贴金。
其次,大汉和滇国的文明程度已是天差地别,滇国的王族和贵族不缺钱,能从大汉边市买到很多上好的汉货,是寻常大汉百姓都吃不起用不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水准就处处都比大汉庶民更优越。
旁的不多说,光是医疗条件就完全没法比,大汉现今的官办医馆和长秋府支持的妇幼医馆已开遍个郡县,使得举国的医疗水准大幅提高。
然汉廷严禁各类技艺乃至相关书籍对外输出,包括医药和医书,甚至连医官出境都要请官府核准备查。
庄淼的爱妃前年得孕,还特意向时任岭南太守的孔仅求了方便,送到岭南郡治番禺的妇幼医馆待产。
有些事物,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譬如说亲人的生命、后代的教养、自我的身份认同……
滇王,滇国之王,在汉人眼中,也不过是个没见识的土包子,化外蛮夷的酋长。
文明程度的差距若是过大,大到无法比较,形成以百年为单位的巨大代差,甚至会在同个物种间出现高等文明和低等文明的区隔。
长相或许差别不大,但高等文明看待低等文明,就如同人看待猴子。
或许现今的滇国和大汉尚未形成如此夸张的差距,然若依现今大汉的发展速度,再过个三五十年,汉人再看滇人,怕也真就跟深山老林里的野人差不多。
庄淼虽想不到那么长远,却也知晓若长此以往,滇地楚族就真的彻底自外于华夏了。
夷狄入华夏者,华夏之;华夏入夷狄者,夷狄之。
乌桓夷狄得以归化入汉,本为炎黄后裔的滇地楚族却不得还归华夏,何以至此?
无非就是“于国无功,于民无益”!
庄淼刚是即位,便遣太子庄临前往汉都长安朝拜,自身则留守滇地,从滇族各部征调大批滇人入伍,冶铸兵械,操练新军。
汉七十九年,初夏。
滇王病逝,太子庄淼即位为王。
多年来,滇国数次向汉廷请允内附,然大汉天子皆以时机未到为由,不予准允。
换做史上任何一位帝皇,或许早就顺势接受滇人归附,将偌大的滇地笑纳入囊中,以此彰显自身的绝世武勋。
刘彻却无须再以开疆拓土来向世人证明甚么,登基十余年来,汉军兵锋所指之处,诛不臣,戮四夷,现今的大汉不缺疆土,不缺财富,不缺资源,独缺劳动力。
依后世工业理论,一套完整的初级工业体系,至少需要五千万人口来维持,以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和需求市场,且工业水准欲发达,需求的人口愈多,计算机和互联网出现,完整工业链的需求人口会暴涨到一亿。
大汉现今的工业发展,乃是先跳跃发展,再补科技断层与技术短板,在完整的初级工业体系尚未彻底完善时,更高端的石化和电力等行业却已提早成型。
这等若大汉在同时发展初级工业化和二次工业化,若不提早进行大批量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将来怕是要陷入长期的发展瓶颈。
劳动力,工业体系下的合格劳动力,绝不是外族奴隶那等廉价劳动力。
有道是,百年树木,十年树人。
在工业社会,要真正“树人”,短短十年是绝对不够的,二十年都不嫌多,工程技术和科技人才更是活到老学到老。
搞教育,要花钱的,后世诸多公知精英狂喷华夏教育体制,却不懂感恩国家在他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中,给予了多少补贴。
若开放大批私立高校,并为遵循所谓公平竞争,国家减少对公立高校的教育补贴,你们特么念得起,搞得过有钱人么?
滇国的辖地,在后世云南的东部和中部,以滇池区域为中心,东西宽愈三百里,南北长愈八百里。
黔地夜郎在滇国西北,号称地广数千里,属民五十万,拥精兵十万,是为西南夷君长。
滇国属民人口不如夜郎,加上附属部族也不到三十万,然滇国的国力却不比夜郎弱多少,盖因滇人的耕作和冶炼技艺比夜郎人要强,文明程度也高出不少。
战国末年,楚将庄蹻率万余楚兵征讨滇地,迫使当地滇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便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故现今滇国君臣多为楚国遗民,贵族也多以楚人自居,可视为滇族诸部奉“楚族”为首领的部族联盟。
滇国数次向汉廷请允内附,实乃楚族见得大汉强盛,意图重归“华夏”,若有可能,滇国君臣和贵族们在举国内附后,皆不想再留在“莽荒湿热”之地,而是会请准迁居内郡。
皇帝刘彻执意不受滇国内附,关键就在于此。
楚族若是迁徙,滇族诸部又当如何?
若将滇人皆留在滇地,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当霸王,无有楚族统治,日后难保不出几个“南蛮孟获”。
若将滇人也内迁,安置成本和社会成本无疑十分庞大,并不划算。
旁的不说,楚族人想学汉话,书汉隶,无疑颇为简单,毕竟是楚国遗民,然为数更多的滇人却是实打实的“化外蛮夷”,想要归化入汉,可比昔年的东瓯人和闽越人要难得多。
滇人做奴隶可以,想归化入汉,理智到冷血的刘彻显然不打算做赔本买卖。
近两年,二十万乌桓人得以归化入汉,乃是他们的父兄、夫婿、儿孙在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为大汉拼杀,才为他们争取到的军眷优待。
滇人,与大汉无有功绩,又非炎黄血脉,谈甚么归化?
庄淼,刚即位的滇国新王,在八年前曾以滇国太子的身份前往长安朝拜,虽未曾得大汉天子召见,却也见过时任大行令的窦浚,对汉廷乃至大汉皇帝的态度是有清楚认知的。
出使返滇后,他极力劝说自家父王服膺大汉,莫要再打着两面讨好的如意算盘,滇国既想与大汉交好,又不愿得罪夜郎国乃至哀劳国,这是不成的。
只可惜,老滇王颇为优柔寡断,在汉廷始终不肯接受滇国内附的情形下,不敢过于得罪夜郎和哀劳,更遑论出兵为大汉攻打夜郎。
如此一来,滇国举国内附之事更是半点可能没有,一拖就拖了八年有余。
汉廷不急,西南蛮荒地处偏远,朝廷暂且无力开发,夜郎国和滇国对大汉也没甚么威胁,倒不如以夷治夷,保证滇地商路畅通才是正事。
庄淼却是心急如焚,昔年出使见识过大汉之强盛,返滇后又常往岭南各城游历,眼界之开阔绝非老滇王可比。
他晓得,昔年大汉之所以肯对滇国开放边市,并与滇国缔结邦交,无非是要开拓和维持滇地商道,使得汉货能从岭南运往哀劳乃至身毒。
然随着大汉接连在胥浦和仰光筑城,并开拓出贯穿中南半岛的陆地商道及海上商道,使得货物运送可绕过山高林深的滇地和哀劳,如此滇地商道乃至滇国的重要性便不可避免的降低了。
庄淼晓得,滇国和楚族皆错失了向大汉呈上投名状的最佳时机,八年来,他每每念及此事,皆是愁得寝食难安。
尤是在去年岁末,汉廷重新整编了七支骑营,且在涪陵和胥浦都各囤驻一支,涪陵边塞直面夜郎,胥浦边塞直面哀劳,重置骑营之举,着实耐人寻味。
庄淼对此更是忧心忡忡,唯恐汉廷已有所不耐,要出兵清剿西南诸夷。
滇国,或许非是首当其冲,然若夜郎和哀劳尽皆覆灭,滇国又岂能得以苟全?
唇亡齿寒?
何其荒谬!
庄淼从未想过与夜郎和哀劳联手,抗衡大汉,盖因用“以卵击石”都不足以形容这种做法的愚蠢。
他心心念念的,就是如何为汉廷效力,将来能为自身和楚族换得活下去的权利。
是的,只求能好好活下去!
很卑微,却很实际。
汉人对外族的态度,早已举世皆知,秉持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理念,汉军所到之处,除却被掳掠的奴隶,便只余盈野尸身。
滇地紧挨着岭南,征伐百乘的汉军去岁班师后,不少往来身毒与岭南的汉商都听闻了百乘王朝的惨状,甚至不少拥有船队的汉商还曾被战时征募,往百乘载运汉军的缴获,还曾亲眼见识过那血腥炼狱。
数百万百乘人,屠戮殆尽啊!
尸横遍野,埋都埋不住,烧都烧不完,恶臭经久不绝,若非汉军撤得早,指不定要染上疫病。
庄淼与汉商多有往来交际,听闻百乘惨况,自是吓得脊背冒汗,头皮发麻。
说句有违孝道且毫无人性的话,对自家父王的病逝,庄淼是喜闻乐见的。
倒不是欣喜自身能得继滇王之位,在蛮荒湿热的滇地为王,倒不如大汉的太守甚或区区县令活得滋润。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话虽是这么说,可也要考虑到具体情形。
首先,所谓的“楚族”,本就不是滇地土著,也向来不以滇人自居,甚至对滇人是颇为歧视的,尤是庄氏王族,常以庄周后裔为自己脸上贴金。
其次,大汉和滇国的文明程度已是天差地别,滇国的王族和贵族不缺钱,能从大汉边市买到很多上好的汉货,是寻常大汉百姓都吃不起用不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水准就处处都比大汉庶民更优越。
旁的不多说,光是医疗条件就完全没法比,大汉现今的官办医馆和长秋府支持的妇幼医馆已开遍个郡县,使得举国的医疗水准大幅提高。
然汉廷严禁各类技艺乃至相关书籍对外输出,包括医药和医书,甚至连医官出境都要请官府核准备查。
庄淼的爱妃前年得孕,还特意向时任岭南太守的孔仅求了方便,送到岭南郡治番禺的妇幼医馆待产。
有些事物,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譬如说亲人的生命、后代的教养、自我的身份认同……
滇王,滇国之王,在汉人眼中,也不过是个没见识的土包子,化外蛮夷的酋长。
文明程度的差距若是过大,大到无法比较,形成以百年为单位的巨大代差,甚至会在同个物种间出现高等文明和低等文明的区隔。
长相或许差别不大,但高等文明看待低等文明,就如同人看待猴子。
或许现今的滇国和大汉尚未形成如此夸张的差距,然若依现今大汉的发展速度,再过个三五十年,汉人再看滇人,怕也真就跟深山老林里的野人差不多。
庄淼虽想不到那么长远,却也知晓若长此以往,滇地楚族就真的彻底自外于华夏了。
夷狄入华夏者,华夏之;华夏入夷狄者,夷狄之。
乌桓夷狄得以归化入汉,本为炎黄后裔的滇地楚族却不得还归华夏,何以至此?
无非就是“于国无功,于民无益”!
庄淼刚是即位,便遣太子庄临前往汉都长安朝拜,自身则留守滇地,从滇族各部征调大批滇人入伍,冶铸兵械,操练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