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小孩子不能赌博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孙雅娇去看孟玉英。
孟玉英说道:“按照你的想法来,你想记录就记录,不想记录就不记录。”
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看了眼孟玉英,这样让孩子自己选,不怕孩子选错吗?
孙雅娇想了想,对男子:“行吧,这么好的诗是应该更多的人知道。”说完就把诗句写到了纸上。
“我的字不太好看,你别笑话。”孙雅娇把纸递给青年。
男子看了看诗,笑着说道:“小女学的字很好,不要妄自菲薄。”
孙雅娇眼睛弯了弯:“谢谢。”
小厮对孙雅娇道:“小女学,你念的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里的灯笼随便你选。”
孙雅娇把孟玉英拉过来:“娘,我想把灯笼送给你,你选吧。”
孟玉英自然不会辜负小姑娘的好意,认真挑选,最后挑选了一个橘子灯:“娇娇,娘要这个。”
没想到有一天被女儿满足了一下童真。
孙雅娇也喜欢:“这个好看。”
孟玉英提着橘子灯,准备跟娇娇一起去下一处赛诗,这时孙三郎开口道:“娘,你等一下。”
“怎么了?”孟玉英回头。
“等一下。”孙三郎手轻轻拉着孟玉英的衣袖,不让她走,“我也念一首诗。”
孙三郎十几岁,还是很渴望得到母亲关注的。
孟玉英点点头:“你念吧,我等你念了再走。”
孙三郎挑选了一个以“蝉”为主题的牌子,然后念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孟玉英鼓掌:“不错,念的不错。”
掌声再次弥漫开来,这一角又热闹了起来。
孙三郎问小厮:“我念的诗也得到大家认可了,可以挑灯笼了吗?”
小厮态度良好,微笑着说道:“可以,请挑。”
孙三郎拉了拉孟玉英的衣袖,眼睛充满期待地看着她:“娘,你再挑一个吧。”
“行,我再挑一个。”孟玉英挑了一个蘑菇灯,还挺可爱的,“要这个了。”
小厮恭维了一句:“夫人好福气,儿子女儿文采都那么好。”
孟玉英面带笑容:“还行还行……”
荣淑云意外道:“孙娘子,看你年纪不大,没想到你还有一个这么大的儿子,我还以为你只有一个女儿。”
孟玉英没有多解释:“他们平时上学去了,很忙,所以外面的人都不常见到他们。”
荣淑云:“也是,读书人都很忙。”
孟玉英对两人道:“我们要去下一处了,你们要不要去?”
荣淑云欣然道:“好啊,一起。”
一行人说笑着往里走了。
……
一处开着窗户的宽敞屋子里,灯火通明,十几位县城里有才学之辈坐在这里,喝茶品诗,不胜快意。
于章把一张纸递给旁边的人:“曾兄,你看这首《咏梅》写得怎么样?”
曾寺看了看,正要说话,忽然门口传来声音:“于老,刚才晚辈收录了一首诗,甚为有意思,特意送来给各位品鉴。”
于章感兴趣地道:“拿来看看。”
“于老,绝对是一首好诗。”来者正是负责在赛诗会上收录好诗的宋逊,他双手把纸递给于章。
于章拿过纸便看了起来,看着看着,脸上就浮现出了笑意:“这是哪位才子写的?”
宋逊笑着摆摆手:“有趣就有趣在这诗不是哪位才子做的,而是一位小女学念的。”
“小女学?”于章非常意外,大家也都很意外。
这首诗他们第一次看到,那肯定是别人做的,可是丹阳县就这么大,有这样的才子他们肯定知道,会是谁呢?
宋逊:“对,只有六七岁的样子,应该是刚刚入学的小姑娘,看穿着打扮也不是大户人家的孩子,会不会是那种隐居的人?”
于章忽而摆摆手:“不用去寻根究底,我们是读诗,不是寻根。”
宋逊应道:“于老说的是。”
接着屋里的才学之士轮流对诗句做了一下点评,随着讨论点评,大家越发觉得诗句不凡,甚至可以说是惊艳绝伦。
“也不知道是谁做的诗,要是他在这里,我一定要认识一下。”
“人家既然不露面,说明不想见外人,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
“能看到这样的诗已经是荣幸了,其他就别苛求了。”
大家互相安慰了一下,随后于章让宋逊把诗句贴到文墙上,让大家都欣赏一下。
文墙:赛诗会上,经过于章等人的品鉴,一致觉得好的诗就会贴到文墙上让大家欣赏。
今天的赛诗会,孙雅娇念的诗是第一首被贴上去的。
宋逊把纸贴到文墙,立即引来许多人围观。
“今年赛诗会这么快就有绝妙的诗出现了?”
“离离原上草……”有人小声地念了出来,随着念诗,周围的人不禁肃然起敬,这写得太好了吧?哪位才子写的?
“没有一定的阅历写不出这样的诗句吧?每一处都很绝。”
宋逊老神在在地站在一旁,保持着“大家都不知道但我知道”的优越感,听着大家议论,心里一阵好笑,要是知道这是一个小姑娘念的,大家的表情一定非常精彩。
文墙的事很快就流传来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观看,没多久,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了,但没人知道这首绝妙的诗是谁做的。
宋逊也不说,看大家四处询问,他觉得挺有趣的。
……
孟玉英和孙雅娇,还有随行的一行人来到了第二处赛诗处。
这一处赛诗很有趣,诗句接龙。
第一个人念一句诗,第二个人从诗句里挑一个字作为自己诗句的第一个字,十个人为一组,接不出来就淘汰,胜者可以从这里拿走一把白色的折扇,去找那屋子里的人题诗。
“娘,我来替你赢一把折扇。”孙大郎自信满满地说道。
孟玉英微微勾唇:“我还蛮喜欢那些折扇的。”
现在有八个人了,还差两个,顾之明和宋新良加入了进来。
十个人围成一个圈儿站着,顺时针方向开始诗句接龙。
他们刚站好队形,就有人喊道:“快来看啊,有人诗句接龙了,下注了下注了。”
孟玉英:“……”
孙雅娇去看孟玉英。
孟玉英说道:“按照你的想法来,你想记录就记录,不想记录就不记录。”
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看了眼孟玉英,这样让孩子自己选,不怕孩子选错吗?
孙雅娇想了想,对男子:“行吧,这么好的诗是应该更多的人知道。”说完就把诗句写到了纸上。
“我的字不太好看,你别笑话。”孙雅娇把纸递给青年。
男子看了看诗,笑着说道:“小女学的字很好,不要妄自菲薄。”
孙雅娇眼睛弯了弯:“谢谢。”
小厮对孙雅娇道:“小女学,你念的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里的灯笼随便你选。”
孙雅娇把孟玉英拉过来:“娘,我想把灯笼送给你,你选吧。”
孟玉英自然不会辜负小姑娘的好意,认真挑选,最后挑选了一个橘子灯:“娇娇,娘要这个。”
没想到有一天被女儿满足了一下童真。
孙雅娇也喜欢:“这个好看。”
孟玉英提着橘子灯,准备跟娇娇一起去下一处赛诗,这时孙三郎开口道:“娘,你等一下。”
“怎么了?”孟玉英回头。
“等一下。”孙三郎手轻轻拉着孟玉英的衣袖,不让她走,“我也念一首诗。”
孙三郎十几岁,还是很渴望得到母亲关注的。
孟玉英点点头:“你念吧,我等你念了再走。”
孙三郎挑选了一个以“蝉”为主题的牌子,然后念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孟玉英鼓掌:“不错,念的不错。”
掌声再次弥漫开来,这一角又热闹了起来。
孙三郎问小厮:“我念的诗也得到大家认可了,可以挑灯笼了吗?”
小厮态度良好,微笑着说道:“可以,请挑。”
孙三郎拉了拉孟玉英的衣袖,眼睛充满期待地看着她:“娘,你再挑一个吧。”
“行,我再挑一个。”孟玉英挑了一个蘑菇灯,还挺可爱的,“要这个了。”
小厮恭维了一句:“夫人好福气,儿子女儿文采都那么好。”
孟玉英面带笑容:“还行还行……”
荣淑云意外道:“孙娘子,看你年纪不大,没想到你还有一个这么大的儿子,我还以为你只有一个女儿。”
孟玉英没有多解释:“他们平时上学去了,很忙,所以外面的人都不常见到他们。”
荣淑云:“也是,读书人都很忙。”
孟玉英对两人道:“我们要去下一处了,你们要不要去?”
荣淑云欣然道:“好啊,一起。”
一行人说笑着往里走了。
……
一处开着窗户的宽敞屋子里,灯火通明,十几位县城里有才学之辈坐在这里,喝茶品诗,不胜快意。
于章把一张纸递给旁边的人:“曾兄,你看这首《咏梅》写得怎么样?”
曾寺看了看,正要说话,忽然门口传来声音:“于老,刚才晚辈收录了一首诗,甚为有意思,特意送来给各位品鉴。”
于章感兴趣地道:“拿来看看。”
“于老,绝对是一首好诗。”来者正是负责在赛诗会上收录好诗的宋逊,他双手把纸递给于章。
于章拿过纸便看了起来,看着看着,脸上就浮现出了笑意:“这是哪位才子写的?”
宋逊笑着摆摆手:“有趣就有趣在这诗不是哪位才子做的,而是一位小女学念的。”
“小女学?”于章非常意外,大家也都很意外。
这首诗他们第一次看到,那肯定是别人做的,可是丹阳县就这么大,有这样的才子他们肯定知道,会是谁呢?
宋逊:“对,只有六七岁的样子,应该是刚刚入学的小姑娘,看穿着打扮也不是大户人家的孩子,会不会是那种隐居的人?”
于章忽而摆摆手:“不用去寻根究底,我们是读诗,不是寻根。”
宋逊应道:“于老说的是。”
接着屋里的才学之士轮流对诗句做了一下点评,随着讨论点评,大家越发觉得诗句不凡,甚至可以说是惊艳绝伦。
“也不知道是谁做的诗,要是他在这里,我一定要认识一下。”
“人家既然不露面,说明不想见外人,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
“能看到这样的诗已经是荣幸了,其他就别苛求了。”
大家互相安慰了一下,随后于章让宋逊把诗句贴到文墙上,让大家都欣赏一下。
文墙:赛诗会上,经过于章等人的品鉴,一致觉得好的诗就会贴到文墙上让大家欣赏。
今天的赛诗会,孙雅娇念的诗是第一首被贴上去的。
宋逊把纸贴到文墙,立即引来许多人围观。
“今年赛诗会这么快就有绝妙的诗出现了?”
“离离原上草……”有人小声地念了出来,随着念诗,周围的人不禁肃然起敬,这写得太好了吧?哪位才子写的?
“没有一定的阅历写不出这样的诗句吧?每一处都很绝。”
宋逊老神在在地站在一旁,保持着“大家都不知道但我知道”的优越感,听着大家议论,心里一阵好笑,要是知道这是一个小姑娘念的,大家的表情一定非常精彩。
文墙的事很快就流传来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观看,没多久,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了,但没人知道这首绝妙的诗是谁做的。
宋逊也不说,看大家四处询问,他觉得挺有趣的。
……
孟玉英和孙雅娇,还有随行的一行人来到了第二处赛诗处。
这一处赛诗很有趣,诗句接龙。
第一个人念一句诗,第二个人从诗句里挑一个字作为自己诗句的第一个字,十个人为一组,接不出来就淘汰,胜者可以从这里拿走一把白色的折扇,去找那屋子里的人题诗。
“娘,我来替你赢一把折扇。”孙大郎自信满满地说道。
孟玉英微微勾唇:“我还蛮喜欢那些折扇的。”
现在有八个人了,还差两个,顾之明和宋新良加入了进来。
十个人围成一个圈儿站着,顺时针方向开始诗句接龙。
他们刚站好队形,就有人喊道:“快来看啊,有人诗句接龙了,下注了下注了。”
孟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