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屯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转眼又是一年初秋,田里的稻谷虽然还没有开始变黄,但是灌浆后的稻穗已经开始垂头,暗示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给姜氏兄弟做的刀具也已经拿回来了,两把环首刀也花了不少银子。之所以花钱多,一是刀身用的材质十分不错,二是打造这刀十分不易,给打刀的人塞了不少的小费才做成的。按照规矩,他们普通人是不能用这些武器的,最多用一下朴刀。
顾亮让打刀的人做了一些改善,让环首刀的刀身变短了一些,平时可以藏起来,不然带着两位持刀壮汉容易吓到别人。
姜氏兄弟二人在当兵时用过刀的,所以用这环首刀也很合适。顾亮还特地让他们演示一番,一招翻腕上撩刀、搓刀互揉、翻身劈刀、反手撩刀格挡………耍的是有模有样,让一旁在看的顾家人连声喝彩,惊叹不已,同时也感觉姜氏兄弟是有点功夫在身上的。
为此,顾亮还特地让姜氏兄弟教自己刀法,就是为了避免日后再出现弩机异常时,自己也有几招可以防身。
顾亮本来只是想学几招能吓唬人的刀法,但是姜氏兄弟却认了真。他们兄弟二人自从来了顾家后便没有什么事情做,整日里无所事事,就想找点事情做。不过顾家酿酒的事情由他们自己人弄,他们帮不了,而顾家的田地也不多,顾家的人也能搞定,他们兄弟二人闲的是不得了。
好不容易听到顾亮想找他们学刀法,两个人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天不亮便拉着顾亮练习。
刀的基本动作有劈、砍、抹、撩,第一天顾亮就每个动作练了一百遍,练完当天吃早饭时顾亮的胳膊便已经扛不住了,筷子都拿不稳。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姜氏兄弟说顾亮的手劲太小,持刀软弱无力,必须得加练。
俗话说‘剑走轻灵刀走黑’,黑是指狠毒凶猛的意思,就是说用刀必须要狠要猛,大劈大砍如滚瓜切菜一般才行。所以用刀之人必须得握紧刀,还得手臂有力,才能把刀用好。
为了练习臂力,顾亮每天晚上还得双手平提木桶半天的时间,用来增强臂力。一晚上练下来后,手臂都抬不起来了,更要命的是休息一晚后,顾亮还得早起继续练习用刀的基本方式。
顾亮心里苦啊,是弓弩伤害不够吗?还是弓弩不如真刀真枪不够刺激吗?放着好好的弩机不用,跑来受这罪。
练了半个多月,顾亮挥刀的姿势已经蛮标准了,尤其是几个刀花耍的很漂亮,用来唬人已经是相当可以了。于是顾亮便开始偷懒,放松了训练强度。不过与顾亮不同的是,顾亮的几个妹妹倒是对刀法十分感兴趣,时常缠着姜氏兄弟二人传授他们刀法。
可姜氏兄弟哪里敢啊,顾家的几个女娃都是十岁上下的年龄,正是闺中学绣花的年龄。捏绣花针的青葱玉手怎好拿这沉甸甸的刀,到时候练的满手茧子,这花如何绣的成。再说了,要是教了,岂不是得罪主家。
不过顾亮却让姜氏兄弟放宽心,只要自己几个妹妹愿意学,他们就认真教。这学武又不是只有男人身才可以,绣花又不是专属女儿心,天底下除了生娃这件事就没有什么男女有别,只有自己是否愿意而已。女儿生下来又不是专门为了绣花这件事,赚钱、学艺、读书,这些男人做的她们也可以做,并不会差,只是选择这条路少一些而已。
顾亮同意后,姜氏兄弟也没多说什么,也开始教顾家的几个妮刀法来。他们也明白,收下他们的是顾亮,在这个家大事基本也是顾亮说了算。
顾家的几个妮是乡下长大的,没有城里那些的娇气,上树捉鸟、下河捞虾是天天都在干,性子野的狠。学起刀来,样子也是野得狠,不出几天几根竹子做的木刀也耍的有模有样。几个妮出门玩时,也随身带着竹刀,没几天便成了村里小孩的孩子王,带着一群小孩耍刀。
而顾亮这边,他自己觉得管家窑厂那边现在自顾不暇,应该没有精力再对付他。而他自己也有了姜氏兄弟两个帮手,也敢出兰溪村了。
顾亮现在出村时不仅带着姜氏兄弟,同时也会捎几个兰溪村的村民一起出去。明面上是感激上次自己被劫持时村民相助,实际上是为了同行人多,不好让别人下手。
顾亮出门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采购物资。目前他们家的经济水平已经算是一个小地主了,不过他们家和其他地主不同的是,顾家并没有把钱拿来买地买铺,所以手头上的银子很多。
有了这么多的现银,当然不能白白的放在那里,不然等到了荒年,物价齐飞,这银子不过就是漂亮一点的石头而已。
第一次出门买东西,顾亮便从莲花镇上拉了三筐盐回来。盐这东西不论走在哪里都是硬通货,可以直接拿来当钱用的。因为盐是人体所必须的东西,而官府一直把控着盐的生产与销售当做财政收入来源,所以只要出现动乱,盐价就会飙升,这也是顾亮为什么要先买盐的原因。
这三筐盐看上去多,其实也就三百多斤。按照顾家现在十六口人来算,也就够他们家年多一点的量而已,还远远不够。不过这三筐盐还是顾亮提前预订下来的,不然以莲花镇这种小镇,这三百多斤盐都很难一次性卖到。
当这三百多斤盐运到顾家时,顾老太她们一个个惊的是目瞪口呆,实在是想不出顾亮为啥一次性买这么盐干嘛,这东西又不能当饭吃。
不过既然盐都买回来了,顾老太即使再抱怨,也还是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帮忙把盐搬到阁楼上避免发潮。同时顾老太心里也在想着这些该如何处理,拿去送礼?还是等到腊月多腌一些腊肉,腊鱼和腊鸡。
不过还没等顾老太想好如何处理这一大堆盐呢,顾亮又一声不吭的从外面买回来同样多的咸盐。
顾老太看着这么多的咸盐,又看了自己家‘物满为患’堆满粮食的阁楼,不停的劝说顾亮不要再买了,自家阁楼堆不下了,盐不能放地上。
不过不出两天,顾亮又从铁佛寺镇上又拉回来了一车咸盐。
原本顾老太以为顾亮又发明了啥赚钱法子,所以需要提前准备好很多咸盐。可是看顾亮这只屯不用的样子,她也很慌,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子做,难道是魔怔了?
等到顾老太实在憋不住,找了顾家的其他人一起来询问顾亮时,顾亮便知道自己的计划成功了。
转眼又是一年初秋,田里的稻谷虽然还没有开始变黄,但是灌浆后的稻穗已经开始垂头,暗示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给姜氏兄弟做的刀具也已经拿回来了,两把环首刀也花了不少银子。之所以花钱多,一是刀身用的材质十分不错,二是打造这刀十分不易,给打刀的人塞了不少的小费才做成的。按照规矩,他们普通人是不能用这些武器的,最多用一下朴刀。
顾亮让打刀的人做了一些改善,让环首刀的刀身变短了一些,平时可以藏起来,不然带着两位持刀壮汉容易吓到别人。
姜氏兄弟二人在当兵时用过刀的,所以用这环首刀也很合适。顾亮还特地让他们演示一番,一招翻腕上撩刀、搓刀互揉、翻身劈刀、反手撩刀格挡………耍的是有模有样,让一旁在看的顾家人连声喝彩,惊叹不已,同时也感觉姜氏兄弟是有点功夫在身上的。
为此,顾亮还特地让姜氏兄弟教自己刀法,就是为了避免日后再出现弩机异常时,自己也有几招可以防身。
顾亮本来只是想学几招能吓唬人的刀法,但是姜氏兄弟却认了真。他们兄弟二人自从来了顾家后便没有什么事情做,整日里无所事事,就想找点事情做。不过顾家酿酒的事情由他们自己人弄,他们帮不了,而顾家的田地也不多,顾家的人也能搞定,他们兄弟二人闲的是不得了。
好不容易听到顾亮想找他们学刀法,两个人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天不亮便拉着顾亮练习。
刀的基本动作有劈、砍、抹、撩,第一天顾亮就每个动作练了一百遍,练完当天吃早饭时顾亮的胳膊便已经扛不住了,筷子都拿不稳。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姜氏兄弟说顾亮的手劲太小,持刀软弱无力,必须得加练。
俗话说‘剑走轻灵刀走黑’,黑是指狠毒凶猛的意思,就是说用刀必须要狠要猛,大劈大砍如滚瓜切菜一般才行。所以用刀之人必须得握紧刀,还得手臂有力,才能把刀用好。
为了练习臂力,顾亮每天晚上还得双手平提木桶半天的时间,用来增强臂力。一晚上练下来后,手臂都抬不起来了,更要命的是休息一晚后,顾亮还得早起继续练习用刀的基本方式。
顾亮心里苦啊,是弓弩伤害不够吗?还是弓弩不如真刀真枪不够刺激吗?放着好好的弩机不用,跑来受这罪。
练了半个多月,顾亮挥刀的姿势已经蛮标准了,尤其是几个刀花耍的很漂亮,用来唬人已经是相当可以了。于是顾亮便开始偷懒,放松了训练强度。不过与顾亮不同的是,顾亮的几个妹妹倒是对刀法十分感兴趣,时常缠着姜氏兄弟二人传授他们刀法。
可姜氏兄弟哪里敢啊,顾家的几个女娃都是十岁上下的年龄,正是闺中学绣花的年龄。捏绣花针的青葱玉手怎好拿这沉甸甸的刀,到时候练的满手茧子,这花如何绣的成。再说了,要是教了,岂不是得罪主家。
不过顾亮却让姜氏兄弟放宽心,只要自己几个妹妹愿意学,他们就认真教。这学武又不是只有男人身才可以,绣花又不是专属女儿心,天底下除了生娃这件事就没有什么男女有别,只有自己是否愿意而已。女儿生下来又不是专门为了绣花这件事,赚钱、学艺、读书,这些男人做的她们也可以做,并不会差,只是选择这条路少一些而已。
顾亮同意后,姜氏兄弟也没多说什么,也开始教顾家的几个妮刀法来。他们也明白,收下他们的是顾亮,在这个家大事基本也是顾亮说了算。
顾家的几个妮是乡下长大的,没有城里那些的娇气,上树捉鸟、下河捞虾是天天都在干,性子野的狠。学起刀来,样子也是野得狠,不出几天几根竹子做的木刀也耍的有模有样。几个妮出门玩时,也随身带着竹刀,没几天便成了村里小孩的孩子王,带着一群小孩耍刀。
而顾亮这边,他自己觉得管家窑厂那边现在自顾不暇,应该没有精力再对付他。而他自己也有了姜氏兄弟两个帮手,也敢出兰溪村了。
顾亮现在出村时不仅带着姜氏兄弟,同时也会捎几个兰溪村的村民一起出去。明面上是感激上次自己被劫持时村民相助,实际上是为了同行人多,不好让别人下手。
顾亮出门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采购物资。目前他们家的经济水平已经算是一个小地主了,不过他们家和其他地主不同的是,顾家并没有把钱拿来买地买铺,所以手头上的银子很多。
有了这么多的现银,当然不能白白的放在那里,不然等到了荒年,物价齐飞,这银子不过就是漂亮一点的石头而已。
第一次出门买东西,顾亮便从莲花镇上拉了三筐盐回来。盐这东西不论走在哪里都是硬通货,可以直接拿来当钱用的。因为盐是人体所必须的东西,而官府一直把控着盐的生产与销售当做财政收入来源,所以只要出现动乱,盐价就会飙升,这也是顾亮为什么要先买盐的原因。
这三筐盐看上去多,其实也就三百多斤。按照顾家现在十六口人来算,也就够他们家年多一点的量而已,还远远不够。不过这三筐盐还是顾亮提前预订下来的,不然以莲花镇这种小镇,这三百多斤盐都很难一次性卖到。
当这三百多斤盐运到顾家时,顾老太她们一个个惊的是目瞪口呆,实在是想不出顾亮为啥一次性买这么盐干嘛,这东西又不能当饭吃。
不过既然盐都买回来了,顾老太即使再抱怨,也还是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帮忙把盐搬到阁楼上避免发潮。同时顾老太心里也在想着这些该如何处理,拿去送礼?还是等到腊月多腌一些腊肉,腊鱼和腊鸡。
不过还没等顾老太想好如何处理这一大堆盐呢,顾亮又一声不吭的从外面买回来同样多的咸盐。
顾老太看着这么多的咸盐,又看了自己家‘物满为患’堆满粮食的阁楼,不停的劝说顾亮不要再买了,自家阁楼堆不下了,盐不能放地上。
不过不出两天,顾亮又从铁佛寺镇上又拉回来了一车咸盐。
原本顾老太以为顾亮又发明了啥赚钱法子,所以需要提前准备好很多咸盐。可是看顾亮这只屯不用的样子,她也很慌,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子做,难道是魔怔了?
等到顾老太实在憋不住,找了顾家的其他人一起来询问顾亮时,顾亮便知道自己的计划成功了。