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又一年秋收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可以。”孟玉英递给南芷晴几个马蹄,“但是要削皮。”

    南芷晴看着马蹄,说笑道:“这马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要是削了皮,都没多少果肉了。”

    段木的声音传过来:“这是野生的马蹄,洗洗可以直接吃。”

    南芷晴看了看浑浊的水:“拿着回家去吃。”想了想,“我也捡点儿回去。”

    护卫看到南芷晴捡荸荠,去村里借了一个篮子,帮着一起捡:大人可是长公主,什么东西没见过,居然会喜欢这野生的荸荠?!

    孟玉英去拿了一个小箩筐过来,去了另一块田里捡荸荠,家里人多,少了不够吃,多捡点儿回去。

    令她惊喜的是,这一块田的荸荠非常大一个,比得上现代那种卖的荸荠了。

    一个都没放过,孟玉英仔仔细细地把田里的荸荠都给摸了起来。

    村里的小孩子见孟玉英这边的荸荠大,一个个欢呼着跑过来:“来这边捡,这边的大……”

    村子里的孩子是没有多少零食吃的,所以对这些野生的东西尤其喜欢。

    孟玉英看孩子捡荸荠,还往他们的篮子里扔了一些:“送给你们。”

    孩子们甜甜地道:“多谢婶儿。”

    几乎每一块田里都有荸荠,不同的是个头大小,根本捡不完,孟玉英捡了一篮子就没有捡了,提着回了家。

    孟玉英回到家里,正好看到孙老太从作坊回来:“娘,我捡了一些荸荠回来,你们拿去洗着吃。”

    “你爹也捡了很多回来。”孙老太指了指洗衣台上的篮子,篮子里都是。

    孟玉英走过去,把箩筐放到洗衣台上:“娘,看看我捡的。”

    孙老太随意地转头过来看,顿时吃了一惊:“你捡的怎么这么大一个?”

    孟玉英道:“我那边的田肥,所以荸荠长得大。”再加上她暗暗催生了一下,所以就更大了。

    孙老太拿起一个荸荠看了看,对孟玉英道:“这么多荸荠肯定吃不完,我给你们做马蹄糕吧?”

    孟玉英道:“好啊,但是会不会太麻烦?”

    孙老太很乐意为家里人奉献:“不麻烦,只要你们爱吃,一切都是小问题。”

    孟玉英道:“那娘做吧,我再去捡一些回来。”

    孙老太点点头:“多捡点儿我就多做点儿。”

    孟玉英这下担着箩筐去了槐花村。

    南芷晴看到孟玉英居然担着箩筐过来,忍不住笑道:“这次准备把两个箩筐都捡满吗?”

    孟玉英把箩筐放到田埂上,挽裤腿下田:“娘说给我们做马蹄糕,我多捡点儿回去给她做原材料。”

    南芷晴向孟玉英走去:“马蹄糕,一听就很好吃,我过来跟你一起捡。”

    孟玉英道:“你帮着捡的话,到时候我给你送一些。”

    南芷晴笑道:“就等你这句话了。”

    就这样,三人一起捡了起来,孟玉英始终跟她们保持着距离,在捡荸荠的时候,暗暗催生。

    捡满两箩筐荸荠后,孟玉英担着回了家。

    孟玉英把箩筐放到孙老太的身旁:“娘,你看看。”

    孙老太低头一看:“好大一个。”

    孟玉英去厨房里拿了一个筲箕出来:“我捡一些起来给娇娇留着,其他的娘都拿去做马蹄糕,不够的话可以再去捡,田里太多了。”

    孙老太道:“我知道了。”

    ……

    孟玉英把大个的马蹄捡到筲箕里,拿去房间,用异能把荸荠削皮,再把果肉放到孙雅娇的书案上。

    孙雅娇回来就看到了白白胖胖的马蹄,她拿到手里吃了一口,又脆又甜:“今年的马蹄怎么这么大一个?”

    她吃着马蹄来到外面:“奶奶,这马蹄哪儿来的?”

    孙老太回道:“你娘从槐花村那边的田里捡回来的。”

    孙雅娇感慨道:“那也太大一个了。”她也去捡过荸荠,但最大的才大拇指大小,像现在这么大的,她还是第一次见到。

    孙老太削着荸荠的皮,道:“你娘说那边的田肥,所以长得比较大一个。”

    孙雅娇点了点头:“奶奶,家里的稻谷收得怎么样了?”

    孙老太道:“已经收了两块田了,还有一块就收完了。”

    家里只有三亩地,一块田一亩,这几日已经收了两亩地,马上就要收第三块田了。

    孙雅娇一听,有些失落:“书院放假五天,让我们在家里帮忙收稻谷,奶奶,明天我也去帮着收。”

    孙老太道:“稻谷收了,但还有玉米、高粱、绿豆、黄豆、花生、红薯,你们可以帮着收这些。”

    孙雅娇点点头:“对,那我明天先去帮着收稻谷,然后去收玉米、高粱这些。”

    孙老太看着可爱的孙女道:“其实你读书就行了,这些事大人能干。”

    孙雅娇特大气地说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再小的事我也要干。”

    孙老太听不大懂,但是孙女勤快她也是支持的:“那你量力而行。”

    孙雅娇听话地点点头,随后回去房间写功课,写完了好安安心心地帮着秋收。

    不止是孙雅娇,家里的孩子们都要帮着秋收,孙大郎即便马上要考试了,他也要帮着秋收,这是传统,除非那种特别溺爱女子的人家。

    到了第二天,孟玉英早早地买了铁去了县城,她还要再打造一些打谷机出来帮忙收割。

    而家里的孩子们一个个换上旧衣服都往地里走去,帮着秋收。

    这么多劳动力加入进来,收割稻谷那边用不上那么多人,主要是工具没有那么多,于是分开了一些去收其他农作物。

    孙老太让孙大郎这些力气大的去掰玉米,孙雅娇这些小的去地里刨花生。

    掰玉米还要讲究技巧,在掰的时候要留一些玉米皮,然后几个玉米的玉米皮绑在一起,到时候挂在竹竿上晾晒起来。

    孙大郎戴上斗笠,以防被玉米叶割伤脸,然后开始掰起了玉米。

    他掰玉米,孙三郎把玉米背回家,孙三河就在家里把几个玉米绑在一起,再晾晒在竹竿上。

    分工合作,效率很高。

    孙大郎把玉米掰了一排之后,拿上小锄头,把那一排玉米杆砍断堆到一边,然后掰第二排,这样可以避免玉米叶更多地割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